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员评价方法

营销人员评价方法
营销人员评价方法

营销人员评价方法

三维度评价法,就是从3个方面对销售人员进行评价的方法。三维度评价法主要是从如下3个角度来评价:

第一,评价销售人员的个性因素,就是看个性是否适合所从事的销售岗位;

第二,评价销售人员的动力性因素,看工作是否积极、主动;

第三,评价销售人员的能力性因素,看业务技能是否能够达到销售岗位所应达到的要求。一、个性因素

在三维度评价中,个性因素是最重要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做销售。

1.销售人员应具备的个性特点

(1)自信

自信,是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自信的销售人员相信自己可以做好销售,可以取得好收入,可以成为销售冠军,即使做得不好,也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会认真地寻找

失败的原因。

(2)平等意识

一个好的销售人员应该有与客户平等的意识。有了这种平等的意识,客户购买了公司的产品后,销售人员就会觉得心安理得。销售人员会认为,客户买我的产品,是因为我的产品具有优点,具有很好的售后服务,客户的货币与产品是等价交换。而不好的销售人员,会在潜意识里觉得比客户低一等,客户购买他的产品,是看得起他,他觉得荣幸之至。

(3)漠视挫折

挫折失败,对于销售人员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没有挫折的销售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来说,漠视挫折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销售人员遭受挫折后,能够很快的调整过来,继续努力。不好的销售人员一旦遭受挫折,就心灰意冷,低落的情绪要持续很久,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调整,有的人甚至一蹶不振,低落的情绪根本无法调整过来。

(4)好争胜负

成功的销售人员还要具有好争胜负的个性。具有好争胜负个性的销售人员永不言败,在遇到

挫折时,不甘心失败,会想尽各种办法把业务做好。这种人也喜欢与自己的同事比较,在业绩上

总想超过别人。好争胜负,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2.不适合的个性表象

(1)过分抑郁

抑郁型人格,又称情感低落型人格。表现特点是情绪持续低落,压抑,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终日不露笑容。性格沉静,严肃,常把一些小事的得失看得很严重,并为此烦恼不已,耿耿于怀。遇到挫折容易自卑自责,作内部归因,责备自己。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对自己、对事物的估计多是悲观低调的,不好交往,精神萎靡,倦怠无力,外部动作也较少。

(2)过分敏感

过分敏感型的人,与人交往中,往往会拿出全部热情,但受挫折时又容易消沉、失望。这种人对环境过分敏感,客户的一个小动作,对他的伤害会很大。

(3)烦躁

烦躁型的人,表现为烦恼、焦躁、心神不定、手足无措、发怒好动,严重的还会失控而向别人挑衅。这种类型的人也不适合做销售。与客户打交道时,必须耐心细致,不能太焦躁,否则,是很难赢得客户的信赖。

二、动力性因素

动力性因素其实就是指销售人员的工作状态,这种工作状态有四种:

1.积极

销售人员的工作状态积极主动,是指工作热情很高,销售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工作。

2.随机

随机是仅次于积极的工作状态,销售人员的情绪随着业绩的好坏而时好时坏。当上个月的业

绩突出时,销售员的工作情绪就会高涨;相反,业绩做差了,销售人员就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

3.懒散

销售人员懒散的工作表现是,整天无精打采,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他,只有不得已时才工作。

4.抵触

抵触的工作状态,是指销售人员不愿意做销售工作。

三、能力性因素

评价销售人员的能力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知识、技能和努力。

1.知识

(1)产品知识

销售人员能不能掌握房地产的专业知识、对项目的理解程度。

(2)客户知识

客户知识是指销售人员是否了解客户,了解到什么程度。

(3)市场知识

市场的了解是指销售人员对市场动态的了解,尤其是对竞争对手的了解。

(4)流程知识

流程知识是指做成业务要经过哪些环节,这些环节中有哪些是关键环节,这几个关键环节应该如何来做,在这些环节中存在什么问题。

2.技能

(1)沟通

沟通技能是销售人员非常重要的一种技能,包括与领导、同事和客户的沟通,尤其是与客户的沟通技能非常重要。

(2)呈现利益

呈现利益是指销售人员如何有效地把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利益呈现给客户。销售人员能不能学会用FAB的方法讲解产品

