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总结

合集下载

新生儿颅脑MRI解剖及常见疾病

新生儿颅脑MRI解剖及常见疾病
SDH特点 • 蛛网膜与硬膜之间 • 新月形 • 幕上/幕下 • 预后严重
38w-SDH-22d 哭/抽/昏迷/颅高压 Hb 6g
3d
17d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SAH特点
• 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 脑沟内T1高/T2低SI
IVH-SAH-38w-7d
脑室内出血(IVH)
多见于早产儿(CT或超声分级) Ⅰ级 ---- 室管膜下出血

病--- HIE/BE/HE/ME
脑梗塞--- NCI 颅内感染--- 细菌性脑膜炎 脑 积 水--- 出血/PM后
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硬膜外出血(EDH)
EDH-40w-15d EDH特点 • 颅骨与硬膜之间 • 梭形
硬膜下出血(SDH)
Ⅱ级 ---- 脑室内出血
Ⅲ级 ----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Ⅰ,Ⅱ级预后较好;Ⅲ, Ⅳ级预后差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脑白质损伤
(white
matter damage)
脑白质损伤
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 囊性 (cPVL)
新生儿脑髓鞘化的MR成像基础
• 髓鞘发育在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 其主要原因是髓鞘为少突胶质细胞的延续并包绕 神经元轴突,在化学组成上,70%-75%为脂类 (胆固醇、糖脂和磷脂),25%-30%为蛋白质。 髓鞘外膜主要由胆固醇和糖脂构成,其含量随髓鞘 的发育成熟明显增多,另外,由于胆固醇、糖脂及 蛋白质的增多造成结合水比例增加,引起T1弛豫时 间缩短,T1WI表现高信号,髓鞘内膜富于磷脂, 有较多的疏水基,并随髓鞘发育而增多,使水含量 减少,T2WI表现为低信号。

新生儿出生后脑发育及新生儿常见疾病MRI表现

新生儿出生后脑发育及新生儿常见疾病MRI表现

编辑ppt
9
孕29+2周早产儿
编辑ppt
10
2.1脑沟脑回的发育(早产儿至足月儿)
孕33-35周早产儿:更多脑沟出现,皮质进一步增厚,枕叶褶皱较 额叶深,MRI的T1WI上白质信号仍然低。
编辑ppt
12
孕34+2周早产儿
编辑ppt
13
2.1脑沟脑回的发育(早产儿至足月儿)
孕35-37周早产儿:皮质曲折更深,脑沟更多,脑沟、脑裂较前期 窄。
育情况,必要时加扫矢状位及冠状位T2WI
编辑ppt
6
二、婴幼儿脑的发育MRI表现
编辑ppt
7
• 评价新生儿出生后脑发育的指标主要有:脑沟脑回的形成,神经 元移形完成及髓鞘的形成。
编辑ppt
8
2.1脑沟脑回的发育(早产儿至足月儿)
孕29周早产儿:脑沟、脑回不明显,表现为无脑回,外侧裂可见, 脑回发育不良状态,MRI的T1WI上,皮质信号较白质信号高很多, 为薄如丝带状的高信号。
• 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 • 缺氧是发病的核心;
编辑ppt
52
3.1、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MRI表现
• HIE的磁共振分度 • 轻度:皮层及皮层下点状及条状T1WI高信号,伴有或者不伴有蛛
网膜下腔出血; • 中度:除上述轻度表现外,有深部脑白质对称性点状T1WI高信号
及或沿脑室壁条带状高信号,可伴有局限性脑水肿; • 重度:除中度表现外,有下列任何一项者---基底节区、丘脑高信
62
低血糖脑病枕叶受累
编辑ppt
63
胼胝体压部受累受累
编辑ppt
64
编辑ppt
65
3.3胆红素脑病MRI表现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孕38 ~ 40 周

大脑皮层增厚; 脑沟形态已经接近成人;
脑干腹侧、内囊后肢和放射冠中央部分皮 质脊髓束呈现 T1 高信号; 在 T2WI 上,脑干背侧呈低信号,内囊后肢 可见点状低信号; 侧裂池及枕部脑外间隙仍很显著;


