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选择了北京》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世界选择北京》课堂教案

《世界选择北京》课堂教案

《世界选择北京》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 让学生了解北京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其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历史文化:故宫、天坛、长城等。

2. 北京的城市特色:胡同、四合院、京味小吃等。

3. 北京的国际地位:奥运会、APEC会议等。

4. 北京的未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等。

三、教学重点:1. 北京的历史文化及其代表性建筑。

2. 北京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角色。

3. 北京的城市特色和发展前景。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如何让学生了解北京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如何让学生关注北京的未来发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和发展前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京的了解和看法。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人士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北京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北京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等内容。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安排。

4. 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人士,邀请他们进行讲座。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等内容。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北京的了解和看法,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北京的发展和变化。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北京的历史文化、城市特色、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的理解程度。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参考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参考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参考教学参考0314 2146《世界选择北京》教学参考教学指导就报道选题来讲,事件通讯当然要报道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件。

抓住这样重大的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新闻性是非常强的。

通讯和消息不同,报道这样重大的事件,要有深度、有广度,要抓住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要反映一个明确的主题。

这些需要在写作时认真考虑,精心构思。

总的来说,这篇事件通讯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题意义明确。

世界选择北京,为什么?从申奥的历史和现实中,深入思考,精心提炼主题。

中国百年奥运的艰辛是和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紧密相连的;中国人民呼唤着奥运,期盼着奥运,体现了中国人民振奋图强、复兴中华的心声。

而上一次申奥的挫折,也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弦。

中国需要走向世界,而世界也需要中国。

世界选择北京──这是“人类一次智慧而诗意的选择”。

中国已经昌盛起来,再不是那个被人轻视的“东亚病夫”,中华民族再次复兴,“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举世皆知”,“今日中国已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谁能漠视这个巨大市场给予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选择北京,是智慧的选择;“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古老的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当代中国人对环保的关注与追求,中国日渐强大的科技力量,无不为“圣火”在这方土地点燃提供了丰富的“内涵”,选择北京,是诗意的选择。

作品通过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的报道,回顾了中国的百年奥运史,表达了对北京申奥成功的兴奋与自豪。

材料组织精当。

就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写通讯,可选择的材料是非常多的:奥运会有百年的历史,其中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可以说车载斗量。

中国百年近现代史,更是波澜壮阔、悲恨交加。

在文章中围绕主题的表达,选取了许多材料,这些材料时间跨度很长,范围也很广。

怎样组织好这些材料,使众多材料能起到突出主题,而不是湮没主题的作用,是下了一番苦功的。

首先根据历史与现实,剪裁材料。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新闻阅读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近期各方面新闻。

通过自己的体验,把陌生的阅读对象变成熟悉的,可以交流的,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选修系列新闻阅读与实践第六课,《》世界选择北京为一篇事件通讯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是一件重大的事,作者抓住这样重大的事件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同时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比较写出了事件的深度和广度材料组织经当这是这篇文章作为事件通讯的最大亮点。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通讯。

《世界选择北京》为一篇事件通讯。

学生阅读这样一篇背景复杂的事件,阅读量大,容易混乱,不知从何处入手。

有的学生将这篇事件通讯当作散文来阅读,逐句品味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有的学生知道本篇课文是一篇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新闻时,便不想再往下看。

至于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和分析所写出来的事件的深度和广度更是无从理会。

三、教学目标(一)理清文章脉络,学习运用精当的材料谋篇布局,体会新闻通讯的特点。

(二)鉴赏语句,体会新闻通讯文学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三)理解作者富有激情的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四)联系当今形势,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通过梳理作者所添加的社会背景找出作者抒情议论性的句子,能够说出作者是怎样富有激情的阐述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梳理体会作者将北京申奥成功这一事件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并巧妙组织材料所写出的北京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媒体PPT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申奥成功》视频短片。

导语:是什么事件让全国人民如此兴奋激动欢呼雀跃?哪一天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通讯《世界选择北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

二、教学过程(一)简要概括第一部分内容1、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倒叙。

多角度报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世界选择北京》教案

多角度报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世界选择北京》教案

多角度报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世界选择北京》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交流比较三篇文章的“成果”,掌握“消息”与“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的特点;2.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开始能从不同角度选用不同的报纸及不同的文章;3.通过三篇不同样式的文章比较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

