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0002)
深圳笔架山水厂翻板活性炭滤池工艺设计探讨

深圳笔架山水厂翻板活性炭滤池工艺设计探讨冯霞鲁彬黄年龙(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 518031)摘要深圳笔架山水厂深度处理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翻板滤池,本文通过该工程实例,探讨当前翻板活性炭滤池设计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空床接触时间、滤层结构、活性炭滤料、反冲洗方式及冲洗水源、初滤水排放、自控与仪表、安装与调试等,尤其是该种池型的布水布气系统,采用了滤板滤头与竖向配气管组合,开创国内首例,该系统投资省,目前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翻板活性炭滤池工艺设计布水布气仪表与自控安装及调试The process design of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in Bijiashan Waterworks in ShenzhenFeng.xia Lu.bin Huang.nianlong(Shenzhen Liyuan water and consultation co.,ltd ,Shenzhen 518031)Abstract: The Flap Filter was used as advanced treatment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in Shenzhen Bijiashan Waterwork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prevalent questions during the current flap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design. These questions include: Empty Bed Contact Time(EBCT), the structure of filtering layer, th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media, backwashing manner, the water source for backwashing, initial filtered water discharge, automatic control and instrument, setting and assembling, and the underdrain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is basin type. This waterwork combined the filter board and filter nozzle with the underdrain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it is the first case among the country. The investment of this system was economic, and the current operation is in good condition.Keywords: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underdrain and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nstrument and control; setting and assembling.笔架山水厂是深圳经济特区中部的重要水厂,原有规模32万m3/d,采用常规絮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净水工艺。
活性炭吸附池工艺设计的探讨

活性炭吸附池⼯艺设计的探讨活性炭吸附池⼯艺设计的探讨1 深圳市笔架⼭⽔⼚活性炭吸附池⼯艺设计概况深圳市笔架⼭⽔⼚扩(改)建⼯程于1999年开始⽅案设计,2003年被确定为国家“863”课题“南⽅地区安全饮⽤⽔保障技术”的⽰范⼯程(以下简称⽰范⼯程),⽔⼚扩建⼯程规模20万m3/d,改建⼯程规模32万m 3/d,其中常规净化构筑物按新增20万m3/d规模设计,预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按新建52万m3/d规模设计。
⼯程于2003年8⽉开⼯建设,⽬前正在建设中。
⽰范⼯程以东深引⽔和东部供⽔两⼤⽔源系统为⽔源。
东深引⽔⽔源受到⽣活性有机污染,氨氮、亚硝酸盐、⽣化需氧量(BOD5)、耗氧量(KMnO4法)、溶解氧等项⽬超标。
虽然东深引⽔⼯程经沙湾⽣物硝化预处理后,主要控制指标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实测值可基本符合《⽣活饮⽤⽔⽔源⽔质标准》⼆级⽔源⽔质标准,但去除效果不稳定,实测氨氮值和总磷值时有超标。
⽽且即使硝化后,N、P等营养物质仍残留⽔中,为藻类等⽔⽣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范⼯程出⽔⽔质执⾏《城市供⽔⾏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第⼀类⽔司的88项指标,同时课题要求下列指标达到:出⼚⽔浊度低于0.1NTU;⾼锰酸盐指数低于2mg/L;氨氮低于0.5mg/L。
常规净化⼯艺难以满⾜原⽔⽔质不断恶化、⽔源微污染⽇益严重同时出⽔⽔质⽇趋严格的要求。
国内外⼤量的研究试验和⼯程实践证明,采⽤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艺可以有效地去除⽔的⾊、嗅、味,降解有机物,灭活细菌和病原微⽣物,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内分泌⼲扰物及其前体物具有⼀定的控制作⽤,可明显降低⽔的致突变活性,并提⾼⽔的⽣物稳定性,使饮⽤⽔⽔质得到极⼤改善,因此⽰范⼯程确定采⽤臭氧-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艺。
