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育苗育种技术
海参的六种养殖方式

海参的六种养殖方式一、潮间带沉笼、沉箱养殖选择风浪小、无淡水注入、潮流畅通、滩面平缓、管理方便的内湾作为养殖海区。
沉箱、沉笼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钢筋和网衣编制而成,均需牢固固定于海底。
其优点是养殖海参的安全系数较高,便于观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断疏散,否则对生长有一定限制作用。
目前,大面积应用此种方式的较少,较适合于海参苗种的中间培育。
海参养殖:海参的工厂化养殖初步探讨二、室内控温养殖根据海参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使养殖水温始终保持在适宜生长的范围内,以便加快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
黄海水产研究所通过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对“刺参夏眠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参的夏眠现象是因水温而致,且海参夏眠的水温随着个体的增长而降低,即个体越大,夏眠水温越低。
同时,经过夏眠的海参体重明显下降,平均失重为原体重的1/3~1/2,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参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在此基础上,在高温期间采用控温可以解除海参的夏眠,使海参处于正常的活动、摄食、成长的状态,从而避免海参夏眠对养殖造成的弊端。
1、养殖设施养殖池不宜太大,以长条池为好,便于流水。
池内设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层或多孔的海参“隐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
2、水温适宜水温最好保持在10℃~15℃。
3、苗种规格和放养密度苗种体长3~5cm或更大的一些为好;放养量视养殖条件而定,一般以50~100头/m2为宜。
4、投饵首先要保证饵料的质量,投饵量因控温状况而变化,一般日投饵量在体重的1%~8%范围内,投饵量调节的主要依据是刺参对上一次投饵的摄食情况。
5、日常管理观察海参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摄食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等,及时清池、调节水温、防病治病。
三、围网养殖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如山东长岛海域,有自然环境的优势,大小岛屿和礁石较多,可以在这些岛屿和礁石之间设置围网养殖海参。
其优点在于海参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区一样,同时可以减少逃逸,便于管理。
四、多品种混养试验混养的品种比较多,有参虾、参鱼、参贝(如扇贝、鲍鱼)和参蛰等混养方式。
海参繁殖方式

海参繁殖方式
海参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水产养殖动物,其繁殖方式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海参在繁殖季节时,雌海参会释放卵子,雄海参会释放精子,两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形成幼海参。
人工繁殖:海参的人工繁殖主要包括切片繁殖和人工授精两种方法。
切片繁殖:将成年海参切成小块,投入配合饲料的容器中培养,待小海参出生后,再将其放入池塘中养殖。
人工授精:提取雄海参的精液,通过注射器等工具将其注入雌海参的体内,实现人工授精,经过孵化,形成幼海参。
海参的繁殖主要取决于环境和饲养条件,保持环境卫生、控制饵料质量等是实现良好繁殖的关键。
同时,科学合理地选择繁殖方式,也能有效提高海参的产量和品质。
- 1 -。
网箱海参苗技术要点

网箱海参苗技术要点1.海参的选种:选择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抗逆能力高的海参品种。
例如,采用简备科学优质的海参选育方法,选育出适应网箱养殖的强壮品种。
2.海参的产卵:网箱海参的产卵通常采用人工刺激的方法,通过向海参身体上注射催产剂或改变环境刺激的方式来促使其产卵。
产卵时刻需要掌握好,以确保幼苗的正常孵化。
3.幼苗孵化:将产出的海参卵精心收集,并在适当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孵化。
为了保证孵化率和幼苗的质量,需要注意水温、水质、饵料等因素的调控。
4.幼苗管理:尽快完成幼苗孵化后,需要加强对幼苗的管理。
注意控制网箱中的水质、温度和pH值,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同时,要及时补充适当的饵料,如浮游生物、藻类等,以促进幼苗的生长。
5.疾病防控:网箱海参苗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通过定期检查幼苗的身体状况、加强水质管理、合理使用药物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6.饵料管理:为了促进幼苗的快速成长,需要提供适宜的饵料。
常用的饵料包括鱼粉、虾粉、虾子、藻类等。
根据幼苗的成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搭配饵料,并确保饵料的品质和数量。
7.适宜的密度:根据网箱的大小和养殖环境,合理确定幼苗的密度。
在保证幼苗生长的同时,要注意控制过高的密度,避免造成竞争、传染病等问题。
8.海参苗的转养:当海参苗长到一定大小后,需要进行转养,将其转移到更大的网箱或池塘中进行进一步养殖。
转养的过程需要注意适应期,逐渐改变养殖环境,使海参苗能够适应新的养殖方式。
9.养殖记录与数据分析:对网箱海参苗的养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生长情况、饲养量、水质状况等数据,以便后期进行分析和改进。
10.定期的监测与调整:对网箱海参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包括体重、长度、存活率等指标的测量。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总结起来,网箱海参苗技术要点包括选种、产卵、孵化、管理、疾病防控、饵料管理、密度控制、转养等方面。
海参育苗基本流程

