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理季节判断

合集下载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

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

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四季区分的界限

四季区分的界限

四季区分的界限四季区分的界限,是自然界中一种显著的现象。

在我国,四季分明,各有特色。

春夏秋冬,循环交替,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多彩的色彩。

四季的界限,不仅仅是气候、植被的变化,还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

一、气候变迁的界限1.温度变化: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我国各地的气温逐渐升高或降低。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气温适中,气候宜人。

而夏至和冬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气温高低差异明显,分别是炎炎夏日和寒冷冬季。

2.降水量变化:在我国,降水量四季分明。

春夏季节,暖湿气流北上,带来丰沛的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而秋冬季,冷空气南下,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相对干燥。

二、植被生长的界限1.春华秋实:春天,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开始发芽生长。

秋天,果实成熟,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树,呈现出丰收的景象。

2.冬季凋零:冬季,气温降低,植被逐渐凋零,大地一片荒凉。

此时,落叶乔木脱落了叶子,进入了休眠期。

三、人们生产生活的界限1.农耕作息: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农耕作息与四季变迁息息相关。

春天,农民们忙碌于播种、耕作;夏天,农作物迅速生长,需要及时灌溉、除草、施肥;秋天,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割、晾晒、贮藏;冬天,农作物进入休眠期,农民们则主要从事农田翻耕、修建水利等工程。

2.服饰变迁:四季更替,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变化。

春天气温适中,人们穿着轻便,透气;夏天炎热,穿着清凉,透气性好的衣物;秋天凉爽,人们穿着厚薄适中的衣物;冬天寒冷,需要穿保暖的棉衣、羽绒服等。

3.休闲娱乐:四季变迁,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有所不同。

春天,人们喜爱踏青、赏花;夏天,游泳、避暑成为热门选择;秋天,丰收季节,人们欢度佳节、品尝美食;冬天,冰雪运动、温泉度假等成为热门项目。

总之,四季区分的界限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

这种变迁,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四季分明,丰富了我们的生态环境,也赋予了我们的生活乐趣。

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

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

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根据地理现象怎样判断季节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季节判断问题历来在高考中很受重视,考查的形式通常是根据特定的时间推算当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或结合日照图、太阳直射点等,根据昼长与夜长的变化规律推算日出日落的时间、季节变化,或结合地球运动推测气候现象、农事活动规律、景观欣赏等。

其中以考查季节推算、特定时间出现的地理现象方面内容最多。

一、根据地球运动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地球公转角、线速度较慢较快太阳直射点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夜长大于昼长北极点附近发生极昼极夜极昼极夜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地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东南升,西南落日出日落时间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最大)较小(最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刻物体影长较短(最短)较长(最长)二、根据大气状况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对流层厚度较厚较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偏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温和多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湿(雨)季干季季风气候区的风向南亚吹西南风;东亚吹东南风南亚吹东北风;东亚吹西北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低气压(印度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海陆等温线大陆上向北弯曲、海洋上向南弯曲大陆上向南弯曲、海洋上向北弯曲典型气象灾害台风、江南伏旱和梅雨、华北春旱寒潮、北方沙尘暴频繁北半球山体雪线高度较高较低三、根据水文状况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北半球海域海水温度较高较低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北半球季风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大较小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小较大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河流结冰情况不结冰结冰长江入海口处海水盐度较低较高三峡“蓄清排浑”6-9月汛期排浑10月至次年5月枯水期蓄水华北平原盐碱地盐分随地下水位上升,返盐稳定四、根据生产、活动等判断现象北半球夏季(夏半年)北半球冬季(冬半年)天山牧民放牧山地放牧山麓放牧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三峡水利工程发电情况繁忙轻松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配种、剪羊毛收割小麦、犁地极地活动南极地区观极光、北极科考佳北极地区观极光、南极科考佳五、表示特定时间信息的现象南极地区臭氧空洞出现最大值,为南半球的春季,即9—11月;青海湖鸟岛最佳观鸟时期为大量鸟飞往鸟岛产卵繁殖的春季,5月份最佳;杭州湾潮汐,最典型出现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南极洲的暖季,为太阳直射位置较南,南极洲温度较高的3—5月。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

四季的划分标准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四个不同的季节,它们在一年中按照一定的规律交替出现。

但是,不同地区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量、植被等方面来探讨四季的划分标准。

首先,气温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气温一般在5℃至20℃之间,夏季的气温在20℃至30℃之间,秋季的气温在5℃至20℃之间,冬季的气温在-10℃至10℃之间。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其次,降水量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降水量一般较多,夏季的降水量一般最多,秋季的降水量一般逐渐减少,冬季的降水量一般较少。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降水量的变化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降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再次,植被的生长状态也是划分四季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大部分地区,春季的植被开始复苏,夏季的植被茂盛,秋季的植被开始凋零,冬季的植被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这种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植被的生长状态来确定四季的交替,因为植被的生长状态会直接反映出气候的变化。

