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产业及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思考
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着3万多公里海岸线的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海域,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还可以推动海洋科技的发展和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进行分析。
一、海洋产业的发展中国海洋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
从传统的渔业和航运到现代的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多元化和创新性的领域。
其中,海洋工程和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是中国海洋产业的重点。
海洋工程包括海洋能源、海洋交通和海洋工程建设。
海洋能源是指利用海洋中的能量进行发电,其中,海洋风力和海洋潮汐能是重要的资源。
在海洋交通方面,我国已经开始建设南极船舶,未来将建设一支完整的南极科学考察队伍。
此外,海洋工程建设也是中国海洋产业的重要领域,如海上风电站建设等。
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主要包括油气勘探、蓝色食品加工和海洋药物研究等。
海洋油气是海洋能源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和开发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我国在蓝色食品加工和海洋药物研究领域也有所成果。
可以看出,海洋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海洋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包括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文化交流以及海洋传说等。
目前,海洋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
发展海洋文化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增加文化贡献,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和加强海外交流。
三、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海洋环境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资源保护规划》等。
此外,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法制建设,共同维护全球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科技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周乐萍决摘要j在全球经济疲软乏力的情况下,海洋经济整体增速大I于全球经济增速,从而成为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新的I增长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新的海洋发展策I略,对海洋经济发展进行新的布局。
本文选择了美国、I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具有不同特征的传统海洋强丨国,分析其海洋经济发展状况、海洋发展战略动态等,I了解全球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分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I趋势。
基于此,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中海洋经济规划、I海洋科技发展、海洋绿色发展、海洋经济环境、海洋I民众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希望为中国海洋经I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I海洋经济海洋产业世界海洋经济船舶制造业I传统海洋国家*本文为山东省软科学“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动态对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启示”(项目编号:2019RKC23008)中间成果。
**周乐萍(1985~),博士,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经济。
128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乙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未来福祉和经济繁荣的依托所在。
近年来,海洋经济的价值和战略意义逐渐被世界各国重视,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2018年,全球海洋经济总产值已超过2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还将增加2倍,年均增速将达到3.45%,就业拉动水平也将高于世界经济整体水平。
①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措施来应对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主要海洋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态势(一)美国1-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对于美国来说,海洋经济是美国经济重要且具有弹性的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依赖海洋和五大湖的六大海洋产业。
美国海洋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最早、开发程度最高的国家。
尤其是近年来,美国海洋经济发展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国民经济贡献和就业贡献突出。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
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
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
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汕头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

“
充分利
用 海 洋 资 源 加 快 发 展 海洋 经济
。
。
年 汕 头 市委
,
围 绕 一 个 目 标 即 建 设 海洋 经济 强 市 力 争 到
,
,
市 政府 又 作 出 《 于 加 快海 洋经 济发 展 关
建设 海洋
,
年 全市海洋经济 增 加 值 占 全 市
从
目 前的
的比重
,
经 济 强 市 的 决定 》 海 洋 经济 取得 长 足 的发 展
方 针 建 设 现 代化 国 际 港
, “
。
年 汕
”
,
加 快 汕 头 海洋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本 思 路 和
海洋 活市
四 大 战略
意见
加快 发 展 的 基 本 思路 可 以 概 括 为 一 二 二 三
四
” , “
口 城市 的 战 略 目 标 。
年 汕 头 市第 七 次党 代 会
,
,
又进 一 步提 出 要
,
其 中 海洋 捕捞 淡 水捕捞 万 吨 比减
, , ,
实 现 零增长 目 标 海 洋捕捞
苏埃 广 澳 四 处 港 址 可 建
,
,
万
目前
吨
,
比减
,
吨 级码 头 泊 位
个 汕 头 港 可进 万 吨 货 轮 是
。
、 、
, 、
海 水 养殖 产 量 达 到
万吨 比
全国
,
个 重 要枢 纽 港 之 一 毗 邻 港 澳 台 距香 港
, ,
“
”
,
米等 深线 内 浅 海 滩涂 面积
万亩
