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化学品安全常识

合集下载

危 险 化 学 品 常 识

危 险 化 学 品 常 识

危险化学品常识名称、分类及注意事项:(1)过氧化钠别名:双氧化钠,二氧化钠分子式:Na2O2理化性质:米黄色粉末或颗粒,加热后则变为黄色,有吸湿性。

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放出氧气。

遇水发生强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及过氧化氢,后者会很快分解成水和氧,并放出大量的热。

本品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密度2.80(水=1),熔点460℃(分解)。

主要用于医药、印染、漂白及分析试剂。

危险特性:是强氧化剂。

与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能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与水起剧烈反应,产生高温,量大时能发生爆炸。

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剂:干砂、干土、干石粉。

禁止用水、二氧化碳、泡沫。

储运注意事项:包装必须完整密封,不得露天存放。

库房要干燥,相对湿度75%以下。

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应严格分开存放,切勿混储混运。

雨天不宜搬运,防止受潮。

搬运时应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泄漏物应搜集于密闭容器,进行处理。

2)过氧化氢溶液(40%以下)别名:双氧水分子式:H2O2理化性质:纯过氧化氢是无色粘稠液体,易分解放出氧气和热量,是强氧化剂。

市售商品一般都是它的水溶液,含量为27.5%、35%二种,密度1.11~1.13(水=1),沸点106~108℃,凝固点-26~-32.8℃,均系无色透明液体。

医用消毒多为3%溶液。

主要用于漂白、医药和分析试剂。

危险特性:受热或遇有机物易分解放出氧气,加热到100℃则剧烈分解。

遇铬酸酐、高锰酸钾、金属粉末会起剧烈作用,甚至爆炸。

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本品触及皮肤会使皮肤发白并感到疼痛,可用水冲洗后涂擦甘油或酒精。

灭火剂:水、雾状水、黄砂、二氧化碳。

(火灾后被抢救下来的双氧水,必须在包装外面用雾状水淋过,才能重新进入仓库,以防包装外面沾有双氧水及有物而重新燃烧起来)。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清洁的库房内,远离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库温不超过30℃。

夏季宜早晚运输。

应与有机物、铬酸酐、高锰酸钾、金属粉末隔离存放。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1、危化品企业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3级安全教育总时间不少于?危化品企业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3级安全教育总时间不少于48学时。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扩展资料:班组教育内容(1)本班组的生产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设备状况、消防设施等。

重点介绍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高空作业等方面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交待本班组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和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

(2)讲解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重点讲思想上应时刻重视安全生产,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和工具;介绍各种安全活动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交接班制度。

告诉新工人出了事故或发现了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领导,采取措施。

(3)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爱护劳动保护用品和文明生产的要求。

要强调机床转动时不准戴手套操作,高速切削要戴保护眼镜,女工进入车间戴好工帽,进入施工现场和登高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工作场地要整洁,道路要畅通,物件堆放要整齐等。

(4)实行安全操作示范。

组织重视安全、技术熟练、富有经验的老工人进行安全操作示范,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讲安全操作要领,说明怎样操作是危险的,怎样操作是安全的,不遵守操作规程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2、三级安全教育在各行业中的培训时间,具体是哪个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时间的呀?在《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中都有规定。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

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

中学生安全教育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一、介绍危险品是指能够对人体、动植物、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物质或物品。

危险品的存在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具备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学生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

二、了解常见危险品及其危害1. 化学品类化学品如硫酸、盐酸、氨水等,接触较多的场合包括化学实验室、生活清洁用品等。

这些化学品的直接接触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长时间暴露还可能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

2. 燃气类燃气如天然气、液化气等,在家庭和学校餐厅等地使用广泛。

燃气泄漏或使用不当会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3. 放射性物质类放射性物质如核辐射、电离辐射等,主要存在于核电站、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等。

长期接触和辐射会导致遗传变异、白血病等疾病。

4. 高温物品高温物品如热水、开水、油锅、电炉等,都具有灼伤人体的危险。

中学生应注意避免接触高温物品,避免造成皮肤灼伤。

三、预防危险品伤害的常识1. 学习危险品知识中学生应了解不同危险品的特征、使用方法、存放要求等基本知识。

可以通过学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和互联网等途径获取这些知识。

2. 加强安全意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对危险品的高度警惕,避免接触未知的物品,不轻易接触或尝试不熟悉的危险品。

同时,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相关单位报告。

3. 安全使用危险品对于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品,中学生应确保在导师或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4. 定期检查设备和管道学校和家庭应定期检查燃气设备和管道是否存在泄漏情况,及时修缮或更换老化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5. 注意防范放射性物质学校应加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确保防护设备的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在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中,应加强放射线防护意识,减少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机会。

