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D2(PG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过敏原:鱼、虾、蛋、奶及一些药物。 常见病:过敏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 腹痛等过敏性胃肠炎症状。
食入
进食鱼、虾、蟹 、蛋、乳等食物
恶心、哎吐、腹痛、腹 泻等过敏性胃肠炎
(四)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原:多种抗原,或冷热刺激、日光照
射、肠内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病:荨麻疹、湿疹、皮炎、 神经血管性水肿。
首次妊娠
抗Rh血清
再次妊娠
(三)血细胞减少症
药物(青霉素等)半抗原 + 红细胞膜 产
生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奎宁等)+ 血小板(或粒细胞) 抗 血小板(或粒细胞)抗体 血小板(或粒细胞) 溶解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粒细胞减少症)。
(四)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发生机理: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 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 NK 细胞作用下,引起
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抗原 --- 常为细胞性抗原;
2.抗体 --- 调理性抗体;
3.损伤细胞机制 --- 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 等参与。
药物
食物
荨麻疹 寄生虫 冷热 湿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
四、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一)检出抗原并避免接触
查找过敏原: 可通过询问病史和皮试来完成; 皮试法:取0.1ml在受试者前臂内测作皮内 注射,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若局部皮肤出现红
晕、风团直径>1cm为皮试阳性。
(二)急性脱敏治疗 方法:采用小量(0.1ml、0.2ml、0.3ml),短间 隔(20~30分钟)、多次注射;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颗粒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致敏阶段 抗原 机体 产生IgE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 嗜碱性粒细胞(FcεRI); (二)发敏阶段 1.细胞活化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相同抗原 与IgE Fab段(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 细胞)结合 IgE (两个或两个以上)交联 FcεRⅠ的微集聚 启动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 细胞活化 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3.抗原抗体的比例 抗原或抗体过剩 形成免疫复合物(小); 抗原和抗体比例适当 形成免疫复合物(大); 抗原略多于抗体(抗原决定簇有剩余) 形成 免疫复合物(中)。 4.组织的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 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静脉压较高的毛细血管迂回 处,如肾小球基底膜及关节滑膜、肝、脾、血管等部 位。 5.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其他因素 吞噬功能降低;补体功能异常等。
新生儿溶血症
Rh– 初孕
Rh– 再孕
Rh+
Rh+
健康新生儿
胎儿红细胞 致敏母亲
新生儿溶血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概念: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 (IgG、IgM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 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通过 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 它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组织损伤的过程。
由 IgG 或 IgM 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 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 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一.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变应原 --- 常为细胞性抗原; 2.抗体 --- IgG或IgM类抗体; 3.损伤细胞机制 --- 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 等参与。
2.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 (1)储存介质 ① 组胺(histamine) 作用:a.舒张微血管; b.平滑肌收缩; c.外分泌腺分泌增加。 ② 激肽原酶(kininogenase)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
具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
目录
01 生理功能
03 与心血管疾病关系
02 合成代谢通路
前列腺素,是一类有生理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分布于身体各组织和体液中,最早由人类精液提取获得, 现已能用生物合成或全合成方法制备,并做为药物应用于临床。前列腺素(PG)的基本结构是前列腺烷酸。天然 的前列腺素含有20个碳羧酸、羟基脂肪酸,其化学结构与命名均根据前列烷酸分子受体结合后在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细胞活动以及调节雌性生殖功能和分娩、 血小板聚集、心血管系统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前列腺素也参与炎症、癌症、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合成代谢通路
前列腺素是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经酶促代谢产生的一类脂质介质。花生四烯酸在各种生理和病理 刺激下经磷脂酶A2(phopholipaseA2,PLA2)催化经细胞膜膜磷脂释放,在前列腺素H合成酶(prostaglandin Hsynthase,PGHS),又称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的环氧化活性和过氧化活性的作用下,依次转变 为前列腺素中间代谢产物PGG2和PGH2,然后经过下游不同的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代谢生成各种有生物活性的前 列腺素,包括PGI2、PGE2、PGF2α、PGD2、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COX是前列腺素合成过程中的 关键酶,有COX-1和COX-2两种同工型,以同源二聚体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内质网膜上和核膜上。COX-1和 COX-2在功能上既有差别,又相互联系,同时参与维持体内稳态和炎症时的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合成酶包括 PGI2合成酶、PGE2合成酶、PGF2α合成酶、PGD2合成酶、TxA2合成酶(PGIS、PGES、PGFS、PGDS、TxS),分 别负责合成PGI2、PGE2、PGF2α、PGD2、TxA2。

前列腺素的作用与功效

前列腺素的作用与功效

前列腺素的作用与功效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PGE)是一类天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膜和组织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也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生物活性脂类。

