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心说与日心说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天 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 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 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 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 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 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为 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仁人志士付出了血的 代价。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 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 静止不动,太阳、月亮、行星和其他 卫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公元140年前后,天文学家托勒密 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 说。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恒星都 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 日、月、行星与“恒星天”一起,每 天绕地球转一圈。 在 “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 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
日心说和地心说这两种观点都是古代时期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解释。
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其它天体绕地球运行,而日心说则认为地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两种观点的相关内容。
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其它天体则围绕着地球旋转。
这是因为在古代时期,人们能够观测到地球上方的星空,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星星在天空中运动,也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些行星在天空中是逆着别的天体的方向转动的。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古代科学家就提出了地球处于宇宙中心的观点。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其它天体绕着地球旋转,这样就可以解释天体在天空中的移动和旋转方向不同的问题。
同时,地心说还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因为地球表面的一切都会跟随地球一起运动。
总的来说,日心说和地心说二者都是给人们提供了宇宙运动的解释。
在后来的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们找到了证实日心说的更充分的证据,从而验证了哥白尼观点的正确性。
但是地心说的理论也很重要,因为它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观念之一,这种知识对人类的科学探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心说及日心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大纲】经过对日心说与地心说的比较解析,说明地心说能够存在很长时间的原因及其存在的依照,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曲折性。
辩证的说明地心说有其值得必然之处,日心说也并非尽善尽美。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人们素来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太阳、月亮以及众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托勒密在公元 2 世纪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系统,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说系统,这个系统在西方素来占统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揣摩,也不是先验的坚决,更不是巫者的邪说,而是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和当时实践水平相适应的理论。
第一,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对先人思想和学说的总结。
在他从前,欧多克索认为地球是万物的中心,提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都在同心透明体中绕地球而运转的看法。
随后,天文学家阿波罗尼提出了本轮、均轮的看法,用来讲解天体和地球距离的变化。
稍后的喜帕恰斯又继承了阿波罗尼的本轮、均轮理论,并进一步用独爱圆来讲解太阳的不均匀性运动。
他还发现了岁差,编制了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表以及一份包括 1000 多颗恒星地址和亮度的星表。
托勒密正是沿着欧多克索、阿波罗尼和喜帕恰斯的道路,并集古希腊天文学的大成,形成了他的完满的地心说系统。
其次,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建立在他长远观察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他不但继承了先人积累的天象资料,而且自己作了二十多年的勤奋观察,并在此基础进步行了浩大的计算。
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地心系来描绘天体运动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吻合认识发展逻辑的。
日心说其实不是哥白尼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个叫做阿里斯塔克的学者就提出过日心说,但由于和人们的直观感觉相差甚远而没什么大的影响。
而且,日心说还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是阿里斯塔克所无力解决的。
幽默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转论》初版此后,也碰到了和当初阿里斯塔克同样的问题,这成了其他天文学家们反对日心说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来自于人类的平常经验。
七年级地理课03 日心说如何取代地心说?

03 日心说如何取代地心说?***你好,我是陈丹阳,欢迎来到“七年级地理课”,听我给你讲讲地理学背后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你已经学过了。
课本里有一则阅读材料,说最初的人们以为地球是静止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动,这叫做“地心说”。
后来,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认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这就是“日心说”,它在当时被当成了异端邪说。
其实,日心说和地心说之间的争夺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误会,所以今天我就仔细给你讲一讲。
| 日心说最早是谁提出的?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哥白尼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
这个观点古希腊人早就提过了。
第一提出日心说的人叫做阿里斯塔克,他是个数学家,也是个天文学家。
但他这个说法和人们的直觉是相反的。
你要让别人相信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总得有证据啊。
于是其他人就说,那我们问你两个问题啊。
第一个,你解释一下,如果我拿一块石头垂直地往上扔,它就会再垂直地掉下来。
既然你说地球是动的,那在石头掉下来的时间里,地球已经往前移动了一段距离,石头就应该掉在后面了啊。
阿里斯塔克表示,这第一个问题他解释不了。
既然第一个回答不了,那看第二个,这个问题有个专门说法,叫“恒星周年视差”。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那么天上的恒星,在一年的时间里,看起来会有一点点差别。
是什么样的差别呢?打个比方,在你的房间里挂着两盏灯。
你站在房间的一头看这两盏灯,再跑到房间另一头看这两盏灯,两次看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不一样的。
如果把恒星当做挂在天上的吊灯,然后地球绕着太阳一转,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就好像人在房间里跑了一圈,跑动的过程中按理说也能看到恒星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这就是恒星周年视差。
但在地球上,从来没有人观察到过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阿里斯塔克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这个现象肯定存在啊,但恒星离我们太远了,所以恒星周年视差实在太微小,我们看不到。
你应该看出来了,这个解释其实没什么说服力。
地心说和日心说

日心说的意义
• 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 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 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 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 的发现 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 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 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 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 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 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 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 仍 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 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 的。确认地球 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 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 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 学开始获得 飞跃的发展。