说明: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一事实,本课选用了三种不同的报道形式,这些材料一方面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消息”与“通讯”的特点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供了方便;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报纸及不同的文章,这也是把报纸作为信息资源的一种比较充分的运用,是本单元主题“报纸,信息的窗口”的体现。

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消息”与“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的特点;2.学生将“消息”与“通讯”作为一种资源能比较恰当地进行运用。

说明:让学生掌握“消息”与“通讯”这两种新闻体裁的特点,并能将“消息”与“通讯”作为一种资源能比较恰当地进行运用,会读报、用报,并激发他们读报、用报的兴趣是本单元,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2.学生比较三篇文章,写出其异同。

说明:要让学生通过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来掌握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教学安排是准备先让学生自己预习,自己先试着总结,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凭这一课时让学生能有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有难度的。

所以将这二者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思路点拨因为是一课时学习三篇报道,所以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预习:熟悉课文内容,做好两种新闻体裁异同的总结。

教师在课前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在“指导、答疑”的教学环节中要有的放矢;在“拓展阅读”过程中,学生发表的观点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也要否定,以免给学生无形中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时间允许,为了使比较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把前两篇课文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6 世界选择北京》57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6 世界选择北京》57
教学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
导入
播放申奥成功视频
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
音乐播放
明确文体
引导学生明确文体含义及特点
理解事件通讯的含义及特点
明确文体,让学生在分析课文时有的放矢
课件
召开新闻发布会
将学生分成策划组、编辑组、资料组、媒体组。公布各组任务
召开新闻发布会
理清文章脉络,体会申奥成功的意义。
在情感共鸣方面:2021年申奥成功,我们的学生才刚刚出生,很难理解中国人对奥运的企盼,很难感受到申奥成功后举国沸腾的热情,在教学中要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事件通讯文体的含义和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梳理文章脉络,通过小组讨论、研读等方法分析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课题
《世界选择北京》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学科
语文
年级
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授课人
李璐阳
教材版本
人教2021年课标版
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课程标准要求
1.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2.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
①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方面:本文的文体是事件通讯,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文体的特点,理清中国的百年奥运史,明确主题,体会其中体现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6 世界选择北京》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6 世界选择北京》
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本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并能与教学内容结合密切。但是个别内容目前没有更好的信息化技术展示,比方“思辨性〞的表达,通讯特点的总结,还可以更深入的探究和开发。
教学难点:体会通讯真实性与文学性批评性。
教学方法
情境法、朗读法、比拟法
教学环境
多媒体交互一体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媒体使用及分析〔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阅读到铺天盖地的新闻,快速的从新闻阅读中抓住有效信息,才能帮助我们高效的学习和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新闻类别——事件通讯。
提问点拨
1.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记叙方式?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倒叙形式及作用
2.小标题按照什么顺序开展内容?
明确:通讯的常见结构
教师适时点拨,明确疑惑,深入探究文本结构。
研读讨论
1总结通讯的特点?
明确:真实性、选材精当、文学性和评论性
2找出三个小标题中呐喊和口号,并分析其内涵。
1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研讨是新时代青少年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合作研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学生答复、教师点拨。
展示图片。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联想回忆,进入本片通讯内容。
3播放视频,视频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直观的感官冲击手段,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结构层次。
2学生上台展示思维导图。
1合作讨论。
2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情节梳理和逻辑建构。
1多媒体交互一体机展示讨论结果。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2播放新闻报道视频
1.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图片直观动态,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进入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新闻阅读的教学尝试--《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新闻阅读的教学尝试--《世界选择北京》教学设计
四 、教 学 重 点 通 过 梳 理 作 者所 添 加 的社 会 背 景 ,找 出作 者 抒 情 、议
的深 度 和 广 度 ,材 料 组 织 精 当 。这 是这 篇 文 章 作 为 事 件 通 论 性 的 句 子 , 能 够 说 出作 者 是 怎 样 富 有 激 情 地 阐 述 申奥 成 讯 的 最大 亮 点 。 功 的社 会 意义 和 时 代 意义 的 。 五 、教 学 难 点 引 导 学 生 梳 理 体 会 作 者 将 北 京 申 奥 成 功 这 一 事 件 置 于
和 特 点 特 点 导 引部 分
了 解 通 讯 的 形 式 和 特 点。
2 . 通讯的种类有 哪些 ? 3 . 通讯有哪些特 点。
速 读 课 文 , 明 确 说 出 通 讯 所 报 布 置 学 生 速 读 课 文 一遍 , 道 的 新 闻 事 件 说 出文 章 所 报 道 的 新 闻事
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做 出个性化的反应 。


