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赵晓玲;王明【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08【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daravone and NBP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5, 78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wer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38 patients) was treated with Salvia, aspirin and citicolin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patients) adopted edaravone NBP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hird day, seventh day, twenty-ifrst day and twenty-eighth day, the observation group's neurological deifcit scores were signiif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s effictive rate was 90.0% , signiifcantly better than the 71.1%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Using edaravone and NBP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has a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 improv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 deicitsscale, which should be promoted in clinical practice.%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联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联用于脑梗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探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病患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50例病患。
对照组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将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联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并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虽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些许下降,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脑梗塞;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94-01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国际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
脑梗塞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其中中老年人较多,患者患病时会伴有头晕、失语、吞咽困难、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
脑梗塞对神经功能损害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其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有研究人员认为,依达拉奉能有效治疗脑梗塞,而与丁苯酞联合使用则更可以加快脑梗塞治愈进程。
我院为提高脑梗塞的治愈率,任意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有50例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满足首次发病并在发病后的7h内就诊、入院时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临床表现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判断标准等条件。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Strait Phannuceaticai Jonmai Vol33NoS2021而降低TXA水平,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预防子痫前期,以及优化妊娠结局。
现结合上述分析,现总结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方面的作用机制:①阿司匹林可借助阻滞环氧酶活性作用,诱导TXA?、PUI间的平衡转换,减少TXA0的形成、PLT的激活及聚集,从而达到预防子痫前期目的;②抑制COX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③减少血浆抗凝血酶皿、抑制纤维结合蛋白生成,使孕妇机体血液高凝状态呈低水平,从而改善胎盘功能,降低子痫前期风险513031o综上所述,低剂量阿司匹林在预防子痫前期中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有助于保障母婴健康,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进行宣传、推广。
参考文献-1J黄宝梅S长慧萍•不典型子痫前期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4].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S026,48(5)271074.〔2〕魏俊,刘国莉•重视子痫前期预防发病中抗凝药物的应用〔〕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0026,41(5):225020.-5〕孙红霞,蔡娱飞,马哲,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072707(;:;3A45.5〕金嫔嫔,陈玲萍.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5J.中国妇幼保健,40),54(23):5625&627.〔〕郑祥武,杨龙•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血清PDGF水平的影响5J.检验医学与临床003,16(25)25250525.5〕张艳红,李洁,苏婧,等.子痫前期高危孕妇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5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00397(4-:467O115〕郭凯敏9午可,赖毓冕•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5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O6;S6(9):857&59+27. -8J李杰锋,蒋龙元.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及抗凝药在子痫前期中的应用-J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02;05(;2204.5〕刘辉S长艳艳•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复合维生素对子痫前期的预防效果及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6269(3):32-341〔)〕徐?,蒋银,陈珠•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高危孕妇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063,2(51):98O9.〔;梁舒贤•高危妊娠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子痫前期及并发症的效果对比〔〕•北方药学,403,16(8):O1A).〔2〕李艳红,乔江丽,胡家芳•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的干预疗效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5〕.当代医学,2619,25(3)2507.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韩孟,谭少华,李霞(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61)00)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 3 ] 张璇 , 崔杰 , 谢连娣 , 等. 益气活 血凉血 生肌方 药对气 虚血瘀 证
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生活 质量 的干预作 用 E J ] . 医学研 究
杂志 , 2 0 1 5 , 4 4 ( 4 ) : 5 8 — 6 1 .
