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聚合生产工艺LX
溶液法聚合工艺

溶液法聚合工艺溶液法聚合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溶液法聚合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溶液法聚合工艺是利用溶液中的单体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单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或光照等外界刺激,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最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
二、工艺流程溶液法聚合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单体溶解、引发剂添加、聚合反应和后处理等步骤。
1. 单体溶解:将单体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形成单体溶液。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单体的溶解度、反应速率等因素。
2. 引发剂添加:根据聚合反应的需要,向单体溶液中添加适当的引发剂。
引发剂能够在外界刺激下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
3. 聚合反应:将单体溶液置于适当的温度下,通过外界刺激(如加热、光照等)使引发剂发生分解,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的条件需要根据具体的单体和引发剂来确定。
4. 后处理:聚合反应完成后,需要对产物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可以包括溶剂去除、洗涤、干燥等步骤,以得到纯净的高分子产物。
三、应用领域溶液法聚合工艺在材料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高分子材料合成:溶液法聚合工艺可以合成各种高分子材料,如聚合物、共聚物等。
通过控制溶液中单体的浓度、引发剂的选择和反应条件等因素,可以调节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结构。
2. 功能性材料合成:溶液法聚合工艺还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如光敏材料、磁性材料等。
通过在单体中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以赋予材料特定的性能。
3. 生物医学材料合成:溶液法聚合工艺在生物医学材料的合成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溶液法聚合制备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用于药物缓释、组织工程等领域。
4. 纳米材料合成:溶液法聚合工艺还可以用于合成纳米材料。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反应条件和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合成具有纳米尺度的结构的材料。
高聚物合成工艺-第七章 溶液聚合

介质pH值
pH<4,NaSCN易分解,生成的硫化物有阻聚和链转 移作用,pH>7,CN水解,生成NH3,又会与聚 丙烯腈作用生成共轭双键并形成脒基而显黄色,故 控制pH值在4.8~5.2。
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
常用偶氮二异丁腈,分子量调节剂异丙醇,用量为 0.2%~0.8%和0~3%。
浅色剂二氧化硫脲
7.5.2 聚丙烯腈结构、性能和应用
• 白色粉末,密度1.14g/cm3,大分子链中丙烯腈以头 -尾相连。由于主链强极性侧基-CN的相互作用, 分子呈无规结构,不易结晶,一般认为有三种不同 的聚集区域,非晶的低序区、非晶的中序区和准晶 的高序区。
• 聚丙烯腈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结构,呈某些特性。 热弹性
聚合时间与温度
聚合时间的长短会影响聚合转化率,聚合物 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温度的影响也极大。 温度低,引发速度慢,温度高,则产物的颜色 太深。同时温度的高低还会影响转化率和分子 量。通常聚合时间为1~2小时,聚合温度控 制在35~55℃。
添加剂及杂质
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可提高聚合反应的初速度。 “NaClO3-Na2SO3”体系聚合时,加入Fe2+可 加速聚合。氧等杂质起到阻聚作用。
= Xn0
+ CS [M]
7.2.3 溶剂对聚合物分子结构、形态的影响
• 在无溶剂存在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随单体转化 率增高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自由基向已生成的 大分子链进行链转移的几率增多,因此产生支链 结构。在溶剂存在的反应体系中,可降低向大分 子进行链转移的机会,从而减少大分子的支链, 降低支化度。
二氧化硫脲的加入量为0.5~1.2%,可改善聚合物色 泽。
7.5.1.3 聚丙烯腈水相沉淀溶液聚合工艺
• 水相沉淀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高聚物合成工艺 第七章 溶液聚合

?丙烯腈溶液聚合的特点:
?聚丙烯腈不溶于丙烯腈,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溶剂,但 丙烯腈能与丙烯酸甲酯等共聚合,使溶解性能改善, 可溶于NaSCN 、二甲基亚砜等溶剂中进行均相聚合, 否则只能采用溶解部分单体的水相沉淀聚合。
?丙烯腈溶液聚合中,存在多种链转移反应,由于溶 剂的存在,大分子支化收到抑制。所得的聚合物分 子量不高。因此溶剂选择要适当,且用 异丙醇或乙 醇做分子量调节剂。
但不溶解聚合物,聚合产物以沉淀析出。纺丝须将沉 淀的产物分离出来,再溶解后得纺丝原液,才可进行 纺丝。此法称为“二步法”。
?常见腈纶是以丙烯腈为主的三元共聚物,第二单
体主要是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等 (目的:改善 丙烯腈的脆性,增加柔性和弹性)。用量为 3~ 12 %。第三单体主要是衣康酸、甲基丙烯磺酸钠、 丙烯磺酸钠、乙烯基吡啶等含酸碱性基团的乙烯 基单体(须含可与染料结合的基团),作用是改 进腈纶纤维的染色性 ,用量通常为1~3%。
? 浅色剂二氧化硫脲 二氧化硫脲的加入量为 0.5 ~1.2 %,可改善聚合物色 泽。
7.5.1.3 聚丙烯腈水相沉淀溶液聚合工艺
? 水相沉淀的特点及工艺流程
? 采用水溶性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可在较低 的温度( 35 ~55℃)下聚合,得到的聚合物色泽较 白。
? 反应热容易控制,产物分子量分布窄。 ? 聚合速度快,转化率高 ? 聚合物为固体粒子,可溶解后就地纺丝,也便于
转送它用。
? 水相沉淀聚合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 引发剂体系
水相沉淀聚合常采用水溶性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 如NaClO 3-Na 2SO3 ,K2S2O8-SO2等。有时还 加入少量亚铁盐,以提高反应速率。最常用 “NaClO 3-Na2SO3”体系。此类引发剂对 pH 敏感, “NaClO 3-Na2SO3”体系在pH<4.5 时才引发聚 合,在pH =1.9 ~2.2 时最合适。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研究者们不断对聚合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这些优化和改进包括 改进反应条件、提高反应转化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环境。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
总结词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是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它们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加工性能
由于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流动性,自 由基溶液聚合的聚合物适合于采用注 塑、挤出、吹塑等加工工艺,便于生 产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制品。
04 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 与展望
新催化剂与引发剂的开发
总结词
新催化剂与引发剂的开发是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的关键,它们能够提高聚合 效率和聚合物性能。
详细描述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电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自由基溶液 聚合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研发将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05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安全 与环保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及生产工艺
contents
目录
•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 •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 自由基溶液聚合产品性能与应用 • 自由基溶液聚合技术发展与展望 • 自由基溶液聚合生产安全与环保
01 自由基溶液聚合原理
自由基聚合定义
自由基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反应类型,它通过引发剂引发 单体分子形成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与单体分子发生连锁 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
后处理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对聚合物质 量和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需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优化和控制。
溶液聚合

溶液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溶液聚合(solution polymerization)是高分子合成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