(3)判断

客户判断能力是指销售人员能够很快判断意向客户的能力。

(4)促单

促单,是指促单签约的能力。

3.努力

努力,是指销售人员每天工作的投入程度。考察销售人员的努力程度可以从如下4个方面来看:

?努力的次数。例如销售人员出去拜访客户的次数够不够,与客户打电话的数量多不多。

?努力的方向。可以看销售人员的客户群对不对。

?努力的内容。例如销售人员每天工作的内容是否与公司要求的努力方向一致。

?努力的质量。是指销售人员最终努力达成的结果和质量。

附:营销人员评价表

评分标准:工作完成情况占50分

自信5分

平等意识5分

面对挫折5分

好胜心5分

动力15分

知识掌握5分

技能水平5分

努力程度5分

优秀:85分以上

合格:70分以上

不合格:70分以下

营销人员评估表

工程经济学第四章-投资方案的评价指标

第四章投资方案的评价指标 学习要点: (1)理解指标中各项费用及计算结果的经济涵义; (2)掌握不同指标的适用范围,及各指标间的可比条件; (3)净现值,将来值,年度等值的定义,计算公式,评价标准; (4)内部收益率的定义,经济含义,计算方法及特殊情况; (5)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净现值率的定义及计算。 第一节概述 一、评价方法与指标的分类 1.指标分类 (1)根据是否考虑时间因素,投资项目的评价指标,可分为两大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静态指标的本质特征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用于投资方案初步评价和分析,具有简单、方便、容易计算的特点。 动态指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适用于对投资方案进行精确详细的评价分析。具有评价结果与现实符合性好、应用性强的特点。 (2)依据指标的经济性质。项目的经济性一般表现在项目投资的回收速度、投资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可将评价指标划分为时间件评价指标、价值性评价指标和比率性评价指标。 1)时间性评价指标 是指利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项目对其投资回收或清偿能力的指标。常用的时间性评价指标有静态投资回收期、动态投资回收期,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动态差额投资回收期等。 2)价值性指标 是指反映项目投资的净收益绝对值大小的指标。常用的价值性评价指标有净现值、净年值、净终值、费用现值、费用年值等。 3)比率性指标 是指反映项目单位投资获利能力或项目对贷款利率的最大承受能力的指标。常用的比率性指标有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内部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净现值宰、费用效益比率等。 (3)按各种经济因素划分 根据企业(或投资者)所考虑的各种不同的经济因素来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可将经济评价指标划分为:盈利性指标、投资能力指标、费用性指标、公共相利性指标等。 1)盈利性指标。有净现值、净现值指数、平均年盈利、平均年盈利指数、净未来值等。 2)投资能力指标。有内部收益率、投资偿还期、外部收益率、永久收益率等。 3)费用性指标。有平均年费用、资本化成本、寿命周期成本、总现值、必要运费率、运输经济成本等。 4)公共福利性指标。有扩大就业率、提高工业化水平等。 2.评价方法分类 单方案评价的目的:对某一技术上可行的单个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在于论证该方案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多方案评价的目的:通过对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目的在于选择经济上最有利的方案。