由于⽅案设计时,尚⽆正式颁布的活性炭吸附池设计的国家级或⾏业规范,可借鉴的同类型⼯程也很少,因此主要参照北京市第九⽔⼚活性炭吸附池的型式、反冲洗⽔⼒特性并结合笔架⼭⽔⼚新建、扩建系统竖向及平⾯布置进⾏设计。
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最优运行参数的研究

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最优运行参数的研究
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技术是一种用于处理含氮水源的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和鱼塘污染控制等领域。
根据污水处理的规律,优化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运行参数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实验确定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最优拆卸深度:设置拆卸深度不同的实验系统,控制基准水质,逐步加大外加浓度,研究在恒定溶解氧浓度条件下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入水悬浮物总量折算比、总磷产率、氨氮去除率等指数,在不同拆卸深度、入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不断变化条件下,确定出最优拆卸深度,以保证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良好表现。
其次,需要考虑底层煤炭活性滤砂流量的调整。
在拆卸深度最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渗透压力来调整底层煤炭活性滤砂的通量,这取决于设置的滤砂和滤器件。
将这些参数综合起来,反映出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运行状况,以确定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最佳运行参数。
综上所述,为确定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的最佳运行参数,首先要优化拆卸深度,然后通过控制底层煤炭活性滤砂流量,根据实验结果,综合其他参数确定最佳运行参数。
在操作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时,应重视优化最佳运行参数,以提高煤炭砂双层生物活性滤池反应器的处理效果。
(完整版)02活性炭过滤器原理及技术参数.

(完整版)02活性炭过滤器原理及技术参数.活性炭过滤器原理及技术参数活性炭吸附过滤器是以活性炭为滤料的一种压力式过滤装置,可与离子交换软化,除盐设备串联,组成处理系统。
活性炭吸附过滤器不仅具有普通机械过滤器过滤悬浮物的功能,同时还能去除用常规手段难以去除的游离性余氯、臭味、色度及有机物等杂质.材质:碳钢、不锈钢、玻璃钢.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压力:≤0。
6MPa,小型规格≤0。
4MPa,工作温度:常温,进水浊度:≤5度,滤速:除浊脱氯6~12m/h,反洗膨胀率:40~50%。
规格出水(t/h活性炭滤料运行重量(t层高(mm重量(kg垫层重量(kgDN40011200800。
45DN50021260。
75DN60031810。
89DN800516003202。
5DN100085002。
9DN120012200090410464。
9DN150018141321288。
3DN160020160825319.5DN1800252035290711。
65DN2000312513349014.1(完整版)02活性炭过滤器原理及技术参数. DN2200373040447116。
9DN2500493925556721.1DN2800624924667628。
3DN3000705652813030。
9DN3200806431961438.9∙活性炭过滤器的工作原理活性炭过滤器的工作是通过炭床来完成的。
组成炭床的活性炭颗粒有非常多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能力。
水通过炭床,水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有效地吸附.此外活性炭表面非结晶部分上有一些含氧管能团,使通过炭床的水中之有机污染物被活性炭有效地吸附。
活性炭过滤器是一种较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作为水处理脱盐系统前处理可有效保证后级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出水水质,防止污染,特别是防止后级反渗透膜,离子交换树脂等的游离态余氧中毒污染。
活性碳过滤器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嗅味、色度、重金属离子、余氯(CL2等.作为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器的预处理。
0981.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水中有机物

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水中有机物摘要:生物活性炭滤池能有效去除常规工艺出水中CODMn、UV254、三氯甲烷生成势和一溴二氯甲烷生成势,但在相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新鲜活性炭滤池对这些有机物去除效果更显著。
