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学会审美”话题作文指导及优秀范文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学会审美审美是一种能力,是对美的表现形式进行辨识和欣赏的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只有不断的接触和学习,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独特的审美眼光。
审美既包括对自然美的感知,也包括对艺术美的欣赏。
自然美是指世界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美好事物,如绚丽的花朵、壮丽的山水、宏伟的建筑等等。
每一个人对自然美的感知都会有所不同,有人可能更加喜欢大自然中的生态环境,而有人可能更加注重自然景色中的构图和色彩。
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我们对自然美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会,从而更好地欣赏和感悟到其中的美。
艺术美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美,它可以是绘画、音乐、舞蹈、剧场等多种形式的艺术。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共鸣和感动。
对于艺术美的欣赏需要我们了解其背后的艺术流派和创作理念,同时需要我们具备对作品的感受和思考能力。
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欣赏其中蕴含的美。
学会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审美眼光是一种内化的能力,是对美好事物进行辨别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会欣赏美的我们也需要学会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
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伪装的美,如商业广告中的美颜修图和虚假宣传,网络上的 PS 图片等等。
这种伪装的美会让人们产生错觉,分不清楚真正的美与假美。
我们在进行审美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避免被虚假的美所蒙蔽。
学会审美还需要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
每个人的审美眼光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勇敢地表达出自己对美的感受与认知。
在欣赏一幅画、一首歌或一场舞蹈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字、绘成画作,或者通过交流和讨论与他人分享。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美的本质,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会审美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通过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更好地感受和欣赏世界中的美。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解析:学会审美,健全人格(附优秀范文)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疫情期间,湖北仙源中学的杨老师带领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以一幅幅励志漫画来驱散疫情的阴霾。
厦门六中合唱团用阿卡贝拉的形式演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微光》,一首首经典歌曲令人泪目。
追溯历史,打开苏轼的朋友圈,我们看到有文与可的《墨竹》、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还有赤壁的清风明月……也许正是这些美好让他走出生命的泥淖。
材料二: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
而广义的美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境界中所达到的最高水准,也就要关系到每个人怎样去追求和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以上材料引发了育才中学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给校团委写一封信,建议学校举办“学会审美,健全人格”的主题周活动,署名统一用“李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立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四、写作(60分)23. (60分)(一)审题与立意分析(1)命题意围立德树人,注重美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时代的发展要求。
美育关乎孩子的快乐幸福,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需要营造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整体美育环境并达成美育共识,“美育”的考查十分必要。
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创设真实具体情境任务,把写作和人生体验相结合,把任务指令和生活现实相结合,考查考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套作、防宿。
(2)材料解读材料一叙述了三个事例,杨老师带领孩子用画漫画的方式抗击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绘画艺术的力量;厦门六中阿卡贝拉式演唱,让我们感受到音乐震撼人心的作用;苏轼对人生的乐观豁达也与他广泛的审美情趣有关。
三个事例都指向美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美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美关乎着灵魂精神的滋养。
材料二是美学家李泽厚对美育的定义。
第一句话是说狭义的美育是指艺术教育,正如材料一中第一二个事例所指,美育包含绘画、音乐等艺术。
有关“学会审美”话题作文指导及优秀范文

有关“学会审美”的写作指导和示例【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示范一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
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
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
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
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认识美,思考美,追求美(附文题详解及范文2篇)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认识美,思考美,追求美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卢梭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来的那样深的思想。
——华兹华斯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乔布斯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生活实践,谈谈你对美,以及美的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审题提示作文材料由三则名言组成,三句话都和“美”有关,又各有侧重。
审题时,先要找准每句话中除了“美”之外的关联信息。
第一句的关键词是“生活”,这句话揭示美与生活的关系:要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领略美。
第二句的关键词是“思想”,这句话表达对美的深度感知,是审美的更高境界更深层次,而“眼泪”作为比照,代表的是一种相对感性的情感表现。
第三句的关键词是“科技”,这句话是关于美(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强调苹果公司对美的与众不同的追求,从而丰富了美的价值。
考生可由此总结出美与生活、美与思想、美与科技的密切关系。
写作时,不能泛谈美的概念和内涵,而要围绕材料三句话来行文。
还要结合生活实践和个人经历感悟,而不是形而上的理论罗列与解读。
相关立意有: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美能让思想变得厚重深远,科技应该和美融合而相得益彰。
补充一点。
有关美和“科技”,乔布斯所言并非自卖自夸。
乔布斯非凡的审美力,让苹果具有艺术而时尚的设计美感,一直流行到今天,深受年轻人青睐。
比如有一个细节:乔布斯在退学期间,学习了有关美术字的课程,看似无用堪大用,后来他把所学完美融合到苹果电脑和手机的操作系统中,苹果手机最早几代甫一问世,堪比艺术品,惊艳世人。
年轻人喜欢苹果,绝不只是因为它的科技含量高,还在于它的艺术美感。