财务管理投资决策原理_习题

第7章投资决策原理 二、单项选择题 1.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中,对于互斥方案来说,最好的评价方法是()。 A.净现值法 B.现值指数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会计收益率法 2.当贴现率与内含报酬率相等时()。 A.净现值大于0 B.净现值等于0 C.净现值小于0 D.净现值不一定 3.下列关于净现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净现值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现值的代数和 B.净现值大于0,项目可行,净现值小于0,项目不可行 C.净现值的计算可以考虑投资的风险性 D.净现值反映投资的效率 4.当贴现率为8%时,某项目的净现值为-200 元,则说明该项目的内含报酬率()。 A.高于8% B.低于8% C.等于8% D.无法界定 5.关于内含报酬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资人要求得到的最低报酬率 B.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 C.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D.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6.某企业计划投资10 万元建一生产线,预计投资后每年可获净利万元,年折旧率为10%,则投资回收期为( )年. A. B.5 C.4 D.6 7.所谓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指一个项目引起的企业()。 A.现金支出和现金流入量 B.货币资金支出和货币资金收入量 C.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D.流动资金增加和减少量 8.某投资方案的年营业收入为100000 元,年营业成本为60000 元,年折旧额10000 元,所得税率为33%,该方案的每年营业现金流量为()元。 A.26800 B.36800 C.16800 D.43200 9.某投资方案贴现率为16%时,净现值为,贴现率为18%时,净现值为,则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 A.% B.% C.% D.% 10.一个公司“当期的营业性现金净流入量等于当期的净利润加折旧之和”,就意味着()。 A.该公司不会发生偿债危机 B.该公司当期没有分配股利 C.该公司当期的营业收入都是现金收入 D.该公司当期的营业成本与费用除折旧外都是付现费用 11.公司准备购买一设备,该设备买价50 万元,预计可用10 年,其各年年末产生的现金流量预测如下: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伴随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也有所改变,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来说,如何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明确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准确评价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并指明之后的改良方向。 标签: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 1 引言 从2005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关注高校创新创业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这些意见的提出都是为了推进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创业率以及相应的就业质量和创业质量得到提升。在十九大报告当中再一次提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也做出了具体的部署。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高等院校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必须纵向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当前国内很多学者都开始关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相关的论文成果也很多,但专门针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论文或研究资料还基本没有,该视角的研究严重匮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深层次、实践性、综合性、先进性的高职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却未能满足需求。因此,研制一套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析近十年的研究文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达到3820篇,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437篇,从“质量评价体系”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论文仅有7篇。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且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性研究很少。从“质量评价体系”视角出发研究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较少。 刘海滨,杨颖秀,陈雷(2012)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王璐,孟凡静,李雯(2013)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仅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阻碍其发展。因此当前评价体系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素质结构,并全面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即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方式以及评价主体和指标。刘强(2016)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运行机制、师生投入评价、教育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评价。冯帅,刘冀琼(2016)以物流专业管理为对象构建了相应的教育质量评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比较分析

企业投资决策方法比较分析 作者:刘小平地址:湖南湘潭 摘要: 鉴于时下学子和学者们对企业投资方法各抒已见,本人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企业投资决策方法阐述下自已的见解:希望对各位读者有用。 一、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理论; 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三、分析各种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的利弊; 四、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五、实际投资决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六、优化企业投资决策的思路和措施; 七、当前形式下投资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投资决策、满意度、环境因素、人定胜天、度、内部扩大、回原(创新)、专域。 正文 一、企业投资决策方法的形成与基本理论 因为发现、需要、发展、义务和责任而产生的投资者需付出一定数量的资产或权益才能达到目的的行为统称为投资;投不投,怎么投即是投资决策;决定投资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即是投资决策方法;好的投资决策方法能使企业或投资者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决定不投以往回损失;决定投以获取更多的权属和利益。其关键在于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断(这种方法就是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每个企业在创办、发展状大及转型期间所经常面临的问题;一般分为老板或总裁决策(如:重大投资项目或投资方向)和管理层决策(如:在运营过程中与相关企业之间物权采买等)两种;前者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发展与远期利益;后者关系到公司短期获利与稳定。企业投资决策是决策者或管理者根据公司现状和外部环境对企业远景发展或短期利益所做出的一种资产、资金的付出行为。此决策一旦做出并付诸实施;直接关系到投资成败和利益补偿;重大投资决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投资有风险……”。这是所有投资者时常谨记的一句话;所以,投资决策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 也是网友和学者学子们人云亦云的方法,也做了很多专业的论断和阐述;大致是这样分的(虽然作者不完全赞同):下面用通俗的方法加以介绍下。 1、传统投资决策方法 a)投资收益法 主要是预策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是否产生收益;产生的收益是否大于企业在非投资情况下(如企业把钱存入银行)的利益;企业往往从会计报表上查看资产(尤期是流动资产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及营业收入等数据分析)得出是否可期续性投资或加大力度投资等决策(如一般的商业和生产型企业)。 b)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是每个投资者以资金回笼为关键而进行的一种投资决策;投资者在考虑企业或部门的自身承载能力,预策投资行为是否能在设定时间范围内回笼并能产生收益而决策是否投资(如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c)净现值法(NPV)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了有关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研究,并先后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系列报告,研究成果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我国当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的监测分析,并与世界其它主要开展研发活动的国家进行动态排序比较,是一种基于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评价等理论方法的系统性综合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进一步明确了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科学的评价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监测中国创新能力的变化,在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总体说明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能力,揭示我国创新能力变化的特点和差距。评价对象选取了世界上40个国家,其研究与发展(R&D)经费之和占全球的98%以上,GDP合计占全球的88%以上。力图通过逐年评价与国际对比来监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为实施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支持信息。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本质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驱动转到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创新资源的不断投入,知识的持续创造、传播和应用来实现,其绩效体现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上。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营造的创新环境是必要保障。 创新指标的选取原则是:⑴相对独立,综合反映国家在创新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能力和绩效;⑵相对指标为主,突出创新带来的竞争能力;⑶总量指标为辅,兼顾大国小国的平衡; ⑷定量统计指标为主,定性调查指标为辅;⑸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⑹指标具有可扩展性; ⑺数据具有可获得性;⑻数据来源具有权威性。 国家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组成:

