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肺
1、中府穴
手足太阴之会;
胆
1、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
经
2、列缺穴
手太阴络穴,任脉、手太阴之会;
经
2、角孙穴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3、瞳子髎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大
1、偏历穴
手阳明络穴;
4、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肠
2、臂臑
手阳明络会,手足太阳之会,手
5、颔厌穴
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阳明、阳维之会;
6、悬厘
12、承浆穴
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之会。
心
1、天池穴
手足厥阴、手少阳之会;
三
1、外关穴
三焦经络穴,手少阳、阳维之会;
包
2、内关穴
手厥阴络穴,手厥阴、阴维之会
焦
2、天髎穴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支沟1本
天井1子
会宗
阳池
外关
石门
三焦
足少阳胆经
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本
阳辅
阳陵泉子
外丘
丘墟
光明
日月
胆经
足厥阴肝经
大敦本
行间子
太冲
中封
曲泉母
中都
太冲
蠡沟
期门
肝经
阴维脉
筑宾足少阴
心包三焦经1夏至到冬至,属火
病在藏取之井,病在色取之荥,病于时取之俞,
2冬至到夏至,属水
病于音取之经,病在饮食取之合,五脏不平衡者
阳维脉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3、肩髃
手阳明、阳跷之会,手阳明、手
7、曲鬓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少阳、手太阳之会;
8、率谷穴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

12经脉之穴:井、荥、经、合、原、络、郄!(附特效穴)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
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井荣俞原经合络募郄会穴对照表

手少阴心 经
少冲 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阴 郄
神 门
通
里
巨
阙
心 经
手太阳小 肠
少泽
前谷
后溪母
阳谷本
小海子
养
老
腕 骨
支 正
关
元
小 肠
足太阳膀 胱
至阴
母
通谷本
束骨子
昆仑
委中
金 门
京 骨
飞 扬
中 极
膀
胱
足少阴肾 经
涌泉 子
然谷
太溪
复溜母
阴谷本
水
泉
太 溪
大
钟
京 门
肾 经
手厥阴心 包
中冲 1
母2子
劳宫1 本
巨虚
腑会中胃经募
足太阴公胃、心、
阳明大肠上
脘穴
孙冲脉胸
巨虚
气会膻中心包
足厥阴 内
少阳三焦委
经募穴
关阴维
阳
血会膈膀胱经
手少阳外阳维目外眦,颊,颈,
太阳膀胱委
俞穴
关耳后,肩
中
筋会阳陵泉胆
足少阳 足临泣
阳 明足三
经合穴
带脉
胃里
脉会太肺经输
手太阳后目内眦、项、耳、
少 阳阳陵
渊穴
溪督脉肩胛
胆泉
骨会大膀胱经
足太阳 申
井穴
荣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郄 穴
原 穴
络
穴
募
穴
手太阴肺 经
少商
鱼际
太渊母
经渠本
尺泽子
孔 最
太 渊
十二经井荣俞井合归纳

“八脉交会八穴歌”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肺之主大肠客太阴多气而少血,心胸气胀掌发热,喘咳缺盆痛莫禁,咽肿喉干身汗越,肩内前廉两乳疼,痰结膈中气如缺,所生病者何穴求,太渊偏历与君说。
大肠主肺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脾主胃客脾经为病舌本强,呕吐胃翻疼腹脏,阴气上冲噫难廖,体重不摇心事妄,疟生振粟兼体羸,秘结疸黄手执杖,股膝内肿厥而疼,太白丰隆取为尚。
胃主脾客腹心闷意凄怆,恶人恶火恶灯光,耳闻响动心中惕,鼻衄唇喎疟又伤,弃衣骤步身中热,痰多足痛与疮疡,气蛊胸腿疼难止,冲阳公孙一刺康。
真心主小肠客少阴心痛并干嗌,渴欲饮兮为臂厥,生病目黄口亦干,胁臂疼兮掌发热,若人欲治勿差求,专在医人心审察,惊悸呕血及怔忡,神门支正何堪缺。
小肠主真心客小肠之病岂为良,颊肿肩疼两臂旁,项颈强疼难转侧,嗌颔肿痛甚非常,肩似拔兮臑似折,生病耳聋及目黄,臑肘臂外后廉痛,腕骨通里取为详。
井荣俞经合

脾
太白 章门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地机 公孙大包漏谷?