精彩标题花遇和风,你遇见美提高你的审美水位用美涵养心灵美的三维度美的沃土,值得深耕生活路上,美不缺席美育是一种“刚需”生活留心皆是美生活因发现而美走一段美的历程美和面包一样重要莫做“美盲”科技与美的融合美与科技结伴同行延伸思想,温润科技“美”化你的思想美也是科技的生产力范文展示做一个美的发现与追求者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家里面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各种家什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一种整洁的美;端庄秀丽,静谧可人,这是一种沉静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这是一种自信的美;平和洒脱,超然物外,这是一种闲适的美;粗犷豪放,不拘小节,这是一种大气的美。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学会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或者丑的直观感受和判断能力。
它是人类对于作品、事物等的审视和感受过程中所产生的美的赏析能力。
所以,学会审美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审美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
每个人对于美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因为美是主观的,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以衡量。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作品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正是人类的多样性所在。
虽然审美是主观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美的感受不能培养和提升。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它可以通过画画、写作、音乐等多种方式呈现。
当我们学习绘画时,我们可以学会欣赏各种画风和绘画技法;当我们学习写作时,我们可以品味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字之间的美妙组合;当我们学习音乐时,我们可以欣赏不同乐器的声音和不同音乐风格的韵律。
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开拓眼界,拓宽审美的领域。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大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它创造出了无数美丽的景色和奇特的生物。
当我们仔细观察一朵花的细腻花纹、一只鸟的翩翩起舞、一片云朵的婉约形状时,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
而通过观察自然,我们也能够获得灵感,将自然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创作。
我们还可以通过品味美食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美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更能够带给我们身心愉悦的感受。
当我们品味一道菜肴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各种食材的鲜美和口感的丰富多样。
通过品味美食,我们可以培养我们对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的敏感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欣赏演出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在艺术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生活和情感的表达;在音乐会和舞台剧中,我们可以欣赏到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和音乐家们的妙音妙曲。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欣赏演出,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对于美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学会审美优秀作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审美优秀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会审美优秀作文1美,是一个多么靓丽的词,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爱美呢?我们不能单以外貌来评价一个人。
这如同苹果一样,有的苹果外形大而光泽红润,漂亮诱人,但你咬上一口,却“味同嚼蜡”;而有些苹果外形不显眼,甚至有点难看,但吃起来,却甘甜爽口。
事实上,有时外表误导了我们。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金玉其外”,却很少想到“败絮其中”。
这就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审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物是这样,人亦如此。
人的相貌美和形体美,是形成人外在美的重要因素。
但是,人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
人与动物不同,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生活、富有创造性的。
人的美自然也应该主要表现在精神境界、思想品德以及聪明才智等方面。
外在美是天生的,不可选择,难以改变;而内在美则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塑造的。
世界上许多外貌不美的人(如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等),都成了大有出息的人。
所以,外貌不美的人不必苦恼,更不必自卑。
相貌不如人,未必智力不如人,更不等于品德、才能不如人。
可以在心灵美方面下工夫,以自己的高尚品德、美好情操和学识才能去赢得人们的爱戴。
而对于那些相貌长得美的人来讲,也不必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如果不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光有漂亮的外表,而没有美的灵魂,是不能算做真正的美的。
美并不在于外表的张扬,而取决于心灵的纯净与美丽。
一切美丽的光辉都来自内心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就无所谓美丽;一切动人的旋律都发自内心的弦,没有心灵的拨动,就无所谓美丽,就不能产生震撼的力量。
心灵美了,人格会因此而绽放光彩,信念会因此而展开翅膀,成功会因此而高歌吟唱,幸福的彩虹会踏着薄雾飞舞。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学会审美_以美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美无处不在,它可以在自然中找到,也可以在艺术品和人类创造的事物中找到。
对于我来说,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和态度。
学会审美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视觉享受,更能够塑造我们的人格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学会审美能够提升我们的视觉享受。
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给人带来愉悦和喜悦的感受。
当我们赏析一幅绘画作品或者欣赏一首音乐的时候,我们会被美所吸引,流连忘返。
这种感受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和困扰,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当我看到一幅优雅的油画时,画家所用的鲜艳色彩和精细的细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心情愉悦。
学会审美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学会审美能够塑造我们的人格。
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当我们学会欣赏自然的美或者艺术品的美时,我们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
美能够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积极的一面,使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向上。
当我欣赏到一场美丽的日落时,我会被夕阳金辉和云彩的柔和色彩所吸引,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和力量。
这种感受会让我心怀感激和敬畏,让我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
学会审美不仅能够塑造我们的人格,也能够提升我们的情感素质。