海参育苗基本流程(一)育苗主要技术内容:亲参的采捕及蓄养、产卵与受精、幼体培育、稚参的采集和培育、稚参的培育(包括稚参前期培育、稚参后期培育、幼参培育、直到商品幼参)。
1、亲参的采捕及蓄养采捕自然海域中刺参,夏至前后,亲参基本成熟,此时是亲参采捕的最佳时机,应选择个体较大,体长20厘米以上,体重大于250克,无伤,性腺饱满的亲参。
操作时,操作人员在采捕海参时注意不可有油污接触海参。
海参在最短时间内运回繁殖场所。
密度2头/升水放置于塑料袋内,并放在保温箱内,保持温度。
运输时应注意避免参体挤压,并防止高温,可选择在早上或晚上运输。
亲参运回后要人工蓄养,蓄养的水温不要太高,一般掌握在16摄氏度——18摄氏度。
亲参的培育密度不要超过30头/平方米。
每日按亲参体重的4%投喂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饲料。
蓄养的时间以1周左右为宜,如果捕到性腺发育整齐、成熟好的亲参,当天晚上就能大量排放。
2、产卵与受精刺参人工催产方法一般亲参采用阴干升温刺激法和阴干流水等刺激法,诱导产卵的方法是否生效,关键在于性腺的发育是否成熟。
根据刺参产卵的习性,产卵应选择在晚7时—10时进行,发现亲参活动频繁,并沿着池壁上移,不久雄性便会排放,此时,值人员要立即将它捞出,此时要反复洗卵多次,一直到池水变清为止。
为避免精卵堆积,每30分钟搅动一次。
3、幼体培育当胚胎发育到小饵幼体时要进行选育,用NX79尼龙丝网拖选或虹吸选育,选育中上层幼体,培育池密度控制在0.5个/毫升左右。
注意换水与管理。
刺参幼体的适口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此外有些代用饵料,如鼠尾藻磨碎液,而采用金黄色藻和硅藻混合投喂效果更好。
投喂要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不可一次投喂过多,否则刺参幼体易消化不良。
单泡藻类的投喂量分别为小饵幼体1万细胞/毫升,中饵幼体1.5万/毫升,大饵幼体2万细胞/毫升,如果胞藻类不足可搭配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鼠尾磨碎液每天投喂量10PPM—20PPM(鲜重),海带草发液每天投喂量10PPM—14PPM,食用生澄清液每天投喂量6PPN—8PPM(干重)。
海参育苗过程常见问题解答

