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概况

荷马史诗概况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荷马史诗的定义与背景
2.荷马史诗的两部分:《伊利亚特》与《奥德赛》
3.《伊利亚特》的概述
4.《奥德赛》的概述
5.荷马史诗的历史价值与影响
正文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它们是多个作者的集体创作。
荷马史诗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描绘了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以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争执为主线,展现了古希腊英雄的勇敢和智慧。
史诗中,阿基琉斯因为与阿伽门农的矛盾,一度拒绝参战,导致希腊联军节节败退。
最终,在帕特洛克罗斯的劝说下,阿基琉斯重返战场,为希腊联军赢得了胜利。
《奥德赛》则讲述了特洛伊战争后,奥德修斯历经十年艰辛返回故乡的故事。
在这场冒险中,奥德修斯屡次险象环生,依靠智慧和勇气化险为夷。
他曾在独眼巨人国被困,也曾流落到神秘的冥界,与亡灵交流。
最终,奥德修斯在众神的帮助下,成功回到了故乡伊塔卡,与家人团聚。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文学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反映了公元前 873 年至公元前 1173 年间的社会风貌,还展现了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
荷马史诗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都以荷马史诗为蓝本,借鉴其题材、结构和表现手法。
总之,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瑰宝。
荷马史诗的内容

荷马史诗的内容“荷马史诗”古代希腊的两⼤史诗:《伊利昂纪》(⼜译《伊利亚特》)《奥德修纪》(⼜译《奥德赛》)史诗:体裁特征:古代民间⽂学的⼀种体裁,以传说或重⼤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
内容特点:史诗中描写的是⼈间事件,但⼈间与神界往往相通,诗中英雄既有⼀般勇⼠的特征,⼜具有超⼈的能⼒。
1、形成过程:荷马史诗产⽣在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之间,它们的情节都与发⽣于公元前12世纪初期的⼀次部落战争——特洛亚战争有关。
形成过程:⼀般认为形成于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最早,史诗的有关故事传说,可能以⼝头形式产⽣于迈锡尼时代的⼩亚细亚⼀带;此后,这些诗体故事⼜经过许多⾏吟诗⼈不断的⼝头艺术加⼯。
特别是经过荷马的艺术改造,才成为有完整结构的艺术杰作,“荷马史诗”即由此得名。
作为⽂字记载的荷马史诗,编定于奴⾪社会。
公元前3-2世纪,希腊化时代亚历⼭⼤博学园的学者对史诗进⾏最后⼀次编订。
今所见荷马史诗即此“定本”。
2、荷马:⾏吟诗⼈,希腊⼀种职业的民间歌⼈。
形成基础:史诗源于希腊神话、历史传说、⾏吟诗歌,古希腊⼈民的⼝头创作是其形式的⼀个重要基础。
史诗形成的另⼀重要基础,是早期奴⾪社会的⽂明,它也描述了荷马时代,即⽒族社会解体、奴⾪制形成的时代的情况。
3、故事概括:《伊利昂纪》题名的原意是“伊利昂的故事”,全诗24卷,15693⾏,内容的是歌颂英雄和战争。
《伊利亚特》(Iliad)“伊利昂之歌”:神话传说:起于:不和的⾦苹果、⽌于:特洛亚⽊马、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伊⾥亚特》的结构:1、24卷,15693⾏2、⼗年战争,只选最后⼀年中最后的51天,在这51天中⼜有详有略。
3、重点仅是其中的10天。
情节⼈物:1、阿喀琉斯2、不和⼥神厄⾥斯“不和的⾦苹果”3、“给最美的⼥⼈”(赫拉、雅典娜、阿佛罗狄忒)4、⼗年战争;5、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伊⼤卡)岛君王奥德修6、献⽊马计、英雄、妻⼦7、阿喀琉斯的愤怒8、争夺⼥俘9克托尔的葬礼内容分析:战争本质:《伊利亚特》是国家形成前希腊社会的⼀幅全景图,部落联盟、战争⽬的在贵族掠夺俘虏为奴、⽠分战利品。
1.3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
)
4. 在下列哪个战役之后,炎黄两部落结成 部落联盟,形成华夏族主体(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官渡之战
C
5. 传说中古代通过民主推选部落联盟 首领的方法叫( A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选举制 6. 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D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 在全体希腊人记忆中的历史。特洛伊战争结束以 后,一些希腊城邦的民间歌手和民间艺人就将希 腊人在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胜利的经过编成歌词、 在公众集会的场合吟唱。这些故事由民间歌手口 耳相传,历经几个世纪、经过不断的增益和修改, 到了荷马手里被删定为两大部分,成为定型作品。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当皮西特拉图 (Pisistratus,约公元前605年~527年)在雅典 执政时,它才被最后用文字固定了下来。我们今 天所看到的《荷马史诗》,是公元前3至2世纪由 亚力山大里亚的学者们编订过的作品。
仓 颉
造字
养 蚕 抽 丝
嫘 祖
你知道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 子孙吗?
