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血小板指标评估
丁苯肽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现状
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 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 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溶 栓、抗凝、抗血小板聚 集等药物,改善脑部血 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
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物 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 段,促进脑部功能恢复 ,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 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但治疗效果仍需进 一步提高。
03
丁苯肽概述
丁苯肽的结构与性质
丁苯肽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多肽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天然的脑内 多肽类似。
它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较 低的免疫原性。
丁苯肽的药理作用
丁苯肽可以抑制血小 板聚集,降低血液黏 度,改善微循环。
此外,丁苯肽还可以 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改善脑功能。
它还可以抑制神经细 胞凋亡,保护脑组织 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 。
丁苯肽的临床应用
丁苯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
它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迅速达到有效浓度。
丁苯肽的治疗效果在多项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
04
丁苯肽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研究
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设计
丁苯肽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其反应不敏 感。
丁苯肽的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丁苯肽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研究方向
02
01
03
研究方向1
探讨丁苯肽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最佳剂量和给药方 式。
研究方向2
研究丁苯肽与其他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联合应用效 果。
研究方向3
了解丁苯肽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
丁苯肽能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急性脑梗死是指由于脑动脉病变导致的脑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调解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脑代谢需求、阻断神经病理反应等作用。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选取符合研究条件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其中实验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梗死面积变化,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
通过临床资料记录和脑CT检查等手段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在观察期内,实验组患者接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或消失。
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较差。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此外,实验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脑CT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平均减小了30%以上,而对照组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变化较小。
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脑梗死面积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总的来说,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头痛、恶心等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使脑梗死面积减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这些结果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研究期限相对较短,未能对长期疗效进行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汇报人:2023-12-08目录CONTENCT •引言•急性脑梗塞概述•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评估及影响因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丁苯酞是一种多靶点、多机制的神经保护剂,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丁苯酞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结论尚不完全一致。
研究背景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分析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010203本研究将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通过观察丁苯酞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将进一步揭示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还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为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02急性脑梗塞概述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异常其他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导致血管壁发生硬化、狭窄、闭塞等病变。
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等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急性脑梗塞。
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脑梗塞的发生。
急性脑梗塞的病因010203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出现突然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偏瘫等症状。
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缺血或梗死病灶。
血常规、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急性脑梗塞。
80%80%10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
对于严重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选择,如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等。
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如物理治疗、职业康复等。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03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抗炎作用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丁苯酞可以抑制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在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丁苯酞注射液与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有效地保护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化学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脑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具有脑保护作用。
再次,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循环。
我们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流量和血管阻力等指标,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脑血管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循环。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丁苯酞注射液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和康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长期随访,我们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具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丁苯酞注射液还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患者的脑细胞,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还能够预防脑梗死的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尽管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样本量有限,研究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证实。
在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丁苯酞注射液与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go pdce e i ic t , h iee csw r tt t a ys ic t P 00 ) C mp rdwt ec nrl op te ru e ra ds nf a l tedf rn e ees ii l i f a (< .5. o ae i t o t u , h s g in y asc l g i n n hh o g r
ba ifrt nw r eetda drn o ydvd dit ep r e t ru n ot l ru . o t l r pw s百vnX — r aci eeslce n a dml i e o x e m na go padc nr o p C nr o a l n o i n i l og og u e i n dnI et na sin t xe me t gopw sg e uyp tai net nt ai o ec nr u , a ga jc o dA pr , ee pr na ru a vnB tlhhl eIjcino ebss fh ot l o p n i n i h i l i d o h t og r
teciia fe ta d paee g rg t n i ains atrte t n n b t ru sw r o ae .Reu t:Afe ra— h l c e c n ltlta ge ai n p t t f rame ti o go p e c mp rd n l o e e h e s ls trt t e me t ltlta ge ain rt s e u e , o ae t e c nrlgo p atrt ame t t e paee fe p rme t n ,paee g rg t aewa rd c d c mp rd w h t o to ru fe r t n , h ltlto x e o i h e i na l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有急性脑梗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和氯化钠,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
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脑缺血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
同时,丁苯酞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
三、研究结果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2. 生活能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3. 脑血流动力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4.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增加脑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治疗的疗效研究作为一名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我深知疾病给我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想了解一下丁苯酞的基本信息。
丁苯酞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丁基苯酞和乙基苯酞。
它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梗死的症状。
丁苯酞可以迅速缓解脑梗死引起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发病初期最为严重,而丁苯酞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这些不适感,让我感到舒适一些。