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二溴一氯甲烷生成势升高,而新鲜活性炭滤池对二溴一氯甲烷生成势有时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新鲜活性炭滤池生成势去除效果0 引言以黄河水为源水的自来水厂,通常采用常规工艺进行处理,其水质不甚理想,这是由于黄河水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尤其是痕量有机物污染,通过常规工艺处理虽然可以去除水中许多有毒有害物质,但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却不太理想,过滤后的出水仍含有较多的有机污染物。
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相结合应是一种理想的净水方式。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新鲜活性炭滤池和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经常规工艺处理后出水中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为将来可能兴建的以黄河为水源的安全供水工程或已有自来水厂的改造及后续运行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1 试验工艺本研究设备为有机玻璃制作的并联的大小不同的2种颗粒活性炭滤池,其中体积较大的活性炭滤池(称为活性炭滤池Ⅰ)内填装有已经连续运行约1.5的旧炭(可以认为挂膜成熟的生物炭),而体积较小的活性炭滤池(称为活性炭滤池Ⅱ)内填装有新炭,2种活性炭滤池的运行参数如表1所示。
试验在以黄河水为源水的S 自来水厂进行,试验原水为黄河水经常规工艺处理出水。
原水pH约为8,水温为20~30℃,整个试验时间为70 d。
2 试验结果与讨论2.1 活性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图1反映了两种活性炭滤池对CODMn的去除效果,可以看出,原水CODMn经常高于3 mg/L,但经过活性炭滤池处理后,其出水都能满足CODMn低于3 mg/L的规定。
虽然活性炭滤池Ⅰ内活性炭是已经运行约1.5d的生物炭,但活性炭滤池Ⅰ对CODMn的去除仍然十分有效,这可能是由于除生物氧化作用外,微生物通过胞外酶降解微孔内吸附的有机物达到对活性炭的生物再生作用,使活性炭在达到饱和容量之后可以继续吸附少量有机物[1]。
水处理的生物活性炭技术探讨

水处理的生物活性炭技术探讨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污水向环境中的排放使人们的生活面临着严重的威肋,因此,对这些污水的处理成为了亚待进行的任务在众多污水的处理中,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不仅可以达到除污的良好效果,而且可以使活性炭再生利用,节省了原料,实践证明,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活性炭技术简介1、简介生物活性炭是当前国内外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
生物活性炭技术是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氧化降解进行联合使用。
在生物活性炭吸附前增设臭氧预氧化,不仅可以初步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及其他还原性物质,以降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有机负荷;还可以使部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从而提高生物活性炭滤池进水的可生化性。
生物活性炭还被成功用于处理呈现高藻、高有机物、高氨氮“三高” 特征的太湖水处理中,为类似水厂的深度处理改造提供经验和示范。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发生活性炭滤池生物泄漏、溴酸盐超标、中间提升泵房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找出防止生物泄漏、溴酸盐超标等设计优化和改进的方法,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更加科学合理的运用提供依据。
总之,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充分发挥了臭氧化和生物活性炭两种水处理技术的优点,并相互促进和补充,是一种高效的除污染技术,能够充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
2、优势生物活性炭技术特有的优势主要有:一是能有效的深度处理有机废水。
通常情况下,有机物被微生物的降解具有一个最小的基质浓度,当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比这一基质浓度小时,微生物的降解速率不高,基于生物活性炭技术对水中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以及炭表面有机物的富集,从而提升微生物降解速率。
例如在处理城市污水个工业废水等二级水处理时,由于其具有有机物浓度不高、可生化性能差的缺点,应用这一技术能很好的去除有机污染物,最佳能达到回用水水质标淮。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0001)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随着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为了克服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满足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再进行深度净化将成为自来水厂的选择之一。
生物活性炭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尤其是可生物降解部分)和嗅味等,从而提高饮用水化学和微生物安全性,目前它已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被水工业界重视[1,2]。
