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合集下载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 80mg/kg、200mg/kgt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 ,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 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 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 ,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与作用机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纳利齐亚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的纳利齐亚酰胺酶,减少组织中的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为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分析1. 临床研究数据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0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其中250例患者接受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另外25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的患者在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也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疗效给予了肯定。

某医院的脑血管病专家张医生指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尝试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并观察到了一定的疗效。

在观察了近100例患者后,他发现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言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改善,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机制研究除了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外,国内外的一些基础研究也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脑梗塞方面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抑制脑组织的纳利齐亚酰胺酶活性,减少了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该药物还能够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值得注意的问题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这是一种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药物区别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药物区别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区别丁苯酞1)适应证。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2)药理机制。

丁苯酞是I类化学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

3)用法用量。

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 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d。

口服:空腹服用,一次0.2g,一日3 次,20d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4)注意事项PVC 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 PE 或聚丙烯弹性体输液器;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的肝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丁苯酞限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作48小时内开始使用,支付不超过14天;尤瑞克林1)适应证。

轻-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

2)药理机制。

改善脑动脉循环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增强脑再灌注和促进脑卒中恢复。

3)用法用量。

起病 48 小时内开始用药。

每次 0.15 PNA 单位,溶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50 分钟,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溶媒和(或)减慢滴速,每日 1 次,3 周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禁用;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慎用;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急剧下降,使用前 15min 应缓慢滴注并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血压下降明显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可协同降压,导致血压急剧下降,故禁止联用。

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1)适应证前列地尔: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用以缓解低氧血症,保持导管血流以等待手术治疗;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贝前列素钠: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和冷感等症状。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06.094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潘晨燕,朱剑刚,刘赟,马泽南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700,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急性脑梗死;神经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3(b)-0094-04Clinical Efficacy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ueshuantong for Injection (Freeze-dri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N Chenyan, ZHU Jian'gang, LIU Yun, MA Ze'na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uzhou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Xueshuantong for injection (lyophil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3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Wuzhong People's Hospital in Suzhou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61 cases), treated with injection of Xueshuantong (freeze-dried)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62 case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jection of Xueshuantong (freeze-dried)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Barthel index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nerve defect and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of patients, and hemorheolog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93.5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78.6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700,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NIHSS score and Barthel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whole blood viscosity, plasma viscosity,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butylphthalide injection and injection of Xueshuantong (freeze-dried)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effect on the patient's hemodynamics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can also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y.[基金项目]苏州市2019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SYSD2019051)。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梗死是指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一种急性脑卒中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

目前,丹参多酚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丹参多酚注射液具有活血化淤、抗炎止痛、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作用,丁苯酞注射液则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水肿等功能。

联合使用丹参多酚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可以互补作用,提高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目前关于二者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仍较有限,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评估两者联合应用的优势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对比,探讨联合应用的临床优势及安全性。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事件,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丹参多酚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作为常用的中药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但两者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还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比较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与单独使用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能够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2. 正文2.1 丹参多酚注射液的作用机制1. 抗氧化作用:丹参多酚注射液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脂质的过氧化等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减轻脑组织的氧化损伤。

2. 抗炎作用:丹参多酚注射液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对脑组织的损伤,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重建。

3. 改善微循环:丹参多酚注射液能够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氧气供应,减少缺血损伤。

4. 抗凝血作用:丹参多酚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减少血栓在脑血管中的形成,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对比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

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

脑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脑梗死至关重要。

一、丹参多酚注射液的治疗作用丹参多酚注射液是由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丹参多酚可以增强微血管通透性,改善脑组织的供血情况,有助于改善供血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

丹参多酚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栓子形成,减轻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丹参多酚注射液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扩张血管等药理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

丁苯酞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达到镇痛、解热、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在脑梗死治疗中,丁苯酞注射液被认为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对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探讨。

一项针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使用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联合使用丹参多酚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在症状改善、恢复情况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一些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丹参多酚注射液的治疗效果。

这也为临床脑梗死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四、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虽然丹参多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监护进行用药,避免自行增减用药剂量或中断用药。

对于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出血性疾病、孕妇等特殊人群的患者,需要慎重使用此类药物。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情快速恶化,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细胞死亡。