,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及未来规划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问题及未来规划近年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总产值已经超过了9万亿元,海洋产业占GDP比重在不断扩大,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海洋资源日益枯竭、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中国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1、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系统颠覆等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海域已经出现过度开发的现象,环保问题也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海洋运输物流问题国内海洋运输与其他国家比较存在着鲜明的差距,不同水平的港口建设、大型化船舶建造难度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无法解决海上货物供应链物流高效运营的问题,让海洋运输成为了一个长期的痛点。
3、海洋科技创新问题与西方等国家相比,中国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现有科技手段难以满足未来海洋经济发展需求。
因此,在海洋领域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深海科技与高新舰艇技术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
4、海洋产业协同问题由于海洋业态复杂,国家战略与省级规划难以有效衔接,海洋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错综复杂。
加强海洋产业协同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国海洋经济未来规划1、推进海洋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并鼓励支持海洋科技和生态保护技术等创新发展。
2、加强海洋产业链建设加强海洋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建立完整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海洋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例如,加强港口建设、提高船舶建造能力等。
3、深化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推广人才交流、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力激发,以助推我国海洋科技与高端产业向世界前列。
4、推进“可持续海洋经济”布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绿色海洋经济发展。
例如在海洋风能、深海矿产资源等领域,加大绿色产业投入,降低海洋污染压力。
三、结语总而言之,中国海洋经济正在高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海洋产业体系也逐步完善,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快如此,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文章提出了包括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制定完善的海洋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大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改革分散式的管理,构建统一综合的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升中国的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有所助益。
标签:海洋经济;中国;海洋产业结构一、引言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根据《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21.08%。
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3年的9.5%,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产业同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成为海洋大国战略步伐的推进。
为此,了解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不断提升中国的海洋开发利用能力,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均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经 过 多 年 发 展 , 目前 我 国 已经 初 步 建 立了较 为完善 的海洋高 新技术研 究体 系 ,
应 当包括 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 、海洋
术产 业的发展 现状 和趋势 、海洋科技发展
内 容 摘 要 : 海 洋 是 我 国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重 要 领 域 , 目前 我 国 已经 启 动 了
海 洋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规 划研 究 3 作 。 -
半 潜 式 钻 井 平 台 的价 格 约 为 6亿 美 元 , 比
2架 目前世 界最大 的空客 A 8 3 0飞机 还要 贵 。 洋能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 海 可燃冰 ) 是
一
种清洁能源 ,而且据估 算世 界上天然气
水 合物 所 含 有 机 碳 总量 相 当 于 全球 煤 、石 油 和 天 然 气 总 和 的两 倍 。随 着 水 危 机 的 凸 显 , 水 淡 化 愈 来 愈 受 到 世 界 上 沿 海 国 家 海 的 重视 。 目前 全 球 海 水 淡 化 总 产 量 已 达 到
海洋功能食 品、海洋环境修复 、生物保护 与腐蚀 、生物新材料与水产品精深加工等
产 业 发 展 。 目前 全 球 海 洋 生 物 技 术 产 业 的 市场 约 数十 亿 美 元 。 综 上 所 述 ,我 国 海 洋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洋生物 医药业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
( ) 海 洋 科技 发 展 水 平 角度 分析 二 从
大 、 利率高 , 0 7 毛 2 0 年全 球 市 场 规 模 已达
30 0 0亿美元 。1 作业水深 为 3 0 座 0 0米的
中 海 战 性 兴 业 国 洋 略 新 产
发 展对策 探讨
中国海洋产业升级对策思考

域和海 岛开发秩序混乱 、 用海 矛盾突 出 ; 五 , 第 海洋调
查勘探程度低 , 可开发 的重要 资源底数 不清 ; 第六 , 海 洋经济发展 的基础设施和技术 装备相对 落后 。 [ 在这 1
六 个 问 题 中 , 三个 都 涉 及 到 海 洋 产 业 的 发 展 问 题 , 前
归结 为海洋产业集群 的形成 和发 展 , 从宏观 上可 以归 结为 国家海洋战略 的具体 实施 。由此可见 , 洋产业 海 升级是海洋经济发展 的核 心 , 如何 利用 自身的 比较 优
究 的发展 。比如 2 0 0 8年的《 国科 技兴海 规划 纲要 全 ( O 8 2 1 ) 和《 国海洋 标准化 “ 20— O 5 》 全 十一 五” 展规 发
《 中国 海洋 大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J OURNAl OF OCEAN UNI VERS TY I OF CHI NA ( c a in e ii n So ilSce c s Ed to )
21 0 0年 第 2 期
N0 . .2 0 2 O1
从经 济核算 角度 , 海洋经 济核算体 系进 一步完 善 ; 第
五 , 海洋科 技角 度 , 洋科 技 创 新体 系 基 本完 善 , 从 海
自主创 新 能力 明显提 高 , 技 对海 洋 经 济 的贡献 率 科 达 到 5 ; 六 , 0 第 从海 洋产业 的整体 角 度 , 海水 利用 对沿 海缺水 地 区 的贡 献 率 达 到 1 一2 。海洋 6 4
