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知识

合集下载

园地知识点总结

园地知识点总结

园地知识点总结园艺是人类在自然界中对植物进行栽培、种植和培育的一门学科,园艺以植物的栽培与种植为主要内容,园艺知识点包括植物生长习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园林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园艺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植物生长习性植物生长习性是园艺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包括植物对光、温度、湿度、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需求不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有助于我们为植物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一些植物对阳光的需求比较高,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正常生长,而有些植物对阴凉的环境更为适应。

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选择植物种植的位置和种植方式,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2.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园艺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土壤处理、播种、育苗、移栽、修剪等一系列技术操作。

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非常重要。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可以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播种和育苗方面,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方法和育苗温度、湿度等要点,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移栽和修剪是园艺中常见的技术操作,正确的移栽和修剪方法可以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保持健康的状态,有利于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3. 病虫害防治园艺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是园艺生产的重要环节,病虫害是园艺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地防治,会给植物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损害。

因此,了解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园艺从业者必备的知识。

病虫害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预防病虫害是防治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强栽培管理、混植、轮作等措施,可以减轻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

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方法,利用天敌、寄生蜂、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植物安全性好,对环境友好。

园艺基础知识

园艺基础知识

园艺基础知识导语:园艺是指以植物为主体,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园艺技术手段进行创造和保护,以美化环境、增加绿化、改善生态、提供休闲与文化服务等为目的的艺术与科学。

园艺基础知识对于园艺爱好者和从事园艺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园艺的一些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园艺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一、植物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要素来完成正常的生长。

不同植物对这些要素的需求略有差异,因此在进行园艺种植时,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和提供适宜的条件。

1.1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不同类型的土壤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其中包括土壤的质地、肥力、排水性等。

了解和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对园艺种植至关重要。

1.2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要素,约占植物体重的70%以上。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释放过量的水分。

水分不仅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还起到调节植物体温和维持细胞形态结构的作用。

1.3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来源。

植物对不同波长和强度的光有不同的需求。

阳光是最常见的光照来源,但不同植物对光的需求有所差异,有些植物对强烈阳光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提供适度的遮阴环境。

1.4温度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要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园艺种植。

二、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园艺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栽培环境,增加绿化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园艺技术。

2.1育苗技术育苗是园艺种植的重要环节,通过种子或其他植物繁殖材料进行的苗期管理。

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管理和移栽等。

掌握育苗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2.2修剪技术修剪技术是指利用剪、刀等工具对植物进行剪除、修剪和造型的技术。

学习园艺知识

学习园艺知识

学习园艺知识园艺是一门研究植物种植、栽培和美化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种植技术、植物保护、设计与构建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园艺知识对于追求美化生活环境、培养植物兴趣爱好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基本园艺知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植物的基本需求无论是种植蔬菜、观赏植物还是果树,它们都有一些基本的生长需求。

首先是阳光。

大部分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选择种植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其次是水分。

植物需要适量的水分来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活动,但同时也需要避免水浸泡,以免引起根部窒息。

此外,植物还需要养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来保持健康生长。

二、土壤的选择和改良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选择适合的土壤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土壤应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保持一定的保水能力,并含有足够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如果土壤质量不理想,可以通过改良土壤来提高其适用性。

例如,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养分含量。

三、常见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园艺中常见的问题,它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有效的做法是增强植物的抵抗力,通过合理施肥和管理,使植物保持健康状态。

此外,合理使用农药、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基本园艺工具的使用园艺工具是园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帮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艺工具:锄头、铲子、剪刀、喷壶、水管等。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适用场合,合理使用园艺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

五、常见的园艺技术园艺技术是种植和美化植物的重要手段。

例如,嫁接技术可以将两个植物的不同部分进行结合,使其具备双亲的优点;扦插技术可以通过植物的茎、枝或叶片等部位繁殖新的植株;整形修剪技术可以通过修剪植物的枝条和叶片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形态和株型,使其具备更好的观赏效果。

园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园有关的知识点总结

园有关的知识点总结园艺知识点总结如下:1. 植物生长园艺学要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包括植物的生理、组织学、遗传学和植物营养学等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植物的养护和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2. 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园艺学要学习土壤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营养物质和水分等。

园艺学也要学习如何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3. 水文环境水文环境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植物的灌溉需求,园艺学要学习如何合理管理水文环境,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和生长需求。