该技术要点是: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富集水中的微生物而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和活性炭的吸附去除水中污染物,同时生物膜能通过降解活性炭吸附的部分污染物而再生活性炭,从而大大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其处理效果和成本,并且合适的参数值还和滤池边水水质有一定关联,在大规模应用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很有必要。
1.试验研究方法l.1 试验工艺流程及装置本次试验为中试规模,试验工艺流程为预臭氧化十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试验装置(图1)设于深圳大涌水厂内,包括常规处理、臭氧化和活性炭滤池处理系统。
活性炭滤池横截断面尺寸为500×500mm,高度为4.92m,内部均分两格,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装填ZJ-15型柱状活性炭(山西新华化工厂产品),该炭碘值和亚甲兰吸附值分别为961和187mg/g,堆积密度460g/L。
活性炭在使用之前,先用未加氯的砂滤出水浸泡1周,再用未加氯的砂滤出水反洗清洁,然后装池。
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下向流型式,进水溶解氧含量一般在7.50mg/L左右,能充分保证生物降解对溶解氧的需求。
滤池采用两段式气水反冲洗,即首先以空气擦洗、再以未加氯的砂滤出水反冲,反冲洗周期为7天。
臭氧采用Ozonia公司的CFS-1A型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备,以空气为气源、以自来水为冷却介质。
预臭氧化的臭氧接触时间和投加量分别为4.5min和1.5mg/L左右,水在塔内流速40m/h左右。
主臭氧化的臭氧接触时间和投加量分别采用液态碱铝和氢氧化钠,投加浓度分别为2.5mg/L和6mg/L左右。
臭氧_平板陶瓷膜_生物活性炭新型净水工艺研究

45供水篇饮用水源微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
有机物和氨氮是饮用水源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机物会导致COD 含量高、生成消毒副产物和为微生物在管道内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此外,水中嗅味物质的存在会引起用户感官的不适。
而内分泌干扰物(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新兴污染物也开始在水体和自来水厂中检出,由此带来的风险值得重视。
在我国,90%以上的饮用水厂都采用混凝、过滤、消毒的传统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氨氮。
为达到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很多水厂都面临着升级改造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常在传统处理工艺前加入预氧化,臭氧/平板陶瓷膜-生物活性炭新型净水工艺研究□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 张锡辉 范小江我国饮用水源面临着多种污染物导致的复合污染,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而新增深度处理工艺需新建处理单元,工艺流程延长,增加投资和运行成本。
以臭氧/平板陶瓷膜-生物活性炭为核心的新型工艺可以促进净水工艺从“串级”转变为“并级形式”,缩短工艺流程,并可以在水厂现有构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操作简便,效率高。
在工艺后添加以臭氧活性炭为代表的深度处理工艺,有时甚至在最后添加膜处理工艺。
这使得处理流程冗长,相应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上升,尤其对于一些用地紧张的水厂更是难以实现。
本文采用耐氧化的平板陶瓷膜,将传统的预氧化、混凝、沉淀、砂滤和臭氧氧化等5个单元通过平板陶瓷超滤膜,集成为一个复合单元,后续采用生物活性炭过滤,如图1所示。
这使得饮用水处理工艺从“串级”发展到“并级”形式。
其中,混凝将微小颗粒物聚合形成絮体,膜过滤将颗粒物完全去除,臭氧可以氧化有机物和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活性炭可以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水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本文集成工艺有助于在现有水厂构筑物基础上实现传统工艺向深度处理工艺的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试验研究论文作者:孙听1 张金松1 葛旭1 朱建国2 李耀宗2摘要: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其处理效果和成本。
本文分析探讨了炭床高度和空床接触时间对生物活性炭滤池净水效果的影响,认为空床接触时间是决定性因素,合理确立了生物活性炭滤池的相关人艺参数。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炭床高度前言随着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为了克服常规处理工艺的不足,满足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对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再进行深度净化将成为自来水厂的选择之一。