中 国海 洋产 业 升级 对 策 思考
许 罕 多 罗 斯 丹
( 国海 洋 大学 经 济 学 院 , 中 山东 青 岛 2 6 7 ) 6 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海洋产业及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思考摘要:21世纪是海洋世纪, 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 海洋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
然而, 中国海洋权益却遭受到严重侵犯, 岛屿主权被侵占, 海洋资源被掠夺, 海洋运输安全受到威胁。
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充分利用优越的海洋资源发展中国强大的海洋经济,已经刻不容缓!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一、海洋产业的构成及其分析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所认定的海洋产业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及其海洋相关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据2004年世界著名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坎特伯雷Douglas-Westwood 公司有关海洋科技报告,2020年前,全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将为3%。
海洋经济主要增长领域在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底电缆、海洋安全业、海洋生物技术、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
在我国,海洋经济较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滞后大约10年,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很快。
海洋经济保持了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
2008 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9662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7%,比上年提高了0.13 个百分点,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8%。
2008年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三产业相加总增加值占77.79%的比重,但从增长率来看它们的发展潜力却是有限的。
比较来看,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海洋电力业、海洋船舶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与海洋矿业。
从海洋各产业角度看,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结构偏离度最高的行业依次为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滨海旅游、海洋化工。
其中,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和海洋化工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说明该行业比较优势愈发突出,随着海洋石油与天然气业的进一步发展,该行业具备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的空间。
对比可知,我国现有的海洋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从发展海洋经济与吸纳就业的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调整空间。
从国内沿海各省的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来看,我国依然有部分省份的海洋经济主导产业为传统的海洋渔业。
在全球性的过度捕捞与船队能力过剩的条件下,在我国渔业资源萎缩的严峻情形下,如何对海洋渔业从业人员进行转产安置,是今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将要面临的大问题。
二、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
我国管辖海域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兼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长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14000 公里,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五。
我国领海和内水面积约37万~ 38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面积共计470万平方米。
同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作为自己的管辖海域,在这些海域,沿海国家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我国拥有200 海里水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
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能源和资源等。
海洋生物资源。
地球上的物种约有80%生活在水中, 已知海洋生物有20 万余种, 其中动物约18 万种, 植物约2.5 万种, 总蕴藏量达1 350 亿t。
海洋渔业资源的总可捕量为每年2 亿~3 亿t。
中国近海海洋生物物种: 植物约2 万余种, 动物1.25 万余种, 药用生物700 余种。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包括的种类很多, 目前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油气远景面积7 746.3 万km2, 其中海底约2 639.5万km2 , 约占34%。
中国近海石油约有240 万亿t 资源量, 14 万亿m3 天然气资源量。
近几年新探明的矿产有天然气水合物, 又称“可燃冰”。
目前, 全球“可燃冰”能量是所有煤、天然气和石油总和的2~3 倍。
我国对南海的初步调查, 天然气水合物总资源量近800 亿t油当量, 相当于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未来具有巨大开发利用前景的海洋矿产是海底多金属结核( 锰结核) , 储藏量有数万亿吨, 其中, 太平洋的储藏量约占一半, 有1.7 万亿t。
中国在中太平洋的锰结核矿藏量也十分丰富!这些矿产资源有的作为重要的能源原料, 有的作为工业生产原料, 为人类社会的经济运行提供着宝贵的血液。
海洋拥有丰富的空间资源。
海洋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
海域作为海洋空间资源对人类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港口、锚地、航道、海上航行线路, 都要占据重要的海域空间。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海上交通、海洋渔业、工业、文教和旅游等行业领域使用海域的活动会越来越多, 海域也将和土地一样,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对于我国发展港口,海洋运输,渔业,工业,文教旅游等等都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 包括海洋风能、潮汐能和盐度差能等。
海洋潮汐、海流及海水的温度差都可以用来发电。
世界最大的潮汐电站建于法国的郎斯河口, 1967 年建成, 总功率24 万kW。
中国已建成8 个潮汐电站, 总功率6 000 多kW。
全球海洋的海水温度差提供的能源潜力更大, 其量级约为100 亿kW。
这些新能源对减缓国际社会能源危机,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积蓄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经过数百年的巨大消耗将不可逆转地趋向枯竭。
