病理学-讲义

合集下载

病理学讲义总论部分

病理学讲义总论部分

病理学讲义总论部分(一)病理学、病因学、发病机制、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细胞学检查的概念(二)主要致病因子(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四)病理学的发展历史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 一) ) 适应的概念、类型1.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

是因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所致,可伴细胞数量减少称为萎缩。

常有间质细胞增生。

萎缩的机制目前还不明,可能主要涉及到蛋白合成和降解的平衡。

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首先出现脂肪、肌肉萎缩,最后心脏、脑、肝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也发生萎缩。

动脉血液供应减少引起供血区的组织也可以发生萎缩。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萎缩。

2)神经性萎缩脊髓前角灰质炎,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萎缩。

3)废用性萎缩肢体骨折石膏固定后,由于肢体长期不活动,肢体变细。

4)压迫性萎缩肾积水,肾实质发生压迫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2.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3.肥大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4.化生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一般只能转变为性质相似的细胞。

如支气管黏膜的柱状上皮组织长期受刺激变为鳞状上皮组织。

( ( 二) ) 变性的概念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表现为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非生理性物质或生理性物质过度堆集。

1.细胞水肿的原因及病理变化光镜下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称气球样变性。

常见于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

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光镜下胞浆呈粉染细颗粒状,透明度也降低。

电镜下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呈空泡状。

一般而言,细胞水肿是一种可复性的损伤,但是,严重的细胞水肿也可发展为细胞死亡。

病理学讲义

病理学讲义

第五单元心血管系统疾病本单元复习思路重点内容:总论部分和各论中的重要疾病重要记忆点:1.动脉粥样硬化(心/肾/脑)的基本病理改变2.高血压(心/肾/脑)的基本病理改变3.风心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重要!)一、血管的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

(一)脂斑脂纹期(二)纤维斑块期(三)粥样斑块期(四)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一)脂斑脂纹期动脉内膜面出现淡黄色针头大小的斑点或长短不一的条纹。

镜下见脂斑脂纹由大量泡沫细胞聚积而成。

泡沫细胞是局部浸润的巨噬细胞及移入的平滑肌细胞吞噬脂质后形成的。

(二)纤维斑块期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增多,刺激病灶周围和表面的纤维组织增生,并发生玻璃样变,逐渐形成向内膜表面隆起的斑块。

(三)粥样斑块期随着病变的发展,斑块深层组织坏死、崩解,并与病灶内脂质混合,形成粥样物质。

镜下可见典型粥样斑块的表层为增生的结缔组织,深层为无定形的坏死崩解物质,内有胆固醇结晶。

(四)粥样斑块的继发性改变1.斑块内出血由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或动脉腔内血液经斑块破裂口进入斑块而形成。

出血可造成病变动脉管腔的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溃疡形成斑块内的粥样物质向内膜表面破溃,形成粥样溃疡。

3.血栓形成粥样溃疡处易继发血栓形成。

4.钙化陈旧的斑块内常有钙盐沉积,使动脉壁变硬、变脆。

二、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1.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发生于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主干,再次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左旋支。

病变常呈节段性、多发性分布,在血管横切面上,病变处内膜呈半月状增厚,管腔狭窄。

2.类型(1)心绞痛(2)心肌梗死(3)心肌硬化(1)心绞痛(内科,略)由于心肌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发作性疼痛或紧迫感、压榨感。

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每次发作一般持续3~5分钟,经休息或口含硝酸甘油数分钟后缓解。

发作常有明显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寒冷、暴食等,但也可无明显诱因。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 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常发生于黏膜 、浆膜和实质性器官等处。
炎症病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 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 体病和鼠疫等。
慢性炎症表现及影响因素
慢性炎症表现
慢性炎症的病程较长,数月到数年不等,可 由急性炎症迁延而来,或由于致炎因子的刺 激较轻并持续时间较长,或由于机体反应性 较低等原因所致。
02 03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发 病缓慢,隐袭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变化多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包 括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等。
传染病概念及传播途径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目 录
• 病理学概述 • 细胞与组织损伤 • 血液循环障碍 • 炎症反应 • 肿瘤 • 免疫性疾病和传染病病理学
01 病理学概述
病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病理学定义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 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研究对象
病理学以人体组织和器官为研究 对象,探讨疾病的本质和演变过 程。
瘢痕形成
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可填补损伤的缺口。
创伤愈合
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 复过程,包括急性炎症期、细胞增生期、瘢痕形成期、表 皮及其它组织再生等阶段。
03 血液循环障碍
充血和淤血概念及原因
充血
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动脉性充血时,流入局部组织和 器官的血量增多,常由细动脉扩张引起;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内。

