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在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丁苯酞注射液与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有效地保护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生化学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脑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具有脑保护作用。
再次,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循环。
我们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流量和血管阻力等指标,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脑血管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循环。
我们的研究还发现,丁苯酞注射液对于脑梗死的预防和康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的长期随访,我们发现,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具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丁苯酞注射液还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保护患者的脑细胞,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还能够预防脑梗死的复发,促进患者的康复。
然而,尽管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由于研究的样本量有限,研究的时间还不够长,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证实。
在探究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科学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将丁苯酞注射液与常规的脑梗死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
结果显示,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临床观察洪哲仁【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效果良好.%Objecti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reated by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as analyzed.Methods Selected 64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patients with NIHSS(neurologic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BI(daily living ability)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treatment,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6)027【总页数】2页(P100-101)【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者】洪哲仁【作者单位】132300 吉林省磐石市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64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12-30T11:58:23.56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9月17期作者:覃晓杰[导读]覃晓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广西河池546300)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合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尤瑞克林的治疗价值。
方法: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同期观察组合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尤瑞克林治疗。
结果:治疗前2组NIHSS、ADL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ADL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vs对照组:94.59% vs 83.78%,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对于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合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尤瑞克林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提升其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急性进展型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尤瑞克林;价值脑梗死是十分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症状不断加重,使得病情持续恶化,具有较高的病残和病死风险。
在该类患者治疗中需要积极探寻科学的用药方案来控制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以及残疾率[1]。
以下将分析对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合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尤瑞克林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74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3~83岁,均值为(65.7±1.6)岁;发病时间2~52h,均值(10.6±1.5)h。
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2~85岁,均值为(65.8±1.5)岁;发病时间3~51h,均值(10.7±1.3)h。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2组患者均为其提供常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片嚼服300mg/次,1次/天连续用药3天后调整至100mg/次,1次/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口服,20mg/次,1次/天;并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给予对症治疗,如降压、降糖、抗感染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_0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間收治的28例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1例。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清除自由基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在这些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两组在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
结果:通过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治疗发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标签: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是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病因,而且还是我国国民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对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近几年,还有日趋年轻化的趋势。
丁苯酞(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属于新型抗脑缺血药物,它是借由改善微循环等多个环节,来对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进行阻断的,经过多次实验的研究表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发病时间均在72小时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各14例,其中对照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5岁,治疗组13例,女15例,年龄在43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5岁。
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mg口服1天1次,奥扎格雷钠8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14天。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探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探讨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是否有效。
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7月来该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97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观察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28 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分数情况和临床疗效的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6例,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观察组患者显效36 例、对照组患者显效30例;观察组患者有效26 例、对照组患者有效24例;观察组患者无效9例、对照组患者无效31例;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0.72%)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4%),所以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14、28 d 的NIHS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疗效观察脑梗死是一种普遍的脑血管疾病,它发病率高,而且极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恶劣影响,所以寻找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方法非常关键[1-2]。
该研究整群选取2015年1—7月该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4例,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此研究为临床治疗机型脑梗死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新颖,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2015年1—7月来该院诊治的194例病患,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中男50例,女47例,年龄30~87岁,平均年龄(56.8±2.12)岁,发病时间为3~24h,平均(12±3)h;对照组中男48例,女49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6.5±2.44)岁,发病时间为2~23 h,平均(11±2)h。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有急性脑梗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和氯化钠,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
