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解析

合集下载

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

哥白尼眼中的天体运动
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 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 本思想撰写题为《短 论》的论文。他规定 地球有三种运动:
• 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 日自转运动
• 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 年运动
• 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 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 动。
哥白尼在他的《天体运行论 》一书中认为天体运动必须 满足以下七点: 1.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 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2.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 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 中心 3.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 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4.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 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5.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 ,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6.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 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 起的 7.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 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
这些天文现象主要是指: 木卫体系的发现直接说明 了地球不是唯一中心,金 星满盈的发现也暴露了托 勒密体系的错误。然而, 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得 的数据和托勒密体系的数 据都不能与第谷的观测相 吻合,因此日心说此时仍 不具优势。直至开普勒以 椭圆轨道取代圆形轨道修 正了日心说之后,日心说 在于地心说的竞争中才取 得了真正的胜利。
• 古希腊天文学晚期最著 名的是亚历山大学派, 阿里斯塔克斯是这一学 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 叙述了从日食、月食中 月球和地球的阴影比例 大小,推测出太阳实际 上比地球大得多、月球 比地球小。又由月球在 上弦和下弦间的夹角, 推测出太阳距离地球是 月球距离地球的十倍。
阿里斯塔克斯认为太阳, 月球和地球在每个月的 首个或最后的四分之一 时期内,构成了一个近 似的直角三角形。他估 计最大角约为87°。 尽管他应用的几何理论 没有错,但由于观测数 据有偏差,他得出了日 地距离是月地距离的 20倍的结论。事实上, 前者是后者的390倍。

地心说及日心说

地心说及日心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大纲】经过对日心说与地心说的比较解析,说明地心说能够存在很长时间的原因及其存在的依照,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曲折性。

辩证的说明地心说有其值得必然之处,日心说也并非尽善尽美。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人们素来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太阳、月亮以及众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托勒密在公元 2 世纪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系统,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说系统,这个系统在西方素来占统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揣摩,也不是先验的坚决,更不是巫者的邪说,而是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和当时实践水平相适应的理论。

第一,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对先人思想和学说的总结。

在他从前,欧多克索认为地球是万物的中心,提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都在同心透明体中绕地球而运转的看法。

随后,天文学家阿波罗尼提出了本轮、均轮的看法,用来讲解天体和地球距离的变化。

稍后的喜帕恰斯又继承了阿波罗尼的本轮、均轮理论,并进一步用独爱圆来讲解太阳的不均匀性运动。

他还发现了岁差,编制了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表以及一份包括 1000 多颗恒星地址和亮度的星表。

托勒密正是沿着欧多克索、阿波罗尼和喜帕恰斯的道路,并集古希腊天文学的大成,形成了他的完满的地心说系统。

其次,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建立在他长远观察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他不但继承了先人积累的天象资料,而且自己作了二十多年的勤奋观察,并在此基础进步行了浩大的计算。

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地心系来描绘天体运动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吻合认识发展逻辑的。

日心说其实不是哥白尼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个叫做阿里斯塔克的学者就提出过日心说,但由于和人们的直观感觉相差甚远而没什么大的影响。

而且,日心说还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是阿里斯塔克所无力解决的。

幽默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转论》初版此后,也碰到了和当初阿里斯塔克同样的问题,这成了其他天文学家们反对日心说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来自于人类的平常经验。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西方哲学的重要转折之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艰苦探索历程西方哲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长河中,包含着对宇宙、世界、人的精神、思维、认识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提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观点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激烈的争辩,也可以感受到哲学家们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作出的种种牺牲。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争论、不同观点,才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使得整个西方哲学史呈现出一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局面。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推动者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近一步发展,即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探索与发展。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漫长而又曲折,西方哲学关于自然、宇宙的探索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从泰勒斯开始,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研究,不同时期的不同派别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前人的观点提出了批判、继承、改良等。

直到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才正式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地心说就包含在他的宇宙观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性质和宇宙模式。

[1] 他认为天界是恒星的世界,恒星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其运动是一种匀速的圆周运动。

亚里士多德坚持地球中心说,认为圆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天体则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关于宇宙的结构模式,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水,水上面是气,气上面是火,火之外存在着多层天。

[2]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宇宙观中对于地心说的阐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心说就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权威性解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成为人们心中普遍认同的观念。

到了公元2世纪,托勒密把地心说加以系统化。

他认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上运转,并各有其轨道层次。

从而将地心说的理论更加精细化,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地心说理论体系。

到公元13世纪中世纪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遵照教皇的旨意,把已经趋于成熟的地心说溶入到了基督教神学之中,宣称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把人所居住的地球摆在了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是上帝为人而造的,日月星辰也都在绕着地球旋转。