病理学讲义

病理学讲义

第三单元炎症本章复习思路·重点:不是基本概念,而是教材举例·记忆的关键点:1.举例的疾病属于哪种病变。

2.基本病变的主要改变是?第一节炎症的概述一、定义:炎症是致炎因子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综合性反应。

二、原因1.生物性因子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是炎症最常见而重要的原因。

2.物理因子如高温、低温、射线、切割、挤压等。

3.化学因子包括强酸、强碱等外源性化学物质和尿酸、尿素等体内代谢过程中堆积的内源性毒性物质。

4.免疫应答异常免疫反应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可引起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二节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局部组织细胞不同程度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一、变质的概念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统称变质。

二、渗出的概念1.概念炎区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称渗出。

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称为渗出物。

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重要)①中性粒细胞:运动活跃、吞噬功能强、可释放内源性致热原。

见于急性炎症的早期,特别是化脓性炎症。

②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运动及吞噬能力很强,可发挥免疫效应,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炎症以及病毒、寄生虫感染时。

③嗜酸性粒细胞: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主要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寄生虫的感染及急性炎症后期。

④淋巴细胞及浆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变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主要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时。

三、增生的意义概念: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时尚可有上皮细胞和实质细胞的增生。

在炎症早期,增生的改变常较轻微,而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时,增生的改变则较明显。

少数炎症在早期即有明显增生现象,如伤寒时大量巨噬细胞增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等。

病理讲课全面版课件pptx

病理讲课全面版课件pptx
肾小球肾炎类型及特点
详细阐述急性、慢性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和诊断依据。
肾病综合征病理生理
分析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包括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肾小 球滤过率下降等。
肾脏问题鉴别诊断
探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与其他肾脏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思 路。
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尿路问题解读
尿路感染病因与病理
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 的监视和清除。
细胞信号传导失调
细胞内外信号传导通路的失调可导致 细胞异常增殖。
肿瘤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诊断方法
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治疗原则
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及患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 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生活质量改善。
炎症反应作用
炎症反应在机体防御和修复过程中 发挥重要作用,但过度的炎症反应 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发生。
急性炎症过程及临床表现
急性炎症过程
急性炎症起病急骤,病程短,以渗 出性病变为主,主要表现为局部血 管扩张、血流加快、白细胞渗出和 吞噬作用增强等。
急性炎症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 障碍,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白细胞 增多等。
一。
02 细胞与组织损伤
细胞损伤类型及机制
凋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由基 因调控,具有特定形态
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坏死
自噬
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 物因素作用后引起的细 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细胞通过溶酶体降解自 身组分以达到稳态和存 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机制
细胞损伤通常与氧化应 激、线粒体功能障碍、

病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病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炎、慢性胃炎等。
疾病的病理分期
早期
病变较轻,局限于某一部位,未 发生转移。
中期
病变范围较广,已发生转移,但转 移部位较少。
晚期
病变广泛,多部位转移,病情严重。
05
病理学诊断与治疗原则
病理学诊断的方细胞和组织的形 态、结构,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 度。
细胞学诊断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排列和染色 等特征,判断病变的性质。
01
02
03
直接作用
病因直接作用于机体,导 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
间接作用
病因通过影响机体内部环 境或免疫系统,间接导致 疾病的发生。
多因素作用
多种病因同时作用于机体, 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 生。
疾病的发病机制
炎症反应
机体对损伤因素的防御 反应,表现为红肿、热
痛等症状。
免疫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 或损伤因子的识别和清
细胞衰老的机制
细胞衰老的机制包括基因 组不稳定、端粒缩短、表 观遗传改变等。
04
疾病的病理分类与分型
疾病的病理分类
01
02
03
04
感染性疾病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脓 肿等病变,如细菌性肺炎、肝
炎等。
肿瘤性疾病
由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
肺癌、胃癌等。
代谢性疾病
由于体内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和发病机制。
根据病理学诊断制定治疗原则
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放疗和化疗等。
治疗原则的制定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 以及疾病的类型、分期和分级等因素。