北狄
西戎
南蛮
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领,生于 蒙峪。炎帝来到世间的时候,自然 界的禽兽、野果已不足以为食了, 人类已不满足原始生活,这位仁爱 之神就教人类发展农业,耕种五谷, 使人过上室居熟食的日子,人们感 激他,亲切的称他为“神农”尊他 为“农业之神”。 那时侯疾病常 常威胁着人的生命,炎帝为了驱瘟 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遍百草, 虽曾在一天之内中过十多次毒,却 都找到了解药,最后在天台山误尝 断肠草,肠子顿时腐烂,不治而亡。
1、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女娲、神农; 2、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 3、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4、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
【外国文学史】荷马史诗

【外国文学史】荷马史诗一、荷马史诗的形成古希腊文学为我们留下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产生于公元前九至八世纪,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
相传史诗是由一个名叫河马的盲诗人根据流传在小亚细亚一带的史诗短歌整理而成,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荷马之谜?古代传说荷马是个盲目的乐师,是公元前九世纪的人,住在希腊东部靠近小亚细亚一带,他的地位、身份都和他在《奥德秀记》卷八里所描写的老乐师差不多。
【荷马史诗定本】荷马根据民间口头创作收集整理的史诗,代代相传,到了公元前6世纪才形成文学,公元前3至前2世纪由亚历山大里亚学者将两部史诗均编订为24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荷马史诗定本。
二、荷马史诗的内容“荷马史诗”产生于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故事构成。
《伊利亚特》共15693行,分24卷,叙述了希腊人远征伊利亚特,围攻特洛亚城的故事。
《奥德赛》共12110行,也分24卷,叙说的是特洛亚战争结束已近10年,而希腊联军中最足智多谋的影响奥德修斯还没有返回家乡,被迫四处飘流的故事。
1.《伊利亚特》故事梗概特洛伊战争起因——不和的金苹果据传,特洛伊战争是因希腊美妇海伦被抢引起的,希腊的一个国王珀琉斯跟海神的女儿忒提斯结婚时,邀请了俄林波斯山的所有神来参加婚礼,唯独忘了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怀恨在心,偷偷来到婚宴上扔下了一颗“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神”。
天下第一美神: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神,因而争执不下,最后三女神请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他们都向帕里斯许愿。
赫拉许他成为伟大的国王,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他娶到世上最美丽的女子为妻。
海伦私奔: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忒,由此引起赫拉和雅典娜对帕里斯的不满。
后来帕里斯到斯巴达做客,拐走了国王的妻子海伦和大批财富。
十年战争:这一行为,激起了希腊各部落的公愤,他们公推墨涅拉厄斯王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为首领,掉级了10万大军,驾着1000多条战船,渡海攻打特洛伊,战争进行了10年。
1[1][1].3_荷马史诗课件
![1[1][1].3_荷马史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f4750002020740be1e9bd2.png)
《特洛伊》 特洛伊》
2、《奥德赛》 奥德赛》
——结构 结构
• 24卷,12110行, 卷 行 • 十年返乡之旅,只选取最后四十 十年返乡之旅, 天。 • “一条绳子的结构”, 一条绳子的结构” 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 一个情节串起一系列事件,后来 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 演变为“流浪汉小说结构”。
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进行了 10年,最后希腊联军采 年 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 用了奥德修斯的木马计, 把军队藏在一个巨大的木 马里,然后假装撤退, 马里,然后假装撤退,把 木马弃在海滩上。 木马弃在海滩上。特洛伊 人误以为木马是一个战利 拉回城内。半夜, 品,拉回城内。半夜,藏 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出来, 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出来, 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 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 将整个城市洗劫一空。 将整个城市洗劫一空。
《伊里亚特》 伊里亚特》
——情节人物 情节人物