丁苯酞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根据医生的介绍,丁苯酞可以通过增加脑部的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的恢复。
我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也的确感受到了一些神经功能的改善,比如肢体的力量恢复、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等。
丁苯酞还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发生二次卒中的风险。
这是因为丁苯酞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了血管再次阻塞的可能性。
尽管丁苯酞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丁苯酞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皮疹、恶心、头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丁苯酞的使用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我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的疗效。
虽然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但只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我相信丁苯酞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脑梗死的困扰。
作为一名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我深知疾病给我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疾病发作时,我感到头痛、恶心、呕吐,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然而,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开始使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让我简要介绍一下丁苯酞。
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主要成分是丁基苯酞和乙基苯酞。
丁苯酞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梗死的症状。
在使用丁苯酞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受到了它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3-11-05CATALOGUE 目录•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01引言研究背景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的作用。
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研究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评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研究意义通过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对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提供参考依据,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02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等。
另外,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mg或20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估疗效。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估生活质量。
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²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3结果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
临床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血小板指标评估
发表时间:2019-05-09T14:23:12.0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7期作者:张雪冬[导读] 探讨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血小板指标评估。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组张雪冬
(山西忻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病二科山西忻州 034000)【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血小板指标评估。
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斑块、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静点,100ml/次 2次/日,疗程共2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脑梗死病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有效性;血小板指标评估【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7-0132-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脑梗死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元凶。
其特点是高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
发病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长期康复、照护,给患者家庭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
超早期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内)患者静脉溶栓可明显改善预后,但由于患者发病后缺乏急诊就医意识,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1]。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外消旋-3-正丁基苯肼,它是一种合成的L-类胡萝卜素,其作用是保护缺血区神经元,并促进侧支血管生成,从而减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中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2的水平,保护神经元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减少脑自由基产生。
丁苯酞在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可能与上述作用机制有关。
本研究分析了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血小板指标评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8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2.68±12.24)岁。
随机分为实验组59例,男性4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92±13.34)岁,对照组59例,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3.38±11.12)岁。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脑血管病疾病分类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发病48小时内。
(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0分。
(3)脑梗死为首次发病,如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本次发病前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1分。
排除标准:(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肿瘤、瘤卒中。
(2)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或其他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
包括心动过缓、病窦者、严重出血倾向者。
(3)高敏体质或已知对本药过敏者。
(4)关节疾病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者。
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肝功、肾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斑块、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静点,100ml/次,2次/日,疗程共2周。
1.3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治疗前、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复查血常规进行血小板指标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30天mRS评分,预后良好mRS<2分,预后不良mRS≥2分[2]。
实验室指标:2周后复查尿、便常规,肝功、肾功与入院后化验比较。
观察治疗期间是否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例头晕、头痛。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胸闷、呼吸困难。
皮肤不良反应,例皮疹、瘙痒、输液部位皮肤发红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
实验组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11.47±0.21)分VS(17.50±0.34)分,P<0.01],且低于对照组[(13.47±0.21)分VS (17.72±0.43)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治疗后14天血小板指标低于治疗前[(141.47± 10.21)×109/L VS(387.50±20.31)×109/L,P<0.01],且低于对照组[(197.24±11.26)×109/L VS(387.34±20.41)×109/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后30天mRS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预后良好48例(81.4),预后不良11例(18.6%),对照组预后良好39例(66.1%),预后不良20例(33.9%)。
两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未见血、尿、便常规明显异常。
实验组头痛、头晕14例,占0.24%,对照组12例,占0.20%。
胸闷、呼吸困难实验组11例,占0.19%,对照组无。
皮肤不良反应实验组17例,占0.29,对照组11例,占0.19。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
患者绝对数量有增无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
很容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减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性半暗带神经元,并重建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状态。
阿替普酶的静脉溶栓作用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
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4.5小时内为静脉溶栓时间窗,极大程度减轻或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3]。
但由于患者对脑卒中急诊就医意识不强,拖延就诊时间,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需要及时有效开通缺血部位的侧支循环,挽救缺血半暗带。
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4-5]。
动物药效学研究显示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微循环和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同时具有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发挥药效。
丁苯酞注射液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和血栓形成,发挥保护线粒体的作用,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挽救缺血性半暗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阻断疾病进展[6-8]。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30天预后良好48例(81.4),预后不良11例(18.6%),对照组30天预后良好39例(66.1%),预后不良20例(33.9%)。
两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郑薇薇.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远期效果观察[J/OL].河南医学研究,2018(22):1.
[2]刘维婕,刘丹,刘坤,平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OL].中华中医药学刊:1-9.
[3]李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0):3750-3751.
[4]李伟,陈颖,朱新岭,杨君君,陈卓.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11):1981-1984.
[5]翟羽佳.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31(05):380-381.
[6]梁素琴,何艳,陈惠灵.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0):1343-1344.
[7]杨勇,朱丽君.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44-45.
[8]常银波.丁苯酞注射液和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