医学课件 《病理学》精品课程授课ppt课件全篇

医学课件 《病理学》精品课程授课ppt课件全篇

肝脂肪变性
苏丹Ⅲ染色
②心肌脂变 虎斑心〔tigroid heart〕 心肌脂肪浸润 〔myocardial fatty infiltration〕 脂肪心〔fatty heart〕
虎 斑 心
心 肌 脂 肪 浸 润
3、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玻变〞 〔hyaline~〕 (1)概念 (2)部位或分类 ①细胞内玻变 概念 举例
脂肪肝〔fatty liver〕
C、肝脂变机制 a、病因→线粒体受损→ATP↓→脂 肪 酸β氧化↓→脂质蓄积 b、病因→细胞、组织结构破坏→脂 蛋 白崩解→脂质淅出、蓄积 c、原料缺乏、细胞受损→脂蛋白合成 ↓ →脂质蓄积 d、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质蓄积
肝脂肪变性
肝脂肪变性〔切面〕
肝脂肪变性
二、增生〔hyperplasia〕 1、概念
2、分类 3、说明前列腺增生三、萎缩atrophy〕 (一) 概念
〔二) 病变
〔三) 几个概念 1 . 假 性 肥 大 (pseudohypertrophy〕 2.发育不全〔hypoplasia〕 不发育〔agenesis〕 3.退化〔atrophy〕 4.Simonds综合征
干 酪 样 坏 死
干酪样坏死
b、坏疽(gangrene) 概念
机制 分类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形成原因、特点、部位
湿性坏疽 ( moist~) 气性坏疽 ( gas~)
湿 性 坏 疽
②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 A、概念 B、部位:肺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 *脂肪坏死 *钙皂〔calcium saponification〕
局部血循、N支配、电离辐射
二、骨折愈合 〔bone fracture healing〕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病因及发病 贫血、感染、中毒、缺O2、营养障碍 a、脂蛋白合成障碍 脂肪不能运出 b、脂肪合成过多 细胞内堆积。 c、脂肪酸氧化障碍 脂肪利用障碍
医学
10
病变特点
肝脏:重量↑,体积↑,色黄、有油腻感 镜下:细胞肿大,细胞内出现脂滴空泡, 核被挤压到一侧 苏丹III染色(红色)
心脏:心内膜下及乳头肌呈虎皮斑纹——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3)红色血栓
局部血流停止,凝固
血栓的尾部
2、动脉及心腔内血栓
白色血栓
附壁血栓、疣状血栓
3、毛细血管内血栓
纤维素构成透明血医栓学
27
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激活纤溶系统,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 2、机化、再通 3、钙化 静脉石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医学
3.玻璃样变性中,玻璃样物质由免疫球蛋白构成的是(A)
A.浆细胞胞浆内Rusell小体
B.肝细胞胞浆内Mall0orr小体
C.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玻璃样小滴
D.小动脉管壁内玻璃样物医质学
19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机体对损伤组织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类型: 1)完全性再生
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恢复原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 缺损的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斑痕修复
30
(2)脂肪栓塞
来源:骨折,骨科手术,脂肪组织挫伤
后果:
肺:栓子随静脉→肺A栓塞于肺→左心→大循环→全身脏器
脑:出血、梗死、水肿
(3)气体栓塞
来源:
(1)颈、胸部外伤、手术
(2)减压病(潜水病、沉箱病)
后果:
当进入血循环气体量达到100ml时形成泡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49、女性,50岁,发现背部肿瘤5年,生长缓慢。检查时,肿瘤直径约5cm
大小,可活动,境界清楚。手术切除,肿瘤呈淡黄色,分叶状,包膜完整,
质地较软。此结节最可能是
A. 纤维瘤
B. 血管瘤 C. 平滑肌瘤
D. 脂肪瘤
【解析】:常见的间叶组织良性肿瘤:脂肪瘤(最常见、颈肩部好发、分叶 状、有包膜)、血管瘤(可以浸润生长,但无转移)、平滑肌瘤(子宫和胃 肠道常见)、软骨瘤。
答案:B
44、肠扭转引起的坏死,称为
A. 湿性坏疽
B. 液化性坏死
C. 气性坏疽
D. 干性坏疽
【解析】: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静脉 及动脉均阻塞的四肢(当其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又受阻,伴有淤血水肿时) 也可发生湿性坏疽。
答案:A
45、不符合肺淤血的描述是 A.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 C. 可发生漏出性出血
46、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梗死的特点是 A. 梗死灶呈地图状 B. 梗死灶呈锥体形 C. 梗死灶呈节段状 D. 梗死灶化脓 【解析】: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疣赘物一般较大,质地松软,灰黄色或浅绿色,易脱 落而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可引起大循环一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栓塞性小 脓肿(脓毒血症)。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子不含细菌或含极少细菌,常为无菌性梗死。 答案:D
【解析】: 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 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肉眼观:气肿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 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 成较大的囊腔。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
