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
个案分析法:对案例的分析采用典型个案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分析和研究我的团队在2009年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的结果,以及自己从教三年来运用E-Learning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发放一些有效问卷,然后进行回收,分析汇总并最终得到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
1、辅助式应用
1.1、辅助式应用模式简介
1.2、辅助式应用模式重要要素分析
1.3、辅助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2、取代式应用
2.1、取代式应用模式简介
2.2、取代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2.3、取代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3、融合式应用
3.1、融合式应用模式简介
3.2、融合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3.3、融合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组长名:
年 月 日
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对 E-Learning 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
第二:探讨 E-Learning 与传统学校教育结合的各种方式,E-Learning 的应用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总结出中小学学校导入 E-Learning 的模式,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之中。
对比法:主要是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五年前未使用E-Learning进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即将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得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是使用图表以及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E-Learning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环境和领域,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不仅对语文有用,还可以使其他各科受益,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希望能够通过反复实践论证,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验和成果,在广大农村初中进行推广运用,对广大中学生的作文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提升其写作能力。
三、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困顿状况,并提出了一些见解。他们针对作文教学难,学生畏惧作文,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缺少主旨,不会结构文章,作文练习随意、无序等问题提出了激发爱好,广泛阅读、全面积累,编写提纲,增删修改,作文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按目的、按文体、按题型、按人熟悉事物的规律逐级全面系统的进行全文或片断练习等对策。但这些认识尚不够深刻,破解措施不够具体,态度不够乐观,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该领域尚需深入研究,结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困境制定切实的解决措施,反复论证,形成推广成果,为农村初中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理论: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3、指导观察生活,感受体悟生活。引领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感受人生的美好,产生美好的情愫,产生自己的见解,培育学生作文的本与源。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硕士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研究生学位,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硕士开题报告的范文,以期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硕士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位,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对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满足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问题包括:1.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什么?2.如何设计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3.如何评价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了解国内外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和反馈意见。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总结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教训。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预期结果是通过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以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创新点在于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局限性与可行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样本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的限制。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采用的样本较小,可能无法代表整个教育硕士研究生群体。

同时,由于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可能无法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然而,本研究的可行性较高,因为它采用了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以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完成。

结论:通过对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免师教硕论文开题报告表范例1

免师教硕论文开题报告表范例1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An Investigation into Non-English Postgraduates’ Use of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Learning研究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系所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学入学时间 2012年9月毕业时间 2015年6月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动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关键的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其重要性已为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所证实(如秦晓晴、文秋芳,2002;吴一安等,1993;Dörnyei & Ushiod, 2009;Gardner, 1985)。

然而,外语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深度学习”(Schumann, 1998),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时常会受到挫折及情绪、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的动机也就难免会动摇起伏,甚至会出现动机缺乏或降低的情况,此时学习者就必须对动机实施一定的调控来降低干扰,维持和增强其学习动机,从而确保学习的持久性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者对动机的调控对外语学习有特殊的重要性。

因此,探索学习者的动机调控策略应成为外语学习动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目前学术界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或是聚焦于对动机内部结构特征的探讨和理论模型的构建上(如秦晓晴、文秋芳,2002;秦晓晴,2002),或是聚焦于研究动机教学策略(如Dörnyei & Csizér, 1998; 尤陈静,2010),即研究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高越,2012),却忽略了学习者自身的能动作用,对学生在外语学习动机不足时如何对自身进行调控,从而维持学习动力的研究则很少。

此外,国内已有的对外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研究多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如李昆,2009,2011;高越、刘宏刚,2014),少数也涉及到中、小学生(如曲苒、王洪飞,2005;李昆,2013;),而对于广大研究生的研究则完全没有。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教育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首先,介绍了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其次,分析了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硕士论文作为教育专业研究生的重要学术成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教育硕士论文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目前,国内外对于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其次,一些研究局限于小范围的调查和案例分析,缺乏整体性和普遍性。

此外,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结合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目的包括:(1)分析当前教育问题的现状和特点;(2)探索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3)提出可行的教育改革建议,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实现上述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本文将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当前教育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是什么?(2)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有哪些?(3)如何提出可行的教育改革建议,以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4. 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梳理,了解当前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验证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途径。

最后,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可行的教育改革建议。

5. 论文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分析相关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一、问题与方法(一)选题缘由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

直觉告诉我,这个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

深入理解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理解,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

所以,我想对现实问题的注重应从对前人思想的理解开始。

基于这种理解,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

通过认真阅读1979至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有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如果仅仅凭兴趣实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个问题实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

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以美育代宗教”这个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即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个命题一直受到绝大部分人的赞同。

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

不过,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

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

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有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

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

从教育公平看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开题报告

从教育公平看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开题报告

从教育公平看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向之一。

我国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旨在提高国家和地方教育教学质量,增加和优化优质教师队伍,倡导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实现。

因此,从教育公平角度来看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从教育公平角度出发,探究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情况,并通过对免费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师范生免费教育对教育公平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