前列腺素具有多种作用和功效,对生理和病理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前列腺素是通过脂氧合酶 (Cyclooxygenase, COX) 催化后的反应合成的。

脂氧合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中,其在合成前列腺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已知有两种COX同功型酶,COX-1和COX-2。

COX-1酶在机体中广泛表达,其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COX-2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等病理过程。

通过调节脂氧合酶活性可以影响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

在脂氧合酶作用下,将膜磷脂酸 (Arachidonic Acid,AA) 转化为前列腺素H2(PGH2),然后经过特定的合酶催化反应,将其转化成不同种类的前列腺素。

具体合酶催化反应包括PGD合酶合成PGD2,PGE合酶合成PGE2,PGF合酶合成PGF2α,PGI合酶合成PGI2 (也称为前列腺环素)等。

这些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生理效应。

二、前列腺素的作用和功效1. 前列腺素的作用机制前列腺素通过结合特定的受体 (Prostaglandin Receptors) 在细胞膜上发挥作用。

目前已知有多种前列腺素受体,包括EP1、EP2、EP3、EP4、FP、IP、DP等。

这些受体的分布和功能各异,通过与前列腺素结合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2. 前列腺素的调节血管舒缩作用前列腺素是一类强烈调节血管舒缩的物质。

PGI2和PGE2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能够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上的IP受体和EP4受体,促使平滑肌松弛,导致血管扩张。

PGF2α和TXA2具有收缩血管和促使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通过激活平滑肌细胞上的FP受体和TP受体。

3. 前列腺素的抗炎作用前列腺素具有重要的抗炎作用。

第17章 超敏反应

第17章 超敏反应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知识框架
Ⅰ型又称速发型(IgE 肥大细胞)
Ⅱ型又称细胞毒型(IgG IgM C )
Ⅲ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IgG IgM IgA C) Ⅳ型亦称迟发型(T细胞 吞噬细胞)
Ⅰ、Ⅱ和Ⅲ型均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II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IV型超敏反应
遵义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姚新生 姚新生 EE-mail: mail: immunology01@ immunology01@ /377120750/main /377120750/main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Daniel Bovet 博韦 Italy Istituto Superiore di Sanità (Chief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Rome, Italy b. 1907 (i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d. 1992

新高二生物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免疫失调

新高二生物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免疫失调

新高二生物暑假精品课(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免疫失调【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作用。

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特点。

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问题探讨】①什么是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过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有哪些?有快慢之分,过敏者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反应,也可能24h后才有症状;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④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有什么关系?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⑤什么是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⑥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课前预习】一、过敏反应①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②过程:接触过敏原→B细胞活化产生抗体→抗体吸附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表面。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最终导致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发疹、流涕、打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

③特点: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二、自身免疫病①概念: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免疫病。

②发病原因:有的是因为抗原的结构与机体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表面物质结构十分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如风湿性心脏病;有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与遗传、免疫失调、内分泌异常以及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

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前列腺素(PGs)是一族具有生理活性的二十碳不饱和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组织和体液中,在局部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形式对生殖生理、内分泌功能、精神行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凝系统的功能及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起着各种调节作用。

前列腺素类物质包括PGE2、PGD2、PGI2及PGF2α等,它们的结构相似而又有差别,功能上有差别。

环氧化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限速酶,可催化细胞膜释放出的花生四烯酸转变成PGH2,PGH2在相应各前列腺素合成酶作用下合成各种功能不同的前列腺素。

种类不同前列腺素又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发挥生理作用。

随着胚胎着床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G对啮齿类动物子宫中胚泡的均匀分布、着床和蜕膜反应等过程十分重要[1],它们在介导雌性生殖功能中具有促进血管增殖、促有丝分裂及促分化特性,广泛参与着床过程中子宫上皮细胞分化、与胚泡滋养层的相互作用、着床位点基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子宫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胎盘形成所必需的血管发生等过程[2]。

PGs在植入前短暂的升高以增加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和参与发动子宫蜕膜化形成以及胎盘血管生成是必不可少的,前列腺素H合成酶抑制剂的使用可以造成胚胎着床障碍的动物模型[3]。

现就前列腺素及其受体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1 前列腺素I2前列腺素I2(PGI2)是血管内皮素细胞及其他一些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1976年由Moncada首先发现并命名为前列环素(prostacyclin)。

所有血管组织以及肾间质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白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均可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产生PGI2,它具有强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舒张血管和细胞保护作用,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生理pH值条件下,循环血液中的半衰期为2~3 min,降解为稳定的代谢产物6-酮-PGF1α[4]。

PGI2参与胎盘形成中血管发生[4],是早期怀孕小鼠子宫中表达最丰富的前列腺素,其在着床位点的表达远高于非着床位点[5]。

前列腺素D2(PG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文档资料

前列腺素D2(PG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文档资料

前列腺素D2(PG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最早发现它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