B. 肺泡内多量中性粒细胞 D. 常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解析】:肺淤血时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间隔变厚, 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心衰细胞),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
血黄素,使痰呈褐色。 严重时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 慢性肺淤血可引起肺间质纤维化。 肺泡内多量中性粒细胞见于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答案:B
51不符合风湿病病变的描述是
A. 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
B. Aschoff小体形成
C. Aschoff细胞来源于心肌细胞 D. 心外膜纤维素渗出
【解析】:
风湿病一种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呈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胶原纤维发
生纤维素样坏死。
典型病变出现于增生期 亦称为肉芽肿期,其特点是形成具有疾病特征性
答案:B
B型 HP感染(60%-70%) 胃窦部 阴性 低 无 中度降低或正常 正常 无 高
54、急性普通型肝炎的病变特点是 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 B.肝细胞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 C.肝细胞广泛变性,桥接坏死 D. 肝细胞广泛变性,亚大片坏死
的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其中Aschoff细胞来源于吞噬纤维素
样坏死物质的巨噬细胞。
答案:C
52、女性,60岁,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近3年来感觉气短、胸闷、呼吸困 难。查体:桶状胸,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 浊音界下降;听诊呼吸音减弱。不符合该患者疾病的描述是 A.肺泡扩张 B.肺泡间隔变窄 C.肺泡融合成囊泡状 D.肺间质广泛纤维化
47、炎症的最重要标志是
A.变性
B.坏死
C.渗出
D.增生
【解析】: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其中渗出是炎症最特 征性的表现,主要由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介导。
答案:C
48、恶性肿瘤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 组织结构紊乱
B.可见核分裂
C.肿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D.肿瘤细胞分泌减少
【解析】:恶性肿瘤的表现主要包括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 ,其中细胞 的异型性主要诊断指标为细胞核的异性和病理性核分裂像。
答案:C
42、Barrett 食管内出现的腺上皮,称为
A. 鳞状上皮化生
B. 腺上皮化生
C. 肠上皮化生
D. 骨化生ຫໍສະໝຸດ 【解析】:慢性反流性食管炎时食管下段粘膜的鳞状上皮可被胃粘膜柱状上 皮所取代,称为Brrett食管;该处可发生溃疡或癌变。癌变率可达10%,起 源为化生的腺上皮,多为腺癌。
答案:B
43、关于细胞内玻璃样变错误的描述是 A. 肾近曲小管上皮内的玻璃样小滴由重吸收的血浆蛋白构成 B. 近曲管上皮玻璃样变多见于肾盂肾炎 C. 肝细胞内的Mallory小体由前角蛋白构成 D.浆细胞内的玻璃样小体由免疫球蛋白构成
答案:D
50、不属于肿瘤易感性遗传的疾病是
A.着色性干皮病
B.Bloom综合征
C.Fanconi综合征
D.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解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D错误原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腺瘤性 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着色性干皮病(皮肤癌)、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 (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 Li-Fraumeni综合征(肉瘤、白血病、乳腺癌) Fanconi贫血。 答案:D
答案:D
53、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B型表现为 A. 胃体部弥漫性病变 B. 胃粘膜变薄 C. 血清自身抗体阳性 D. 常伴有恶性贫血
病因 病变部位 抗壁细胞和内因子抗体 血清胃泌素水平 胃内G细胞增生 胃酸分泌 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恶性贫血 伴发消化溃疡
A型 自身免疫 胃体部或胃底部 阳性 高 有 明显降低 降低 常有 无
2015年西综模考班病理学解析 第一套
41、不属于萎缩的是 A. 80岁老人的脑 C. 空洞型肾结核的肾实质
B.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脏 D. 恶病质患者的脂肪组织
【解析】:空洞型肾结核属于干酪样坏死,不属于萎缩。肾结核肾实质发生 干酪样坏死,破坏肾乳头进入肾盂形成结核性空洞,以后病变逐渐发展多个 空洞形成,最后使肾脏只剩下一个空壳。
【解析】: 1.结缔组织(细胞间质)玻璃样变:
纤维瘢痕组织 纤维化的肾小球 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瘢块
2.血管壁玻璃样变
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玻璃样小滴,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 在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核周胞浆内前角丝中间蛋白形成Mallory小体; 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形成Rusell小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