最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也会影响到四季的划分标准。

在不同地区,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节日习俗。

比如,在一些地区,人们可能会根据传统节日来划分四季,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总的来说,四季的划分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问题,它涉及到气候、地理、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对四季的划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如何,四季的划分标准都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能够准确反映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准确的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四季的划分标准,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些参考。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⑶风: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

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认识基本的季节

认识基本的季节

认识基本的季节季节是指因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的气候变化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自转一天,但是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所以每年都会出现春夏秋冬四季。

季节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旅游业、服装业等,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文将基于科学的角度,认识基本的季节。

一、春季春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3月至5月,南半球则是9月至11月。

这个季节出现的原因是当地球公转至春分点时,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地球各地晝夜长度相等,空气温度开始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春季天气温暖,气候适宜,花鸟虫鱼开始繁衍生息。

春季也是农民们忙于农业生产的时节,各种作物开始播种、栽培。

此外,春季在各个国家中都有纪念节日,例如中国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二、夏季夏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6月至8月,南半球则是12月至2月。

当地球公转至夏至点时,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使得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气温最高。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雨水充足,这也是植物茂盛、生长迅速的季节。

夏季也是游泳、野餐、郊游等活动的最佳时节。

但是,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夏季也是季节性疾病高发的季节,请注意避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三、秋季秋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9月至11月,南半球则是3月至5月。

当地球公转至秋分点时,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晝夜长度相等,空气温度下降,天气转凉。

秋季气候凉爽、干燥,植物、动物开始进入休眠期。

秋季是农业收获的季节,各种作物陆续成熟,也是人们各地举行感恩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日的时刻。

四、冬季冬季在北半球的时间为12月至2月,南半球则是6月至8月。

当地球公转至冬至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气温最高,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气温最低。

冬季空气干燥、气温低,降雪、降雨的天气比较频繁,植物、动物冬眠休息。

此外,冬季也是一些大型企业、零售业的销售旺季,各地也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例如圣诞节等。

总之,季节变化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高中地理】如何科学划分季节

【高中地理】如何科学划分季节

【高中地理】如何科学划分季节【高中地理】如何科学划分季节?我们经常根据温度和物候把春、夏、秋、冬分为四个季节。

四季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以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分类:一、天文学上:以四个中气即"二至二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作为四季的开始。

它是按我国农历节气的一种分法。

二、在中国古代,春、夏、秋、冬四个节气常被用作四季的开始。

它也是根据阴历的节气划分的。

三、在公历(格里历)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7月份为最热月,故以公历3月、4月、5月份为春季,6月、7月、8月份为夏季,9月、10月、11月份为秋季,12月、1月、2月份为冬季。

这种四季的分法,较适宜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此分法适用性差。

四、在农历中,农历的第一个月、二月和三月是春天,四月、五月和六月是夏天,七月、八月和九月是秋天,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冬天。

这种划分方法也存在适用性差的问题。

第一种划分法和第二种划分法和第四种划分法都是按农历(含节气和农历月份)划分的。

五、等待温度法: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提出了另一种将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季节法。

他以平均气温每五天稳定下降到10℃以下开始冬季,以22℃以上的稳定上升开始夏季。

当平均温度从10℃以下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春天就开始了。

当气温从22℃以上稳定下降到22℃以下时,秋季开始。

也就是平均温度的冬天≤ 10 ℃; 弹簧温度10~22℃;≥ 夏季22℃;22~10℃秋季,这种季节性方法可以与各地的特定气候和农业相结合,因此被广泛使用。

因此,中国农历的节气和日期在各地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指导农业生产的谚语在各地也各不相同。

根据这一划分,许多地方不一定有四季。

可能有三个季节,两个季节,或者只有一个季节。

四季分明,冬夏长而春秋短,冬夏各约四个月,春秋各约两个月,四季开始日期各地有差异。

六、物候区划:在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或世界其他地区,根据当地的物候和气象学来划分季节。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等值线判断法: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冬季大陆比海洋冷。

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出海陆的冷热,从而判断出该半球的冬夏季节。

2. 区域等温线数值高低判断:同一区域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通过比较可以判断冬夏两季。

3. 依据日出和日落方位判断季节: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降落,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起,西南降落,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正东升起,正西降落,则为春秋两分日。

4.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所在位置判断: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5. 根据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仪式时间判断: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6. 雪线高度判断法: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