4. 植物保护园艺学要学习如何防治植物疾病和害虫,包括植物病理学和植物保护学等知识。

园艺学也要学习如何选择适合生态环境的植物品种,以减少病害和害虫的发生。

5. 花卉栽培园艺学还包括花卉栽培的知识,包括花卉的种植、繁殖、修剪和保养等技术。

园艺学也要学习如何设计花园和花坛,以创造美丽的花卉景观。

6. 园林设计园艺学还包括园林设计的知识,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等环节。

园艺学也要学习如何选取合适的植物,使其在园林空间中得到合理布局和搭配,以创造美丽、和谐的环境。

7. 应用园艺学园艺学的知识可以应用到建筑、景观设计、农业和食品生产等领域,应用广泛。

总的来说,园艺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从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土壤的成分、水文环境的管理、植物保护、花卉栽培、园林设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园艺学,人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机制,掌握植物养护和园林设计的技术,从而营造美丽、和谐、生态的环境。

园艺学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热爱,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实际的效益。

因此,园艺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学科。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园林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植物学知识1. 植物分类学(1) 植物的分类标准:植物的形态、生活史和遗传特征(2) 植物的分类等级:门、纲、目、科、属、种(3) 主要的植物分类:如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分类等2. 植物形态(1) 植株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树干、叶片、花朵、果实等(2) 植物的习性:如灌木、乔木、攀援植物等3. 植物生理学(1) 光合作用(2) 呼吸作用和气体交换(3) 植物的水分运输和营养吸收4. 植物生活史(1) 植物的生命周期: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授粉、结果结实(2)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5. 植物生态学(1)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氧气释放、水循环(2) 植物的生态适应性6. 常见园林植物(1) 常见树木树种:如柳树、白蜡树、槐树、法国梧桐、水杉等(2) 常见草本植物:如牵牛花、鸢尾花、地被植物等二、土壤学知识1.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1) 土壤的颗粒组成:砂土、粉土、壤土等(2) 土壤的孔隙结构:大孔隙和小孔隙(3) 土壤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 土壤理化性质(1) 土壤的颜色和质地(2) 土壤的酸碱度:PH值(3) 土壤的肥力和持水性3. 土壤生物学(1) 土壤中的微生物(2) 土壤中的动物:如蚯蚓、蝼蛄等4. 土壤改良(1) 土壤的施肥和施药(2) 土壤的翻耕和松土(3) 土壤的保护和恢复5. 土壤与园艺栽培(1)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 土壤肥力对植物品质的影响三、园林设计1. 园林设计基础知识(1) 园林设计原则:自然、艺术、实用(2) 园林设计方案:平面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构建等2. 园林设计元素(1) 园林的空间构成:景观、庭院、树林、水体、建筑等(2) 园林的景观特色:如中式园林、西式园林、现代园林等3. 园林植物配置(1) 植物的选材原则:环境适应性、景观效果、经济性等(2) 园林植物的布局和构图4. 园林水体设计(1) 水景设计:喷泉、人工湖、溪流、水塘等(2) 水生植物配置5. 园林灯光设计(1) 园林照明的原则:照明方式、照明区域、灯光配色等(2) 园林夜景的设计6. 园林材料及构造(1) 园林石材:石阶、石桥、石台面等(2) 园林木材:木栈道、木亭、木栏杆等(3) 园林的金属构造:铁艺门、铁艺栏杆等7. 园林施工和养护(1) 园林施工工艺:浇水、翻土、栽植、修剪等(2) 园林养护管理:植物修剪、草坪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四、园艺学知识1. 园艺栽培知识(1) 园艺作物的选种和育种(2) 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如施肥、浇水、修剪等2. 园艺设施(1) 棚室的构造和作用:温室、冷棚、蔬菜大棚等(2) 园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3. 园艺技术(1) 园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2) 新型园艺技术:如水培、空中园艺、绿墙技术等五、园林生态学1. 生态环境保护(1) 园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2. 生态景观(1) 生态景观设计原则(2) 生态公园建设3. 生态修复(1) 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2) 生态植被的修复六、园林管理1. 园林规划(1) 园林用地规划(2) 园林景观规划2. 园林公园管理(1) 公园绿化管理(2) 公园设施和设备的维护3. 园林绿化(1) 城市绿化规划和实施(2) 园林建设项目的管理和维护4. 园林景区管理(1) 景区植被的维护和管理(2) 景区环境的整治和保护七、园林美学1. 园林文化(1) 园林的历史渊源(2) 不同地域的园林文化特色2. 园林艺术(1) 园林设计艺术(2) 园林植物艺术3. 园林规划(1) 园林规划的审美要求(2) 园林设计的美学原则以上所提及的园林必备知识点是园林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园林工作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园林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园林知识点汇总

园林知识点汇总

园林知识点汇总园林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

作为一名园艺或园林专业的学生或从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园林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见的园林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园林学的基础,对于喜欢园林学的人来说,了解植物分类是必要的。