[ 4 ] 訾勇 , 陈远平 , 何贵新. 加服益气活血方对冠 心病介入术后 患者
为显 著( P <0 . 0 5 ) 。见表 2 。
表 2 2组 患 者 治 疗 前 、 后 生 活 质 量 比较 ( i±s , 分)
3 讨 论
活质量 , 值 得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祖 国传统 医学 中冠心 病属 “ 胸 痹” 、 “ 真 心痛 ” 范畴, 而介 入术后相关疾 病的主要病机是气 虚血 淤 , 即正气不 足[ 4 ] 。若 术后治疗 不恰 当正气渐衰 , 引发胸 闷、 胸痛及 气短 等症状 , 影 响患者预 后 。现 代药 理 研究 表 明, 益 气 活 血 中药 能显 著 抗 凝、 减少血小板聚集 、 降脂 , 从而增 加纤 溶 、 溶 解血 栓 , 因此能
用, 而P C 1支 架 置 人 可 进 一 步激 发 局 部 和 系统 的 炎 症 反
[ 7 ] 方统念 , 王和银 , 吴帆. 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介 入治疗患 者的心
肌保 护作用[ J ] . 南 京 中医药 大学学 报 , 2 0 1 2 , 2 8 ( 3 ) : 2 1 6 — 2 1 7 ,
疗效显著 提高 , NI HS S评分下降程度更显著 , B a r t h e l 指数提高更明显 , 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义( P<O . 0 5 ) ; 两组不 良
血方药 由黄芪 、 牡 丹皮 、 金 银花 、 丹参 、 川 I 芎组 成 。其 中黄芪 可补气健脾 、 托毒生 肌 , 牡丹 皮 可清热 凉血 、 活血 祛淤 , 金银 花可清热解 毒 , 丹 参可 活 血 祛 淤、 凉 血消 痈 , 川 芎 可 活血 行 气、 祛风止痛 , 以上 诸药 联用 可抗 血小 板 黏 附聚集 、 抗凝、 促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用于临床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用于临床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脑梗塞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的疗效。
方法:取73例研究对象(即:2020年03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接诊脑梗塞病人),随机分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常规组,n=35)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n=38),观察疗效,对比 NIHSS 、ADL评分与不良反应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NIHSS(10.54±1.21)分,比常规组(13.84±3.57)分低,ADL(69.57±6.26)分,比常规组(63.82±6.43)分高,联合组94.74%(36/38)总有效率,比77.14%(27/35)的常规组高,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脑梗塞治疗中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临床疗效;脑梗塞治疗;药物治疗脑梗塞又称为脑卒中,属于常见神经内科疾病[1],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具有病情变化快,起病急、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特点,患者发病后可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困难、偏瘫、眩晕等症状,可严重危害病人生命健康,需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接诊73例脑梗塞病人资料,分析评价了联用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73例研究对象(即:2020年03月至2021年06月我院接诊脑梗塞病人),随机分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常规组,n=35)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n=38)。
联合组最高71岁,最低46岁,平均(54.18±4.69)岁,42.11%(16/38)女,57.89%(22/38)男,常规组最高72岁,最低46岁,平均(54.50±4.58)岁,45.71%(16/35)女,54.29%(19/35)男,P>0.05。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观察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
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依达拉奉;丁苯酞;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
尽管目前治疗ACI的方法很多,但疗效并不理想[2-3]。
本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ACI,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的资料。
入选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且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
排除标准:①发病后昏迷、抽出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血液病或恶性肿瘤者;④血压>200/110 mm Hg者;⑤有依达拉奉、丁苯酞禁忌证者。
共纳入63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21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调控血压,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给予脱水降颅压、抗凝、控制血糖、降血脂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

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
对照组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功能(Fu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 评分、Barthel指数、MOCA评分[(92.6±0.9)、(82.0±1.4)、(23.0±0.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0.6)、(72.9±2.0)、(20.2±1.0)分],NIHSS评分[(11.1±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0.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脑梗死的患者,在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认知、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plus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6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81)and observation group (n=81)according to the random comprehensive balanc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daravone,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was add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icacy of drug use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in indicators (P>0.05). The limb function scores (Fugl-Meyer),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s (Barthel index),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scores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NIH stroke scale (NIHSS)score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gl-Meyer scores,Barthel index and MOCA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2.6±0.9],[82.0±1.4],[23.0±0.6] points)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84.6±0.6],[72.9±2.0],[20.2±1.0] points),NIHS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1.1±0.9] points)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0.4±1.2] points),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6%,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81.48%,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scores of life quality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Scores of life quality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Scores of life quality after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on the basis of Edaravone treatment,combination of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can obtain a remarkable effect by improving patients′ neurological,cognitive,and motor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life,and enhance patient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clinic.[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Edaravone;Clinical effect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出现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91·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根本梗塞面部和位置不同可引发患者不同的后遗症,轻则没有任何后遗症,重者可以引起偏瘫、失语、神志不清甚至死亡[1]。