他的宇宙模型添加了几十个天球调节行星的 轨道。此时的他也明白,他陷入“宇宙是简 洁和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无奈中。
托 勒 密
• 他指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道上运转,并且各 有其轨道层次,离地球最近的第一圈轨道上是月亮,叫做月亮天。第 二圈轨道上是水星,叫做水星天。第三轨道上是金星,叫做金星天。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圈轨道上依次是太阳、火星、木星、土星, 并分别叫做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这七个轨道圈中,太 阳和月亮是直接绕地球运转的。而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则都 有其本轮轨道,这五个本轮的的中心又按各自的轨道绕地球运转,本 轮中心的轨道就是均轮。 • 在托勒密的设计中,上星天以外,第八层是所谓恒星天,满天恒星都 嵌在它上面。再往外,还有三个天层,即晶莹天、最高天和净火天。 托勒密假定这些天层是诸神的居住处。这样,便得到一个在他看来是 完美无缺的宇宙体系了。托勒密得意地说:“如果要考虑在天体运动 中所观察到的不规则性,而这些不规则性却的以正常的圆周运动来加 以解释时,就不会奇怪我们所引用的许多圆圈了。”由于亚里士多德 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 心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回顾、二节地球的运动昼夜与四季一、“地心说”和“日心说”1、地心说:希腊天文学家拖勒玫地球是世界万物的中心,天上的日月星辰都在围绕地球旋转2、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3、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空,为“日心说”提供有力的观测依据二、太阳高度角与竿影的变化(一)太阳高度角1、定义:太阳光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2、太阳高度角与竿影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竿影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竿影越长;当竿影为0时,出现太阳直射的现象。
3、太阳高度角与季节的关系(1)春、秋两季:太阳高度角适中(2)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竿影较短;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竿影最短。
(3)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竿影较长;其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竿影最长。
买楼时应以冬至日的楼影长度来计算两幢楼房间的距离。
(二)竿影的变化1、方向变化(对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上午太阳位于东南,竿影位于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竿影位于正北;下午太阳位于西南,竿影位于东北。
2、长度变化:上午逐渐变短,正午最短,下午逐渐变长。
三、地球的运动(一)自转1、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即1日1日=24小时=1440分=86400秒2、特点:倾斜,自转几乎是均匀的3、围绕的中心:地轴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5、为何感受不到地球在自转:(1)地球非常巨大,旋转时非常平稳(2)我们以同样的速度跟着地球一起转动6、如何证明地球在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7、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现象(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天中竿影长度的变化)(二)公转1、周期:365.25日把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2、围绕的中心:太阳3、方向:自西向东4、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的椭圆5、公历:(1)定义: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历法(2)1年=365日1闰年=366日每隔4年为一闰年闰年多出一日为2月29日逢世纪年需被400整除才算闰年6、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形成四季的变化(2)造成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3)造成一年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一年中竿影长度变化)(三)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日圭、沙漏、漏刻(四)古代天著名的文学家:张衡(地动仪、浑天仪)、祖冲之、一行、郭守敬四、昼夜现象1、成因(1)内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近乎圆球的球体(2)外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2、昼半球和夜半球(1)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叫做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叫做夜半球。
第1讲 地心说和日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的同化与接受
技术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面临很多挑战 1. 离心力问题 2. 恒星视差
宗教上,哥白尼的日心说抵触了基督教 的一些教条,尤其是地心说的教条 比如《约书亚记》
《天球运行论》的流行,而日心说则广受批 评
小结:哥白尼的日心说的非革命性
与托勒密相差无几,只是用置换宇宙中心的 方法来换取托勒密的偏心等距点 ② 简单性和精准性并没有比托勒密提高多少 ③ 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离心力和恒星视差 ④ 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文本阅读:哥白尼的辩护词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在转动,空气就会落在后面,而形成一股持久的 东风。 哥白尼答复:空气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质,因此逼得空气要 跟着地球转动。 哥白尼答复:空气转动时没有阻力是因为空气和不断转动的地球是连 接着的。 反对理由:一块石子向上抛去,就会被地球的转动抛在后面,而落在 抛掷点的西面。 哥白尼答复:由于受到本身重量压力的物体主要属于泥土性质,所以 各个部分毫无疑问和它们的整体保持同样的性质。 反对理由:如果地球转动,它就会因离心力的作用变得土崩瓦解。 哥白尼答复:如果地球不转动,那末恒星的那些更庞大的球就必须以 极大的速度转动,这一来恒星就很容易被离心力拉得粉碎。 哥白尼答复:离心力只在非天然的人为运动中找得到,而在天然的运 动中,如地球和天体的运动中,则是找不到的
《概要》的基本概括
1.
2.
3.
4.
5. 6.
7.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 中心 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 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 种运动 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 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 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
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 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 世纪, 球旋转。公元前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 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 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 中心,恒星、行星、 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 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2世 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 世 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 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 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 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 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地 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 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上这种 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 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说整整 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多年之久。 统治欧洲达 多年之久
心说
♦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将近40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将近40年 世纪初 哥白尼经过将近40
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日心说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 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 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和别的 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 行星一道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日月星 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哥白尼与日心 说
►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哥白尼的宇宙体系是有局限的,
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但他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 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 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它行 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