• 始于 : 不和女神厄里斯 “ 不 始于: 不和女神厄里斯“ 和的金苹果” 和的金苹果” • “ 给最美的女人 ” ( 赫拉 、 给最美的女人” 赫拉、 雅典娜、阿佛罗狄忒) 雅典娜、阿佛罗狄忒) • 十年战争;最后 天的战争 十年战争;最后51天的战争 • 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 集中于: • 赫克托尔的葬礼 • 结束于 : 奥德修斯献木马计 、 结束于: 奥德修斯献木马计、
奥德修斯和独眼巨人
求婚竞赛
奥德修斯与珀涅罗珀 珀涅罗珀的团聚 珀涅罗珀
《奥德赛》 奥德赛》
——风格 风格
• 阴柔之美。 阴柔之美。 • 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色彩、现实主义精神。 • 徐缓肃穆。 徐缓肃穆。 • 。
电 影 《特 洛 伊 》 之 中 的 木 马
三、荷马史诗的精神内涵
荷马史诗

他的英雄气质
神谕说他有两种命运: 如果他呆在家中过和平 生活,就会幸福长寿; 如果要上战场,虽可取 得无上光荣,但却命定 早死。而英勇的阿喀琉 斯却把在战场上获得荣 誉看做第一生命,因而 选择了第二条道路。他 的马预言他的末日正在 临近,他自己也清楚: 他将葬身于特洛伊城下, 但他依然挺身参战。
他的狭隘
深入认识奥德修斯
“我痛恨那个心口不一的人就像痛恨死神的门槛。” 这是阿基琉斯的话. 撒谎对于阿基琉斯来说是一种让人万分憎恶的品质, 而对于俄底修斯来说那是他的另一种本性,是一种 骄傲。 他坚持要向海神之子(瞎眼巨人)透漏他的真实姓名: 他无法忍受这位瞎眼的巨人将永远不知道他的征服 者的身份和声誉。 “我是俄底修斯”,当他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时他 说:“我以足智多谋而闻名于世”。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第十年的故事
《奥德修记》——战争结束后十年英雄的航海漂流 故事
《伊利亚特》
这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战争题材的 作品,以“阿基琉斯的愤怒”这一情 节为主线,重点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 前50天的战事。
主要人物
特洛伊 普里阿摩斯 帕里斯 赫克托尔 阿佛洛狄忒 阿波罗 阿耳忒弥斯 阿瑞斯
宙斯醒来,明白是赫拉的诡计,便禁止众神帮助希腊人。 特洛伊人再次反击,最后打到了希腊人的船边,放火烧 起船来。这时阿基琉斯还在和阿伽门农赌气,不肯出战, 他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眼见希腊人将要全军覆没,感到 十分痛心,在劝告阿基琉斯出战未果的情况下,借了阿 基琉斯的铠甲出战。特洛伊人误以为他是阿基琉斯,失 去战斗勇气,帕特洛克罗斯穷追特洛伊人,但他忘记了 不能冲出营寨的告诫,在特洛伊城下被赫克托耳杀死。 好友的死使阿喀琉斯非常悲痛和懊悔,他决定与阿伽门 农和解,重上战场,替好友报仇。
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简介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
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
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三千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这两部史诗,单就研究结果印成的书,就可以自成一个小图书馆。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荷马史诗写的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以及战后的故事。
史诗的形成和记录,几乎经历了奴隶制形成的全过程。
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就有许多歌颂战争英雄的短歌流传,这些短歌的流传过程中,又同神的故事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这次战争英雄人物的神话色彩。
经过荷马的整理,至公元前八世纪和七世纪,逐渐定型成为一部宏大的战争传说,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才正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到公元前三世纪和二世纪,又经亚里山大里亚学者编订,各部为24卷。
这部书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世纪,掺杂了各个时代的历史因素,可以看成是古代希腊人的全民性创作。
(二)《伊利亚特》故事梗概《伊利亚特》的意思是:“关于伊利昂的史诗”。
希腊人称“特洛伊”为“伊利昂”。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北岸赫勒斯滂海峡(现称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的一个城市,商业繁荣、土地肥沃,富遮而美丽。
特洛伊战争的是起因,相传是因为“不和的金苹果”。
传说,狄萨亚利王珀琉斯与海神的女儿结婚时,邀请了所有的神来参加婚礼,但是唯一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利斯,她一气之下来到宴席上报复,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人”。
于是,有三位女神开始争这个苹果。
这三位女神是: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忒。
但是三位女神争执不下,就要求主神宙斯裁判。