出生 ~ 生后 1 个月
T1 加权像高信号区: 后颅窝: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内纵束、 下丘臂和小脑上下脚; 小脑深部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幕上结构:小脑上脚交叉、丘脑背外侧区、 苍白球、内囊后肢后部和半卵圆中心的中 间区; 中央前后回白质信号逐渐增高;
急性单纯疱疹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病变分布:病毒沿三叉神经纤维传 播至受支配的前、中颅窝。 •MRI:特征较明显,表现为单侧或双 侧颞叶、岛叶、额叶扣带回长T1长 T2 信号区,皮髓质均受累,不侵及 豆状核。
乙型脑炎

波及大脑和脊髓,尤其是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 中脑,小脑、延髓、脑干次之。 乙脑病毒除直接损害神经细胞一嗜神经细胞外,小 血管病变造成血管循环障碍,软化灶内星状细胞增 生形成胶质瘢痕胶质细胞结节,其主要由小胶质及 大单核细胞形成,弥漫存在或小灶分布,以基底节 及脑干最多。

结节性硬化
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症, 由位于室管膜下的神经胶质结节与 皮肤的错构瘤组成,室管膜下结节 易钙化,CT 发现钙化较 MRI 为佳。



MR表现: 皮层结节:额叶,枕叶,巨细胞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巨细胞 室管膜下结节:尾状核表面,易钙化
室管膜下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处多见,梗 阻性积水多见,易钙化
孕30 ~ 33 周


脑沟回数目进一步增多; 部分岛盖发育; 髓鞘化: 小脑蚓部和小脑脚, 背侧桥脑和腹 侧桥脑; 丘脑、苍白球和内囊 生发基质大部分消失; 大脑白质未髓鞘化;

幼儿正常颅脑MRI表现共102页

幼儿正常颅脑MRI表现共102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

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婴幼儿大脑发育进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婴幼儿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婴幼儿期大脑发育过程的关键阶段,以及与语言、认知和情绪等发展之间的关系。

婴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大脑的神经元和神经连接迅速发展,同时也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通过MRI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婴幼儿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从而深入了解其发育进程。

MRI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组织的详细图像。

对于婴幼儿,MRI可以提供有关大脑结构、脑皮质厚度以及不同区域的连接性等信息。

通过对大量婴幼儿的MRI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构建婴幼儿大脑发育的详细图谱,并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

婴幼儿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是脑皮层的厚度。

脑皮质是大脑外侧最外层的负责高级功能的区域,包括语言、注意力和情绪调节等。

通过MRI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测量婴幼儿脑皮层的厚度,并将其与其他年龄段的大脑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表明,在婴幼儿期,脑皮层的厚度明显增加,达到儿童时期的水平。

此外,MRI技术还可以揭示婴幼儿大脑连接的变化。

婴幼儿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纤维进行相互沟通,并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MRI技术对婴幼儿的脑连通性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分析可以揭示整个大脑的连接模式和具体功能网络的发展过程。

通过比较健康婴幼儿和有发育障碍的婴幼儿的MRI数据,研究人员还可以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异常连接,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除了结构上的变化,MRI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婴幼儿大脑在功能层面上的发展。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通过观察血氧水平变化来了解大脑活动的技术。

通过测量婴幼儿大脑在静息状态和执行任务时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神经活动的信息,并进一步研究婴幼儿大脑与语言、认知和情绪等功能之间的关系。

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

、儿童脑正常发育的磁共振成像————————————————————————————————作者:————————————————————————————————日期: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写在课前的话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1. 脑沟形成;2. 神经纤维髓鞘化;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一、脑组织正常发育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 CT 和磁共振。

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 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 T1WI 和 T2WI 、弥散张量成像( 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 )以及以 BOLD 技术为基础的 fMRI 。

T1WI 和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

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胚胎 5 ~ 20 周;②突出发生期:胚胎 20 ~ 40 周;③髓鞘化期:主要在生后至 2 岁左右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正常脑发育CTMRI表现