现已明了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是来自精囊腺,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按其结构的不同,前列腺素可分为A、B、C、D、E、F、G、H、I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主要综述前列腺素D2及其前列腺素D2受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前列腺素。

研究表明PGD2是最强效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诱导生理性睡眠;哮喘的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有PGD2参与;并且发现前列腺素D2及其受体与哺乳动物的生殖密切相关。

1 PGD2的合成及代谢过程PGD2的结构是具有五元脂肪环、带有两个侧链(上侧链7个碳原子、下侧链8个碳原子)的20个碳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在机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刺激下,细胞膜上的磷脂被磷脂酶A转化成花生四烯酸,接着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花生四烯酸被分解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前列腺素H2,接着前列腺素H2又被三种不同的酶即前列腺素D合成酶,前列腺素E合成酶及前列腺素F合成酶转化为更稳定的PGD2,PGE2,PGF2。

COX包括COX-1和COX-2。

COX-1是所有细胞中均有的一类酶系,属于“管家基因” 的表达产物,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是必需的。

COX-2是COX的可诱导型形式,在细胞活性因子、致敏原和佛波脂等引起的应答过程中被诱导表达。

PGD合成酶也有两种不同的酶系分别为脂质运载蛋白型PGD合成酶(LPGDS)和造血型PGD合成酶( HPGDS)。

LPGDS为非谷胱甘肽依赖型,HPGDS为谷胱甘肽转移酶,是前列腺素系列的关键酶系。

HPGDS主要在人胎盘、脑、肺等组织表达,定位于肥大细胞和TH2淋巴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素D2(PG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存在于动物和人体中的一类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具有多种生理作用的活性物质。

最早发现它存在于人的精液中,当时以为这一物质是由前列腺释放的,因而定名为前列腺素。

现已明了精液中的前列腺素主要是来自精囊腺,全身许多组织细胞都能产生前列腺素。

按其结构的不同,前列腺素可分为A、B、C、D、E、F、G、H、I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本文主要综述前列腺素D2及其前列腺素D2受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是哺乳动物脑内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前列腺素。

研究表明PGD2是最强效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诱导生理性睡眠;哮喘的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有PGD2参与;并且发现前列腺素D2及其受体与哺乳动物的生殖密切相关。

1 PGD2的合成及代谢过程
PGD2的结构是具有五元脂肪环、带有两个侧链(上侧链7
个碳原子、下侧链8个碳原子)的20个碳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

在机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刺激下,细胞膜上的磷脂被磷脂酶A转化成花生四烯酸,接着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花生四烯酸被分解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前列腺素H2,接着前列腺素H2又被三种不同的酶即前列腺素D合成酶,前列腺素E合成酶及前列腺素F合成酶转化为更稳定的PGD2,PGE2,PGF2。

COX包括COX-1和COX-2。

COX-1是所有细胞中均有的一类酶系,属于“管家基因” 的表达产物,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是必需的。

COX-2是COX的可诱导型形式,在细胞活性因子、致敏原和佛波脂等引起的应答过程中被诱导表达。

PGD合成酶也有两种不同的酶系分别为脂质运载蛋白型PGD合成酶(LPGDS)和造血型PGD合成酶( HPGDS)。

LPGDS为非谷胱甘肽依赖型,HPGDS为谷胱甘肽转移酶,是前列腺素系列的关键酶系。

HPGDS主要在人胎盘、脑、肺等组织表达,定位于肥大细胞和TH2淋巴细胞。

在中枢神经系统,LPGDS主要分布于蛛网膜、侧脑室脉络丛和少突胶质细胞;HPGDS主要分布于小胶质细胞。

2 PGD2的受体及其分布
人类前列腺素D2受体(DP)是异质性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复合体,视紫红质型受体,由35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40.276ku。

人类前列腺素D2受体蛋白有3个N-糖基化位点(Asn-10、Asn-90和Asn-297)分别位于氨基末端、细胞外第一和第三结构区域,还有2个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Ser-50、
Thr-145)分别位于细胞质第一、第二结构区域。

另外,在羟基末端有6个磷酸化位点(5个丝氨酸残基,1个苏氨酸残基),它们可能对受体脱敏起重要作用。

当前列腺素D2与前列腺素D2受体结合,能引起受体改变形状并与细胞内非活性状态的G蛋白结合。

这种结合使G蛋白放弃GDP,接受GTP。

GTP使G蛋白一个小的环状结构变形,G蛋白就被分解成两部分――其中携带
GTP的亚基沿膜移动直至遇到腺苷酸环化酶,小的环状结构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促使其下游的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然后在腺苷酸环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细胞内ATP转变成第二信使cAMP而引发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前列腺素D2受体在体内广泛分布于内分泌、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及神经系统,并表达于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表皮郎罕氏细胞、树突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