《地心说和日心说》课件

《地心说和日心说》课件

地心说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01
02
03
地理学
地心说是地理学研究的基 础,用于描述地球上物体 的位置和运动,以及地球 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
天文学
地心说在天文学中仍然有 一定的应用,特别是在计 算行星位置和预测天文现 象方面。
导航
地心说在航海和航空导航 中有重要应用,帮助人们 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航向。
地球自转和公转
日心说认为地球不仅围绕太阳旋转 ,而且还存在自转,即地球每天绕 自身轴旋转一圈。
相对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相对于 太阳的运动是相对的,因此观测到 的天体运动模式应该是相对一致的 。
04
CATALOGUE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地球是球体
0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 与平面地球模型不同。
古希腊时期
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的 一种宇宙模型,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6世纪。
托勒密体系
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 勒密在《天文学大成》一书中系 统地阐述了地心说的理论,这一 体系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占据主导
地位。
文化传播
地心说通过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影响了伊斯兰世界的天文学研究 ,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返回欧洲, 对科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CATALOGUE
地心说的主要观点和特点
地球是宇宙中心
• 地心说的核心观点是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并且是静止的, 其他天体都在围绕地球旋转。
天体运动规律
• 地心说认为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并且可以用数学公式来描述。例如,行星的运动被认为遵循本轮和均轮的运动模式。
03
CATALOGUE
日心说的起源和基本概念
日心说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

日心说的意义
• 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 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 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 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 的发现 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 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 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 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 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 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 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 仍 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 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 的。确认地球 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 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 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 学开始获得 飞跃的发展。
他的宇宙模型添加了几十个天球调节行星的 轨道。此时的他也明白,他陷入“宇宙是简 洁和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无奈中。
托 勒 密
• 他指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道上运转,并且各 有其轨道层次,离地球最近的第一圈轨道上是月亮,叫做月亮天。第 二圈轨道上是水星,叫做水星天。第三轨道上是金星,叫做金星天。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圈轨道上依次是太阳、火星、木星、土星, 并分别叫做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这七个轨道圈中,太 阳和月亮是直接绕地球运转的。而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则都 有其本轮轨道,这五个本轮的的中心又按各自的轨道绕地球运转,本 轮中心的轨道就是均轮。 • 在托勒密的设计中,上星天以外,第八层是所谓恒星天,满天恒星都 嵌在它上面。再往外,还有三个天层,即晶莹天、最高天和净火天。 托勒密假定这些天层是诸神的居住处。这样,便得到一个在他看来是 完美无缺的宇宙体系了。托勒密得意地说:“如果要考虑在天体运动 中所观察到的不规则性,而这些不规则性却的以正常的圆周运动来加 以解释时,就不会奇怪我们所引用的许多圆圈了。”由于亚里士多德 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 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科学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

科学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

科学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科学革命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点,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科学革命中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并分析其背后的重大意义。

一、地心说的提出与稳固地心说是指古代的天文学理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其他行星以及恒星等物体都围绕着地球进行运动。

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

在托勒密的体系中,地心说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得到了长期的认可和稳固。

地心说的稳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首先,它符合人们的直观感觉。

观察天空,太阳似乎绕地球运动,月亮也是如此。

其次,地心说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观测数据,如行星的运动、日月食等现象,使人们认为它是科学的合理解释。

二、地心说的困境然而,地心说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一些异常现象无法被地心说解释,如行星在天空中表现出的“逆行”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始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应运而生。

三、日心说的提出与接受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运行。

他的这一观点首次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打破了地心说的统治地位。

然而,哥白尼的理论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接受。

一方面,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在解释实际观测现象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

此外,日心说还被认为与《圣经》中的地心说观念相悖,因而遭到教会的强烈反对。

然而,日心说最终赢得了科学家们的认可。

伽利略、开普勒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数据不断证明了日心说的合理性。

其中,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的仔细观察和数学分析,提出了行星椭圆轨道的椭圆定律,进一步巩固了日心说的地位。

四、转变的重大意义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过程中,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学分析来验证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即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方法。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

“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人类宇宙观的变革当看到“天外有何奥秘?”这类字眼时,我最先想起的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文章《哥白尼》,文章里有这样一句话,“哥白尼的学说不止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的思想也是极深刻的。

”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十分简单的道理,在那个时代却像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变革,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人心。