投资决策相关资料

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存货购置等,对外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其他投资。 本章内容主要是项目投资评价,项目投资评价也称为资本预算。资本预算问题,前提是有一个投资创意,这绝非易事。一般说来,创意来自公司内部。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其进行评价。 本章为《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章,涉及本章的试题一般具有难度大、灵活多变、结合实际的特点。在把握本章时,首先要熟悉基本概念、熟记基本公式、弄清教材中的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在今年教材中有三节,主要内容: 第一节是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内容是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贴现率、贴现的项目评价方法和非贴现的项目评价方法。这节内容非常重要,它是理解全章内容的基础、前提。 第二节是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的应用,主要内容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所得税与折旧对投资的影响。 第三节是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主要内容是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 一,本章内容框架: 本章内容的基本框架为: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内容有:项目现金流量的概念和构成;判别现金流量的相关性及应注意的问题;净现值、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的计算和使用;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的计算和使用;税后现金流量的计算;风险调整贴现率法和肯定当量法。 本章难点问题是:区别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的概念;净现值法应用中如何确定贴现率;税后现金流量的计算和应用;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基本思路、计算和应用;肯定当量法的基本思路、计算和应用。

三、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1.项目现金流量 (1)概念:所谓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投资项目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2)要点:在理解现金流量的概念时,要把握以下三个要点: ①是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是特定项目引起的; ②现金流量是指"增量"现金流量;③ "现金"是广义的现金,它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而且包括项目需要投入企业拥有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或重置成本)。例如,一个项目需要使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和材料等,则相关的现金净流量是指它们的变现价值,而不是其账面成本。 2.分类: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三个概念。 (1)现金流出量:是指该方案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额。现金流出量的表现为:①购置生产线的价款:可以一次性支出,也可以分几次支出。 ②垫支流动资金:于投产日垫支,生产线终结时收回。 (2)现金流入量:是指该方案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额。 现金流入量的表现为: ①营业现金流入:生产线投产后,增加的销售收入,扣除有关的付现成本增量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 营业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 或:营业现金流入=利润+折旧 式中的"销售收入"是指项目投产后每年增加的销售收入。"付现成本"是指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成本,成本中不需要每年支付现金的部分称为非付现成本,其中主要是折旧,另外还包括无形资产和开办费的摊销额等。在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情况下,式中的"利润"是指税后利润。 ②生产线出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 ③收回的流动资金。 (3)现金净流量:是指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这里所说的"一定期间",有时是指一年期,有时是指投资项目持续的整个年限内。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净流量为正值;反之,净流量为负值。 3.在实务中更重视按时间划分现金流量: (1)初始现金流量:购买设备价款、运费、安装费等购置总支出;旧设备出售收入;旧设备出售收入纳税;垫支流动资金。 (2)设备寿命期内现金流量:税后增量现金流量;费用节约带来的现金流入;纳税的影响。 (3)终结现金流量:残值收入现金流量;残值的纳税影响;间接清理费用;收回垫支的流动资金。 4.现金流量的估计 确定投资方案相关的现金流量时,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 为了正确计算投资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进行判断时,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与此相反,与特定决策无关的,在分析评价时不必加以考虑的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包括:沉入成本、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投资方案,则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途径的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得到的收益,是实行本方案的一种代价,被称为这项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理解机会成本时应注意以

