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常用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常用特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癫痫。
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一旦停止静滴,需要立刻口服给药。
第八部分 |
抗帕金森药物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
临床应用: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的超早期(3-6小时)治疗。
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
注意事项: 1)药液应现配现用,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也不能用于同一输液管道, 输注完毕后应更换输液管道。 2)主要不良反应有出血(包括皮肤黏膜出血、便血、尿血、颅内出血及其他部位出 血),因此注射药物前后应注意判断患者神志,询问大便情况,仔细检查全身皮肤, 注意注射部位和手术后创口有无渗血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 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病情进展,及时控制血压在180/105mmHg,定时监测血 小板、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结果。 4)防止损伤与出血,用药30分钟内尽量避免插尿管,24小时内尽量避免插胃管,24 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肌肉、动脉、静脉注射次数,药物注射完毕后局部按 压5-20分钟。
1、多巴丝肼片(美多芭)/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息宁)
临床应用: 通过补充左旋多巴和抑制外周左旋多巴的代谢,使较多的左旋多巴被大脑利用。用于帕金 森病或帕金森综合征。一般口服剂量为每次62.5-250mg,每天1~4次。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近期疗效分析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与作用机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纳利齐亚酰胺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脑组织中的纳利齐亚酰胺酶,减少组织中的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损伤。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症为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疗效分析1. 临床研究数据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在医院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共纳入了500例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其中250例患者接受了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另外25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治疗,治疗结果显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组的患者在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2. 临床观察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生也对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疗效给予了肯定。

某医院的脑血管病专家张医生指出,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尝试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并观察到了一定的疗效。

在观察了近100例患者后,他发现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后,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言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改善,且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机制研究除了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外,国内外的一些基础研究也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治疗脑梗塞方面的疗效提供了一定的解释。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通过抑制脑组织的纳利齐亚酰胺酶活性,减少了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该药物还能够通过一系列信号通路调节神经元的代谢和功能,促进神经修复和再生,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三、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期脑梗塞的值得注意的问题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时,医生和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这是一种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药物区别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药物区别

丁苯酞、尤瑞克林、他汀类药物等改善脑循环药物适应症、药理机制、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及区别丁苯酞1)适应证。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2)药理机制。

丁苯酞是I类化学新药,主要作用机制为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区脑血流。

3)用法用量。

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 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d。

口服:空腹服用,一次0.2g,一日3 次,20d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4)注意事项PVC 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 PE 或聚丙烯弹性体输液器;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的肝酶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丁苯酞限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作48小时内开始使用,支付不超过14天;尤瑞克林1)适应证。

轻-中度急性血栓性脑梗死。

2)药理机制。

改善脑动脉循环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增强脑再灌注和促进脑卒中恢复。

3)用法用量。

起病 48 小时内开始用药。

每次 0.15 PNA 单位,溶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50 分钟,可根据患者情况增加溶媒和(或)减慢滴速,每日 1 次,3 周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禁用;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慎用;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急剧下降,使用前 15min 应缓慢滴注并监测血压,一旦出现血压下降明显应立即停药并对症处理;因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可协同降压,导致血压急剧下降,故禁止联用。

前列地尔、贝前列素钠1)适应证前列地尔: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及微小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四肢静息疼痛,改善心脑血管微循环障碍;脏器移植术后抗栓治疗;动脉导管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用以缓解低氧血症,保持导管血流以等待手术治疗;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贝前列素钠: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四肢溃疡、间歇性跛行、疼痛和冷感等症状。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它不是家庭的常备药,它是医院里面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品,是在医生的诊断开放使用的注射液。

如果身边有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病的人,肯定对这个药品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缺损的改善。

此产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此产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
1.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患者慎用;
2.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慎用。

4.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肾小球滤过清除,因此,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慎用本品。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这是我们不常见的药品,很多人也不了解它有什么用处,我们日常也使用不到它。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药品有所了解,有时候在医生的治疗以及输液的情况下,药品出现错误,我们可能都会不知道,所以需要了解一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190.24【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胆固醇(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难产(剖检为死胎),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发育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引及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使用指引及健康教育
用法:
静脉滴注,按脂肪量计,每天最大推荐剂量为3g(甘油三酯)/kg。本 品提供的能量可占总能量的70%。10%、20%脂肪乳注射液500ml 的输注时间不少于5小时;30%脂肪乳注射液250ml的输注时间不少 于4小时。
不良反应:
可引起体温升高,偶见发冷 畏寒 以及 恶心 、 呕吐 。脂肪超载综合征表 现为:高脂血症、 发热 、 脂肪浸润 、脏器功能紊乱等,但一般只要停止 输注,上述症状即可消退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呋塞米
托拉塞米
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药物
丹红注射液
适应症:
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面部潮红、皮疹、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 困难、憋气、心悸、紫绀、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等。 全身性损害:寒战、高热等。 心血管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等。 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肝生化指标异 常病例报告。 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抽搐、昏迷等。 其它:有紫癜、血尿、鼻、牙龈出血、结膜出血、胃肠道出血 、皮下出血点及瘀斑等病例报告。有1例引起剥脱性皮炎重症 药疹的病例报告。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适应症: 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静脉滴注,每日2次, 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 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PVC输液器对丁苯 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本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本品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 。
不良反应:
①用药后可出现头晕、困倦等后遗效应,久用可产生耐受性及依赖性 。多次连用应警惕蓄积中毒。 ②少数患者可出现皮疹、药热、剥脱性 皮炎等过敏反应。其他药物来自更昔洛韦适应症: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医学课件)丁苯酞病例分享

2023-11-05contents •病例介绍•丁苯酞治疗•病例分析•丁苯酞的临床应用•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年龄:65岁性别:男性职业:退休籍贯:中国初步诊断:脑梗死诊断依据:患者突然出现言语不清、肢体乏力、头晕等症状,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诊断为脑梗死。

病情诊断急性期治疗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但效果不佳。

恢复期治疗医生考虑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02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作用是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增加脑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密度,增强缺血区脑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同时降低脑缺血时脑细胞的耗能,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细胞。

丁苯酞可以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减轻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改善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环境,延长缺血区脑细胞的生存时间。

丁苯酞的作用机制丁苯酞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

其中,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

在口服给药时,一般建议空腹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

给药方案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连续服用10-14天。

对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可以长期口服丁苯酞,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通常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

在静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5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滴注2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在肌肉注射时,可以将丁苯酞加入到2毫升的生理盐水中,每天注射2次,每次注射量不超过2毫升。

010203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如果患者对丁苯酞有过敏反应,需要停止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出血风险。

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在使用丁苯酞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

如果患者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不佳,需要谨慎使用丁苯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导语: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它不是家庭的常备药,它是医院里面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品
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因为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使用,它不是家庭的常备药,它是医院里面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药品,是在医生的诊断开放使用的注射液。

如果身边有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病的人,肯定对这个药品有一定的了解。

那么,在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

此产品应在发病后48小时内开始给药。

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mg(100ml),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50分钟,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不少于6小时,疗程14天。

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故输注此产品时仅允许使用PE输液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给药的疗效、安全性尚无研究数据.
1.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患者慎用;
2.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3.有严重出血倾向者慎用。

4.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肾小球滤过清除,因此,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慎用本品。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这是我们不常见的药品,很多人也不了解它有什么用处,我们日常也使用不到它。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我们还是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药品有所了解,有时候在医生的治疗以及输液的情况下,药品出现错误,我们可能都会不知道,所以需要了解一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