定义溶液聚合为单体、引发剂(催化剂)溶于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的过程。
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也可以是水,视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和生成聚合物的性质而定。
如果形成的聚合物溶于溶剂,则聚合反应为均相反应,这是典型的溶液聚合;如果形成的聚合物不溶于溶剂,则聚合反应为非均相反应,称为沉淀聚合,或称为淤浆聚合。
编辑本段组成单体+(油溶性)引发剂+溶剂,或单体+水溶性引发剂+水。
油溶性引发剂主要有偶氮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有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戊腈、偶氮二环己基甲腈、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引发剂等,水溶性引发剂主要有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V-5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VA-044引发剂)、偶氮二异丁咪唑啉(VA061引发剂)、偶氮二氰基戊酸引发剂等。
编辑本段特点聚合体系的粘度比本体聚合低,混合和散热比较容易,生产操作和温度都易于控制,还可利用溶剂的蒸发以排除聚合热。
若为自由基聚合,单体浓度低时可不出现自动加速效应,从而避免爆聚并使聚合反应器设计简化。
缺点是对于自由基聚合往往收率较低,聚合度也比其他方法小,使用和回收大量昂贵、可燃、甚至有毒的溶剂,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和设备投资、降低设备生产能力,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如要制得固体聚合物,还要配置分离设备,增加洗涤、溶剂回收和精制等工序。
所以在工业上只有采用其他聚合方法有困难或直接使用聚合物溶液时,才采用溶液聚合。
优点: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可以溶液方式直接成品;反应后物料易输送;低分子物易除去;能消除自动加速现象。
水溶液聚合是用水作溶剂,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
缺点:单体被溶剂稀释,聚合速率慢,产物分子量较低;消耗溶剂,溶剂的回收处理,设备利用率低,导致成本增加;溶剂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编辑本段溶剂选择溶剂应不能同单体、引发剂(或催化剂)直接反应,否则将导致聚合的失败。
高聚物合成工艺 第七章 溶液聚合

得到固体聚合物,则应选择聚合物的非溶剂。
④需考虑毒性和成本等问题 。
7.3 聚合工艺
? 溶液聚合所用溶剂为有机溶剂时,引发剂为可溶 于有机溶剂的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根据反应 温度和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常用偶氮类 (因不会对引发剂产生诱导分解作用)。引发剂 的用量通常为单体量的 0.01 ~2% 。
溶剂 单体
引发剂 溶液
溶液聚合
聚合物溶液
滤 过
回收未反 应单体
+非溶剂
聚合物沉淀
蒸馏
分离干燥
溶剂回收
聚合物固体
Fig. 7.1 溶液聚合方块流程
7.2 溶剂的选择和影响
? 溶液聚合中由于溶剂存在,将对引发剂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 合物的结构及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
7.2.1 溶剂对引发剂分解速率的影响
? 溶液聚合常使用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 体系,引发剂分解速率随体系不同而异。
? 有机过氧化物在某些溶剂中会有诱导分解作用, 降低引发剂效率,但也导致总的引发剂分解速率 提高。不同溶剂使有机过氧类引发剂分解速率增 加的顺序为 : 芳香类 醇类 酚类 醚类 胺类
? 偶氮类引发剂一般不会发生诱导分解 (偶氮二异丁 酸甲酯除外),分解速率与溶剂无关。
? 溶液聚合在高分子材料工业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化 学纤维产品中,聚丙烯腈、聚醋酸乙烯酯的是采用 溶液聚合生产的。也用该法生产涂料和粘合剂。
? 优点:
(i)聚合热易扩散,聚合反应温度易控制;
(ii )体系粘度低,自动加速作用不明显;反应物料易 输送;
(iii )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低,向高分子的链转移生成支 化或交联产物较少,因而产物分子量易控制,分子量 分布较窄;
溶液聚合文档

溶液聚合概述溶液聚合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将单体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溶液,进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将单体分子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
溶液聚合通常由引发剂在溶液中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来实现。
该方法可以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