基于层次法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工程 0引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决定性因素。[1]而创新的源泉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创新人才是创新活动的主体。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不仅是对每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提出的疑问,更是对包括教育界、 思想界,乃至社会各界都应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1创新人才的内涵从字面来看,创新人才首先是人才,具有人才的一般特征,即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政治、物质、 精神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贡献的人。“创新”是相对于“守旧”而言的,但“创”与“守”、“新”与“旧”又是继承发展的辩证关系。[2] “创新”同意于“创造”、“革新”,“创新”还含有“开创”、“开拓”、“更新”之意。所以,创新人才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心理、 精神层面的创新。包括智力领域的创新(如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智力运用等),情感领域的创新(如敢于、痴迷于、乐于创新的心志和精神等),意志领域的创新(如坚强的、迎难而上的、百折不挠的创新意志和毅力等);第二,有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创新。这包括物质生产领域、 精神生产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创新,含科技、艺术、 日常生活等人类活动无所不及的所有大、小环节上的创新。2构建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在我国,通常把创新人才定义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能力结构和健全的创新人格,能以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创造新成果、新技术或新方法,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3]。因此,要全面评价创新人才的本质与内涵,不仅要对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 力、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还应对一些没有现成标准参考的指标进行评价,例如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 新潜能等。温家宝总理说过:“人才评价是个世界难题,人才不是 靠评出来的,而是要靠社会实践,要靠做出的贡献。”[4]不可 否认,目前大多高校主要围绕发表论文的数量、 出书的数量以及发明专利的数量来评价人才,这种“以偏概全”的评价方法显然是不对的。根据哈耶克(Hayek )提出的知识分工原则,创新人才 可以划分为知识创新人才、技术与产品创新人才、管理创新人才和制度创新人才等。当然,此分类方法是在创新人才经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后,并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 基础上进行的分类。而本文从心理学及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的侧重点在于分析个体在相关生理认知功能成熟后,对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普遍的、一般性的特征进行研 究,而非某一类别的,或具有专门技能的创新人才。 因此,本文从创新人才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入手,围绕“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创新人才的人格特点是什么?”等人才成长的内部因素来制定评价指标。 结合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等基本理论,在强调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潜能等的考量,由此分析当前我国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进而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意义。3对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通过在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 数据库、万方数据———————————————————————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脑中枢先天发育水平的智力测量与应用2009JM4029。作者简介:徐源(1986-),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 方向为资源与环境信息化系统工程;薛惠锋(1964-),男,山西万荣人,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博士生导 师;崔剑(1988-),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 要研究方向为资源与环境信息化系统工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Discussing Creative Talen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徐源XU Yuan ;薛惠锋XUE Hui-feng ;崔剑CUI Jian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西安710072) (Automation College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China )摘要:本文基于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对创新人才的评价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与调研分析,获得评价体系中各层次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数据,将其转化为一一对应的权重判断矩阵,运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分别计算出每个矩阵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向量与权重系数。进而为家庭、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ative talents,design creative talents of the three levels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From expert consulting and research analysis,we hav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ata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t all levels,and converted to correspond the weight of judgment matrix.Then use the method of weighted arithmetic mean to calculate weight vector and weight coefficients in each matrix.Thu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amilies and social to cultivate creative talents. 关键词:创新人才;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Key words:creative talents ;AHP ;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44-04·244·

