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语下册墨梅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墨梅》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墨梅》人教部编版
-诗歌背景:了解诗人王冕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
-创作实践:模仿《墨梅》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自然景物诗歌。
举例解释:
-在诗句朗读中,重点强调“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一句的朗读节奏,让学生感受诗句的音乐性。
-在词语理解中,以“墨”字为例,讲解其在诗句中不仅指代墨色,还寓意着墨梅的高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墨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首先,关于意象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墨梅的寓意,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意象的运用。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墨梅》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两首》中的《墨梅》。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
2.词语理解: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墨”、“洗”等,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中的意象和拟人手法。
2.教学难点
-意象理解: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洗砚池边树”与“淡墨痕”之间的关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 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 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墨梅》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墨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元代诗人王冕。

这首诗通过描绘墨梅的傲骨清香,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全文共四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启示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针对《墨梅》这首诗,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背景较为陌生,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通过诗句感悟作者情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梅》;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作者王冕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诗句中隐含的意义和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墨梅》的教学内容,了解作者王冕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墨梅》,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王冕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墨梅》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墨梅》原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解读诗句,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赏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墨梅【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

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相机出示课件)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

(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一、通读分类,整体感知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一首古诗,古诗的题目叫——生:墨梅(齐)师:古诗的作者是——生:王冕(齐)师:冕是一个生字,读第三声,再来一次。

生:王冕(齐)师:好的。

这首古诗还有两个新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会读?(师检查反馈)师:第一个新词是洗砚。

练过书法,学过国画的人都知道有“文房四宝”,谁知道?生:笔墨纸砚。

师:恩,笔墨纸砚,说得很流畅。

笔是毛笔,墨是黑墨,纸是宣纸,砚是砚台。

洗砚的砚是文房四宝的第几宝?生:第四宝。

(齐)师:这叫文化。

还有一个词是乾坤。

谁知道乾坤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这首诗,王冕的一个心情以及他对一个世界的观念。

师:好,他说王冕的心情就能让他知道乾坤就是天地,那是神童。

还有谁知道乾坤是天地的意思?怎么知道的?生:就是墨梅旁边注释上有写。

师:他说了一个关键的信息,谁听到了?生:注释师:(师转向“神童”)其实孩子,你也是看注释才知道的,对不对?生:是,但是自己也理解了下。

师:哦,自己也理解了下,这就对了。

先看注释,再结合上下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既然我夸你是“神童”,愿不愿意接受挑战?生:可以。

师:你说乾坤是天地,哪个字是天?哪个字是地?生:乾是天,坤是地。

师:神童。

我果然没看错。

孩子们,这也是文化。

师:好,这两个词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谁来挑战读整首诗?(师检查反馈)师:墨梅,墨梅,顾名思义它写的当然是梅花,但是有人说这首诗不简单,其实啊,这首诗里藏着三种不同的梅花。

请看大屏幕,在王冕的家中藏着——生:家中梅(齐)师:藏着——生:画中梅(齐)师:藏着——生:心中梅(齐)师:打开课本,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想想家中梅藏在哪里,画中梅藏在哪里,还有心中梅藏在哪里。

用横线把它们一一地对应起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作者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

诗人借墨梅表达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静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表现出他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让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体会梅花的品格,从中感悟作者借梅花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2.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

(课件出示梅花)2. 你喜欢梅花吗?喜欢梅花的什么呢?(香味,颜色,精神)梅花是“四君子”之首,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用最美的语言来赞美梅花,你知道哪些呢?预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不仅在下雪时有诗人赞美梅花,在黄昏时刻,它也毫不逊色,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来赞美梅花的。

二、解读课题,了解诗人。

(一)解读课题1.出示墨梅图。

师引导:这幅图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呢?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这是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副画就是墨梅图,而上面的这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墨梅》——板书课题:墨梅3.像这样在中国画的空白处,提上一首诗的艺术形式,我们叫它“题画诗”(二)了解诗人这首诗和这幅画的作者,王冕,字元章,元朝画家、诗人、篆刻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元王冕教案第【1】篇〗《墨梅》教学设计《墨梅》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十课中的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题画诗。

此诗是我国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代表作。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诗人借墨梅为喻,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要感受古诗的文化精髓,仅仅是从诗歌的表面去理解,并不能真正的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悟诗歌蕴含的意境。

为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就要让学生去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领悟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学习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并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在本堂课中还是让学生以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要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同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准备:生:提前预习古诗。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前热身:出示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四组,一方面复习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所学文中人物的品质,一方面为降低学生总结概括王冕的品质做铺垫。

(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严谨认真;碧血丹心、忧国忧民、赤胆忠心;舍己为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淡泊名利、鄙视流俗、贞洁自守)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课题课件出示含有“梅”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说说诗中的“梅”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墨梅》(教案)教学内容:《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冕。

这首诗以墨梅为主题,描绘了墨梅的坚韧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句,分别从墨梅的颜色、香气、姿态和品格四个方面来描绘墨梅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墨梅》,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图,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体会到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如“淡墨”、“清香”等。

2. 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理解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墨梅》的诗歌文本、插图、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纸、课本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墨梅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墨梅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观察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入《墨梅》的学习。

二、阅读诗歌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墨梅》,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2.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

3.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三、思考与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分享对诗人的情感和意图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的思考。

四、欣赏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2.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表达。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墨梅》的学习内容,强调墨梅的坚韧和美丽,以及诗人对墨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对《墨梅》的学习感受和收获,教师鼓励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1】篇〗一、通读分类,整体感知1.读好题目和作者。

2.读好诗中的两个新词:洗砚、乾坤。

3.读好整首诗。

4.发现诗中隐藏的三种不同的梅花。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二、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1.品读家中梅:我家洗砚池边树。

2.为什么王冕家的梅花不是种在堂前,不是种在屋后,不是种在花圃,而是种在洗砚池边呢(借助注释理解内涵)3.读好家中梅。

三、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1.品读画中梅:朵朵花开淡墨痕。

2.王冕是位大画家,很善于用色,怎么不给梅花添点颜色呢补充王冕生平资料,理解内涵。

3.读好画中梅。

四、互文比较,品读“心中梅”1.品读心中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写梅花,通常会写它的香气。

(补充一组写梅香的诗句3.王冕这首诗,写的不是“香气”,而是“清气”,是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

4.拓展王冕写梅花的诗句,深入理解“清气”内涵。

5、读好整首诗。

五、托物言志,整体提升。

1、发现《墨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感悟并熟记整首诗。

3、集体背诵整首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第【2】篇〗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2 制作好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三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

)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诗歌。

诗人分别是王昌龄、卢纶和王冕。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
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比如查资料,利用工具书,网上查询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
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

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

(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

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