学会审美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美是一种独特的体验,能够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
当我们沉浸在美的世界中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平静和宁静。
这种感受能够让我们从日常的忙碌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内心得到一种放松和安抚。
当我闭上眼睛回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我可以仿佛看到那片宁静的湖泊和翠绿的树木,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这种感受让我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学会审美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也能够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学会审美是一种全面的人生修养和提升。
学会欣赏美能够提升我们的视觉享受,塑造我们的人格和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学会审美”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

2021届高三月考作文“学会审美”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3篇学会审美,创造美好生活XXX先生曾说过:“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这句话提醒我们,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但是,现实中有些同学认为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缺少美感。
还有一些同学认为追求美是小资情调,需要花费不少金钱,不如把精力放在满足基本需求上。
然而,我认为审美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它可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首先,审美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身边的美,从小事做起,如欣赏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欣赏同学们的才艺,欣赏老师的讲课风格等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
而且,审美不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对美的创造。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更多美好的事物,如美丽的手工作品、优美的诗歌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审美能力去发掘和创造。
其次,审美是一种人生追求。
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更在于精神上的追求。
审美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它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阅读经典文学、旅游探索等方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而且,审美还可以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当我们欣赏到美好的事物时,会感到心情愉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
最后,审美可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的美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出更多的美好,如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等等。
这些美好的事物不仅可以给我们自己带来幸福,还可以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感受到美好的力量。
因此,我认为学会审美,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欣赏身边的美,创造更多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学会审美,创造美好生活!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审美与人生”。
审美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外表的美丽,还包括内心的丰富和精神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苏省如皋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看来,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的源泉。
现实生活中,有的同学说:“现实很骨感,我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学说:“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无论学习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还有的同学说:“追求美是一种小资情调,而且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是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结合材料内容,请你以学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思点拨】这个作文材料由两段话组成,核心概念是“审美”,旨在让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学会审美。
第一段话以吴冠中的名言提醒学生,“美”比“知识”更重要,进而说明审美的实质和懂得审美的意义;要求考生围绕“懂得审美”进行阐释与分析。
第二段话是三个同学有关审美的观点:第一个是“学习生活无美感论”,事实上,学习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本身就是一种美。
遑论神秘浩瀚的知识海洋、丰富多彩的校园风光、个性各异的亲人老师同学等审美对象。
“学习生活无美感论”实际上是忽视了审美主体对美感的挖掘和追求。
第二个是“打扮就是审美论”,这是对审美理解的狭隘化。
诚然,审美与个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个人打扮只是审美的一部分,审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广,更有精神力量。
第三个是“向美乃小资情调论”,审美需要生活的仪式感,因为审美需要生活的“小确幸”,审美需要关注生活细节,审美需要优雅地生活。
小资情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态度;相对而言,小资情调更需要花费与开销,而审美只是需要生活的仪式感,而仪式感并不需要过多的花费与开销。
这个观点过于注重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而忽略了审美思想与浪漫主义,因而需要考生进行深度分析、仔细比较和理性判断。
根据第二段最后的总结,我们可以得知:这三个观点属于“不懂审美”的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这三句话是命题者给写作者提供的写作靶的,写作者需要对这三个同学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甄别、取舍,理性判断,辨识真伪,阐明理由。
题目要求考生以“高三学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这就意味着考生必须紧扣“审美”,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当然,“审美”只是一个写作场域,只是涉及“审美”还很不够,还需要深入精准审题,思维内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进而写得精深。
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学会审美,是对传统德智体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审美,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和格局。
而且,青少年的世界里应该有童话歌谣,有大自然的云彩、花朵、鸟叫、虫鸣,有动人的音符,有丰富的颜色……所以,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既谈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学会审美;也能针对不懂得审美的认识进行理性判断,辨识真伪,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的,当属最佳立意。
佳作示范一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