宙斯却让她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裁决。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分别向王子作了许愿意:赫拉许愿巴里斯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愿巴里斯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佛洛狄忒许愿帕里斯有迷惑女人的魅力。
最后,帕里斯决定接受阿佛洛狄忒的许愿,把金苹果判给了她,让她成为最美的女人。
随后,帕里斯到斯巴达作客,果然迷惑了国王的美丽妻子海伦,并劫走了大批财物。
荷马史诗主要内容

荷马史诗主要内容《荷马史诗》主要内容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攻打特洛伊城的战争中,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间的争端,以及特洛伊沦陷后,奥德修斯返回绮色佳岛上的王国,与妻子珀涅罗团聚的故事。
一、史诗简介1、《荷马史诗》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同时还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著作。
2、《荷马史诗》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两部史诗都分为了24卷,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他在历史、地理、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也提供给了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二、作者简介荷马,古希腊盲诗人。
记述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荷马时代”也因其而得名。
三、艺术成就1、结构巧妙完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塑造了众多的人物,但并不显雷同,不显重复。
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的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
2、荷马的伟大成就还在于它对西方文学传统的深远影响,他是一位功底深厚、想象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
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迭出,诗中生动、形象的用词和比喻俯拾皆是。
仅就文学因素来看,《荷马史诗》不愧为世界上优秀的文学著作之一。
3、史诗的诗句优美动听,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此类作品的典范。
丰富的想象和出色的比喻使得全诗极富生活气息。
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用尾韵,节奏感极强。
四、《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内容1、《伊利亚特》叙述了希腊联军围攻城市特洛伊的故事。
史诗以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其琉斯的争吵为楔入点,描写了战争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件。
联军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一直未能攻克,矛盾进一步激化,阿基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拒绝再为联军出战,后来他的爱人战死,为了报仇重新出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2:
❖ 结合奥德修斯的漂泊历程如何理解他对自我的寻求? 【提示:
奥德修斯凭借个人力量和智慧对抗外部的威胁和诱惑 (被动和主动习得的知识经验), 同时也在这趟超现实之旅了解神/人/巫/鬼之间的界限, 学会谦卑,顺应神意; 了解人类不完满的人生中自有其完满性,固守人类的 身份和记忆(第一难和最后一难)】
的写法,环形结构) ❖ 《伊利亚特》塑造了哪些杰出的英雄形象? ❖ (提示:“人民的国王”阿伽门农、“头盔闪亮
的”赫克托尔、捷足的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人
勇武残暴 个人荣誉感 善良温厚
❖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对 希
腊
精
神
的
自
我
省
察
《奥德赛》(Odyssey) “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
第三节
荷马史诗
一、荷马史诗的形成
❖ 1、荷马及荷马问题 ❖ “分解说或小歌说” ❖ “核心说” ❖ “统一说” ❖ “折衷说”
❖ 荷马是否确有其人尚无 定论。
❖ 一般文学史都确认荷马 是实有其人,并尊他为 “史诗之父”。
❖ “荷马研究中的达尔 文”:帕里
❖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中的荷马
2、形成过程:一般认为形成于公元前12世纪——前
*荷马史诗的叙事特点
是西方最古老的叙事作品,经过亚里士多德《诗学》 的总结,维吉尔《伊尼特》的模仿,以及贺拉斯《诗 艺》的推广,成为西方叙事文学的一种模式。
西方文学素有用诗叙事,用编剧法写小说的传统,均 源于荷马史诗。
西方小说惯用第一人称和倒叙法及间接写人手法,也 可以追溯到荷马史诗。
西方小说爱用一连串的比喻状物写人,也能从荷马史 诗中找到依据。
8世纪。
❖ 荷马史诗的题材来源于有关特洛亚战争的传说
❖ 特洛亚(位于现今土耳其境内希沙立克)是个富庶城 市,它是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交通枢纽。