3 前列腺素D2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3.1 睡眠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前列腺素D2(PGD2)是最强效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可诱导生理性睡眠。

当前列腺素D2与前列腺素D2受体结合后,能升高位于端脑和间脑腹侧的基底前脑部位的细胞外腺苷水平。

腺苷与腺苷A2A受体结合后能激活腹外侧视前区的睡眠调节中枢的神经元,并通过 -氨基丁酸(GABA)抑制下丘脑的结节乳头核觉醒调节中枢的组胺能神经元而导致睡眠。

脑脊液中的前列腺素D2的水平呈昼夜节律性波动,睡眠时浓度降低,在睡眠剥夺后明显升高。

夜间,在觉醒期大鼠第三脑室内注射前列腺素D2,可剂量依赖性增加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且睡眠性质与生理性睡眠相似。

给予大鼠前列腺素的选择性抑制剂SeCl4,抑制前列腺素D2合成后,大鼠睡眠量减少,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前列腺素D2在生理性睡眠调节中能够激活
睡眠,抑制觉醒。

对前列腺素D2睡眠调节作用及其调节机理进行研究,有望开发出新型的镇静催眠药物。


3.2 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
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是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一般认为前列腺素D2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前列腺素D2的产生是作为过敏原刺激的一种反应,由肥大细胞、Th2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合成分泌的。

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及肺泡的灌洗液中,前列腺素D2的水平较正常人的支气管及肺泡灌洗液的前列腺素D2的水平明显升高。

所以研究者认为前列腺素D2是一种促炎因子,可能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列腺素D2主要通过 DP1 受体、CRTH2 受体和TP 受体发挥作用。

前列腺素D2可引起强烈的支气管收缩,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过敏性炎症反应,吸入后哮喘患者气道呈现高反应性。

最近也有研究发现,前列腺素D2在一些环境中可能有抑制炎症的作用,前列腺素DP1受体的活化可通过调节肺树突状细胞功能和诱导调节 T细胞来抑制哮喘;前列腺素D2能抑制肺内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这提示前列腺素D2也有可能会导致过敏性炎症的消退,因此推测前列腺素D2可能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而产生促炎或抑制炎症的生理效应。

深入研究这一机制有利于设计新的治疗哮喘的方案和药物研发。

② 3.3 PGD2与生殖的关系
研究发现前列腺素D2不仅与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运行有关,也可能与免疫性不育有关。

已经证明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L-PGDS)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广泛表达,其表达程度与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有关。

用结合Southern印迹的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小鼠不同组织中LPGDS mRNA,结果显示:L-PGDS mRNA见于脑、睾丸、附睾、肝及肾等组织,生精小管管壁的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及附睾均表达L-PGDS。

精子在附睾内转运期间,精子膜磷脂从膜上丢失,脱落的膜磷脂通过磷脂酶A2转化成花生四烯酸,进而被附睾液中的COX 酶系转变为PGD2。

子宫的蠕动可以使精子快速通过子宫到达输卵管,精浆中的PGD2能通过PGD2受体介导而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松弛,PGE2和PGF2有潜在收缩子宫的作用,有可能是精浆中的PGD2和PGE2、PGF2相互协调作用,促进子宫蠕动使精子快速通过。

PGD2可能与免疫性不育有关。

抗精子抗体经常见于全身血循环或局部生殖道内,可致不育。

最近研究显示,灌注PGD2入鼠直肠,可导致T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免疫应答降低。

以此推测PGD2可能在生殖道局部起免疫抑制作用,能降低抗精子抗体的产生。


有研究发现PGD2能抑制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黏附,并阻止血小板凝集。

王维娜等研究发现apoA-Ⅰ具有上调 THP-1 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中L-PGDS mRNA 以及 PGE2和 PGD2蛋白的表达。

因此推测PGD2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


随着对PGD2研究的深入进行,其生物学功能将会被逐渐发现。

了解PGD2生理功能及其生理机制,将有助于发现和研制新型药物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

注释
① 李利华,库宝善.慢波睡眠的激素与细胞因子调节[J].生理科学进展,2000.31(1):30-34.
② 余忠技.前列腺素D2与哮喘[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3(3):195-197.
③ 陆金春.Lipocalin型前列腺素D合成酶与男性生殖[J].中华男科学,2006.6(2):119-122.
④ 王维娜,朱海燕.载脂蛋白 A-Ⅰ(apoA-Ⅰ)促进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产生前列腺素 E2( PGE2)和前列腺素 D2( PGD2)[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1):1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