教 材 分析
人 教版 选 修 系 列 《 新 闻 阅读 与 实 践 》 第 6 课 《 世 界 选 择 情 、议论性 的句子 ,能够 说出作者是 怎样 富有激情地 阐述
北京》为一篇 事件 通讯 。北京 申奥成功 ,不仅对 中国 ,对 申奥成功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
八 、教学过程
备亥 畲亥 蓐
教 学 环 节 教 学 内容 教 师 活 动 预 设 学 生活 动 预 设 设计 意 图
导入
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明确本节课学习 内容 学 生 自主 阅读 第三 章通
明确学 习内容
了解 通 讯 的 形 式 通 讯 的 形 式 和 布 置 学 生阅读 第 三 章通 讯 讯 导引部分 。明确: 1 . 什么是通讯?

《世界选择北京》ppt课件

《世界选择北京》ppt课件

再 见
3、写法特点
屈辱的社会境况 旧中国 ①根据历史 新中国 参加奥运的窘迫遭遇 期盼为国争光的悲壮心情 健儿的辉煌战绩
由 远 及 近 , 由 弱 的事实 由 国 的 高 到 国 奥 会 的 低 , 中国 的国 由 中国 的 情 点 到 境 的 面 中 的
1、结构层次 、
①成功的时刻 开头:结果 申奥 开头:结果-申奥 成功。 成功。 ②莫斯科的情景:瑞、加祝贺 莫斯科的情景: ③北京的欢腾 倒叙
①1993年申奥的挫折 年申奥的挫折 1896年清统治者无暇顾及 年清统治者无暇顾及 1915年擦肩而过 年擦肩而过 1908年提出参加、举办奥运会 年提出参加、 年提出参加 第一标题 ②理性的思考回顾 1928年喊出“我能比呀” 年喊出“我能比呀” 年喊出 1932年实现“我能比”愿望 年实现“我能比” 年实现 1936年买不起比赛用杆 年买不起比赛用杆 1948年住不起奥运村 年住不起奥运村 ③悲歌化为狂欢(2001年) 悲歌化为狂欢( 年
①旧中国屈辱境况(曾经的坎坷遭遇) 旧中国屈辱境况(曾经的坎坷遭遇) 坚定不移走向世界 奥运“ 的突破 ②新中国的振兴 奥运“0”的突破 (2)叙事线索清晰 ) 国 世界 中国国 奥 中国 世界 中国
时 间 顺 序 , 主 线 串 联
意味摆脱历史屈辱重新振兴; 意味摆脱历史屈辱重新振兴; ①对中国 意味中华民族奋斗理想的实现; 意味中华民族奋斗理想的实现; (3)内涵挖掘深入 ) ②对世界 意味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走向世界的 脚步不可阻挡。 脚步不可阻挡。 意味中国对人类巨大贡献得到承认; 意味中国对人类巨大贡献得到承认; 意味中华文明得到尊重; 意味中华文明得到尊重; 意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 用得到认可。 用得到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选择了XX》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搜集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班内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及即为国争光的进取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奥林匹克梦》)
承办奥运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

2001年7月13日是中国人圆梦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世界选择了中国,世界选择了北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7月13日,走进北京,走进奥运。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 理出本课的线索
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申奥成功、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中国申奥的历程)?
2. 全班交流
⑴ XX 参加奥运会的情况。

出示表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快,处于世界前列。

①1896 年,《马关条约》,中国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当时的清政府没有那么多钱,就剥削老百姓,他们哪有时间顾及奥运,所以中国没参加第一届奥运会,这多
么让人感到惋惜呀! ②1915 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护法战争,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因此又一次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擦肩而过。

③1932 年,刘长春第一个参加了奥运会,它是在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资助下参加奥运会的。