投资决策方法·NPV, IRR, PI分析方法的比较和选择

在评估独立项目时,使用NPV? IRR和PI三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评估互斥项目时,使用这三种方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下详细分析和比较三种评价标准的联系和区别。 (一)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评价标准的比较 l. NPV和IRR评价结果一致的情形。如果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为传统型,即在投资有效期内只改变一次符号,而且先有现金流出后有现金流人,投资者只对某一投资项目是否可行单独作判断时,按净现值和按内部收益率标准衡量投资项目的结论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NPV是贴现率(资本成本)的单调减函数,即随着贴现率K的增大,NPV单调减少,如图3-1所示。该图称为净现值特征线,它反映了净现值与贴现率之间的关系。 图3-1中NPV曲线与横轴的交点是内含报酬率IRR。显然,在IRR点左边的NPV均为正数,而在IRR点右边的NPV均为负数。也就是说,如果NPV大于零,IRR必然大于贴现率K;反之,如果NhV小于零,IRR必然小于贴现率K。因此,使用这两种判断标准,其结论是一致的。 2. NPV和IRR评价结果不一致的情形。在评估互斥项目排序时,使用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指标进行项目排序,有时会出现排序矛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项目的投资规模不同;二是项目现金流量发生的时间不一致。以下将举例说明这种现象。 (1)项目投资规模不同。假设有两个投资项目A和B,其有关资料如表3-1所示。 上述A和B两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资本成本12%,净现值均大于零,如果可能两者都应接受。如果两个项目只能选取一个,按内部收益率标准应选择A项目,按净现值标准应选择B项目,这两种标准的结论是矛盾的。 如果按两种标准排序出现矛盾,可进一步考虑项目A与B的增量现金流量,即B-A,两项目的增量现金流量详见表3-2.

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0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 5什么是工程经济学?答:工程经济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等有关知识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工程经济分析原理与方法,对能够完成工程项目预定目标的各种工程项目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比较、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工程经济活动就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中所得到的科学知识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应用到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为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2经济效果评价所谓经济效果就是人们在使用技术的社会实践中效益与费用及损失的比较,对于缺的一定有用成果和所支付的资源代价及损失的对比分析,就是经济效果评价。 6现金流量:在考察对象一定时期内各时点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出或资金流入。其中流出系统的资金为现金流出,流入系统地资金为资金流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之差为净现金流量。 7名义利率是指计息周期利率i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周期数m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 8实际利率若用计息周期利率来计算周期利率,并将利率周期内的利息再生因素考虑进去,这时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为利率周期实际利率。 9现金流量图就是一种反映经济系统资金运动状态的图示,即把经济系统地现金流量绘入一幅时间坐标图中,表示出各现金流入、流出与相应时间对应的关系。 11利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所得利息与借款本金之比。 12单利所谓单利就是在计算利息时仅考虑最初的本金,而不计入在先前利息周期中所累积增加的利息。 13复利在计算利息时,某一计息周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所累积利息总额来计算的,这种计算方式为复利。 14连续复利:就是一年的计息次数不断细份下去,计息周期无限小的复利方式。14利息是指占用资金所付的代价,或者是放弃近期消费所得的补偿。 2现值:资金发生在某一特定时间序列起点时的价值。 5折现:把分析期内不同时间发生的收支金额折算成同一基准时价值。 7等值:在特定的利率条件下,在不同时点上的二笔不等的资金具有相同的价值。 46、适用性:产品满足某种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性能 47、可靠性: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48、经济性: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所体现出的经济效益。 4设备租赁:设备使用者按照合同规定,按期向设备所有者支付一定费用而取得的设备使用全的一种经济活动。 78资金回收系数:对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单位初始投资,在项目寿命期内每年至少应该回收的金额。 4互斥方案:在多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其余的必须放弃,即方案同时存在着排斥性。 45独立型方案:方案间互不干扰,即一个方案的选择不影响另一个方案的选择,在选择方案时可以任意组合,直到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为止 5混合型独立方案:是指项目方案群有两个层次;高层次是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方案,其中每个独立方案中又存在若干个互斥的方案;或者高层次是若干个互斥的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GBJ47—88)9页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评价指标 第三章评价指标计算 第四章评价方法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住宅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表 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住宅建筑技术经济的评价工作,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水平和综合效益,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城镇和工矿区的多层、低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评价和工程评价。中高层、高层住宅评价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评价项目的对比条件应任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功能的可比性。评价方案和工程应基本满足相同的功能条件,例如建筑面积标准、住宅类型、建筑层数等。 二、消耗费用的可比性。应包括建造阶段和使用阶段两部分的费用。 三、价格的可比性。应采用同一的价格水平进行计算,尽量消除人为的变动因素。 四、如不具备以上规定,各住宅方案和住宅工程应采取转化措施,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进行评价。对于特殊情况的优质设计,允许另作申诉,进行论证。