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脑缺血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
同时,丁苯酞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
三、研究结果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2. 生活能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3. 脑血流动力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4.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增加脑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丁苯酞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改善脑缺血区微循环的作用。
研究旨在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
研究背景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及不良反应。
通过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选择。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药物的作用机制。
性及有效性。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0例。
患者年龄范围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
研究对象治疗方法观察指标数据收集与处理01020304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与常规治疗相比,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作用。
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频谱形态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结果分析0102与其他研究比较研究的局限性0203010203本研究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了临床证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认知,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
123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包括颅内压控制以及营养支持等,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引言: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常见度较高,该疾病主要特点表现为起病骤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并且预后效果较差,病情易反复,对患者身心健康损害严重。
当患者患有急性脑梗死后,多伴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且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
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缓解,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疼痛感受,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属于新型神经保护药物,相关研究表明,针对疾病脑梗死患者,应用该药物,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优势显著,可有效优化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本文于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为患者分别提供常规治疗以及联合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n=43)性别:男/女=27/16例,年龄(69.48±6.85)岁。
对照组(n=43)性别:男/女=28/15例,年龄(68.47±6.83)岁。
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与《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符,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2)治疗依从性良好;(3)无精神类疾病;(4)对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5)本文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方法: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
照是否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
化钠注射液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反
应蛋白、白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不良反应发生
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
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液灌注量减少,脑组织供血障碍的发生可致使脑组织
发生缺血性坏死,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在该病发生4-6h内开展溶栓治疗有利于
改善患者脑组织供血障碍,减轻患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面积,有利于患者中枢神
经功能的恢复,我国急性脑梗死自主研发药物较少,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
脑缺血药物[1,2]。
本次研究为论证丁苯酞疗效,比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
月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以及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
在54岁~82岁、平均年龄(68.61±1.40)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病程在
0.5h~4.5h,平均病程在(2.32±0.11)h。
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
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52岁~80岁、平均年龄
(68.60±1.44)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病程在0.5h~4.4h,平均病程在
(2.35±0.10)h。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应头痛、头晕入院,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
能损伤症状但神志意识尚清醒,结合患者入院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
急性脑梗死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急慢性全身感染患者。
(2)排
除合并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3)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出血倾向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阿司匹林每次口服100mg或氯吡格雷每次口服75 mg,阿
托伐他汀每次口服20mg,血栓通每次0.45g与250mL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后静脉
滴注给药,上述药物均每日给药1次。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丁苯酞氯化钠
注射液每次100mL静脉滴注,每日给药2次。
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相关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均降低且实验组患者上述
指标降幅均大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凝血指标以及炎症指标[χ±s、n]
组别例
数全血黏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
(%)
C反应蛋白(mg/mL)治疗前2周后治疗前2周后治疗前2周后
实验
组3
1
15.38±
0.41
12.55±1
.45*
4.58±
0.24
3.52±0
.21*
20.12±
2.38
8.35±1.
45*
对照
组3
1
15.34±
0.35
13.41±1
.40*
4.52±
0.21
4.02±0
.24*
20.18±
2.33
14.05±1
.42*
t
值
1.38425.4520.52424.055 1.62828.352
P
值
>0.05<0.05>0.05<0.05>0.05<0.05
注:“*”组内数据差异明显,P<0.05。
2.2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
组别n转氨酶升
高
心率
变慢
皮肤发
红
不良反应发生
率
实31119.68%
验组1(3/31)
对照组
3
1
110 6.45%
(2/31)
X2
值
2.195
P
值
>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脑动脉血管狭窄为基础病理改变,导致血栓形成
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血小板聚集激活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为
常用抗凝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调节血脂,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促
进血块溶解、改善外周微循环的目的,上述常规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在逐步改
善患者脑部血液灌流的同时,难以避免对神经元造成损伤[3]。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
液在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的同时,可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
合成与释放,进而促进相关炎症因子的吸收,刺激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分泌,促进前列环素的表达,进而避免脑部缺血区域再发血液灌注损伤,从而发挥保护
脑神经功能的作用[4]。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凝血指标与炎症指
标均显著改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提升临床疗效,临床有较
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亚博,张菊红,路怀志.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
钙及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评价[J]. 中国药物与
临床,2022,22(1):66-69.
[2] 宋祺,孙西庆.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 山东医药,2021,61(13):72-75.
[3] 杨蓉,李寅珍,严首春.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rt-PA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3):316-319.
[4] 刘迪䶮,朱秋红,郭宏伟,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1,24(6):51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