溶液聚合的过程溶液聚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单体溶解:将所需单体加入适宜的溶剂中,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方式使单体充分溶解,形成初始的单体溶液。
2.引发剂添加:将引发剂加入单体溶液中,引发剂的选择通常根据所需合成聚合物的特性进行。
引发剂能够引发聚合反应,并控制聚合速率。
3.聚合反应:在适宜的温度下,通过热引发或光引发等方式,引发剂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单体发生反应,连接成高分子链。
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由基聚合反应,属于链式反应。
4.反应结束与处理:聚合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根据所需合成聚合物的要求,加入适当的终止剂或通过其他方式终止反应。
终止剂能够与聚合链发生反应,使聚合反应停止。
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过滤、洗涤等步骤将聚合物分离出来。
5.聚合物的后处理:聚合物经过分离后,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干燥、粉碎、提纯等,以获得所需的最终产物。
溶液聚合的优势与其他聚合方法相比,溶液聚合具有以下一些优势:1.反应条件温和:溶液聚合通常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无需高温高压等特殊条件,适用性较广。
2.反应过程可控性强:通过调节引发剂、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参数,可以对聚合反应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所需聚合物的合成。
3.可溶性高分子合成:溶液聚合能够合成可溶于溶剂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并能够制备高分子溶液,便于后续加工和应用。
4.适用范围广:溶液聚合适用于合成各种类型的聚合物,如线性聚合物、交联聚合物、共聚物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5.反应速度较快:相比其他聚合方法,溶液聚合的反应速度较快,可以较快地合成所需聚合物。
应用领域溶液聚合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学工业:溶液聚合可用于合成树脂、涂料、胶水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居装饰等领域。
溶液法聚乙烯工艺

溶液法聚乙烯工艺引言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领域。
溶液法聚乙烯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聚乙烯生产工艺,本文将对该工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介绍。
工艺概述溶液法聚乙烯工艺是通过将乙烯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最终得到聚乙烯产品。
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在聚乙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工艺步骤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料,主要包括乙烯和溶剂。
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在常温下很容易液化。
而溶剂则可以选择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如正庚烷、正辛烷等。
2. 反应器装载将预先准备好的溶剂加入反应器中,然后将乙烯气体通过适当的方式通入反应器内。
为了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添加催化剂和其他辅助剂。
3. 反应过程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催化剂开始发挥作用,引发乙烯分子之间的聚合反应。
这个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反应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聚合反应能够充分进行。
4. 聚合结束当聚合反应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停止供气并降低温度和压力。
此时,在溶液中已经形成了聚乙烯颗粒。
5. 分离与回收将反应器中的溶液进行分离处理,通常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将聚乙烯颗粒与溶剂分离。
然后通过蒸发、冷凝等方式回收溶剂,并对得到的聚乙烯颗粒进行干燥处理。
6. 检测与包装对干燥后的聚乙烯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如密度、流动性、拉伸强度等指标。
合格的产品经过包装后可以进行销售或进一步加工。
工艺优势溶液法聚乙烯工艺相比其他聚乙烯生产工艺具有以下优势: - 操作简单:相对于其他工艺,溶液法聚乙烯工艺的操作流程简单,易于掌握和实施。
- 生产周期短:该工艺反应速度快,聚合时间较短,可以大大缩短生产周期。
- 产品质量稳定:由于溶液法聚乙烯工艺的操作条件可控性强,因此可以得到产品质量稳定的优质聚乙烯。