心
少府 巨厥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阴郄 通里 阳谷 腕骨 支正 关元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养老 分布
肾
阴谷 京门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然谷 大钟 通谷 京骨 飞扬 中极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金门
胃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中脘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三里 梁丘
小肠 膀胱 三焦
阳池 外关 石门阴交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会宗
胆
临泣 丘墟 光明 日月 足窍阴 侠溪来自临泣 阳辅 阳陵泉 外丘腑
二间 合谷 偏历 天枢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温溜
源头在曲骨 起于胞中,表在前,里在督脉之内,子宫问题都是任脉。任者妊也,络上 与肾经同络起于胞中 胞中就是膀胱于小肠之间缝隙,肾经也起于此 落于腹部,病症如坐水缸般冰凉 郄穴为跗阳,胆和膀胱中间到后头 内踝到咽喉,中间有和冲脉交接处,郄穴为交信 维在外面,维在骨骼,为腑。郄穴为阳交 维在里面,维在内脏,外关透内关,生死桥打开,郄穴为筑宾
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井荣大都冬天下针。 手法 烧山火 透天凉 适合病情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手法解析
胆络光明肝蟊沟, 心络通里掌后搜, 大肠偏历肺列缺, 胃络丰隆胫外溜。 心络三焦内外关。 肾络大钟踵上参, 膀胱络在飞扬穴, 小肠支正臂中观。 脾有二络独为异, 公孙大包两穴寄, 奇经络穴有二名, 督脉长强任尾翳。 孔最温溜肺大肠, 梁丘地机胃脾乡, 阴郄养老心小肠, 水泉金门肾膀胱。 郄门会宗包三焦, 外丘中都胆肝藏。
心包
檀中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郄门 内关
井荣俞经合

阳陵泉 外丘 光明 日月 曲泉
太冲 中封 中都 蠡沟 期门 本 子 母 脑虚和脑实在绝骨都有压痛点,脑实在14椎还有压痛点 五脏逼毒:肺“呬”脾“呼”心“喝”肾“吹”肝“嘘”三焦“嘻”
水肿、脚无力:三皇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诊:压三阴交有痛点 郗穴:阳蹻脉--跗阳、阴蹻脉--交信、阴维脉--筑宾、阳维脉--阳交、血郗--委中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本 子 胆经 肝经 窍阴 侠溪 临泣
母 本
支沟 丘墟 阳辅
子
天井
母
肺积水:黄连1钱,巴豆8颗去壳取仁,磨成粉后做 成饼。灸神阙7壮。病人上吐下泻。 脓疮很腥臭:白面粉、硫磺、大蒜等量做成饼。伤 口灸,一次一饼,至少21壮。 淤血造成的腹痛:关元外开3寸(左)有压痛点 小肠便秘,大肠空,放屁就多。针灸关元穴。 大便太干燥(羊屎状)是小肠太干了无津液:强小 肠和强脾来处理。 隐白穴:月经不停和白带,白环俞治白带也奇效 灸肩井能治淋巴结肿胀(包括扁桃体) 痛经经治后变成一点痛,是淤血,拔火罐治疗 解酒:耳珠放血,挤出2滴血就好。 想尽办法大便还是排不出,大肠癌(癌症脚会 冷),下痞根穴、消极穴。 发癫痫:针鸠尾、人中、涌泉、丰隆导痰。软毛巾 放于嘴中,不让咬舌头。不发病时,昼灸申脉、夜 灸照海。诊:看眼中鸡脚线退去。 脑膜炎(角弓反张):命门穴
小肠经 少泽 前谷 膀胱经 至阴 肾经
夏至后-火 冬至后-水 夏至后-火 冬至后-水
小海
子
通谷 束骨
本
京骨 昆仑 复溜
母
委中
母
涌泉
然谷 太溪 子
阴谷
本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本 子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子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诸 阳池
母
间使 间使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

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
」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
《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
”《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
”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
”《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
”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