正常脑发育CTMRI表现

一、正常脑发育及CT、MR 表现脑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是一个连续而又相互重叠的过程。

前一阶段发育障碍,常影响其后的发育过程,导致各种畸形,部分则为妊娠后期宫内意外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发育中的胎脑在某一时间所发生的损伤常引起多种结构的异常。

因此,了解正常发育对认识各种先天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1,背侧诱导期孕3~4周,神经系统开始发育,外胚层细胞增生,在脊索中胚层之诱导下,中线部位外胚层细胞的神经外胚层形成神经板。

其中央部逐渐内陷形成神经沟,两旁隆起的神经褶向中线融合成神经管。

最初发生在菱脑,以后向头及尾侧进展。

靠近管两端的前后神经孔先后闭合,闭合神经管的头端发育成脑,尾端发育成脊髓、终丝等。

当神经管闭合时,神经外胚层与覆盖的皮肤外胚层分离。

2.腹侧诱导期妊娠5~10 周时,封闭后神经管之头端扩大成3个原始脑囊泡。

即前脑、中脑菱脑之起源。

神经细胞发生于生发基质。

前脑分为端脑和间脑。

前神经孔闭合时双视囊等已自前脑的间脑萌出。

端脑将来发育为大脑半球、壳核及尾状核,间脑则成为丘脑、下丘脑及苍白球。

菱脑之前部位为后脑(metencephalen)形成小脑,末脑(myelencephalen) 发育成延髓、脑桥,并各自包含相应的脑室系统,下接脊髓的中央管。

3,神经元增殖期于胚胎2~ 4 个月为神经元增殖的主要时期。

所有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发源于室管膜下、室及室下带之生发基质(germinal matrix)。

妊娠5个月至生后1年胶质细胞数量增加显著。

在此期间(约第8周)脑室内出现脉络膜从,产生脑脊液并开始循环。

4.细胞移行期至孕3~ 6个月时,原始神经细胞自生发基质沿神经胶质细胞纤维呈辐射状或切线状移行至脑的周围部分,形成六层脑皮质及深部核心结构。

早期移行的细胞位于深层而晚期移行的细胞达最表层,于20~24周时脑皮质原始沟形成,二三级脑沟至36周时才出现。

5、组织形成妊娠6个月至生后数年,包括神经元排列、定向及分层。

新生儿、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RI研究Ⅱ.关于脑室大小及脑外间隙

新生儿、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RI研究Ⅱ.关于脑室大小及脑外间隙

新生儿、婴儿正常脑发育的M R I研究 1关于脑室大小及脑外间隙王晓明 陈丽英 杨洪涛 陈炽贤摘要 目的:揭示发育期小儿脑室及脑外间隙随月龄变化的特征。

材料和方法:选100例2岁以内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小儿,按月龄分7组,在T1W I上测量脑室大小,在加重T2加权像(H T2W I)上测量脑外间隙、外侧裂、纵裂的宽度。

结果:(1)3~6个月时脑室前角指数、尾状核指数分别为0131±0104、0116±0103;(2)婴儿脑外间隙显示双层结构者占5018%,3~6个月时额叶及颞极前方脑外间隙、外侧裂、纵裂宽度分别为3131±1129mm、4125±2.34mm、5148±1.86mm、3138±1.37mm;(3)侧脑室前角形态分三种,蜡烛台形2810%、Y形6710%、平行形510%;新生儿透明隔腔占8313%。

结论:(1)脑室指数中,前角指数和尾状核指数最可靠,是判定脑室大小的依据;(2)新生儿期存在透明隔腔是正常的。

侧脑室前角形态在新生儿期以蜡烛台形为主,婴儿期以Y形为主;(3)脑外间隙在3~6个月时最宽,脑外间隙可分出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以前者为主。