如喜马拉雅山雪线在北半球夏季上升,冬季下降。

7. 气候特征判断法: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

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炎热干燥时,或开普敦温和多雨时,或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通过这些题型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季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地理季节判断
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由赤道到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到9月23日前后在北半球向南移动(由北回归线到赤道)。

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由赤道到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到第二年3月21日前后在南半球向北移动(由南回归线到赤道)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
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时(近日点)是1月初,北半球冬季;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远日点)是7月初,北半球夏季。

3.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次日后逐渐减小,12月22日达到最小;12月22日后逐日增大,到6月22日达到最大。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度),当地的冬至日最小。

4.日出、日落方位:
太阳东北出、西北落,为北半球夏半年;
太阳东南出、西南落,为北半球冬半年。

5.日影长短与方向:
日影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且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

6.昼夜长短与变化、日出日落时间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的出现:
当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附近区域出现极昼时,为北半球夏半年。

夏半年日出早于6时(当地地方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7.光照示意图:
利用已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定季节;利用以极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图来判定季节;
利用赤道与任意经线交点为中心的昼夜半球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昼夜长短来判定季节;利用地球某点或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来判定季节;利用对趾点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等特点判断季节。

二.水文方面
可以根据河流汛期,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等现象的出现来判断季节。

河流的汛期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状况。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该流域的“雨季”。

如南半球的拉普拉塔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多雨期和汛期在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尼罗河水主要来自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汛期在6月~10月;塔里木河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夏季,枯水期在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有两个汛期,前一个汛期为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后一个汛期为夏季(为雨水补给);黄河的凌汛出现在冬季结冰和春季融冰时。

三.气候方面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锋面活动及特殊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的出现,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移动、季风风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凸向,气压带的断裂等天气特征来判断季节。

1.根据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

也可利用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在6~7月或者锋面雨带的推移来判读时间。

一般已知某地的降水类型(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可以来判定季节。

我国冷锋天气的在北方夏季和冬春季节带来不同的天气过程。

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对应。

某一具体时间、具体位置的信息代表了一定规律的季节现象,所以典型气候类型的代表城市也是推断季节的有用信息,特别是回归线、纬度30~40度大陆东、西岸地区。

例如,当罗马、洛杉矶、旧金山、雅典、塔兰托、马赛等地炎热干燥时,或珀斯、开普敦、好望角、圣地亚哥多雨时,或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尼罗河处于汛期,赞比西河处于枯水期时北半球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卫星发射的发射窗口时间要按照发射要求进行选择,一般在少雨的季节。

2.根据海陆气压分布状况:
同一纬度,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洋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气温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

当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和亚洲低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夏季。

当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强盛时,北半球为冬季。

3.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陆等温线发生弯曲:
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刚好相反。

4.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或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风向: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做季节性移动。

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当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赤道低压在赤道以北时,北半球为夏季。

东亚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南亚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时,当地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盛行东南季风时,当地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

四.生物与农业生产方面
1.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都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可以根据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的繁殖、迁徙等自然现象判断季节。

如当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东非高原草木枯黄时为当地冬季;
阿拉斯加的驯鹿向北部的苔原带迁移时,北半球为夏季;
青海湖鸟岛鸟类汇集时为4月~6月。

我国大部分候鸟的迁徙规律是春季季北飞,秋季南飞。

2.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可以根据农作物播种、生长、收摘,植树,高山放牧,海水晒盐等现象判断季节。

如华北平原的小麦收割时为6月初,种植时为前一年9月底;
东北春小麦春分下种夏季收获;天山冬季和夏季牧场的转场;
澳大利亚的小麦播种时为北半球春季;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
五.海洋方面
1.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逆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冬季。

2. 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海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外扩展;枯水期海域盐度增大。

如长江口夏秋季节盐度较低,冬季枯水期盐度偏高。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
厄尔尼诺现象是在东南太平洋秘鲁寒流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

正常年份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北半球为冬季。

六.其它方面
1.雪线高度的变化
雪线是高山上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

夏季气温高,海拔较低的冰雪融化,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

2.黄淮海平原盐分在土壤中的运动
夏季淋盐,春秋返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我国西北内陆和中亚的灌溉农业区(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夏季盐分较高。

3.气象,地质灾害
气候灾害如台风、寒潮、洪涝灾害、大型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有季节性。

我国北方冬半年寒潮多发;台风、暴雨、洪涝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多发时,为夏、秋季节;黄土高原夏季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

4.科学考察和南极臭氧空洞发生规律以及极光现象
科学家赴极地考察主要在当地夏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扩大时为北半球的秋季(9月~11月);极光现象当地冬半年(极夜时)。

5.特色旅游
如攀登珠峰应选在春秋季节较好(少雨,风速小,安全)。

黄山旅游最好是夏季(多云雾,景色美)。

看北京香山红叶最好是秋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