四、研究计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内容和目标1.3 研究方法第二章: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现状2.1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历史沿革2.2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规定2.3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实施情况第三章:师范生免费教育下的教育公平问题3.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机会缺失3.2 教育质量不同和民族地区教育落后3.3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第四章:师范生免费教育对教育公平的贡献4.1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4.2 增加优秀教师资源和优化师资队伍4.3 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第五章: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改进措施5.1 加强教育投入和扶持力度5.2 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5.3 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的协调统一第六章:结论6.1 研究结果的总结和归纳6.2 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限制6.3 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doc

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doc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
培养单位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年 月 日填
校内导师职称ຫໍສະໝຸດ 工作单位校外导师职称
工作单位
拟选论文题目
关键词(3-5个)
论文选题来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国家级
教改项目
省部级
教改项目
区县级
教改项目
校级
教改项目
其他
论文选题类型(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组长
组员
秘书
开题报告专家组意见:
(主要对开题报告选题、论据,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等做出评价)
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通过、不通过):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科教兴国
专题研究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案例研究
选题依据及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主要研究方法:
实施方案及计划:
校内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校外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下部分由培养单位填写:
开题报告专家组成员组成情况
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研究。
2、对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促进作用
数字化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E-Learning
在中小学学校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深层次的有效的应
用。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多,但很多都与实际应用是相脱离的。
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 E-Learning 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
校内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校外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下部分由培养单位填写:
开题报告专家组成员组成情况
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
组长
组员
秘书
开题报告专家组意见:
(主要对开题报告选题、论据,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等做出评价)
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通过、不通过):
第四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情况调查
案例分析(以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一必修课本第三章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为例)
1、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1.1教学设计
1.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1.2.1调查结果
1.2.2调查结果分析
1.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1.3.1调查结果
1.3.2调查结果分析
2、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
2.1教学设计
2.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1调查结果
2.2.2调查结果分析
2.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
2.3.1调查结果
2.3.2调查结果分析
3、两种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对比
第五章 总结、展望与建议
1、我国基础教育领域E-Learning现状简介
2、存在的问题
——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关键词(3-5个)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选题来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国家级
教改项目
省部级
教改项目
区县级
教改项目
校级
教改项目
其他

论文选题类型(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专题研究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案例研究

选题依据及意义:
选题意义:
1、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姓名
学号
8
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学科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内导师
吴晓军
校外导师
曹显斌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11月12日填
校内导师
吴晓军
职称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校外导师
曹显斌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
安康中学
拟选论文题目
E_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辅助式应用
1.1、辅助式应用模式简介
1.2、辅助式应用模式重要要素分析
1.3、辅助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2、取代式应用
2.1、取代式应用模式简介
2.2、取代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2.3、取代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3、融合式应用
3.1、融合式应用模式简介
3.2、融合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
3.3、融合式应用模式的特点
改变传统的进行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某些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作为指导者、活动组织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发现学习和协作学习等;
论文提纲如下:
摘 要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E-Learning的内涵及其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
1、E-Learning的内涵
2、E-Learning的发展脉络
3、E-Learning的主要特征
4、E-Learning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
5、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中应用模式的构建
第三章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对比法:主要是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五年前未使用E-Learning进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即将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得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是使用图表以及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E-Learning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环境和领域,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启示。
实施方案及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 09月—2013年 11月(论文开题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征询导师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围绕论文题目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当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确定论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基本框架,准备开题答辩。
个案分析法:对案例的分析采用典型个案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分析和研究我的团队在2009年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的结果,以及自己从教三年来运用E-Learning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学生,教师,以及家长发放一些有效问卷,然后进行回收,分析汇总并最终得到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
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对 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等做出合理的界定,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必
要性。这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和分
析了已有的成功应用案例,理论来自实践,这些总结将会丰富数字化学习的理论
第二阶段2013年 12月—2014年 05月(论文初稿阶段):根据开题答辩组提出的意见,将进行全面的搜集资料的工作,对文章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文章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全文,形成初稿。
第三阶段2014年06月—2014年09月。(论文第二稿阶段):听取导师对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对文章进行润色,补充不足的材料,删除多余的资料,使得文章结构合理,主体鲜明,争取有所创新,基本定稿。
3、建议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 谢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法,探讨 E-Learning 的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概述如下:
文献研究方法:对于 E-Learning 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有关现在E-Learning 主题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和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有关 E-Learning 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数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脉络等有关理论;收集 E-Learning 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政策文本、应用规模、应用方式及案例等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分析构建出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应用的三种模式。
学校应用 E-Learning、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有效整合有借鉴和启示
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主要内容
第一:对 E-Learning 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
第二:探讨 E-Learning 与传统学校教育结合的各种方式,E-Learning 的应用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总结出中小学学校导入 E-Learning 的模式,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之中。
第四阶段2014年 10月—2014年 12月。(论文终稿阶段):根据导师对第二稿的意见完善论文,并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对论文进行查缺补漏,修正不妥之处,对文章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做小范围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完成论文终稿。
第五阶段2014年 01月—2015年 03月。(论文答辩阶段):根据导师对论文终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适当修正,送交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第三: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E-Learning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
第四:分析E-Learning的不足之处。
拟解决的问题
1、解决如何将E-Learning引入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2、E-Learning 对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的应用价值
预期达到的目标
将E-Learning 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