在很久以前,人类眼中闪耀着智慧之光时,就是对浩瀚天空的无限渴望。

公元前4世纪,一群希腊人得出了一个宇宙模型,即地球静止与所有行星之中,为宇宙的中心。

这个模型符合人的直觉,但是是错误的,却被大多数人接受,对人们的思想禁锢达千年之久。

到了17世纪初,政权与宗教更替的黑暗混乱时代诞生个近代科学的火种。

奇怪的丹麦贵族第谷·布拉赫通过20多年的努力收集了一套独一无二的揭示行星运动奥秘的证据,这些证据将会为冲击统治西方两千多年的思想体系提供原始证据。

之后,一个最终改变人类宇宙观的人——尼古拉·哥白尼,最初是想简化地心说里的复杂圆轨道,却经过20多年的努力改变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同时,靠占星术维持生计的约翰内斯·开普勒在为第谷·布拉赫打工时获取了大量关于行星运动的数据,当看到哥白尼的学说之后对宇宙开始了重新的思考。

最终经过了五年多的工作提出了行星运动第一定律,颠覆了屹立西方两千多年的思想,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思想解放,技术革新的时代,给知识的传播以及解放思想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也给日心说带来了生机。

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其中就有伽利略。

伽利略是一位数学教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磨出望远镜的镜片,从技术层面把日心说重新带到了人们的面前,然而宗教神权的根深蒂固,使得伽利略遭受牢狱之灾,然而真理的光芒凋零,最终在伽利略蒙冤360年后获得了平反。

从哥白尼著书提出日心说到伽利略监禁后人们的普遍接受,竟然相隔百年,这说明思想上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艰难的。

地心说被日心说推翻

地心说被日心说推翻

地心说被日心说推翻在人类历史上,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两种相互竞争的天文学理论,尤其是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间,这两种理论的争论达到了顶峰。

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日心说则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虽然地心说是古代希腊哲学家提出的观点,并得到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支持,但日心说在科学革命时期重新得到了关注,并最终推翻了地心说。

地心说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由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天文学家提出。

根据地心说的观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包括太阳、月亮和行星都绕着地球旋转。

这一理论在欧洲中世纪时期被广泛接受,尤其在天主教会中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地心说也被纳入到天主教的宗教教义中,成为了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

然而,随着科学观念的发展和观测技术的进步,日心说的理论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日心说的最早支持者是古代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之一。

然而,阿里斯塔克斯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直到日本天文学家丰臣秀吉的时代,日心说才逐渐成为了天文学界的主流观点。

在15世纪和16世纪之间,尤其是哥白尼和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贡献,推动了日心说理论的发展和推广。

哥白尼撰写了《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观点,并通过观测和数学计算来支持自己的理论。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之一。

这些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发现,打破了地心说的思维定势,给日心说理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推动力。

然而,地心说并非一蹴而就被推翻。

许多人,特别是天主教会的长期支持者,持续地坚持地心说的观点。

这导致了与科学家们之间的争论和冲突。

最终,日心说的胜利来自于观测数据的积累和日心说理论的更加准确和简洁。

地心说难以解释一些天文现象,例如行星运动的逆行和不规律性,而日心说则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