❖ 大约前12-前11世纪之交,希腊半岛的阿开亚人部落联 合攻打该地区,引发10年战争,结果特洛亚城城毁人 亡。
❖ 最早,史诗的有关故事传说,可能以口头形式产生于 迈锡尼时代的小亚细亚一带;
❖ 题材:《伊利亚特》通篇写“战争”,讴歌战斗双方 的英雄;《奥德赛》写“漂流”,表现人与自然的斗 争。
❖ 主题:英雄主义的勇武/智慧 ❖ 叙事:第三人称/第一人称 ❖ 风格上一个阳刚,慷慨悲壮;一个阴柔,舒缓从容。
❖ 《奥德赛》由于成书时间较晚,承载了更多的伦理意识,较为 系统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如神人之道、夫妻之 道、父子之道、宾主之道等等。
• 9-12卷,写奥德修斯在阿吉诺的宫中追忆自己在特洛 亚战后的海上漂流经过。
奥德修斯的漂流与脱险
“忘忧果使人流连忘返“→ “独眼巨人吞食活人”→“风神袋的威风”
→“刻尔吉的魔法”→“冥府的预言” → “女妖的歌声”→“斯库拉与卡律布狄斯 Charybdis大旋涡” →“食牛的灾难”→ “卡吕蒲索的挽留”
▪ 《伊利亚特》(Iliad) “伊利昂之歌” ▪ 《奥德赛》(Odyssey) “关于奥德修斯的故事”
《伊利亚特》(Iliad) “伊利昂之歌”
神话传说: 起于:不和的金苹果(喻指:争端)
止于:特洛亚木马 (喻指:内
部的颠覆者)
史诗故事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
直接影响了西方 的中古英雄史 诗、骑士传奇 和19世纪浪漫 主义长篇历史 小说,可以说 是西方的第一 部战争文学。
三、荷马史诗与历史叙述
❖ “史诗是一首包含历史的诗。” ——埃兹拉·庞德
史诗(epic,希腊文epos):本义为“话”或“歌”, 尤指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以堂皇叙事grand narrative为特征
①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②比较 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的长篇叙事作品。
❖ 1、荷马史诗是远古希腊社会和生活的百科全书, 反映了氏族社会逐渐瓦解,奴隶制逐渐建立历 史进程中的社会生活情况。
(社会组织、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见教材
❖ 2、反映了古希腊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宗 教信仰等)
四、荷马史诗的艺术手法
❖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规模宏伟,结构严谨巧妙。 ❖ 语言生动形象、质朴、清新、有力。 ❖ 史诗使人感受最深的是贯彻始终的道德观念和
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由 此形成的庄重、古朴、博大的风格。
❖ 此后,这些诗体故事又经过许多行吟诗人不断的口头 艺术加工。特别是经过荷马的艺术改造,才成为有完 整结构的艺术杰作,“荷马史诗”即由此得名。
❖ 作为文字记载的荷马史诗,编定于奴隶社会。 公元前3-2世纪,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博学园的学者对 史诗进行最后一次编订。今所见荷马史诗即此“定 本”。
二、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
❖ 忒勒马科斯外出寻父是否是多余的?如果不是, 为什么?
❖ 【提示:是,“分解说”;
否,重建父子之情,明确王位之争重于财产忧 虑;补足其他英雄返乡的支线;提供复仇条件, 预示第三部分的复仇主题,并与阿伽门农的故 事形成对照。】
讨论3:
❖ 试比较《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两部史诗的 异同?
❖ 【提示:
五、荷马史诗的价值以及局限性
❖ (一)价值 : ❖ 1、历史文献价值
❖ “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 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恩格斯《家庭、私 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四卷,P22)
❖ 2、思想艺术价值
❖ 它反映了 “永不复返”的“人类童年时代”,至今 “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永久的魅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2卷,P114)
❖ 1——4卷,出征后的家庭情况; ❖ 5——12卷,海上漂流与遇险、脱险; ❖ 13——24卷,报复求婚者,家人团聚 。
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 容的作品,是文艺复兴和18世纪流浪汉 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 5-8卷,写奥德修斯离开神女岛,从海上漂流到一个 海岛上,被劳西嘉雅公主所救。
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
阿喀琉斯的第二次愤怒
图为阿喀琉斯为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疗伤 “上釉陶瓷(陶杯内壁)”
❖
阿 喀 琉 斯 虐 尸 泄 恨
普里阿莫斯赎回儿子的尸首
安德洛玛刻悼念丈夫
❖ 史诗在赫克托尔的葬 礼中结束。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木马计”未收入史 诗。
讨论1:
❖ 《伊利亚特》叙事结构的特征? (提示:集中于“阿喀琉斯的愤怒”,“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