海参育苗过程常见问题解答一、浮游体期的幼苗常见的烂边一般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答:1、升温育苗若水温不稳定,温差2℃以上极易发生幼体烂边,解决方法是每天换水量应控制在30%一50%,温差低于0.5℃。
2、投喂方法不对,易造成残饵过多,引起氨氮、PH过高导致烂边,因此这阶段要严格控制投喂量,尽量少量多餐,一天2 3次为宜,同时配合微生态制剂[苗乐肠优],一天一次,可降低氨氨,提高营养。
3、气泡病也会引起幼苗烂边,由于单胞藻经育苗车间升温后迅速繁殖,吸收水体中大量二氧化碳,引起PH突然升高,导致水中溶解氧过高而最终导致气泡病发生,所以在育苗过程中要按时使用微生态制剂[生态益水菌]和[苗乐肠优]及时防治。
二、苗附板后10—15天左右,滑板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什么?答:1、这个阶段滑板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多数原因是参苗从浮游体到附板这两个阶段转化较快造成的。
前期以单胞藻类和菌类为主要饵料,附板后若过早投喂自配料和海泥易造成幼苗消化不良厌食等症状,一星期左右矛盾达到高峰。
所以,这期间饲料的转换要有一个过渡阶段,一般附板后要先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口料,不要急于投喂自配料和海泥,也可以配合300目以上的海藻粉投喂,逐步过渡到正常喂料。
2、缺氧,育苗过程中导致缺氧的原因是:①气头数量不够,正常应每平方213个,气头目数以80目为宜。
②充气量越小越好,因为气泡总是往气压低的地方跑,所以池底有效溶解氧相对较低,上层溶解氧较高。
这就是造成苗全在网片上面而不往下走的原因。
三、育苗的后期及保苗阶段常见的拖便有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防治?答1、料的质量不好,有霉变、酸败或发臭。
2、投喂量偏多引起消化不良。
3、饲料中的蛋白、脂肪与纤维的比例过高。
所以生产过程中要严把饲料质量关。
对已出现的拖便现象,根据情况轻重有以下几种防治方法:①早期间用[苗乐肠优]泼洒,一天一次。
②水脏有少量泡沫或油膜时,在上述基础上加[强力EM]苗越小用量越少,苗越大用量越多,一天一次,换水后立即使用,连用3 5天。
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研究

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参养殖的需求逐渐增加,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在海水养殖海参苗的培育、环境控制、疾病预防和养殖设施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如何提高海参苗的种植效率、健康状况和生态友好性。
首先,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其培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创新理念,科研人员不断改进了海参苗的培育方法。
传统的培育方法往往受限于水质和饲料的质量,导致了海参苗的生长缓慢和生存率低。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培育方法不断涌现。
例如,采用人工合成的饲料替代传统饲料,在提高海参苗的饲料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海水养殖对海洋资源的侵蚀程度。
此外,利用先进的水生态系统和环境监测技术,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控制养殖环境,提供更适宜的生长和繁殖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海参苗的培育效益。
其次,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也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疾病是海水养殖海参苗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依赖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这种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容易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和选择育种技术,科研人员能够选育出抗病性更强的海参苗品种。
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疫苗接种和免疫调节技术,科研人员能够提高海参苗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水养殖海参苗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此外,海水养殖海参苗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也对养殖设施的设计和环境控制产生了积极影响。
养殖设施的合理设计可以提高海参苗的生长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科技创新使得养殖设施能够更好地满足海参苗对温度、氧气、光照等环境要求。
例如,将智能监测设备应用于养殖设施,可以实时监测和调节养殖环境,提供最佳生长条件。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

海参优质高效的养殖管理技术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
而刺参是我国北方一种最主要的食用海参,适于生长在辽宁、河北、山东及江苏的北部沿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长刺参资源的不断减少,野生海参产量已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适宜生活在水质澄清,潮流畅通、饵料丰富的海区,在暂时风浪较大、水质浑浊的海区亦能生存。
对水温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适温度12℃--18℃,超过20℃时则进入夏眠状态,低于5℃则停止生长。
对盐度的要求在18--33之间,对底质而言,较硬的泥沙底质适于刺参的生长,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丰富的地区更佳。
(一)养殖环境潮流畅通、水质清新、无污染、无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长的岩礁地带。
底质对海参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底质为泥质或烂泥底质的,可进行如下改造:1、在底质不太软烂的条件下,可采用如下改造方法:(1)投石法:一种是条状投石,长度不限,宽0。
5--1。
0米,条与条间距2。
0--3。
0米;二是采用堆状投石法,即每隔0。
5--1。
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
5米左右;三是采用满天星投石法,即随意往虾池投放石块。
(2)人工参礁:一般用水泥制作,参礁制作原则是多孔、多层次,便于刺参藏匿和栖息,大小重量以便于搬运为宜。
有空的参礁,孔径10厘米左右,便于刺参的栖息与采捕。
(3)其它材料:亦可投掷一些树枝、树杈、树桩、筐篓等,不但有利于刺参的栖息,而且木质腐蚀后可作为刺参的饵料。
(二)稀软底质的虾池必须人为的创造悬空的底质以适宜于刺参的生长,方法有二:①底质稀软,投物易淤陷,不利于刺参的存活,故必须采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桩,然后用铁丝和尼龙绳连接,再把筐篓、轮胎、瓦片、树枝、竹制品、人工礁等物吊于绳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桩,将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层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
二、刺参的养殖过程(一)参苗的运输方法(参苗的运输可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1、湿法:把参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气泵充气;或将参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气后将袋口扎紧,进行运输。
海参繁殖方式