植物分类是将植物按其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学科。

因此,熟悉植物分类方法和各种植物的特征是学好园林学的前提。

1.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分类主要有形态分类、解剖分类、生态分类、细胞学分类、生物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等方法。

2.植物的分类特征:植物的分类特征是指植物在形态、解剖、生态、生物化学和分子五个方面的特征。

3.常见植物的分类:常见的植物分类有细叶常青树、针叶树、落叶树、地被植物等。

二、土壤学基础知识土壤是植物根系定居和生长的重要基质。

土壤质量不仅对种植作物和花卉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

1.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可以分为沙壤土、壤土、黏土和泥土四种类型。

2.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是指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养分。

常见的土壤养分有氮、磷、钾等。

3.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衡量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

酸性土壤中有害物质较多,对植物的生长有害。

三、植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虫害是园林中常见的问题。

学好园林学,对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掌握是十分必要。

1.病虫害防治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可分为预防、治疗和综合防治三种方法。

2.常见的病虫害:常见的植物病虫害有蚜虫、白粉病、红蜘蛛、卷叶蛾等。

3.病虫害防治技巧:如合理选择植株、加强保育等是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技巧。

四、绿化造景设计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绿地营造也是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对于园林人来说,掌握一些绿化造景设计的知识是必要的。

1.绿化造景设计步骤:绿化造景设计通常有设计前准备、设计草图制作、设计方案的制定和施工管理等步骤。

2.绿化造景要素:绿化造景要素有植物、庭院样式、地下设施、垂直空间利用、环境因素等。

园林知识点

园林知识点

园林知识点1. 园林定义园林是指运用植物、建筑、水体、地形等自然和人工元素,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功能要求,创造的一种具有游憩、观赏、生态等功能的环境空间。

2. 园林分类- 按照地域风格分:东方园林(如中国园林、日本园林)、西方园林(如法国园林、英国园林)。

- 按照功能分:公共园林、私家园林、主题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

- 按照规模分:大型园林、中型园林、小型园林。

3. 园林设计原则- 和谐原则:园林中的各个元素应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整体。

- 功能性原则:园林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如休闲、运动、教育等。

- 生态原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 文化性原则: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4. 园林构成要素- 植物: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

- 建筑:亭、台、楼、阁、桥梁等,具有实用和装饰双重功能。

- 水体:湖泊、溪流、瀑布、喷泉等,增加园林的动态美。

- 地形:通过堆山、挖湖、筑路等方式创造地形变化,丰富景观层次。

- 道路与广场:为游人提供行走和集散的空间。

5. 园林植物配置- 季节变化:根据植物的季节特性进行配置,保证四季景观。

- 色彩搭配:合理运用植物的色彩,创造和谐的视觉感受。

- 空间层次:通过不同高度和形态的植物,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

- 功能分区:根据园林的功能区域,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6. 园林施工与养护- 施工准备:包括地形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植物材料准备等。

- 施工过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建筑施工等。

- 养护管理:定期进行植物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保证园林景观的持久美观。

7. 园林景观评价- 美学价值:园林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 生态价值:园林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

- 文化价值:园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 社会价值:园林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8. 园林发展趋势- 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 智能园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园林管理效率。

园林相关知识

园林相关知识

园林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园林的定义: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
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
域。

2.园林的分类:根据园林的属性,园林可分为公共园林、私家园
林、寺观园林等。

3.园林的功能: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
主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4.园林的规划设计: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
计经营。

5.园林的艺术创作: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园林所进行的审
美的经营尚且低级,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6.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山水、建筑、植物、动物、水体、山石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素质拓展教材系列园艺及园艺文化目录第一节园艺概述 (1)1.1园艺概念 (1)1.2我国园艺的历史 (1)1.3我国园艺发展现状 (3)第二节园艺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第三节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与作用 (8)3.1植物对人类的贡献 (8)3.1.1 人类的“超级保姆” (8)3.1.2 人类的“保健医生” (8)3.2瓜果蔬菜为人类提供营养 (9)3.2.1 蔬菜的营养价值 (9)3.2.2 水果的营养价值 (10)3.2.3 瓜类的营养价值 (10)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与人的关系 (12)第一节园艺概述1.1 园艺概念园艺是指特殊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

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瓜蔬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

园艺学(Horticulture),是研究、发展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技术的科学。

园艺学覆盖了果树、瓜蔬和观赏植物的栽培、育种、采后管理的学科知识。

园艺一词包括“园”和“艺”二字,《辞源》中称“植蔬果花木之地,而有藩者”为园,《论语》中称“学问技术皆谓之藝”,因此栽植蔬果花木之技艺,谓之园艺。

1.2 我国园艺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园艺业的国家,我国园艺和园艺学的发展要比欧美国家早600-800年。