为此,它在海上漂泊了21 天,早已经疲惫不堪,营养训练条件就更差,政府根本拿不出钱来,他的淘汰,令人十分惋惜。

④1936 年柏林奥运会,符保卢已经进入决赛,很有可能夺得金牌为祖国争光,但是竟买不起比赛用竿,中国真是太穷了。

⑤1948 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是唯一住不起奥运村的代表团。

唯一的意思是'唯独一个',可见中国穷。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国家穷,穷就要落后,穷就要挨打,穷就被别的国家看不起。

⑥I960年〜1980年中国没有参加奥运会,因为1958年,国际奥委会坚持两个奥委会,遭到中国的拒绝,中国奥委会从那时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连续五次没参加奥运会,直到20 年后,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得到圆满公正的解决。

⑦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终于为中国人夺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

这一枪,不仅击碎了中国奥运金牌'0'的记录,更重要的是他击碎了中国人的懦弱,击碎了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称号。

⑧女排精神:20 世纪80 年代,'女排精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女排精神'指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女排才连续获得五连冠,不仅给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生机,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

⑨从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的十五枚金牌,到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的二十八枚金牌,中国当之无愧的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体育大国。

① 1908 年我国就有人提出:中国人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我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是1993 年,我们失败了,但我们并没有灰心丧气,终于在2001 年申办成功。

②早在1908 年,《天津青年》杂志上就有人首次提出: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这一呼唤,在那个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年代,是如此的悲壮与高
昂!1908 年,我国体育事业正处于低潮,人们对奥运会可谓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国家重
⑵ xx。

视了。

然而有人提出要申办奥运会,唤醒了人们,它像一枚炸弹在人们心中开了花。

这一呼唤,不仅像一枚炸弹,更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

虽然在那个年代,别的国家对这一呼唤感到可笑,可我们中国人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③1993 年9 月24 日萨马兰奇主席宣布了悉尼获得2000年第27届奥运会的主办权。

在前三轮投票中,北京的得票数为:32、37、40 票,悉尼为:30、30、37 票,最后一轮投票中,悉尼和北京的得票数为45 和43 票,悉尼获得2000年第27 届奥运会的主办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落选,由于悉尼贿赂投票人员,北京与2000 年奥运会失之交臂。

④2000 年9 月9 日,中国国家主席*** 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信中说:'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⑤国家重视,人民重视。

在北京奥申委网站上一次为支持北京申奥而举办的签名活动中,仅1 个月,签名者就达到1 百万人。

20 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加入了北京申奥的队伍,'绿色社区'活动也正在居民信自发推行。

'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正实实在在的成为中国赋予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内涵。

⑥科技奥运: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奥运的提出势在必行,北京是第一个提出科技奥运的申奥城市,现在也正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力争让2008 年奥运会成为21 世纪高科技奥运会。

绿色奥运:它是奥运会发展的新潮流。

北京提出绿色奥运的寓意,包括加快实施北京的环保规划,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提高人均占有森林和绿地面积,改善水体质量,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城市的文化水平,投入540 亿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人文奥运:它以奥运和文化节为目标,要求东道主国尊重他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化新发展,要求各国在奥运会期间进行文化交流,要求个人在体育和文化的交融中全面发展。

2008 年,各国运动员和旅游者都来我国参观长城、故宫等文明古迹,品尝北京特
产小吃,聆听我国的国粹--京剧,领略我国的风采。

⑦2001 年5月,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公布了对2008年奥运会五个申办城市的评估报告,其中特别指出:2008 年北京的奥运会定会为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独一无二的遗产。

⑶ xx 成功。

① 世界选择xx 的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20 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其次,中国5000 年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的独特魅力;再次,中国人民历来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一向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而不懈努力和执著追求;第四,我们非常认真的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卓有成效的做好了北京申办2008 年奥运会的工作。

② 出示全国人民xxxx 成功的图片。

4.激情宣泄,齐读课文。

7 月14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神州大地,成了欢乐的海洋,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夜,历史将永远记载这一笔,让我们共同来感受那火热的7月13 日,共同把心中的激动与兴奋表达出来(齐读课文)。

四、谈感受
世界选择了北京,中国人民正雄心勃勃的规划未来,因为我们知道,巨大的欣喜连接的是巨大的责任,最后,让我们再对北京、再对奥运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学习畅所欲言)。

北京的奥运让我们畅想,让我们激动,让我们说不尽,道不完,让我们共同祝福北京!祝福奥运!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