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
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
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脉、阳维之会;
5、风府穴 督脉、足太阳、阳维之会;
6、脑户穴
督脉、足太阳之会;
7、百会穴 督脉、手足三阳、足厥阴之会;
8、神庭穴 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9、水沟穴
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10、龈交穴 督脉、任脉、足阳明之会;
任 1、会阴穴 任脉、督脉、冲脉之会;
脉 2、曲骨穴
任脉、足厥阴之会;
3、中极穴
取之原穴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血的郄穴委中
八会穴 经属 脏会 章门 脾经募穴 腑会 中脘 胃经募穴 气会 膻中 心包经募穴 血会 膈俞 膀胱经穴 筋会 阳陵泉 胆经合穴 脉会 太渊 肺经输穴 骨会 大杼 膀胱经穴
髓会 绝骨 胆经穴
八脉交会穴表 经属 八穴 通八脉 会合部位 足太阴 公孙 冲脉 胃、心、胸 足厥阴 内关 阴维 手少阳 外关 阳维 目外眦,颊,颈,耳后,肩 足少阳 足临泣 带脉 手太阳 后溪 督脉 目内眦、项、耳、肩胛 足太阳 申脉 阳跷 手太阴 列缺 任脉 胸、肺、膈、喉咙 足少阴 照海 阴跷
少阳、手太阳之会;
4、巨骨穴
手阳明、阳跷之会;
5、迎香穴
手足阳明之会;
胃 1、承泣穴 经 2、巨髎穴
3、地仓穴
4、下关穴
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 手足阳明、阳跷之会;
手足阳明、阳跷、任脉之会; 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5、头维穴 足阳明、足少阳、阳维之会;
6、人迎穴
足阳明、足少阳之会;
7、气冲穴
冲脉、足阳明之会;
历兑子
内庭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本 梁丘 冲阳 丰隆 中脘 胃经
隐白 大都母 太白本 商丘子 阴陵泉 地机 太白 公孙 章门 脾经
少冲母 少府本 神门子 灵道 少海 阴郄 神门 通里 巨阙 心经
少泽
前谷 后溪母 阳谷本 小海子 养老 腕骨 支正 关元 小肠
至阴母 通谷本 束骨子 昆仑 委中 金门 京骨 飞扬 中极 膀胱
4、飞扬穴
足太阳络穴;
5、仆参穴
足太阳、阳跷之会;
6、申脉穴
足太阳、阳跷之会;
7、金门穴
阳维脉别属;
肾 1、大钟穴
足少阴肾经络穴;
经 2、照海穴 3、筑宾穴
足少阴、阴跷之会; 阴维脉络穴;
4、大赫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5、气穴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6、四满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7、中注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9、脑空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0、风池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1、肩井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22、辄筋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23、日月穴 足少阳、足太阴、阳维之会;
24、带脉穴
足少阳、带脉之会;
25、五枢穴
足少阳、带脉之会;
26、维道穴
足少阳、带脉之会;
27、居髎穴 足少阳、阳跷、阳维之会;
涌泉子 然谷 太溪 复溜母 阴谷本 水泉 太溪 大钟 京门 肾经
中冲 1母 2子 劳宫 1 本 大陵 1 子 间使 2 母 曲泽 2 本 郄门 大陵 内关 膻中 心包
关冲 2 母 液门 2 本中渚 1 母 2 子 支沟 1 本 天井 1 子 会宗 阳池 外关 石门 三焦
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本 阳辅 阳陵泉子 外丘 丘墟 光明 日月 胆经
28、环跳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29、中渎穴 足少阳络穴,别走厥阴;
30、光明穴
足少阳络穴;
肝 1、蠡沟穴
足厥阴肝经络穴;
经 2、章门穴 足厥阴、足少阴、带脉之会;
3、期门穴
足厥阴、阴维之会;
督 1、长强穴 督脉、足太阳、足少阳之会;
脉 2、陶道穴
督脉、足太阳之会;
3、大椎穴
手足三阳之会;
4、哑门穴
六腑下合穴 太阳 小肠 下巨虚 阳明 大肠 上巨虚
少阳 三焦 委阳 太阳 膀胱 委中 阳明 胃 足三里 少阳 胆 阳陵泉
肺 1、中府穴
手足太阴之会;
经 2、列缺穴 手太阴络穴,任脉、手太阴之会;
大 1、偏历穴
手阳明络穴;
肠 2、臂臑 手阳明络会,手足太阳之会,手
阳明、阳维之会;
3、肩髃 手阳明、阳跷之会,手阳明、手
8、丰隆穴
足阳明络穴;
胆 1、翳风
手足少阳之会;