关键词 脑室 磁共振成像 婴儿,新生M R i m ag i ng study on nor ma l neona ta l and i nfan t bra i n ma tura tion(Part ):ven tr icular size and extracerebra l space W ang X iao m ing3,Chen L iy ing,Y ang H ong tao,et a l.3D ep a rt m en t of R ad iol2 ogy,the S econd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Ch ina M ed ica l U n iversity,S heny ang110003 Abstract Pu rpo se:To m easu re the ven tricu lar size and ex tracereb ral space of no rm al neonates and infan ts.M aterials and m ethods:O ne hundred cases w ith in2years of age and w ithou t sign ifican t neu ro logic symp tom s w ere selected fo r study.T hey w ere divided in to7age group s.T he ven tricu lar size w as m easu red on T1W I,the w idth of ex tracereb ral space,sylvian fissu re and in tercereb ral fis2 su re w ere m easu red on heavy T2W I.A0.35T superconductive m agnet w as u sed.R esu lts:(1)T he ex tracereb ral space of infan ts cou ld be differen tiated in to tw o parts in50.8%of cases.T he w idth of the ex tracereb ral space at the fron tal,tempo ral,sylvian fissu re,and in tercereb ral fissu re w ere3.31±1.29mm,4.25±2.34mm,5.48±1.86mm,3.38±1.37mm respectively.(2)T he shape of the fron tal ho rn s w ere of candlestick type in28%,Y shape in67%and parallel shape in5%.Sep tal pel2 lucidum space ex isted in mo st no rm al neonates w ith an incidence of83.3%.Conclu si on:(1)Among the ven tricu lar indices,the b ifron tal index and b icaudate index w ere mo st reliab le and cou ld be u sed to evaluate the size of the ven tricles.(2)P resence of sep tal pellucidum space du ring new bo rn w as con sidered to be no rm al.T he tw o ven tricles w ere p redom inen tly candlestick in shape du ring new bo rn peri od,and Y shape in infan ts.(3)T he w idth of ex tracereb ral space w as w idest du ring326 mon th s,at w h ich ti m e the ex tracereb ral space cou ld be differen tiated in to the inner subarachno id space and the ou ter subdu ral space.Key words Cereb ral ven tricles M agnetic resonance i m aging Infan t,new bo rn 在脑发育的M R I研究第一部分中,笔者讨作者单位:11000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放射线科(王晓明、陈丽英、陈炽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学院放射线科(杨洪涛)论了灰、白质分辨的变化并得出髓鞘形成主要在2岁内完成的结论,同样地,这一时期脑室系统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判断新生儿、婴儿脑室及脑外间隙大小时应特别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袁新宇写在课前的话对异常的认识建立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因此了解脑组织的正常发育特点对于诊断儿科断脑部疾病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查脑组织发育状况的主要手段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MRI 等,通过这些方法观察脑组织在妊娠及出生后的发育顺序和速度,为进一步了解脑发育相关疾病奠定基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必将对脑部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对于脑组织的正常发育,需注意以下方面:1. 脑沟形成;2. 神经纤维髓鞘化;3. 脑组织化学组成变化;4. 脑组织内水弥散变化;5. 脑血管血流速度变化;6. 特定部位的脑组织活动改变;脑组织的正常发育包括哪些方面?一、脑组织正常发育目前,诊断脑组织疾病的常用影像学手段包括超声、CT 和磁共振。

超声可经前囟可显示脑沟、脑回发育,但不能提供髓鞘化信息;CT 可提供脑沟发育和部分髓鞘发育信息;MRI 是评价髓鞘化和脑沟发育的最佳方法,还可判断脑组织化学成分变化。

在磁共振检查中,用于评估脑组织发育的方法有常规自旋回波T1WI 和T2WI 、弥散张量成像(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以及以BOLD 技术为基础的fMRI 。