海参繁殖方式海参是一种珍贵的海洋生物,被誉为“海洋之宝”。
它们在海洋中繁殖繁衍,以保持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海参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性别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性别繁殖是海参的主要繁殖方式之一。
海参具有雌雄异体,即一只海参同时具备着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
当海参达到一定的生长期和发育程度后,它们会进行交配。
交配过程中,雄性海参会释放精子,雌性海参则接收精子并受精。
受精后,雌性海参体内的卵子会受到精子的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最终孵化成为幼小的海参。
无性繁殖也是海参的一种重要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包括分裂繁殖和营养繁殖两种形式。
分裂繁殖是指海参通过自身的分裂来繁殖后代。
在适宜的环境下,海参身体的某个部位会出现裂隙,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分裂成两个独立的个体。
这两个个体会继续生长和发育,最终成为成熟的海参。
营养繁殖是指海参通过自身的身体组织来繁殖后代。
海参体内的某些细胞具有再生能力,当它们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时,会迅速分裂和增殖,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这种方式可以使海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损伤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外,海参还具有一些其他的繁殖方式。
例如,一些海参会产卵到水中,然后通过水流的带动,将卵子带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
还有一些海参会将卵子黏附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以保护卵子的安全和发育。
海参繁殖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和生活条件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
这也为海参的保护和繁殖提供了一定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海参的数量逐渐减少,繁殖受到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海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海参的持续繁殖和发展,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海参是珍贵的海洋资源,也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海参,守护海洋的美丽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
一、海参育苗技术
1. 环境准备:选择合适的育苗场地,保持水质清洁,温度适宜,PH 值稳定,光照充足。
2. 选种:选择优质的海参种苗,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能力。
3. 海参孵化:将选好的海参种苗放入孵化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促进海参的孵化和幼苗的生长。
4. 饲料投喂:为海参幼苗提供合适的饵料,如浮游生物、微生物等,保证其营养需求。
5. 海参苗期管理:定期清理池底杂物,调整水质参数,防止疾病发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海参苗期培育:逐步增加饲料投喂量,控制饲料种类和投喂频率,促进海参的生长发育。
二、海参育种技术
1. 选育优良品种:通过选择具有高产、耐病、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海参进行育种,提高养殖效益。
2. 优化繁殖环境:保持海参养殖水质清洁,控制适宜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促进海参的繁殖。
3. 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手段将雌性海参的卵子和雄性海参的精子结合,促使受精卵发育成仔海参。
4. 仔海参孵化: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箱中,提供适宜的温度、盐度和
光照条件,促进仔海参的孵化和幼体的生长。
5. 护苗管理:定期清理池底杂物,调整水质参数,控制饵料投喂,防止疾病发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优化养殖技术:根据不同阶段的海参生长特点,调整饲料种类、投喂量和投喂频率,提高海参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7. 注意疾病防控: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疫病扩散对养殖业的影响。
海参育苗育种技术的提升对于海参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育苗育种技术,可以提高海参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效益,促进海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控措施的实施,也能有效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成功率。
因此,不断探索和推广先进的海参育苗育种技术,对于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