工艺改进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溶液法聚乙烯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作溶剂:采用水溶性引发剂,如过硫酸盐及其氧化还 原体系
2014-10-12
11/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4 聚合工艺
1)反应设备:釜式反应器 2)反应热的移去:
采用低沸点溶剂时可在回流温度下进行;溶剂沸点高或反应温度 较低时,采用半连续加料方式。
为了便于控制聚合反应速度,通常在釜式反应器中半连续操作
可能采用的装置如下:
2014-10-12
15/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A)为聚合物自上而下喷淋,快速真空蒸发。(B)经管状蒸发器真空蒸发。 (C)用脱气螺杆挤出机处理;(D)用簿膜蒸发器快速真空蒸发。
2014-10-12 16/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② 聚合物热稳定性差、用水作为溶剂。
第二单体
3%~12%
第三单体
1%~3%
衣康酸、甲基丙烯磺酸钠、 引入亲染料的基团、如磺 丙烯磺酸钠、乙烯基吡啶 酸类酸性基团,或吡啶等 及其衍生物等 碱性基团
2014-10-12
19/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
1)近似于羊毛,蓬松、卷曲和柔软。密度比羊毛小( 一 般为1.14~1.18g/cm3,羊毛为 1.30~1.32g/cm3),强度比羊毛 高l~2.5倍,保暖性好,常用来代替羊毛。 2)利用其热弹性可制膨体纱,弹性好,保暖性特别好, 可替代羊毛绒线。
3 )耐光、耐气候性好,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含氟纤 维除外)。
4 )能耐酸(如 35 %盐酸、 65 %硫酸或 45 %硝酸),耐 碱性较差,不溶于一般的化学溶剂,但能溶于极性大的有 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
2014-10-12 20/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 5 )均聚的聚丙烯腈染色性较差,利用共聚方法引入带 不同类型亲染料基团的第三单体,可改善染色性能,并扩 大染料品种和类别,如采用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碱性 染料及酸性染料等,可以得到色谱齐全、色彩鲜艳、水洗 和日晒牢度较好的纤维。 6 )热稳定性好, 170~180℃颜色不变;在空气中 200~ 300℃加热,发生分子内环化,进一步处理可制炭纤维。 但是,聚丙烯腈纤维也有不足之处,如强度、起始弹性 模量等皆居中等水平,其弹回性和卷曲性还不及羊毛。
2014-10-12
21/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纤维的应用 可广泛地用于混纺或纯纺织物中。如可制成各种似 毛的呢料、针织品及长绒织物。因为吸湿性低,常与棉、 毛或粘胶纤维混纺,以改进其吸湿性能。又可制成膨体 纱,大量用来代替羊毛。另外,在军用和工业方面也取 得了应用,如帆布、炮衣、旗帜等。
两者作用正好相反,但常常同时发生。
有溶剂存在,可降低向大分子进行链转移的机会,从而减少 大分子的支链,降低支化度。在无溶剂存在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
随着转化率增高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自由基向大分子链转移的机 率增多,因此产生支链结构。
2014-10-12 9/52
选择溶剂应注意的问题
a)考虑单体在所选择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b)溶剂的活性:应当无阻聚或缓聚等不良影响以及考虑 对引发剂的诱导分解作用。 c)溶剂对聚合物溶解性能和对凝胶效应的影响:选用良 溶剂时为均相聚合,有可能抑制甚至消除凝胶效应;选 用沉淀剂时为沉淀聚合,凝胶效应显著。 d)溶液聚合选择溶剂时应考虑溶剂的Cs值。 e)溶剂的毒性、安全性和生产成本。
AIBN:不显现诱导分解作用,应用最为广泛 BPO: A)诱导分解导致引发效率降低; B)极性溶剂可促进过氧化物分解,减少半衰期,加 快聚合反应速率。过氧化物在不同溶剂中分解速率 的增加顺序是: 卤代物 < 芳香烃 < 脂肪烃 < 醚类 < 醇类
2014-10-12
7/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2014-10-12
5/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2 溶剂的影响与选择
水、有机溶剂(醇、酯、酮、苯、甲苯,脂肪烃、环 烷烃、卤代烃等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1)溶剂对引发剂的作用
自由基引发剂的分解速度与周围介质的性质有关。
水:对引发剂的分解速度基本无影响 有机溶剂:因溶剂种类和引发剂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4-10-12
10/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3 引发剂
用量约为单体的0.01%~2% 采用有机溶剂,常用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
过氧化物的分解速度不仅可受极性溶剂的影响,而且分解产生的 氧化物可能进一步参加反应生成交联结构,因而可能产生凝胶。 过氧化氢一类引发剂易于发生链转移反应,只有在希望产生链转 移反应的场合才使用它。 偶氮化合物的分解受溶剂的影响小,应用较广泛。