目前,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成为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我们先介绍一下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的作用机制。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它能够阻断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减少血管内的血小板沉积,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巴曲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它能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血栓溶解。

1.改善脑血流:丁苯酞注射液能够防止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减少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脑血流,保护脑组织不受进一步缺血和缺氧的损害。

2.促进血栓溶解:巴曲酶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使血栓溶解。

通过联合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能够更好地促进血栓的溶解,恢复脑血管的通畅。

3.保护神经细胞: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在改善脑血流的还能够减少脑梗死区的神经细胞损伤和死亡。

丁苯酞注射液能够防止神经细胞的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巴曲酶则能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减少脑梗死区的神经细胞死亡。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

多项临床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巴曲酶相比,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率更高,治疗效果更好。

某研究观察了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对照组接受巴曲酶单独治疗。

结果发现,在治疗组中恢复良好和无残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仍需在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并探索更准确的治疗指导意见。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还需积极进行恢复训练和康复治疗,以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名称】
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
剂型:注射剂
【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
分子量:190.24
【性状】
【作用类别】
【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难产(剖检为死胎),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
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发育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药代动力学】1.人体药代动力学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口服不同剂量丁苯酞软胶囊的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口服100mg、200mg和400mg丁苯酞软胶囊后,丁苯酞血浆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0.88,1.25和1.25小时;平均峰浓度分别为78.7±115.8,204.7±149.0,和726.6±578.7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2.46±2.5,11.84±4.09,7.52±1.32
小时;平均AUC0-t分别93.2±114.0,323.8±201.0,1314.2±965.7ng·hr/ml。

餐后给予200mg丁苯酞,达峰时间从约1小时推迟至约4小时;达峰浓度从204.7ng/ml降至67.0ng/ml;平均AUC0-t和AUC0→∞分别从323.8ng·hr/ml和460.5ng·hr/ml减少到136.8ng·hr/ml和193.6ng·hr/ml。

空腹和餐后给予200mg丁苯酞在Tmax、Cmax、AUC0→∞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5),说明食物影响丁苯酞的吸收。

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多次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的Ⅰ期药代动力学研究:每天口服四次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mg,共服药13次,结果显示:在第1天和第5天第一次口服200mg丁苯酞软囊后,丁苯酞的血浆平均达峰时间分别为1.25±1.07和0.88±0.75小时,平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8.47±1.81和16.42±8.03小时;平均峰浓度分别为273.5±278.4和209.7±0.208ng/ml;平均AUC0-t 分别为429.8±376.9和628.9±410.0ng·hr/ml。

在连续给药共13次后,平均观察积累比为0.98±0.52,平均稳态积累比为1.18±0.83,这表明在达到预期的稳态浓度时丁苯酞只有轻微蓄积。

试验结果显示人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个体有明显差异。

2.动物药代动力学分布及代谢大鼠口服丁苯酞240mg/kg1小时后,消化道内容物中丁苯酞含量为25.44mg,约相当给药量的42%,5小时后内容物中丁苯酞含量降至4.88mg,约相当给药量的8.1%,说明丁苯酞在胃肠道的吸收较快。

在测定的各脏器中,胃、脂肪、肠、脑等组织中丁苯酞的含量较高。

排泄丁苯酞约70%以代谢产物形式排出。

大鼠口服3H-丁苯酞后24小时从尿中排出放射活性为剂量55.2%,其中原形药占2.7%;自粪中排出的放射活性为剂量的18.5%,其中原形药占0.9%;24小时自粪、尿排泄的总放射性为口服剂量的73.7%。

给药48小时后,从胆汁中累积排出量仅为所给剂量的0.022%。

【适应症】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用法和用量】根据现有临床研究的用药方法,本品应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使用。

详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转氨酶轻度升高,根据部分随访观察的病例,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偶见恶心、腹部不适、皮疹及精神症状等。

【禁忌】下列患者禁用:1.对本品或芹菜过敏者禁用。

2.有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

2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肝功变化。

3.因本品尚未进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故不推荐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

4.有精神症状者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仅有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用的临床研究结果,未见明显影响。

与其它药物是否有相互作用尚缺乏研究资料。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规格】100ml:丁苯酞25mg与氯化钠0.9g
【贮藏】遮光,在阴凉处密封保存。

【有效期】2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