6. 小心高温物品遇到高温物品时,中学生应时刻保持警觉,远离高温物品,避免直接接触。

危险化学品常识一书一签

危险化学品常识一书一签

配合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救援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 理
应急预案制定
确定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事故等级
制定应急救援的组织和人员配备
制定应急救援的程序和步骤
制定应急救援的资源和保障措施
应急救援装备
防护服: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和 吸入有害气体
呼吸器:提供安全呼吸保障,防 止吸入有毒气体
化学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免受化 学品伤害
腐蚀品:能腐蚀金属、皮 肤等,如硫酸、盐酸等
危险化学品标识是识别危险化学品 的重要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识
标识的颜色、形状、符号等具有特 定含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标识包括化学品名称、危险性类别、 安全措施等信息
标识的使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危险 化学品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危险化学品储存与运输
储存要求
安全责任制
企业负责人: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全面工作 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 操作人员:负责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应急救援人员: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安全检查与评估
定期检查:对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进行定期检查 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风险评估:对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应急响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化学防护手套:防止化学品接触 皮肤
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培训目的: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 有效地进行救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培训内容: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危 险性评估、应急处置措施、救援器材使用等。

危险化学品火灾安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危险化学品火灾安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危险化学品火灾安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危险化学品火灾是一种非常严重且具有高风险的事故,它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以及财产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下是一份危险化学品火灾安全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一、了解化学品在防止危险化学品火灾和应对火灾之前,首先要了解所处理的化学品。

了解其特性、危险性和容易燃性,以便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

二、储存和处理化学品1. 储存:确保将危险化学品储存在指定的储存区域内,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标记。

2. 通风:保持储存区域的良好通风,以减少气体积聚和爆炸的风险。

3. 避免混合:危险化学品应单独储存,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以防止可能发生的不良化学反应。

4. 防火措施:储存区域应有适当的防火设施,例如灭火器、防火泵等。

三、防火措施1. 防火设施:建立完善的防火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消防栓和防火墙等。

2. 灭火装备:确保灭火装备放置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

3. 灭火器的选择: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例如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火灾。

4. 灭火技术:了解常见的灭火技术,例如使用P.A.S.S.(拉下保险销、瞄准火焰的底部、挤压扳手、扫动火焰)原则使用灭火器。

四、火灾应急预案1.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危险化学品火灾,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

2. 疏散计划:制定疏散计划,包括疏散路线和安全集合点。

3. 报警系统:建立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雾探测器和火焰探测器等。

4. 人员培训:对员工进行火灾应急培训,包括火灾报警程序、灭火器使用和紧急疏散等。

五、个人防护1. 穿戴防护设备:在接触危险化学品时要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例如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

2. 避免吸入有毒气体:确保工作场所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以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风险。

3. 接触预防: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以防止皮肤损伤或化学反应。

六、定期检查和维护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域和防火设施,确保其正常运作。

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常识与应对方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常识与应对方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常识与应对方法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处理和存储危险化学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常识与应对方法,以确保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从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安全教育常识和应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详细分析,以提高大家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是进行安全教育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识和命名规范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对不同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常识1. 贮存与处理: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要做好贮存和处理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场所,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遵循相关操作规程,禁止将危险化学品与其他不相容物混合,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此外,还应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定期检查和更新工作,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危险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

例如,戴上耐化学药品的手套、穿着防护服和防护眼镜等。

此外,要注意随时洗手和更换防护设备,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三、危险化学品的应对方法1. 预防与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发生在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所以做好事前预防和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应对方法和应急预案,我们可以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降低损失并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 周期性培训: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学习。

周期性培训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组织实地演练和模拟演习,让每个参与者亲身感受和掌握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更好地应对实际情况。

危险化学品常识

危险化学品常识

危险化学品常识1、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征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有以下特征:1、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物质; 2、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和回收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3、需要进行特别防护。

2、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第一类:爆炸品。

例如炸药和爆炸性药品;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例如一氧化碳、氮气;第三类:易燃液体。

例如汽油酒精;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例如红磷、黄磷、三氯化钛、金属钠、氰化钾;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例如硝酸盐、过氧酸类盐、氧化苯甲酰、过氧乙酸;第六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例如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例如夜光粉镭、钴60;第八类:腐蚀品。

例如硫酸、硝酸、氢氧化钠。

3、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化学物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内。

化学物质进入人类的机体,蓄积达到一定的量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

主要预防措施:通风、隔离、做好防护、遵守操作规程、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检。

4、危险化学品伤害紧急处理(1)尽快将中毒者救离事故地点,移至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

(2)清除鼻腔、口腔内分泌物,除去假牙,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畅通;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或温水冲洗,特别是皮肤褶皱和毛发处,反复冲洗15-20分钟。

(3)救护者做好自身防护,如:佩戴有效的过滤式防毒面具与供氧面具,系好安全带。

(4)危重的中毒者必须在现场处理后方可送上级医院,如呼吸困难或停止应立即给氧与人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挤压。