1.2.1 新石器时代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已有了种植蔬菜的石制农具,开始栽种葫芦、白菜、芹菜、蚕豆、西瓜和甜瓜等。

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遗址中,就有榛子、朴树子、栗子、松子和蔬菜种子出土。

1.2.2 商代从河南安阳小屯发掘出的商代都城殷墟中,有大量用以占卜的甲骨刻辞,已认出的字中就有园、圃、囿,其中园是栽培果树的场所,圃是栽培蔬菜的场所,囿则是人为圈定的园林。

这说明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园圃已开始从大田分化出来。

1.2.3 西周西周时代蔬菜、果树种植发展迅速。

蔬菜种类有直根类、嫩菜类、葱类及香生菜类多种。

果树有落叶果树带和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的种类40余种。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在此期编辑而成的,涉及到132种植物,包括多种园艺植物,其中蔬菜有芹菜、韭菜等;果树有枣、桃、猕猴桃和杜梨等;观赏植物有梅、兰、菊、杜鹃等。

这反映在三千年前园艺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占有一定的地位。

1.2.4 战国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了观赏树木14处、花卉5处。

蔬菜5处和果树14处,同时扦插技术在当时的文献中也有记载。

1.2.5 秦汉秦、汉时期,果树和蔬菜生产已从园圃扩大至山野,出现了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果园和菜圃,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品种开始出现。

汉朝我国农民创造了葫芦嫁接技术。

汉武帝时代,利用旧时秦代的上林苑,加以扩建,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植物园,植物多达2000余种,有名称记载的约100种。

同时开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从西方引进葡萄、无花果、石榴、核桃、扁桃和榅桲等果树,以及黄瓜、西瓜、胡萝卜、菠菜和豌豆等蔬菜。

同时张骞也给西亚和欧洲带去了中国的桃、杏、茶、芥菜、萝卜、甜瓜、白菜和百合等,大大丰富了那些地区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

1.2.6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栽培果树明显增多,如柚、枇杷、频婆子、韶子等,而且出现了一些大面积的果园。

此期,北魏贾思勰于六世纪中叶所著的《齐民要术》记载了31种蔬菜和17种果树的品种、繁殖、栽培技术和贮藏加工等,表明当时我国园艺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齐民要术》中首次记载的“嫁枣”、“嫁李”等促进果树多结果的技术一直沿用至今。

1.2.7 唐代唐代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果树和蔬菜种类。

促成栽培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可使黄瓜在二月采收。

创造了蜡封果蒂的果品保鲜技术和促使花朵提早开放的“堂花技术”,使牡丹、桃等在冬季开花。

开始了食用菌的人工栽培。

茶叶生产及茶叶栽培技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同期,花卉业大兴,长安城郊出现专业的花农,长安成为“四邻花竞发”的城市。

1.2.8 宋元宋元时期原来主要在岭南种植的橙、桔、香蕉、荔枝、龙眼等果树分别向浙、赣、川、苏等地推移,扩大了种植区域。

对花卉的观赏已从上层人士向民间普及,除了专业花农,还出现了中间商“花客”。

北宋蔡襄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果树专著——《荔枝谱》,记载了32个荔枝品种。

南宋韩彦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柑橘专著——《桔录》,记载了27个柑橘品种或种,并全面地总结了当时桔农的栽培经验。

1.2.9 明清明清时期我国主要通过海路从欧洲和美洲引进了芒果、菠萝、番木瓜、苹果、西洋梨、西洋李和西洋樱桃等果树和番茄、辣椒、结球甘蓝、花椰菜、洋葱、南瓜、马铃薯等蔬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园艺作物的种质资源,促进了我国园艺专业的发展。

同时我国的宽皮桔、甜橙和牡丹、菊花、山茶等也传向世界其他国家。

清代陈子所著的《花镜》(1688年成书)一书记载了352种观赏植物,并采用了实用分类法,书中还逐一阐述了嫁接技术、微量元素的施用及观赏植物的园林配置技术。

《花镜》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观赏园艺植物学的诞生。

1.3 我国园艺发展现状1.3.1 果树近十年是我国果树发展最快的十年。

据中国年鉴统计,2000年我国果树的栽种面积为8931.6khm2,比1990年增长了72 .5%,年产量为62251.5kt,比1990年增长了232.1%,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面积的增长速度。

栽种面积增长最快的树种是梨、葡萄和香蕉,2000年分别比1990年增长111.1%、130.80%和129.0%,荔枝生产面积达558.1khm2,仅次于苹果、柑橘和梨。