第1.0.4条本标准是根据现行《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编制的。 第二章评价指标 第2.0.1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包括建筑功能效果和社会劳动消耗两部分。 住宅建筑功能,是指住宅满足居住者对于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基本要求的总和;社会劳动消耗,是指为取得建筑功能所付出的全部社会劳动消耗量。 第2.0.2条评价指标由二级构成。一级指标为控制指标,二级指标为表述指标。 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与住宅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表2.0.2a和表2.0.2b的规定。 第2.0.3条一级指标规定的评价项目各地均应采用;二级指标规定的评价项目,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减,但必须做统一规定。 第三章评价指标计算 第一节定量指标计算 第3.1.1条定量指标是指能够通过数值的大小具体反映优劣状况的指标。 第3.1.2条平均每套卧室、起居室数以多者为优。 第3.1.3条平均每套良好朝向的卧室、起居室面积以多者为优。良好朝向是指南向和东南向;东向为次好朝向,计算时乘0.6降低系数。 第3.1.4条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应符合或接近国家或地方规定的

浙江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浙江省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王萍 内容提要在技术创新人才环境、人才吸引力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技术创新人才集聚的各个要素,通过定量研究筛选得到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大类29个指标构成的区域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并建立起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浙江省的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进行评价,并与一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用具体的数字来刻画浙江省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情况。 关键词技术创新人才集聚评价指标 一、浙江省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筛选 (一)基础指标的收集 关于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基本处于空白,类似的研究主要包括查奇芬(2002)的人才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宋鸿、陈晓玲(2006)的区域人才吸引力指标体系,牛冲槐、唐朝永(2007)的区域人才集聚力指标体系,牛冲槐、张蔷薇(2007)的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韩伯棠、王莹(2006)的中国科技人才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等。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总结出现有的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指标主要包括: (1)经济实力:包括 GDP、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财政收入、失业率、恩格尔系数。(2)生活水平:包括人均住房面积、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个人可支配收入、人均年消费支出、每万人医生数、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商品房平均价格。(3)文化教育水平:包括人均教育经费、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高等学校数。(4)基础设施:包括每万人公交车数、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绿地面积。(5)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包括R&D投入占GDP比重、人均科技经费支出、科技活动人员比重。(6)研发能力:包括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数、科技论文数。(7)创新产出:包括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8)创新成果流动能力:包括技术市场成交额、国内技术购买成交额、国外技术引进额。(9)人才载体数量:包括企业数、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人才中介机构数。 (二)评价指标的筛选 指标构建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本文采用变差系数来描述区域技术创新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的鉴别力: 其中,,即平均值,为标准差。运用浙江省2002—2006 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各指标的变差系数,如表1所示。 变差系数越大,该指标的鉴别能力越强;反之,鉴别能力则越差。取临界值0.5,小于0.5的指标删除,因此删除了变差系数相对较小的“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年消费支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商品房平均价格”、“国内技术购买成交额”这6个指标。最后筛选出29个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

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比较可以通过专家咨询法,判别主要依据常用的1-9标度法。然后对1.0<=RI CI CR

某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

5.3 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 项目投资的决策方法有:静态评价法、动态评价法、风险评价法 一、静态评价法 (一)静态投资回收期法(Pi ) 1、基本原理:通过计算一个项目所产生的未折现现金流量以抵消初始投资额所需要的年限,来衡量评价投资方案。 ∑==-Pt t t CO CI 10)( 更为实用的表达公式:Pt=T-1+年的净现金流量第年的累积净现金流量第T T )1(- 2、决策规划 (1)互斥决策时,优选投资回收期短的方案。 (2)选择与否决策时,需设置基准投资回收期Tc ,Pt ≤TC 即可接受, Pt >Tc 则放弃。 3、特点及评价 (二)投资收益率法 1、基本原理:通过计算项目投产后正常生产年份的报资收益率来判断项目投资优劣。 表达式:R=()投资总额 正常年份净收益=K NB 2、决策规则 (1)互斥选择投资——孰高 (2)采纳与否投资——需设基准投资收益率Rc 。若R ≥Rc ,接受,若R