“美”并不囿于外形的靓丽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自然雅致,还可以是“读书万卷,行万里路”的伟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为之。
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在他眼中,审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审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为然。
审美,审自然之美,可以让我们体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万物生灵;审美,审生活之美,可以让我们发掘匿于表象后的生命本质与人间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态绘人生画卷。
当学会用欣赏美的眼光注视万事万物,阴霾亦会消散,生命芳华盛绽。
有同学认为“现实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资情调,作为高三学生,美是奢侈的。
我不以为然,即使生活“三点一线”,美亦融于其中。
你看清晨披在肩头的温软阳光,用金色光辉伴你成长,这难道不是美吗?你看同学们亲切友好的交流,老师慈祥温柔的目光,这难道不是美吗?当你投身学习,专注解题,将知识谱写在答卷上,对未来展望,这也是美!这些美无法用金钱衡量,他们与生命同在,让人生摇曳生姿。
当然,追求美并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于发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寻日常的幸福,寻周遭的“小确幸”,当你能从一花一木,一草一树,一人一事找到美丽,人生将时刻充满丰盛的阳光与甜蜜的雨露。
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谛,众生皆苦,生活藏鲜,当能够让审美成为习惯,幸福就会时时刻刻与你相伴。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常常是负重前行。
当拥有审美的能力,我坚信会给劳累艰辛的高三生活带来幸福与享受,从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进。
不妨从现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弃烦躁的思想情绪,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寻常景、平常事,发掘生命的甜美,让幸福之花在人生画卷上盛绽。
我坚信,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审美之心的人,当审美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没有阴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让我们一起循生活美学,绘幸福人生吧!谢谢大家!【点评】作者对材料解读深刻透彻,能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主体部分有破有立,破得彻底,立得稳实。
语言富有文采,文题的对句呈现,第二节的连续引用,多处整饬的排比句等都很引入注目。
行文符合面对全校学生演讲的要求,并能倡议大家端正审美态度。
体式符合规范。
评58分。
佳作示范二赖有微风递远馨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情趣,是淌于古今高雅兴致,始终散发耀眼夺目的光彩。
千百年来,审美情绪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
古有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美学生活方式,今有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践行生活美学。
美,从来不是外表光鲜亮丽,只是心下沉静、心内有大美,故而散发出柔和的美学光辉。
审美,于个人,可以陶冶出优雅的生活情操。
认识美、欣赏美,如此我们的生活才能富有美感。
不是花前月下才富于美感,不是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才富于美感。
审美带给我们的是由内而外的精神滋养与灵魂熏陶。
作为高三学子的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便可以营造富于美感的生活。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
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便可铸就美好的未来。
审美,于国而言,更是社会主流价值导向。
祖国锦绣山河散发着动人心魄的壮丽之美,中国梦更是构造着中国之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闪耀着天下之大美。
此时的审美是沉醉,亦是投身奉献。
然而,当今社会现实很骨感,但丰盈的美学也必然会丰盈现实,追求美也并不意味着将外表打扮得光鲜亮丽,午后清澈的天空、黄昏天边的晚霞,这都是美。
往大了说,构建“美美与共”的世界,这也是一种美。
以美育为借口,实际上是拒绝了精神的丰盈,拒绝了生活美学。
同学们!身为高三学子的我们,以美学点缀生活,才能让精神更加丰盈,砥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永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迸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造伟力,推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小我之美,筑国之大美。
韩非子云: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相信践行生活美学的我们,定会丰盈价值追求,充实精神渴望,跳动中国心,构建一个灿烂而盛大的未来。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美学之风定会正民族风骨,弘扬民族气节,山高水长。
让我们发现美,欣赏美,以小我之力,构建美丽中国!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点评】本文对主旨理解准确、深刻;行文从“于个人”说到“于国”,颇有层次;文笔大气、优美,多处引用文字让文章氤氲着文化的气息。
全篇能揭示出审美的价值与意义,并倡议大家懂得准确审美,立意积极。
评56分。
佳作示范三美以修身,美以养性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的确,一个人倘若一无所知,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仅是浅薄简陋;但若一个人丧失审美,那么世界万千于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无意义。
何谓美?在我看来,美是人们在对周遭仔细观察品味后生出的直观感受,它与丑相对,因此,审美的过程便也是发现生活闪光点的过程,不论是外表的鲜艳美丽还是精神层面的高尚动人,细细省来总会内化为自己的原生动力,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然而,也许会有同学产生这样的疑问:对美的追求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们中学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这实则是窄化了美的定义,将美等同于外在的“入时打扮”和所谓的追求潮流。
不可否认,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让自己变成花枝招展的“无实花”而不注重学生的本职任务,这样的“美”有百害而无一利。
但这种“美”的本质是虚荣和浮夸,在“审美”这面照妖镜下,势必会显出其腐朽的本质,压根儿谈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铜为镜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须做到的衣着整洁,谈吐有度之美。
反观当下,多少学生以没时间为借口,以学业繁重为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谈,何谈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抛开了美也便抛弃了优雅生活的选择,沦为与野蛮人无异的境地。
养性之美,更在于精神层面的积淀和培养。
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拥有这样一双审美的素心慧眼,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理趣之谈,无不向我们后人展示着他们丰厚的阅历和诗意的精神境界。
在这种对美的探索中,他们忘却机心,成为后世美学教科书中的典范。
而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亦将以古人之光照耀我们的审美世界。
不必以生活毫无美感为借口而放弃自身修养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养性。
【点评】本文由材料出发,先诠释了“美”的内涵,接着指出错误的审美认识的实质,是为“破”;然后从修身、养性两个方面谈正确的做法,是为“立”。
统观全篇,认识深刻,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文字流畅。
评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