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确定版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唐璇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唐璇发布时间:2023-06-24T09:31:34.267Z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6期作者:唐璇[导读]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作用展开相关研究。
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 410300【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作用展开相关研究。
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该时间段内,抽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我院根据组间具有对比特征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分为观察组(n=30例),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通过对以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定期记录并严格按照相关研究标准和具体操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数据的差异性。
结果经数据统计后得知,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一定程度提高治疗效果,进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全面实践。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22 to February 2023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groups,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n=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this basis.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the abov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gularly recorded and compar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research standards and specific operation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statistic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ing with 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to a certain extent, thus improving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s of patients and improving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in daily life, which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s worthy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Key words】butylphthalein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Clinical effect脑梗死通俗来讲是指血栓堵住脑部血管,导致肢体和语言功能受损。
常见药品滴速要求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浓溶液
5ml:500mg
注射液
Patheon Italia S.P.A
100ML静滴15分钟
13
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
5ml:500mg
注射液
成都天台山
100ML静推15分钟
14
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
5ml:500mg
注射液
海南普利
100ML静滴15分钟
15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100ml/瓶
注射液
四川美大
成人常用量为每次250-1000ml,滴注速度应低于0.5g/kg/hr(以果糖计)
27
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
2mg/支
注射剂
江苏恩华
1.麻醉诱导
:本品应与催眠药(如丙泊酚、硫喷妥、咪达唑仑、笑气、七氟烷或氟烷)一并给药用于麻醉诱导。成人按每公斤体重0.5-1μg的输注速率持续静滴。也可在静滴前给予每公斤体重0.5-1μg的初始剂量静推,静推时间应大于60秒。
45
泮托拉唑钠针
40mg/支
冻干粉针
无锡凯夫
15-60分钟静脉滴完
46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
40mg/支
冻干粉针
扬子江
1小时内滴完
47
西咪替丁注射液
2ml:0.2g/支
注射液
山东方明
滴速为每小时1-4mg/kg
48
硫酸镁注射液
2.5g:10ml*5支/盒
注射液
杭州民生
1~2g/h
49
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
50mg/支
3
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
100Ml:帕拉米韦0.15克与氯化钠0.9克
注射液
广州南新
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浓氯化纳注射液英文名:Concentrate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Nong Luhuana Zhusheye【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氯化钠其结构式为:NaC1分子式:NaCl分子量:CAS No.:7647-14-5【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味咸。
【适应症】各种原因所致的水中毒反严重的低钠血症。
本品能迅速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从而使细胞内液的水份将向细胞外。
在增加细胞外液容量的同时,可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
【规格】10ml:1g。
【用法用量】严重低渗性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
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或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L,不得超过每小时L。
当血钠低于l20mmol/L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廛,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慢滴注。
-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l20mmol/L以上。
补钠量(mmol)=[142-实际血钠浓度度(mmol/L)]×体重(kg)×。
待血钠回升l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l0%氧化钠注射液。
【不良反应】(1)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呼吸困难。
(2)不适当地给予高渗氯化钠可致高钠血症,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禁忌症】下列情况慎用或禁用:①水肿性疾病,如肾病综合症、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脑水肿皮特发性水肿等。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量减少而对利尿药反应不佳者。
③高血压、低血钾症。
④高渗或等渗性失水。
【注意事项】根据临床需要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禁用。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情况、蒙特利尔
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灌注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相对脑血流量、相对脑血容量、相对平均通过时间以及相对达峰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Βιβλιοθήκη 统计学意义(P<0.05)。
Vol. 32 Semimonthly No.22
振成像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出血性疾病或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者;合并恶性肿瘤或正 在进行抗肿瘤治疗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等脏 器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存在 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内 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46~77 岁, 平 均(61.62±4.47) 岁; 发 病 至 入 院 时 间 1~4 h, 平均(2.18±0.33)h;基底核区梗死 23 例,丘脑梗 死 11 例,颞叶区梗死 6 例。研究组:男 23 例,女 17 例; 年 龄 47~78 岁; 平 均(62.15±4.29)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 1~4 h,平均(2.21±0.36)h;基 底核区梗死 21 例,丘脑梗死 12 例,颞叶区梗死 7 例。