推翻了地心说意味着科学界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科学思维上的进步。

它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说几个基础问题
• 1.什么是流星雨 • 流星雨不是流星像雨一样“星如雨坠”。一场流星雨的所 有流星的轨迹的反向延长线都经过一个很小的天区,这如 同我们雨天看到的雨滴的方向延长线好像都经过天顶一样。 因此得名。 • 2.流星雨很罕见? • 非也,流星雨其实一点不罕见,每天都有流星群活动,但 是绝大多数的流星群的流量都非常小,没有观测价值,每 年三大流星雨的流量不过在100左右,也就是1分钟1-2颗 流星的样子。真的如有些人所想的“星如雨坠”流星雨确 实相当罕见。
日心说的提出
•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在其中提 出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仅仅是绕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 • 地心说可以非常容易的解释行星的逆行的问题。不必套上繁琐的本轮 均轮。
决定性证据——恒星周年视差
• 在日心说提出后,地心说的支持者依然没有缴械投降,他 们对于日心说的反击没有停止,主要是在恒星的视差。 什么是视差?
根据日心说,因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会导致 恒星在天球上位置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因为恒星的距离实在是过于遥远,直到19世纪 30年代末,天文学家才分别测出了织女星(即 天琴座α)、天鹅座61和南门二(即半人马座α) 三颗近距恒星的周年视差。
• 日心说可以很容易的解释行星逆行的现象。 • 日心说可以预言了恒星的时差,并且被成功的证 实。 • 日心说对于太阳系内天体位置的预测更为准确:
我们的星空,我们的天象
黄诚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从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问题开始
• 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 相信大家比我更加清楚这个答案
•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地球绕着 太阳转而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
行星的运动规律
• 如果真的如同地心说的话会怎么样呢?
在地球上观测,行星总是在黄道上运动, 火星在星空中的位置 下面把黄道展开
19世纪海王星的发现 日食月食的预报 行星位置的预报
正是基于以上观点,日心说才成为今天的主 流学说并且被写入教科书中。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这句话是最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一句话。 任何科学理论都以观察和实验作为基础的。
今夜的星空
暑期天象
• • • • • 1.太阳系内天体天象 2.流星雨 3.不可预知天象 4.人造天象 5.星空
在星图上月亮的运动规律
11月7日 11月91 日 1111 月5 日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每隔 个月会有一次木星合月了 月 3日
11月11日 月亮每天自西向东运动13°,每隔大约一个月就会在白道上运动一周,对于运动不显著的 11月1日 10 月 18 日 10月30日 天体,每隔一个月都会有月合 XX天体。 11月15日 10月28日 10月20日 11月13日 10月26日 因为月球绕地球自转,月亮在天球上自西向东运动,速度为每天 10月22日 13° 因为月亮不能自身发光,在它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在地球观测 10月24日 11月17日 到的月亮的形状也会变化,称之为月相变化。
• 3.没有望远镜能够观测流星雨么? •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能且只能用肉眼观测流星雨。因为 观测流星雨需要宽阔的视场,望远镜的视场仅仅只有肉眼 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用望远镜观测流星雨观测到的流 星的数量会远远少于肉眼观测到数量。
• 4.流星雨这么常见,为什么观测不到流星? • (1)绝大多数流星群的流星数量都非常小,很多甚至一 夜 没有一颗群内流星。 • (2)观测条件不佳,流星雨的观测对于天空背景要求很 高,在城市中观测或者有月亮的时间观测对观测到的流星 的数量有极大影响。 • (3)辐射点没有升起,在辐射点没有升起的时候,流星 都撞向地球的另外一边,自然观测不到任何流星。
太阳系内天体天象
• • • • • • • • • 7月15日 金星合月 7月16日 双星(火星、土星)合月 7月18日 月合角宿一 7月22日 月合心宿二 7月31日 木星合月 8月12日 水星合月 8月13日 三星伴月(金星,火星,土星) 8月15日 月合角宿一 8月18日 月合心宿二
为什么XX星合月每隔27天发生一次?
这样的话有什么的效果呢? 可以解释为什么行星会出现逆行的现象,而且可以在短时 间内可以预报出行星的位置,在2000年前的观测精度很难 发现明显的问题,在当时被认为是主流学说。
但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渐渐的发现了地心 说的预报与行星的位置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地心说的支持者为了修正这样的误差,只能 不停地向均轮上继续套均论。到了15世纪,在一 个本轮上已经套了81个均轮。 为什么行星会绕均轮运动?均轮的中心是什 么?为什么这么多均轮还不能准确的预报行星的 位置? 不得不让人开始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
如果真的如同地心说所说,行星在黄道上 运动运动应当是沿着黄道自西向东运动
相应在黄道上的位置
观测结果呢?
上面两张图片是在一段时间内每天对火星拍照之后合成出来的图片。 很容易的看到火星会在天上“开倒车”(天文学上称之为“逆行”),显 然这是地心说所不能解释的。
• 地心说的支持者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模型 • 认为行星在绕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时候还在绕着均轮运动
流星雨
• 暑期极盛的主要流星雨
流星雨名称 摩羯座α 南宝瓶座δ 北宝瓶座δ 南北平座v 北宝瓶座γ 英仙 天鹅座K 御夫座α 极盛日期 7月30日 7月29日 8月12日 8月5日 8月20日 8月12日 8月18日 9月1日 ZHR 8 20 5 3 3 100 5 15 评分
★☆☆☆☆ ★★☆☆☆ ★★☆☆☆ ★☆☆☆☆ ★☆☆☆☆ ★★★★★ ★☆☆☆☆ ★★☆☆☆
• 影响流星雨观测的主要因素有4个: 请大家在观测的时候
1.流星雨的强度 2.天气 3.天空黑暗程度 4.辐射点高度角
注意,安全,保暖, 防蚊虫以及能量的供 应。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非常稳定,每年极盛的时候都在80左右, 就是说在观测条件最好的情况下一小时可以观测80颗流星。是每年3 大流星雨之一,还是非常不错的。 天气,不属于天文范畴,而且现在没有人敢说一个月后某地天气 是怎么样了,这里就不讨论。 天空黑暗程度。第一点是月相,8月12日月相(2010年)是农历 初三,几乎没有月光影响,值得观测。但是如果在城市,只能看到 200颗星星以下的话,流星的数量会打一个一折(甚至更多)!对于 看热闹的人来说就没有观测价值了。 辐射点高度角,在辐射点在地平线以下,是看不到任何流星的。 英仙座流星雨辐射点在22点升起,子夜以后这个因素称为次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