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感冒药的合理选用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感冒药是常用药且大部分属于非处方药(OTC),由于患者大都以为OTC类药物无毒副作用,因而更容易滥用、错用、过量服用。
如何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感冒药,保证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不仅是广大医师关注的问题,更是零售药店的药师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目前,市售感冒药有上百种,面对如此繁多、复杂的感冒药,只有在了解感冒、了解感冒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的“三了解”基础上,才能针对具体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感冒药。
1感冒感冒,俗称“伤风”,又称上感,大部分由病毒引起。
人类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为鼻病毒、另有冠状病毒、肠道病毒(埃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后三种为儿童感冒的常见病原。
此外,如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EB病毒也能引起上感或咽炎。
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流泪等卡他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有时由于耳咽管炎可致听力减退;也可出现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轻度咳嗽等。
感冒时鼻、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病毒性感冒可无高热等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轻度畏寒、不适、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可自行痊愈。
2感冒药物目前缺乏针对引起感冒病毒的特效药,而对少数该病毒有一些作用的抗病毒药只有在感冒早期使用时,才可能显现有限的作用,否则无效。
因此,感冒用药主要是对症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防治并发症。
感冒药口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1)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用以缓解头痛、发热及全身酸痛的症状;(2)缩血管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用以减轻鼻粘膜充血,缓解鼻腔阻塞;(3)镇咳祛痰药:如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解除感冒时咳嗽症状;(4)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等,用以消除或减轻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症状;(5)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6)中枢兴奋药:如咖啡因,协同解热镇痛药作用,并减轻抗组胺药的嗜睡副作用;(7)中药:如人工牛黄,牛磺酸等具有解热抗炎等作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张涛(广东省中山市湖滨中路17—19号门诊部,广东中山528400)1资料来源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从某市医药公司出货单、广东省阳光采购平台某市订购量收集2010年度某市市场上流通的抗感冒药资料,从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询近十年相关文献备用。
1.2方法将上述收集到的有关抗感冒药资料,按纯中药制剂、纯化学药制剂、中药与化学药复方制剂进行分类;再将每种产品按所含成分、药理作用、传统剂型或新剂型等进行列表统计,并结合成分等进行配伍分析、讨论。
得出按不同症状、生理状态(老人、儿童、孕妇)、特殊病理状态、特殊禁忌条件下对感冒药的正确选择。
2调查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共统计到536个不同品牌或不同制药企业的抗感冒药,其中处方药97种,占全部18.1%。
可见抗感冒药还是以非处方药居多,占了全部81.9%之多。
这也符合市场规律,随着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分类管理机制的实施与发展成熟,患者自我购药的机会不断增多的市场现状。
2.1感冒药的剂型分布(1)纯中药制剂[9]:在中药组方中,主要由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等清热解毒类的中药类组成,如荆芥、防风、桔梗、银花、连翘、竹叶、板蓝根、柴胡、黄芩等,具有使入侵之邪毒从表而散、驱邪外出的作用。
这一类中药,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均有抗病毒,抗细菌,清除炎症的作用。
本类感冒药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组成,疗效好,且标本兼治,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如柴胡、葛根、黄连、金银花等,这些中药具有西药所不具有的抗病毒的效果。
如柴胡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均有明显解热作用,具有毒性低、退热迅速的特点。
在抗病毒方面,柴胡除有抑制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葡菌作用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所以柴胡不仅能够应用于治疗流感,对感冒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感染性疾患都有治疗作用。
(2)中西药复方制剂[9-10]:在中西医结合的组方中,多是以解表清热的中药配以解热镇痛类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组成的复方制剂,解热镇痛类药具有迅速去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的作用,解表清热中药的抗病毒消炎作用可抑制咽痛等炎症反应,使其症状缓解,从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它们也称为OTC(非处方药或非用药药物)。
尽管它们能有效治疗感冒,但使用不当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感冒药有可能引起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失眠、腹泻、皮疹等。
还有一些抗感冒药可能会增加血压,出现心跳加快、气促等症状。
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则宜少量少剂量地使用抗感冒药。
其次,抗感冒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形成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效转变。
例如,服用抗感冒药同时服用氯胺酮药可能会导致血压过高,而服用抗炎药同时服用抗感冒药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症状。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前应该谨慎地考虑所服用的其他药物。
最后,抗感冒药有一定的耐受性。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抗感冒药,很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抗药性菌会变得抵抗抗感冒药,本身感染的症状仍然无法得到改善。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应该意识到其风险,并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但一定不要超过药典上规定的最大剂量。