T1WI 和T2WI 可用于观察脑沟、脑回发育以及髓鞘化过程。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定量或半定量观察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磁共振波谱分析可以观察在发育过程中脑组织化学成份变化的过程。

fMRI 可以观察脑在发育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变化。

脑形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1 .原始胚胎在神经管闭合后,头端膨大,形成脑发育基础;2 .脑细胞生成并构建脑组织,脑重量和表面形态发生变化,即脑沟形成,可分为三阶段:①细胞增殖和移行期:胚胎5 ~20 周;② 突出发生期:胚胎 20 ~ 40 周;③ 髓鞘化期:主要在生 后至 2 岁左右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过程。

图示脑发育过程, 端增大,首先出现视 一步折叠,出现视神 髓神经。

进一步发育 脑,发生褶皱后出现 脑半球。

从神经管开始发生膨 大、折叠、变 化,分出前脑、中脑 、菱脑和脊髓。

前 脑和间脑,端脑构成大脑新皮层、古皮层 和胼胝体;间脑构成丘脑、 体。

中脑将发育成四叠体、被盖和大脑脚 。

菱脑又分为后脑和末脑, 脑,末脑发育成延髓与脊髓相连。

脑进一步分化形成端 下丘脑、漏斗和松果 后脑发育成小脑和桥神 经管闭合后头 杯,然后神经管进 经、颅神经以及脊后,出现端脑和小 桥脑、延髓以及大 (一)神经组织的构 建 在胚胎第 7-20 心内的神经上皮分化 和胶质母细胞。

神经 发展为神经元,神经 经纤维。

胶质母细胞 神经系统的支持部分 胶质细胞,伸出树突 化过程。

(二)脑组织的构建 从脑室带(神经的生 发基质,位于脑室壁) 经元。

在胚胎第 31-32 天出现前板,前板在第 成脑室下带,脑室下 脑室带,然后再向外 移行至皮层板。

周,神经上皮细胞从生发中 成室管膜系膜、神经母细胞 母细胞经过移行分化进一步 元在边缘层伸出轴突形成神 发展为星形胶质细胞,构成 ;另外,还可以分化为少突 包绕神经元轴突,完成髓鞘分化的神经母细胞 向外移行,将来形成神45 天进一步分化,在前板和脑室带中间形带主要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即胶质母细 胞。

少部分神经元先移行到在胚胎第 55 天可见 脑室带、脑室下 带、中间带和皮层板 。

在胚胎第 14 周时已 出现各层脑组织, 神经元细胞将沿着神 纤维轴索,向外移行 下带分化出的胶质母 细胞支持神经元组织, 胶质细胞,供神经纤 即所谓的白质区里主此时脑室带分化出的 经纤维的放射状神经 构成大脑皮层。