因此,采用新的可再生能源来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广泛共识。
海洋能源因其资源丰富、开发技术成熟、清洁、无污染等优势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海洋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缓解目前能源匮乏及燃料资源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程度的加深, 海洋资源的范围会不断扩展。
三、当前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1. 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20 %以上,“九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7 %,而同期我国 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12 %。
21 世纪初,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在 10 %以上,而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 8.6 %。
2. 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1994 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仅为 1.7 %,2006 年已达 4 %,这说明海洋经济在全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3. 一些海洋产业居世界前列我国海盐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海洋渔获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集装箱船队居世界第四位;海运商船拥有量居世界第五位;集装箱运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滨海国际旅游人数超过 1 700 万人次,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也是世界上第五大海洋石油生产国。
4. 海洋产业结构逐渐向优化方向发展海洋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第一海洋产业所占的比例逐渐由大到小;第二海洋产业所占比例逐渐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第三海洋产业所占比例逐渐由小变大。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应是第三海洋产业大于第二海洋产业,第二海洋产业大于第一海洋产业。
1990 年主要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57 ∶ 9 ∶ 34 ,而 2006 年主要海洋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4 ∶42 ∶ 44 。
5. 海洋经济在沿海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沿海地区经济是依托海洋的区位优势而发展形式的经济体系,与海洋经济密不可分。
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和促进沿海经济的发展,推动沿海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
6. 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海洋科技在发现新海洋资源,提高海洋开发能力、节约资源、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海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发达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经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大多经历了大陆经济向海洋经济的转变。
综合起来看,当今世界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可归纳如下:1.发展战略及途径明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21 世纪日程》等一系列有关海洋的国际公约,发展议程或行动计划相继出台。
在众多国际公约和计划的引导下,海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成为世界性共识,沿海国家与地区开始大力推行海洋强国战略,纷纷推出自己的海洋开发计划。
美国1986年发表《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海洋是世界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明确提出,以发展海洋科学技术来满足对海洋不断增长的需要,以便继续保持和增强其在海洋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
同年,英国发表《英国海洋科技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对海洋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
日本1997 年制定《海洋开发推进计划》,提出以科技加速海洋开发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战略,并将1998 年确定为“海洋生物技术元年”。
相对于以上这些国家强调科技的海洋发展战略,澳大利亚政府则更强调政府的管理与协调作用,认为政府作为海洋环境和资源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产业的发展达到政府和社会的目标。
这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措施保持了这些国家在海洋科技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在海洋领域的激烈竞争,各国争相扩大其管辖海域,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所展开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国际海洋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力量较量的重要舞台。
2.政府定位与职责明确。
20 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的重要性,各国政府的海洋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基本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展开。
从各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对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看,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建立了广泛的、以海域为基础的海岸带和海域管理体制,使海洋资源得到有序的开发,管理有章可循。
海洋区划根据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把一个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海洋经济区划以地(海)域经济为单元,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海洋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地(海)域系统。
海洋经济区划为合理配置海洋资源,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完善各具特色的网络型地(海)域经济体系,合理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划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