的聚合称为溶液聚合。 反应生成的聚合物若溶解于所用溶剂中,为均相溶液 聚合(如丙烯腈 /NaSCN 水溶液);若生成的聚合物不溶 于所用溶剂中而沉淀析出,则为非均相溶液聚合,又称为
沉淀聚合(如丙烯腈/水) 。
2014-10-12
2/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优点:
1)以溶剂为传热介质,聚合温度容易控制; 2 )体系中 聚合物浓度较低,不易进行链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而形成支化 或交联产物。 3 )因溶剂的链转移作用,容易调节聚合物的分 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4 )产物易于输送,而且在制造粘合剂、 涂料及纺丝浆的情况下,聚合后溶剂不必除去可直接应用。
热水
缺点:
由于单体浓度低,聚合速率慢,分子量不高;生产过程中 增加了溶剂的回收及纯化等工序,易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尚需 考虑安全等问题。
2014-10-12
3/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溶液聚合生产过程:
2014-10-12
4/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后处理:
1 )所得聚合物溶液如直接用作粘合剂、涂料、分散剂、增 稠剂 …… 等用途时,通常须经浓缩或稀释达到商品所要求的浓 度后包装,必要时尚须过滤去除不溶物以后再包装。 2)如果要求由所得聚合物溶液中分离得到固体聚合物,则 可于溶液中加入与溶剂互溶而聚合物不溶的第二种溶剂使聚合 物沉淀析出,再经分离、干燥而得固体聚合物。 3)如果要求自聚合物水溶液中分离聚合物时,可直接进行 干燥,由于聚合物提浓后非常粘稠,所以必须用挤出机干燥、 捏和机干燥或转鼓干燥器等专用设备进行干燥。
单体总浓度17~21%
精制
C%=55-70% Mn=5-8万 12.2-13.5%
精制,去除甲酸钠、Na2S2O8 pH=4.8~5.2
AIBN 0.2~0.8%
添加消光剂等
2014-10-12
25/52
聚合釜来 电动机 视镜 出料 夹套 夹套用蒸汽 盘管加热 伞 视镜 去单体喷 淋冷凝器
热水 进料温度控制器
2014-10-12
18/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制取三元共聚物时,为了使共聚物的组成比较均一,保 证产品质量的稳定,选用的各种单体的竞聚率值不宜相差过 大。
单体 含量
与丙烯腈共聚的第二、第三单体
种 类 丙烯酸甲酯(最常用)、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甲 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 酯等 作 用 破坏大分子链的规整性、 降低大分子链敛集密度、 改善纤维的染色性,增加 弹性
2014-10-12 12/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控制平均分子量的方法: 改变引发剂用量; 改变单体/溶剂的用量比; 添加分子量调节剂。
2014-10-12
13/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5 后处理
● 所得聚合物溶液直接应用时:
在聚合过程结束前应补加引发剂,以尽量减少残存单体, 或用化学办法将未反应单体除去。如果单体沸点低于溶剂,也 可采用蒸馏的办法脱除残存单体,或减压蒸出残存单体。 注意:脱除单体后的聚合物溶液,必要时可经浓缩或稀释以 达到一定的固含量,再过滤去除可能存在的不溶物,得到商品 聚合物溶液;有机溶剂体系注意避免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而使 聚合物沉淀析出;注意贮存温度勿使溶剂挥发或粘度过高。
2014-10-12
23/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1)丙烯腈均相溶液聚合工艺
工艺流程
NaSCN水溶液作溶剂的均相溶液聚合工艺流 程分为四个工序: 配料; 聚合;
脱除单体;
原液准备。
2014-10-12
24/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T=76~75℃ t=1.5~2h
AN(M1):M2:M3=94.5~88:5~10:0.5~2.0
2014-10-12
17/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3.4.6 聚丙烯腈合成工艺
由丙烯腈聚合得到的聚丙烯腈,早在1929年已发现,但其严 重缺点是发脆、熔点高,当加热到 280~300℃还未熔融就开始分 解,无法进行纺丝,用途受到限制。这是由于-CN 基团与相邻分 子上的氢原子形成了“氢键”而局部结晶,大分子的柔顺性差而 使聚合物发脆。使用其他单体与丙烯腈共聚以后,聚合物分子间 作用力降低,克服了脆性并改善了柔软性和弹性,因而发展成为 重要的合成纤维品种。 此外,还可以加入第三单体来进一步改善纤维的染色性能。 目前,聚丙烯腈已成为世界上三大合成纤维的品种之一。
2014-10-12
22/52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
聚丙烯腈合成工艺
聚丙烯腈通常由丙烯腈经自由基引发剂引发聚合而成。 在工业生产中,根据所用溶剂的溶解性能不同,可分为均相 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两种。 均相聚合:一步法,硫氰酸钠(NaSCN)浓水溶液、氯 化锌(ZnCl2)浓水溶液、硝酸(HNO3)、二甲基亚砜 (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为溶剂的溶液聚合。
3.4 溶液聚合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