经 2、角孙穴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3、瞳子髎
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4、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5、颔厌穴
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6、悬厘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7、曲鬓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8、率谷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9、天冲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10、浮白穴
大敦本 行间子 太冲 中封 曲泉母 中都 太冲 蠡沟 期门 肝经
筑宾足少阴 阳交足少阳 交信足 少 阴 附阳足太阳
心包三焦经 1 夏至到冬至,属火 2 冬至到夏至,属水
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俞) 阴经:木火土金水,井荣俞经合 阳经:金水木火土,井荣俞经合
病在藏取之井,病在色取之滎,病于时取之俞, 病 于 音 取 之 經 ,病 在 饮 食 取 之 合 ,五 脏 不 平 衡 者
肠 2、支正穴
手太阳络穴;
3、臑俞穴 手足太阳、阳维、阳跷之会;
4、秉风穴 手太阳、手阳明、手足少阳之会;
5、颧髎穴
手太阳、手少阳之会;
6、听宫穴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膀 1、睛明穴 手足太阳、足阳明、手足少阳、
胱
阴跷、阳跷、督脉之会;
2、大杼穴 手足太阳、督脉、手足少阳之会;
3、风门穴
足太阳、督脉之会;
经
阴之会,手少阴、胞宫之会;
脾 1、公孙穴 足太阴脾经络穴,冲脉、足太阴
经
之会;
2、三阴交 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之会;
3、冲门穴
足太阴、足厥阴之会;
4、府舍穴 足太阴、阴维、足厥阴、足少阴、
足阳明之会;
5、大横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
6、腹哀穴
足太阴、阴维之会;
7、大包穴
脾之大络;
小 1、后溪穴
手太阳督脉之会;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 足太阳膀胱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 手少阳三焦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阴维脉 阳维脉 阴跷脉 阳跷脉
井穴
荣穴 俞穴 经穴 合穴 郄穴 原穴 络穴 募穴
少商
鱼际 太渊母 经渠本 尺泽子 孔最 太渊 列缺 云门 肺经
商阳本 二间子 三间 阳溪 曲池母 温溜 合谷 偏历 天枢 头窍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12、完骨穴
足少阳、足太阳之会;
13、本神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14、阳白穴 手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15、头临泣 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
16、目窗穴
足少阳、阳维之会;
17、正营穴 足少阳、足太阳、阳维之会;
心 1、通里穴 手少阴心经络穴,手少阴、足少
三 1、外关穴 三焦经络穴,手少阳、阳维之会;
焦 2、天髎穴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8、盲俞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9、商曲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0、石关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1、阴都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2、腹通谷
足少阴、冲脉之会;
13、幽门穴
足少阴、冲脉之会;
14、俞府穴
手足少阴之会;
心 1、天池穴 手足厥阴、手少阳之会;
包 2、内关穴 手厥阴络穴,手厥阴、阴维之会;
18、承灵穴 手足少阳、阳维、足阳明之会;
任脉、足三阴之会;
4、关元穴 任脉、足三阴、足阳明之会;
5、阴交穴 任脉、冲脉、足少阴之会;
6、下脘穴
任脉、足太阴之会;
7、中脘穴 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
之会;
8、鸠尾穴
任脉络穴;
9、膻中穴 任脉、足太阴、足少阴、足少阳
之会;
10、天突穴
任脉、阴维之会;
11、廉泉穴
任脉、阴维之会;
12、承浆穴 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