产量增长最快的树种是苹果、梨、葡萄和香蕉,2000年分别比1990年增长373.0%、257.6%、282.2%和239.4%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2年我国水果种植面积为9896.8khm2,年产量为66275.5k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9.9%和14.1%,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果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河北,其次是广东,果树总面积均超过1000khm2。

目前我国落叶果树的主要产区是河北、山东、陕西和辽宁,但2000年与1990年相比,山东、辽宁的苹果面积分别下降28.8%和39.7%。

我国常绿果树的主产区是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

但近十年来我国柑橘总面积下降20.1%,其中广东、福建、浙江分别下降71.5%、23.4%、31.6%。

1.3.2 蔬菜我国是世界蔬菜生产第一大国。

2002年蔬菜生产面积为19578.7khm2,产量达368578.9kt,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1.7%和47.7%。

在我国种植业中,蔬菜生产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粮食作物。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增长81.8%。

我国蔬菜生产种类中,马铃薯、西瓜、甘蓝、番茄和黄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前五位,这5种蔬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蔬菜生产总量的50.6%和54.1%。

从产区分布看,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湖北和广东,5省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9.6%,产量占全国的43.6%。

其中近十年来蔬菜生产发展最快的省份是山东,蔬菜面积增长2.8倍,其次是河南和江苏,蔬菜面积增长分别增长1.4倍和1.2倍。

1.3.3 花卉我国花卉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1984年11月成立了中国花卉协会,当时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仅14 khm2,总产值为6亿元。

90年代后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时期,每年生产和销售以25%的幅度递增。

1994年我国政府将花卉商品化生产正式列为产业。

2000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至147.5 khm2,已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花卉生产面积的1/3以上。

2001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246.0 khm2,销售量达215.8亿元。

与1984年相比,十七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加了16.6倍,销售量增长了35.0倍。

2001年我国花卉生产中观赏苗木的种植面积为116.3 khm2,销售额为89.6亿元,居第一位。

其次是盆栽植物,种植面积为33.0 khm2,销售额为62.2亿元。

同年我国花卉出口总额为0.8亿美元,主要是观赏苗木、鲜切花和盆景出口。

第二节园艺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是整个生物界中的一部分,形形色色的植物遍布地球的陆、水环境之中,为人类和自然界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

植物对地球最初的生命形成为原始生命,为绝大多数生物生存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因为生物界(动物界)是界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植物才获得生存与发展。

2.1 植物合成了有机物,贮存了能量,为其它生物生存提供物质保障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叶绿体、将无机物(二氧化碳、水)转化为有机物并贮存了能量。

这些能量(主要是糖类物质)可进一步再转化为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除一小部分自身消耗外,绝大部分以能源形式供其他生物利用。

有机物的生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光合作用的产物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物质保障。

2.2 植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即物质的不灭定理。

自然界的物质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中,一方面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另一方面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植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调节作用,主要以水、碳、氮、氧四种元素为例予以说明:水,没有水的循环,生命则不可能维持和存在。

如植物每生产干物质1公斤,需要蒸腾掉1千公斤水,其中5%的被吸收水用于维持原生质的功能和光合作用,其余95%则通过蒸腾作用以气体形式由植物体的气孔排出返回到环境中,从而使水循环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不断放出氧气,以补充呼吸、燃烧等过程消耗而引起的不足,从而保持了大气中氧的平衡。

非绿色植物(微生物)对动物、植物尸体进行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物质燃烧、火山喷发等形成的二氧化碳一起补充了绿色植物因光合作用而消耗的二氧化碳,从而保持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平衡。

氮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氨基酸、各种蛋白质、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在大气中含量较高约为78%。

只有细菌、蓝藻可利用大气中游离氮。

其它植物通过固氮作用,把氮转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然后吸收利用,并进一步转化合成蛋白质。

动物摄食植物经消化吸收后又重新合成动物蛋白,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把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含氮废物,排入土根。

动植物尸在微生物分解下边产生氨也排入土壤中,土壤中的氨又经硝化作用形成硝酸盐,又可为植物吸收利用,这样就在生物群落内形成封闭性循环,从而维持了自然界中氮的平衡。

2.3 植物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植物叶片表面具有细毛、粘液、油脂等物质,因此可以吸附灰尘,转化空气中的毒素、减少大气中的毒气含量,水生植物可获取汞、银、酚等有毒物质并使其失去毒性。

保持水土不流失的作用,茂密的树枝叶和强大的根系能缓冲地表径流,减少冲刷,同时能涵蓄水源达到调节气候的环保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