一般情况下,脑梗塞不严重患者预后效果要比出血性脑卒中要好。
导致脑梗塞的原因主要和血液、血管有关,血液粘稠或是脂质斑块过多可以形成栓子,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血流不畅都可以造成脑梗塞。
对于脑梗塞的治疗以溶栓和抗血小板以及神经保护药物为主。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联合使用时对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56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办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78例,常规组患者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47±4.24)岁,男性44例,女性34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78±4.53)岁,男性46例,女性32例。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发病均<48h。
两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常规组用药方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餐前服用,0.2g/次,3次/日。
实验组患者丁苯酞软胶囊服用方法同常规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博达制药),静脉注射,30mg/次,2次/天。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1.3.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NIHSS)。
根据NIHSS我院自制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定表,满分为25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重。
1.3.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显效,患者致残等级小于等于1级,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减少80%以上;有效,致残等级2-3级,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减少50%-79%;无效,患者病情没有任何改善。
有效率=(显效+有效)/78×100%。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依
达拉奉药物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
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
丁苯酞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且无明显不良
反应。
关键词 依达拉奉;丁苯酞;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
应障碍, 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
能缺失表现[1]。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日
趋升高, 且由于病因复杂病样, 常规治疗疗效差。现将本院应用依达拉奉联合
丁苯酞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60例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
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30例, 女3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
例。实验组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60.2±6.8)岁, 对照组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61.2±6.0)岁, 均经头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符合全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脑代谢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 疗程为5 d。将30 mg依达拉奉加入0.9%氯化钠溶液
100 ml, 静脉滴注, 每日早晚各1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丁苯酞口服治疗,
0.2 g, 3次/d。用药期间于实验室监测患者肝功、肾功、凝血功能指标。
1. 3 疗效观察[3]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
善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
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改善
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的Barthel评分优
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28例, 无效2 例, 有效率93.33 %;对照
组有效24例, 无效6例, 有效率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动脉血管硬﹑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高血压等多种原因导致的[4]。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部分急性脑梗死数小时或数天内病情变化快, 进
展迅速, 病情危重, 从速控制病情进展, 缓解症状, 改善预后是神经内科临
床工作长期关注的热点。其临床治疗多采取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及
神经保护等。
依达拉奉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强效抗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清除剂, 可以
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 还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抑制
迟发神经细胞死亡, 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 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保护并
改善脑细胞功能[5, 6]。依达拉奉对于减少脑梗死瀑布级联反应起着积极作用。
丁苯酞为治疗脑缺血的国家一类新药,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 一方面重构微
循环, 增加缺血区灌注[7];另一方面丁苯酞通过保护线粒体形态及功能, 抑
制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产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等机制而发
挥作用, 减少神经细胞死亡[8]。
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说明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且安全性佳, 对于急性脑梗死是一
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显超, 石丽娜, 荣根满.等.溶栓疗法和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
分析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4):139-141.
[2] 王新继.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
382-383.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
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0-380.
[4] 陈宗羡.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28(5):752-755.
[5] 李晓红, 郑玉敏, 万里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代药
物与临床, 2014, 29(6):639-643.
[6] 韦廷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评
价研究, 2012, 35(2):124-125.
[7] 李其富, 孔双艳, 德吉曲宗, 等.丁基苯酞对大鼠局灶缺血性脑组织
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9(1):84-88.
[8] 高钟生, 郭宗成, 张和振.丁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大鼠前脑
线粒体超微结构及ATP酶活化的影响.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16):4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