一般来说,在严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大剂量服用,但是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最小剂量。
同时,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2、禁止自行改变剂量和药物。
抗感冒药不要自行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失常或不良反应出现。
同时也不能自行更改多种药物,除非与医生商量。
3、避免长期使用抗感冒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抗感冒药的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使得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产生新的病原体,因此,当感冒持续存在时,应尽快就诊,找出病因,改变药物。
此外,应避免把抗感冒药作为日常疾病的常备药。
要定期做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抗感冒药。
总之,抗感冒药是常用的OTC药物,能有效控制感冒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甚至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推荐下载】关于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关于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老年人群,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感冒药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药物,大多数感冒药已被列为非处方药物(英文缩写OTC),其种类多达百余种,感冒药的OTC 在药物销售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很多朋友都会在家准备一些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
如何正确地选择、合理地应用感冒药,发挥感冒药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广大医师、药师和患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对老年人群,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着凉,又称上呼吸道感染。
70% 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及咳嗽等;有时伴有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
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无伴发症,7 天左右多能自行康复。
而流行性感冒(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与感冒类似,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但头痛、关节疼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呈暴发流行,有集体发病和集中流行趋势。
受寒冷本身并不会引起感冒,个体的易感性与其健康和营养状况、上呼吸道异常(如扁桃体肿大或腺样体)有关。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在24~72 小时的潜伏期后突然起病,伴鼻或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
感染症状受宿主生理状况的影响,过度疲劳、心情苦闷、鼻咽部过敏性疾患和月经来潮期间等可加剧症状。
如无并发症,感冒症状一般在1 周左右消失。
但在特定人群、高危人群中,感冒可以引起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加重,引发心肌炎、急性肾炎等重危并发症,并可显著增加高危人群的死亡率。
感冒,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
很多人自以为久病成良医,往往自己采用一些习惯的做法来治疗,这样一来有时反而使感冒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延长。
这些错误的习惯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抗生素治感冒这种用法不仅错误而且有害,因为一般抗生素对感冒病毒均无效,而且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选择及其应用分析

病 毒消灭 。感冒主要 的症状为 呼吸道的诸 多症状 ,也就是咽喉 不适 、
打 喷嚏 、乏力 、流鼻涕 、鼻塞等 。大多数 的抗 感 冒药均 是非处方 药 , 虽 然这些 药物的名称各 不相 同,但是其组 成成分是 类似的 ,并且作用 也 是大 同小 异的 。抗 感 冒药大 多数都是一 种复合制剂 ,药物 的成分基 本上 都是镇痛解 热药物 ,比如双路芬酸钠 、乙酰氨基酚等 等。 抗感 冒药物是 当今临床 医师经 常性采用 的药物 ,但是随着我 国医
具 体 症状 正 确合 理 的选择 抗 感 冒药 ,避 免重 复 用药及 滥 用药 。
【 关键 词】抗 感 冒药 ;正确合 理 ;选择 ;使 用 中图 分类 号 :R7 . 9 99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 14 (0 )1- 6 9 0 6 1 8 2 1 08 — 2 9 2 7
发感染 ,出现肺 炎、扁桃体炎等不 良 症状 j 。
抗 感 冒药 物 的正确 合理 选用 的 前提 是正确 的 了解和 认识 感 冒、
疗 制度的 不断改革 ,今后将会有 越来越 多的人 自主的对抗感 冒药 进行
选 择 ,当前市场销售 的抗感 冒药物的种类 十分的繁 多 ,怎样正确 的 引
差 异 ,来 合理 正确 的选 择抗 感 冒药 。只有 充分 的 明确 患者 的 内在 病 因 ,才可 以有 效的 发挥 抗感 冒药 的最 佳治 疗效 果 。现 阶段 ,临 床所
使 用 的抗感 冒药绝 大多数 均 是含 有西 药成 分 的一 种复方 制 剂 ,比如
乙酰 氨基酚 、金刚 乙酰 胺康 病毒 、复 方氨 酚烷 胺 ,伪麻 黄碱 消 除鼻
了解 感 冒患者 、了解感 冒药 物 。凡是 表现 为风寒 的 感冒 患糟 一 都 瞅 是 发热 轻或者 不 发热 ,恶寒 重 , 比如 对于 清痰 、咳 嗽 、流清涕 、 失
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论文

探析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摘要】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选用【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64-01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由于抗感冒药为非处方药(otc),使用广泛,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感冒清、新康泰克等。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感冒虽不是疑难杂症,但往往是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同时,所致不良反应也是复合的。
1 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1.1 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这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也有报道①。
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
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用药量成比例②。
1.1.2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是抗感冒药文献报道最多的。