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 100 mg/d 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 药准字 H20153035,100 mg),20 mg/d 阿托伐他汀 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08, 20 mg);同时将 30 mg/d 依达拉奉注射液(华润 双 鹤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H20130051, 20 mL ∶ 30 mg)加入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 中进行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控制患者血压、血糖,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 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41,100 mL ∶丁 苯酞 25 mg)治疗,静脉滴注,100 mL/ 次,2 次 /d。 两组均持续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缺血区血 流灌注情况。对大脑皮层感兴趣区放射性计数进行 标准化转化,取各参数的平均值,以“病侧 / 健侧” 的方式计算得到各灌注参数的相对值,即相对脑血 流 量(rCBF)、 相 对 脑 血 容 量(rCBV)、 相 对 平 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2)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5] 比较两组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研究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我国每年约有数百万人患有急性脑梗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抗脑缺血药物,近年来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
一、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和氯化钠,具有抗脑缺血、改善脑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等药理作用。
丁苯酞可以通过抑制脑缺血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神经功能。
同时,丁苯酞还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脑缺血症状。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
三、研究结果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2. 生活能力: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3. 脑血流动力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
4. 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结论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增加脑血流速度,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

丁苯酞注射剂说明书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药品名称】通用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英文名: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汉语拼音:Dingbentai Luhuanazhusheye剂型:注射剂【成分】丁苯酞。
化学名称:dl-3-正丁基苯酞。
分子式:C12H14O2分子量:【性状】【作用类别】【药理毒理】药理作用本品与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的结构相同,为其人工合成的消旋体。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与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国内外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
动物药效学研究提示,本品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塞面积,减轻脑,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具有抗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本品可能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PGI2的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机制而产生上述药效作用。
毒性研究重复给药毒性:大鼠经口给药120mg/kg、250mg/kg、500mg/kg,连续6个月,血糖(各剂量组)、(高、中剂量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犬经口连续给药6个月,剂量分别为80、500mg/kg/天,高剂量组动物体重增加缓慢,肝脏明显增大,肝细胞空泡样肿大,血液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停药后上述表现恢复正常;小剂量组动物仅出现唾液分泌增加。
生殖毒性:一般生殖毒性试验中,雌、雄动物经口给药(雌性动物为交配前给药二周,受孕后继续给药15天,雄性动物连续给药8周)80mg/kg、200mg/kgt 和500mg/kg,结果对亲代动物生育力无明显影响,未表现出明显胚性和致畸作用,仅高剂量组动物摄水量明显增加,给药后前几天出现流涎、爬伏症状,围产期毒性试验中,经口给药80mg/kg、200mg/kg和500mg/kg,结果高剂量组动物出现妊娠期延长趋势,其中一只孕鼠(剖检为),少数动物无乳汁分泌,并出现仔鼠(4日龄)存活率下降,仔鼠(4日至3周龄)体重明显下降;高剂量组F1代大鼠斜板试验和悬垂试验分数降低(反映协调平衡能力),F2代仔鼠骨骼有一定延迟;中、低剂量组未见明显影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霍学智(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江苏丰县221700)摘要目的:评价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实验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计63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另外使用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
分析同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hs-CRP)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时NIHSS评分及hs-CRP水平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2周时再与治疗前相较,各组NIHSS评分、hs-CRP水平皆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评分,hs-CRP因子水平更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可能是通过改善脑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等药理作用的发挥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21) 01—0045—02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主张采用溶栓方法治疗脑梗死,但因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和适应证限制,所以并适用于全部患者。
对那些无法溶栓、取栓的病例,尽早使用药物来促进其脑部循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和抗血小板聚集对保证其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1]。
丁苯酞是在芹菜籽当中提取、获得的纯天然植物物质,是我国自主研究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在脑梗死多个病理阶段均有积极参与,对患者预后改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通过对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前后疗效的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
1实验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实验条件:(1)首次发病病例;2)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症状;3)由CT或MRI等检查明确脑梗死疾病诊断;4)发病时间不超过48h。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

·论著·李姝雅1,王伊龙1,2,郑华光1,赵性泉1,2,刘丽萍1,3,孟霞1,王拥军1作者单位110007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脑血管病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管神经病学科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王拥军yongjunwang1962@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摘要】目的 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真实世界中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标签Ⅳ期临床试验。
研究共纳入2771例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25 mg (100 mL),疗程14 d。
主要安全性终点为(90±7)d的全因死亡,主要有效性终点为(90±7)d的mRS评分,次要有效性终点为(7±2)d、(14±2)d的NIHSS评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2月全国74家中心的2771例患者(全分析集),其中男性1890例(68.21%),女性881例(31.79%)。
2672例受试者(符合方案集)完成90 d随访,脱落率3.39%,剔除率0.18%。
全分析集(2771例)中,安全性终点分析:90 d全因死亡率为1.08%,研究者判定与研究药物有关及无法判定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
有效性终点分析:治疗前、治疗第90天的mRS评分0~1分的比例分别为23.29%和63.80%,治疗前后差值均数为(1.36±1.32)分,前后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