脑室 细胞一部分形成星形 另外一部分形成少突 维髓鞘化。

在中央带 神经纤维和少突(三)大脑皮层的发 生胶质细胞,将来会包绕神经纤维形成髓鞘化。

在胚胎第6 个月时,神经元完成了移行过程。

此时,30% ~50% 神经元发生凋亡,而绝大多数神经胶质细胞于生后发生,主要来源于脑室下层。

从胚胎期到18 岁,脑组织不断生长,其重量也不断增加。

在高级哺乳类动物中,脑组织增长主要是脑皮层增长。

(四)大脑沟回形成除神经元发生、移行,脑组织各层形成外,脑组织发育还表现为脑沟形成。

侧裂池是最早形成的原始脑沟,以后逐渐出现中央沟、顶枕沟等,但脑沟的出现在宫内较宫外早,换言之,胎儿在宫内可见脑沟的时间早于早产出生的校正胎龄相同的婴儿。

(五)神经纤维髓鞘化在出生后,脑发育主要体现于髓鞘化。

髓鞘化是指神经轴突外包裹髓磷脂构成的包鞘。

1 .髓鞘化特点(1 )髓鞘化最早发生于妊娠第首先4 ~5 个月,出现颅神经髓鞘化,并持续终生。

2) 髓鞘化过程遵循从尾 到头、从背侧到腹侧的规律,例如脑干髓 鞘化早于小脑和基底节,小脑和基 底节髓鞘化早于大脑半球。

( 3) 在脑的任何部位,总 是后部髓鞘化先开始,包含内侧丘系和内 侧纵束的背侧 干髓鞘化早于包含 皮质脊髓束的腹侧脑干。

大脑半球的枕叶 髓鞘化较早,额叶髓鞘化晚。

不饱和脂肪酸在髓磷 脂中的饱和状态。

在神经 纤维髓鞘化的 MRI 中,主 要缩短 T2时间的因素 是()A. 轴突和细胞外自由水分子B. 髓磷脂内水分子C. 髓鞘的化学成熟度D. 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醇正确答 案: C2 .髓鞘化的作用( 1) 增粗局部神经轴突的 直径,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 2) 与神经轴突有共生关 ,对神经轴突的生存和营养有支持作用。

3 .髓鞘结构 髓磷脂鞘结构是由双 层糖脂蛋白构成,一水,可以和水分子相结合, 蛋白,对于髓鞘的完整性侧是疏水,另一侧亲 中间还嵌有大分子糖 有重要意义。

影响磁共振 同时缩短4.( 水分子; ( ( (T1/T2 时间的可能原因 T1/T2 时间:髓磷脂内同时延长 主要缩短 主要缩短 T1/T2 时间:轴突和细胞外自由 水分子;T1 时间: 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醇和糖脂(半乳糖 脑苷酯); T2 时间:髓鞘的化学成 熟度,即髓鞘包绕轴突的紧密性以及多重在不同发育时期,脑的影像学特点分别是什么?解析:髓磷脂内水分子可同时缩短T1/T2 时间,轴突和细胞外自由水分子同时延长T1/T2 时间,髓磷脂双层膜上的胆固醇和糖脂主要缩短T1 时间,髓鞘的化学成熟度主要缩短T2 时间。

二、脑组织正常发育的影像学特点孕23 周的胎儿:皮层仍是低信号,脑室外的生发层明显变薄,脑干背侧和丘脑背外侧出现低信号是髓鞘化。

在外侧裂池之外还可见到中央沟和矩状沟形成2 .24 ~28 周:(1)发育较浅的脑沟(中央沟、矩状沟);(2)脑干部分结构髓鞘化(内外侧丘系);(3)丘脑和基底节髓鞘化;仅见外侧裂雏形;T1WI :皮质>白质;T2WI :皮质<白质;生发基质层与皮层灰质等信号;1 .在孕24 周以前:(1)(1)(3)孕24 周的胎儿:在T2WI 上脑外层皮层呈相对低信号,中间的白质层呈相对高信号,仅见一个裂在T1WI 上外层皮质层呈高信号而中间白质呈相对低信号。

孕20 周的胎儿:脑表面非常光滑,仅在中间可见一浅小凹陷,代表原始侧裂池形成。

最外层低信号是大脑皮层,最内层脑室旁低信号是生发基质,在两层之间的灰信号是中间层。

灰信号外的白信号是板下层。

孕23-25 周的胎儿:在矢状位可见小体积的小脑小,脑干背侧出现低信号;在冠状位可见矩状沟形成;在横断位可见中央沟形成,表现为浅小凹陷。

孕26 周:在T1 像可见顶枕沟和中央沟出现在横断位可见矩状沟出现在丘脑、颞叶深部和大脑脚背侧可见低信号区,代表髓鞘化早期。

孕28 周:在横断位T2像可见中央沟形成,丘脑出现线状低信号,在T1 像可见丘脑和基底结的高信号,表现髓鞘化形成。

在矢状位T2 像可见桥脑背侧低信号以及小脑部分低信号。

3 .30 ~33 周:1) 脑沟回数目进一步增多;2) 部分岛盖发育;3) 小脑蚓部和小脑脚出现髓鞘化;4 )背侧桥脑和腹侧桥脑出现髓鞘化;5 )丘脑、苍白球和内囊开始髓鞘化;6 )生发基质大部分消失;7 )大脑白质未髓鞘化;孕30 周的胎儿:在双侧脑室额角尖端出现灰质信号强度的点状影,是残存的生发基质在脑干、小脑蚓部、丘脑和苍白球有短T1 短T2 信号,代表髓鞘化过程的开始。