数学建模综合评价方法

建模参考资料 综合评价方法 一、关于评价指标 所谓指标就是用来评价系统的参量.例如,在校学生规模、教学质量、师资结构、科研水平等,就可以作为评价高等院校综合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说来,任何—个指标都反映和刻画事物的—个侧面. 从指标值的特征看,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用定性的语言作为指标描述值,定量指标是用具体数据作为指标值.例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有5A 、4A 、3A 、2A 和1A 之分,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是定性指标;而景区年旅客接待量、门票收入等就是定量指标. 从指标值的变化对评价目的的影响来看,可以将指标分为以下四类: (1)极大型指标(又称为效益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2)极小型指标(又称为成本型指标)是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 (3)居中型指标是指标值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适中为最好的指标; (4) 区间型指标是指标值取在某个区间内为最好的指标. 例如,在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利润作为指标,其值越大,经济效益就越好,这就是效益型指标;而管理费用作为指标,其值越小,经济效益就越好,所以管理费用是成本型指标.再如建筑工程招标中,投标报价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其值的变化范围一般是(10%,5%)-+×标的价,超过此范围的都将被淘汰,因此投标报价为区间型指标.投标工期既不能太长又不能太短,就是居中型指标. 在实际中,不论按什么方式对指标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指标可以通过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相互转换 1 评价指标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综合评价指标中,各指标值可能属于不同类型、不同单位或不同数量级,从而使得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公度性,给综合评价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尽可能地反映实际情况,消除由于各项指标间的这些差别带来的影响,避免出现不合理的评价结果,就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包括对指标的一致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 1.指标的一致化处理 所谓一致化处理就是将评价指标的类型进行统一.一般来说,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可能会同时存在极大型指标、极小型指标、居中型指标和区间型指标,它们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产量、利润、成绩等极大型指标是希望取值越大越好;而成本、费用、缺陷等极小型指标则是希望取值越小越好;对于室内温度、空气湿度等居中型指标是既不期望取值太大,也不期望取值太小,而是居中为好.若指标体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指标,必须在综合评价之前将评价指标的类型做一致化处理.例如,将各类指标都转化为极大型指标,或极小型指标.一般的做法是将非极大型指标转化为极大型指标.但是,在不同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评价模型中,指标一致化处理也有差异. (1) 极小型指标化为极大型指标 对极小型指标j x ,将其转化为极大型指标时,只需对指标j x 取倒数:

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

项目投资财务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所谓的现金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公共组织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增加的数量。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量三个具体概念。 1、现金流出量 eg. 购置一台设备 (1)购置设备的价款(2)垫支流动资金 2、现金流入量 (1)经营现金流入:经营现金流入=销售收入-付现成本(付现成本=成本-折旧) (2)该设备出售(报废)时的残值收入(3)收回的流动资金 3、现金净流量/净现金流量: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注:一定期间:有时是指投资项目持续的整个年限内,有时是指一年内。 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为正值;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为负值 1、初始现金流量——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净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建造成本、运输成本、安装成本等。 (2)流动资产投资。包括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3)其他投资费用。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谈判费、注册费等。 2、营业现金流量——投资项目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1)每年税前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利润 + 折旧(付现成本=营业成本-折旧) (2)每年税后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净利+折旧 3、终结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完结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 (1)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变价收入。(+)(2)原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回收。(+) 注意:时间轴的选定 1、以第一笔现金流出/流入的时间为“现在”时间,即“零”时点。 2、对于原始投资,一般假设现金在每期“期初”支付。 3、对于经营现金流量,尽管其流出和流入都是陆续发生的,一般假设经营现金净流量在每期“期末”取得。(二)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某非营利组织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一个方案可供选择,该方案需要投资120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为5年,5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元,5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00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4000元,以后随着设备陈旧,将逐年增加修理费4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元。假设所得税率为40%,试计算 该方案的现金流。 投资项目的营业现金流量计算表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二、项目投资评价的一般方法 (一)非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1、静态的投资回收期法 2、投资利润率法 (二)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 2、内部收益率法 3、动态的投资回收 期法 (三)风险评价法:风险型投资决策是指虽然未来 事件的自然状态不能肯定,但是发生概率为已知的决策。 1、期望值法 2、决策树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