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大都有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③。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抗感冒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分类抗感冒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和成分可以被分成几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感冒药物:1.解热镇痛药物这类抗感冒药物的作用是解热和缓解疼痛。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
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
然而,这类药物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扑热息痛会导致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布洛芬会影响肾功能,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已有慢性肾病的人。
2.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组胺对身体的影响,减轻鼻塞和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苯那敏和扑尔敏等。
但是,这种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氯苯那敏会导致口干、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而扑尔敏则可能会导致嗜睡和头晕等反应。
3.收敛剂这类抗感冒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减轻鼻黏膜肿胀和流涕等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等。
然而,收敛剂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心悸、高血压和失眠等症状。
4.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这种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抗病毒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问题、头痛和疲劳等。
如何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1.理解自己的症状在使用抗感冒药物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症状。
不同的抗感冒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
例如,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解热镇痛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流涕症状,则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2.避免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感冒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同时,在使用多种抗感冒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和作用,以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感冒的季节也即将到来。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休息和喝水,但随着药物的发展,抗感冒药已经成为治疗感冒的重要手段之一。
抗感冒药并非万能,其使用也需要谨慎。
下面将从抗感冒药的种类、使用原则以及风险提示三个方面,探讨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
抗感冒药的种类抗感冒药是一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通常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和镇咳药。
解热镇痛药是用来降低发热和减轻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的药物,常见的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抗组胺药是用来缓解流涕、打喷嚏、鼻塞等过敏症状的药物,常见的有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镇咳药通常用来缓解咳嗽症状,常见的有左氨基丁酸、二甲双氢吗啡酚等成分。
由于感冒症状的不同,可以根据自身症状选用适合的抗感冒药。
抗感冒药的使用原则在使用抗感冒药时,应注意以下原则:根据自身症状选用合适的抗感冒药。
不同的抗感冒药对症状的缓解作用也不同,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
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使用。
药品说明书中包含了药物的成分、剂量、适应症、注意事项等信息,应仔细阅读并按照说明使用。
如果有疑问,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药物的剂量和频次是根据症状的轻重和个体的耐受性而定的,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频次。
不要长期或过量使用抗感冒药。
长期或过量使用抗感冒药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依赖性,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在使用抗感冒药时应尽量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抗感冒药的风险提示尽管抗感冒药可以缓解感冒症状,但其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抗感冒药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严重的还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肠胃溃疡等。
在使用抗感冒药时应密切观察自身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就诊。
抗感冒药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有些抗感冒药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会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作者:雷义王瀚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02期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合理选用抗感冒药。
方法抗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及作用、不良反应,择药依据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抗感冒药的选用应根据临床症状、生理情况、职业性质、合并疾病和不良反应等因素综合考虑。
结论只有合理选用抗感冒药,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关键词】抗感冒药;合理选用;不良反应;症状现在正是感冒的流行季节,治疗感冒主要是对症治疗。
目前抗感冒药多数是复方制剂和OTC产品,且品种繁多。
虽然药品名称五花八门,但药物组成和作用区别不大。
由于感冒者对医药知识的缺乏,在选用抗感冒药时,只注重其作用和广告的宣传,而不去认真阅读药品的说明书,了解感冒药的成分、不良反应、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简单地按照止咳、退热和镇痛的目的去选用。
因此有必要和大家谈谈抗感冒药的合理选用。
1抗感冒药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1.1解热镇痛药抗感冒药物中的主要成分是解热镇痛药,多数抗感冒药含有此成分。