此外,大脑沟回进一步增多,在靠近顶部可见中央前沟和中央后沟。

4 .34 ~37 周:1) 大脑皮层进一步增厚,并形成更多脑沟;2 )内囊后肢与豆状核相比仍为T1 低信号/T2 高信号;3) 侧裂池稍变窄;孕24 周:皮层仍是低信号,有侧裂池,出现早期的矩状沟。

在脑干背侧、丘脑背侧可见低信号,代表髓鞘化发生。

,孕32 周的胎儿:苍白球髓鞘化,脑沟增多,导盖开始发育出现岛叶脑沟,桥脑背侧可以髓鞘化。

孕 34 ~35 周的 胎儿:桥 脑背侧、 小脑、小 脑脚、苍 白球、丘 脑都出现 髓鞘化表 现。

大脑 表面沟回 进一步增 多,侧裂5 . 38 ~ 40 周: 1 ) 大脑皮层增厚;2 ) 脑沟形态已经接近成 人;3 ) 脑干腹侧、内囊后肢 和放射冠中央部分皮质脊髓束呈现 T1 高信号;4 )在 T2WI 上,脑干背侧呈低信号, 内囊后肢可见点状低信号; (5 )髓鞘化( M )M1脑干、小脑脚、下丘和小脑蚓部 M2 下丘脑核、苍白球、丘脑背外侧 M3 内囊后肢尾侧( PLIC ) M4 全部内囊后肢 M5 视放射 M6放射冠M7内囊前肢池较前变 较明显 窄,导盖 发育良好、 导叶脑沟 出现孕 37 周的患儿: 大脑表面沟 回基本形成, 但是仍较前 小。

大脑苍 白球、基底 结和丘脑髓 鞘化已经比侧裂池及枕部脑外间隙仍很显著;皮层及脑沟( C )C1 额枕叶皮层完全光滑;侧裂池宽大;皮层呈T1 高信号薄环;脑白质呈弥漫低信号C2 枕叶出现脑沟;侧裂池内面光滑; C3 额叶出现脑沟,数量与枕叶相似;侧裂池内 面 出现曲折;各脑叶脑沟表浅C4 额枕叶脑沟增深,数量增多;前纵裂内面出 现 脑沟;白质被脑沟分割;岛叶脑沟增多、增深C5 岛叶脑沟形成;白质呈现 T1 稍低信号 C6白质与灰质在 T1WI 上呈现等信号生发基质分布( GM )GM1 侧脑室前后角及尾状核丘脑切迹 GM2 侧脑室前角及尾状核丘脑切迹 GM3 侧脑室前角 GM4生发基质完全消失胶质细胞移行带( B )B1 宽带+窄带 B2 仅见宽带 B3 仅见窄带 B4移行带消失1 ) T1 加权像高信号区:中间区;④中央前后回白质信号 逐渐增高; ( 2 ) T2 加权像:① 评价小脑和脑干成熟 度优于 T1WI ; ② 侧脑室额角顶部可见 小灶状灰质信号 ③ 小脑蚓部和小脑小叶 信号减低; ④ 沿脊髓皮质束路径可 见信号减低; ⑤丘脑背外侧信号减低①后颅窝:内侧丘系、 外侧丘系、内纵束、下丘臂和小脑上下脚 ②小脑深部白质信号逐③幕上结构:小脑上脚 渐增高;交叉、丘脑背外侧区、苍白球、内囊后肢 后部和半卵圆中心的(1)T1加权像①2~3个月时,小脑深部白质、桥脑腹侧信号增高,中央前后回皮层下运动纤维完全变为高信号,内囊前肢呈现高信号;② 3 个月时,围绕矩状回的枕叶白质呈现高信号;③ 4 ~5 个月时,胼胝体压部呈高信号,6 个月时膝部呈现高信号;①枕叶皮层下白质向外周扩展且信号强度增加,至7 个月左右完成,额、颞叶则持续至8 ~11 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