生物活性炭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和嗅味等,从而提高饮用水化学和微生物安全性,目前它已作为自来水深度净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被水工业界重视[1,2]。
该技术要点是:以粒状活性炭为载体富集水中的微生物而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生物降解和活性炭的吸附去除水中污染物,同时生物膜能通过降解活性炭吸附的部分污染物而再生活性炭,从而大大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工艺参数直接影响其处理效果和成本,并且合适的参数值还和滤池边水水质有一定关联,在大规模应用前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很有必要。
1.试验研究方法试验工艺流程及装置本次试验为中试规模,试验工艺流程为预臭氧化十混凝、沉淀、过滤臭氧--生物活性炭,试验装置设于深圳大涌水厂内,包括常规处理、臭氧化和活性炭滤池处理系统。
740)=740" border=undefined>活性炭滤池横截断面尺寸为500×500mm,高度为,内部均分两格,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
装填ZJ-15型柱状活性炭,该炭碘值和亚甲兰吸附值分别为961和187mg/g,堆积密度460g/L。
活性炭在使用之前,先用未加氯的砂滤出水浸泡1周,再用未加氯的砂滤出水反洗清洁,然后装池。
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下向流型式,进水溶解氧含量一般在/L左右,能充分保证生物降解对溶解氧的需求。
滤池采用两段式气水反冲洗,即首先以空气擦洗、再以未加氯的砂滤出水反冲,反冲洗周期为7天。
臭氧采用Ozonia公司的CFS-1A型臭氧发生器现场制备,以空气为气源、以自来水为冷却介质。
预臭氧化的臭氧接触时间和投加量分别为和/L左右,水在塔内流速40m/h 左右。
主臭氧化的臭氧接触时间和投加量分别采用液态碱铝和氢氧化钠,投加浓度分别为/L和6mg/L左右。
试验设计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首先采用和炭床高度,分别进行空床接触时间10、12min的对比试验。
然后选定炭床高度,分别进行空床接触时间、10、12、15、20min 的对比试验。
试验方法试验期间水温较高,生物活性炭滤池采用自然挂膜,生物膜成熟时间约为15天。
进行上述各组条件的试验时间均为7天,其中2天为过渡适应期,5天为稳态试验期。
试验期间生物活性炭滤池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表1 生物活性炭滤池进水水质数值指标水温PH值浊度色度CODMn最小<最大平均注:表1中实测期间色度<5的次数约占1/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炭床高度当生物活性炭滤池空床接触时间分别为12min和10min 时,和炭床高度的BAC池进出水浊度、CODMn的历时变化情况见图2--3,图中5/23——6/2、6/2——6/9分别对应12min 和10min的试验结果。
由图2——3:虽然二池出水浊度、CODMn的历时变化有所差异,但平均而言差异并不明显。
当空床接触时间为12min 时,在和池进水浊度、CODMn均值分别同为、/L的条件下,二池出水浊度、CODMn均值分别为、/L和/L。
当空床接触时间为10min时,在和池进水浊度、CODMn均值分别同为、/L的条件下,二池出水浊度、CODMn均值分别为和、和/L。
由此可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如果空床接触时间、进水水质等其它件相同,炭床高度对BAC池出水浊度、CODMn影响较小。
虽然图2--3也反映出BAC池出水浊度和CODMn有稍高于进水相应值的情形,但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进水水质的波动及生物膜脱落及微生物代谢产物,此外低浊度分析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40)=740" border=undefined>740)=740" border=undefined>实验结果还表明,在空床接触时间等其它试验条件相同时,炭床高度对BAC池出水色度、PH值的影响不大;但对嗅阈值却有一定影响,在空床接触时间同为10min时,炭床高度池的出水嗅阈值超过深水集团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3的上限标准,这表明较高的滤速不利于除臭。
表2 炭床高度对嗅阈值、色度、PH值的影响指标接触时间12min10min进水出水出水进水出水出水嗅阈值18222024色度10-20≤5≤525-40≤5≤5PH值注:表2中嗅阈值、PH值栏数值为均值。
综合12min和10min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空床接触时间、进水水质等主要试验条件相同的前提下,炭床高度对BAC池的净水效果总体相同;但较大的炭床高度不利于嗅阈值的控制。
事实上的BAC池去除污染物主要靠生物吸附降解和物化吸附,而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进水水质和污染物与生物颗粒接触时间相同时,污染物的降解程度理应相同。
当然生物活性炭颗粒的机械截留也有一定作用,较大炭床高度的BAC池的出水水质略差,其原因可能就在于较大滤速不利于机械截留作用的发挥。
此外,炭床高度的增大还将会对BAC池的反冲洗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基于此,建议生产中BAC池的适宜炭床高度可取。
空床接触时间·空床接触时间与出水浊度当BAC池的空床接触时间在之间变化时,BAC池进出水浊度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
观察表3中的试验数据,不难发现BAC 池的出水浊度比较稳定,平均在以下;此均值和BAC池的进水浊度均值较为接近,也限BAC池能稍微降低水的浊度,但空床接触时间对浊度的去除没有明显影响。
由此可见,BAC 池的订功效不在于除浊。