最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此类药具有退热和镇痛的作用。
1.2抗组胺药常用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具有抗过敏、镇静和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能够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减少,缓解流鼻涕、打喷嚏和流泪的症状。
1.3收缩鼻黏膜血管药常用伪麻黄碱,具有较好的鼻黏膜血管收缩作用,从而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减轻鼻塞症状,使患者呼吸通畅。
1.4镇咳药常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右美沙芬无成瘾作用,而可待因具有成瘾性。
1.5神经兴奋剂常用咖啡因,它具有祛除疲劳和兴奋神经的作用,可消除因感冒引起的身体疲乏,拮抗抗组胺药引起的嗜睡作用,但也有成瘾性。
1.6抗病毒药物常用金刚烷胺,它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可防治病毒型感冒,但可致胎儿畸形及婴幼儿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
2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
2.1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纳差等,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及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损害,多为解热镇痛药所致。
对胃肠黏膜损伤较大的是双氯芬酸钠、阿司匹
林,据报道双氯酚酸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与用药量成比例。
对乙酰氨基酚、右美沙芬、咖啡因、金刚烷胺对胃肠道的刺激症状一般较轻。
2.2心脑血管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高血压、胸闷、心悸等症状,多为缩血管药物所致,如伪麻黄碱。
2.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睡眠障碍、惊厥、癫痫等,主要是金刚烷胺、伪麻黄碱、阿司匹林等引起的。
据报道金刚烷胺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剂量在200 mg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大,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可出现嗜睡、谵妄、幻觉、精神失常,甚至惊厥等精神改变。
2.4血液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致凝血功能障引起出血。
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一般较低,多为解热镇痛药所致,但多数停药后即可缓解。
2.5泌尿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尿、急性肾功能损害等。
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的多为解热镇痛药成分,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在肾功能不全时更容易引起损害。
2.6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过敏性哮喘等。
阿司匹林是抗感冒药中最多见的过敏物质,可致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哮喘患者服用可能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
3怎样选择抗感冒药及注意事项
3.1目前感冒主要是根据症状治疗,感冒者应根据自己的症状表现选用合适的抗感冒药[1]。
发热、头疼、咳嗽等症状,应选用具有解热、镇痛和止咳作用的抗感冒药,如感特灵胶囊、泰诺感冒液等,因为这些药物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氢溴酸右美沙芬等成分。
流涕、打喷嚏和鼻塞症状者,应选用具有缓解鼻黏膜充血和抗过敏作用的抗感冒药,如新康泰克缓释胶囊,因为它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扑尔敏等成分[2]。
咳嗽、痰多且痰液粘稠,应选用具有止咳和袪痰作用的抗感冒药,如复方甘草片,因为它止咳和袪痰作用较好。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患者,应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抗感冒药,如感康胶囊,因为它含有金刚烷胺等成分[3]。
3.2因抗感冒药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感冒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性质、生理情况、合并疾病等个体情况和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选择性用药。
(1)有胃肠道疾病的感冒者应慎用含解热镇痛药的抗感冒药,避免大剂量服用,宜饭后服用,因为它们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
(2)对于需驾车、操作机器、高空作业者应慎用或禁用含抗组胺成分的抗感冒药,因为此类药可引起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
(3)对于患有甲亢、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含有伪麻黄碱等具有血管收缩成分的抗感冒药,因为此类药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诱发心绞痛等不良反应。
(4)对于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慎用含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成分的抗感冒药,因为此类药可引起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不良反应。
(5)对于婴幼
儿、儿童、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用含双氯芬酸钠一类的抗感冒药,因为它可造成肾功能损害,引起血尿。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也要禁用含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氯苯那敏和金刚烷胺等成分的抗感冒药,因为阿司匹林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良反应,氯苯那敏有可能抑制泌乳,金刚烷胺有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反应。
总之,抗感冒药虽然大多为OTC产品,不良反应较少,但各有特点,若盲目合用,或选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
因此在选用抗感冒药时,对广告的宣传不可盲从,要读懂其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品成分、用法、用量和禁忌证,避免大剂量或同时服用多种抗感冒药,在连续服用7 d左右的感冒药后症状仍未缓解或消失的,应去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只有正确合理选用抗感冒药物,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史书平.浅谈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3):146-147.
[2]门曰利.抗感冒药的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95-96.
[3]钱春梅.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66-67
【收稿日期】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