危险化学品作业安全重要知识培训

危险化学品作业安全重要知识培训
10
黑龙江伊春鞭炮厂爆炸
2020/1/17
11
(5)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13日吉 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 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 连续发生爆炸。
该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
发生着火爆炸是P-10
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
因处理不当造成的。
2020/1/17
12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该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 主要化工产品为“苯胺”和“苯酚丙酮”,是国内 最大的苯胺生产基地。
2020/1/17
23
事故现场产生的浓烟弥漫洛河上空
2020/1/17
24
被爆炸掀掉屋顶的仓库废墟
2020/1/17
25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
主讲:薛智杰
危险化学品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 GB13690-1992 分为八类:
1.爆炸品;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物;
2020/1/17
18
(7)松岗鸿盛明电镀厂中毒事故
2009年10月3日下午2时24分,宝安区松岗沙浦 社区鸿盛明电镀厂委托的环保公司对电镀水池进行 维修加盖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造成四人死亡。
2020/1/17
19
松岗鸿盛明电镀厂中毒事故
事故调查组离开工厂
病人在医院抢救
2020/1/17
20
(8)餐厅煤气爆炸 3名工人受伤
• 按闪点分为三类
• 1)低闪点液体(闭杯闪点<-18 ℃ )
• 2)中闪点液体(-18℃≤闭杯闪点<23℃ )
• 3)高闪点液体(闭杯闪点在23~61℃ )
2020/1/17
2010年4月25 日下午3时50分 许,罗湖莲塘港 莲路8号一餐厅 内发生两次煤气 罐爆炸,震碎周 边多扇窗户的玻 璃,致3人受伤。 消防人员从餐厅 内搬出10个煤气 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
一.易燃化学药品
可燃气体:氢气、乙胺、氯乙胺、乙烯、煤气、氧气、硫化氢、甲烷、氯甲烷、二氧化硫等 易燃液体:汽油、乙醚、乙醛、二硫化碳、石油醚、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等
易燃固体:红磷、三硫化二磷、萘、镁、铝粉等
二、易爆炸化学药品
自行爆炸的有:高氯酸铵、硝酸铵、浓高氯酸、雷酸汞、三硝基甲苯等
混合发生爆炸的有:1、高氯酸+乙醇或其他有机物;2、高锰酸钾+甘油或其他有机物;3、高锰酸钾+硫酸或硫;4、硝酸+镁或碘化氢;5、硝酸铵+酯类或其他有机物;6、
硝酸铵+锌粉+水;7、硝酸盐+氯化亚锡;8、过氧化物+铝+水;9、硫+氧化汞;
10、金属钠或钾+水
氧化物与有机物接触,极易引起爆炸。

在使用浓硝酸、高氯酸及过氧化氢等时,必须特别注意!
三、有毒化学药品
1)有毒气体:溴、氯、氟、氢氰酸、氟化氢、溴化氢、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光气、
氨气、一氧化碳等均为窒息性或具刺激性气体。

2)强酸或强碱:硝酸、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均刺激皮肤,有腐蚀作用,造
成化学烧伤。

3)无机化学药品:1、氰化物及氢氰酸毒性极强、致毒作用极快,在空气中氰化氢含
量达万分之三,数分钟内即可致人死亡。

2、汞室温下即能蒸发,毒性极强,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3、溴液溴可致皮肤烧伤,蒸汽刺激黏膜,甚至可使眼睛失明。

4)有机化学药品 1、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均为脂溶性液体,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对神经系统有选择性刺激作用。

例如:苯、甲醇。

2、硫酸二甲酯吸入及皮肤吸收均可中毒,且有潜伏期,中毒后感到呼吸道灼痛,对中枢神经影响大,滴在皮肤上能引起坏死。

溃疡、恢复慢。

3、芳香硝基化合物化合物所含硝基越多毒性越大,在硝基化合物增加氯原子,亦将增加毒性。

此类化合物的特点是迅速被皮肤吸收,中毒后引起顽固性贫血及黄疸病,刺激皮肤引起湿疹。

4、苯酚能够灼伤皮肤,引起坏死或皮肤,沾染后应立即用温水及稀乙醇清洗。

5、生物碱大多数具有强烈毒性,皮肤亦可吸收,少量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6、苯胺及其衍生物呼吸道或皮肤吸收均可中毒。

7、致癌物很多的烷基化试剂,长期摄入体内有致癌作用,包括硫酸二甲酯、对甲苯磺酸甲酯,N-甲基-N-亚硝基脲、亚硝基二甲苯、偶氮乙烷以及一些丙烯酸酯类等。

一些芳香胺类,包括2-乙酰氨基芴、4-乙酰氨基联苯、2-乙酰氨基苯酚、2-萘胺、4-二甲氨基偶氮苯等。

部分稠环芳香烃化合物,如3,4-苯并蒽、1,2,5,6-二苯并蒽和9-及10-甲基-1,2-苯并蒽等。

9,10-二甲基-1,2-苯并蒽属于强致癌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