表3 BAC池空床接触时间与出水浊度接触时间进水浊度出水浊度平均去除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空床接触时间与出水CODMn当BAC池的空床接触时间在之间变化时,BAC池进出水CODMn变化情况不及浊度值稳定。
由表4可见,在空床接触时间相同、进水水质相近的情况下,增大BAC池的空床接触时间,BAC池对CODMn的去除效果随之改善,表现为CODMn 平均去除率的提高。
在生物膜工艺中,延长空床接触时间意味着延长基质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有利于基质的生物降解;从生物膜降解机理上来看,接触时间缩短意味着进入BAC 池的基质量增加,导致生物膜在单位时间内接触的基质增加,而进水水质一定使得生物膜对基质的降解速率相对稳定,最终导致出水CODMn浓度增加,处理效果下降。
此外,接触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污染物的物化吸附去除。
表4达式 BAC池进出水的CODMn变化接触时间进水CODMn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从表4还可以看出,BAC池空床接触时间的增加幅度影响BAC池对CODMn去除率的提高程度,空床接触时间的增幅大对CODMn 去除效果的改善程度较为明显反之收效一般,但接触时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CODMn去除率的提高有限,这主要是由于进水中可生物降解及吸附的物质所占的比例一定。
此外,对比接触时间15min和20min的CODMn平均去除率,发现前者稍高于后者,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可能在于BAC池运行前的成熟条件不同。
进行接触时间20min的试验前,采用的气冲强度较大,生物膜脱落明显,又限于当时条件、只经12h即取样化验;而进行其余接触时间的试验之前,采用的气冲强度小于14L/,生物膜脱落程度较轻,且经48h成熟期后再取样化验。
这说明BAC池的反冲洗及其充分成熟对保证其成功运行极为重要,在实际生产中需对气水联合反冲洗后的初始处理水量作必要的小幅减小。
·空床接触时间与出水含藻量深度处理作为改善饮用水水质的有效途径,除藻也是其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对于原水取自富营养化水源的自来水厂。
本研究以含藻量作为优选BAC池空床接触时间的另一重要分析指标,臭氧——生物活性炭作为一个整体,因臭氧化条件固定,故不影响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BAC池进出水含藻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进水含藻量为10万个体数/L左右、BAC池空床接触时间从75min增加到15min时,BAC池出水含藻量从万个体数/L逐渐降低到万个体数/L,对应除藻率从23%逐渐增加到%,但增加程度逐渐降低。
试验期间,发现活性炭表面并未完全长有生物膜,因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处理是生物活性炭的两大除藻途径。
生物除藻的可能机理有以下几种:生物膜的吸附、附着,生物载体之间的生物絮凝和机械截留,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原、后生动物的捕食等。
最近的研究又表明,在短短范围内,细菌等微生物的疏水性产生的微观疏水引力远远大范德华引力,藻类向炭粒的迁移和粘附将是影响生物活性炭除藻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一定范围内延长BAC池空床接触时间,将会增加藻类和生物活性炭的接触机会,利于藻类寻求合适的附着点,促使上述各机理作用的发挥,从而加强该系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而接触时间15min和20min的除污染效果对比又表明此结论须以BAC池充分成熟为前提条件。
另一方面,过高地延长BAC池接触时间,会降低BAC池的水力负荷,明显增加包括活性炭在内的基建投资,不足为取。
结合中试结果,建议生产上用于除藻的空床接触时间不宜高于15min。
表5 空床接触时间与O3——BAC单元出水的含藻量接触时间;">CODMn达到深水集团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1mg/L的上限标准,BAC池的空床接触时间以12-15min为宜,原水水质差时取相应高值。
3 结语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活性炭滤池的空床接触时间是影响其净水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且主要影响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炭床高度和运行滤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具体空床接触时间取决于原水水质情况和出水水质要求,针对目前深圳的水源条件,若出水水质以CODMn达到深水集团管道直饮水水质标准1mg/L的上限标准,建议生物活性炭池的适宜炭床高度为,适宜的空床接触时间为12-15min,原水水质较差时取此范围内的较高值。
参考文献1、张金松.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过程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博士论文.19952、王占生,刘文君编著.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 et al. Pareametric Sensitivity of Comprehensive Model of Aerobic Fluidized-Bed Biofilm ,122,12:10854、and of particles during biofilter backwashing ,90:12:74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