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2006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台湾省“实验小戏”

合集下载

两岸歌仔戏审美差异的探讨

两岸歌仔戏审美差异的探讨

两岸歌仔戏审美差异的探讨曾学文自海峡两岸歌仔戏交流以来,两岸观众和学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两岸歌仔戏的差异究竟在哪里?在两岸交流中,台湾学者常说:“大陆歌仔戏演员用美声唱法,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件事情。

”(他们所说的“美声”有误,其实是指真假嗓结合的唱法)。

而大陆的专业歌仔戏演员,对台湾歌仔戏演员的发声方法和唱法,也不是太认同。

台湾歌仔戏新调很盛行,大陆歌仔戏专业人士也认为它通俗、好听,但却很少引用。

大陆歌仔戏音乐板式的变化和作曲技法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被台湾歌仔戏界借鉴后,呈现出来的音乐风格还是与大陆截然不同。

2005年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中的“海峡两岸歌仔戏青年演员比赛”,从方案的提出,到临近比赛,所有人都在疑惑,两岸歌仔戏演员究竟怎么比?无论是演员的训练方式,演员技艺掌握的程度,还是舞台呈现的特点和风格,两边都不太一样,标尺怎么定?台湾学者常评说大陆的歌仔戏好看好听,演员技艺高超,但歌仔戏特点正逐渐消失了;大陆专业人士认为台湾的歌仔戏很亲切、大众化、娱乐性很强,但艺术性不高。

两岸观众和专家,从歌仔戏表演、音乐、具体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等各个分体引发出来的评判、疑惑甚至争论,实际上已牵涉到两岸之间的审美差异和对歌仔戏艺术评判标准的差别。

艺术评判标准的差异性我反对在两岸歌仔戏的品评和比较中分优劣高下,因为两岸歌仔戏生存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来了艺术审美的分野。

大陆专业歌仔戏强调技艺性,崇尚较高的剧场表演艺术标准;台湾歌仔戏不强求技巧性,但重视观众的喜好,在乎观众的感受。

大陆专业歌仔戏从50年代开始,更多的是从舞台表演艺术方面来确立它的位置;台湾歌仔戏一直把自己定位于民间艺术。

大陆专业歌仔戏总以提高歌仔戏的艺术为已任,引领观众审美导向为职责;台湾歌仔戏总是窥探观众的口味,把观众的喜好当成指南针。

大陆专业歌仔戏以专业表演艺术自居,强调中规中矩的舞台表现方式;台湾歌仔戏以生存为基本道理,以自由灵活的表演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歌仔戏“侨批——以海为媒 走向世界”

歌仔戏“侨批——以海为媒 走向世界”

歌仔戏“侨批——以海为媒走向世界”
他们在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顽强地生存下来,站稳脚跟后,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一块钱寄一块钱,有十块钱寄十块钱。

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心。

”这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对华侨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歌仔戏《侨批》的立意所在。

7月16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演出的华人华侨题材的歌仔戏《侨批》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歌仔戏《侨批》是我国首部以“侨批”为题材的戏曲舞台艺术作品,通过主人公黄日兴投身“侨批”事业的成长故事,讲述了华侨华人远渡重洋的血泪史和艰难的创业史,展现了海外华侨华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韧的奋斗精神,写就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

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大量闽南人从这个口岸被卖“猪仔”到南洋当苦力,一封封“侨批”成为了连接华工和侨眷的生命线,是无数华侨华人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

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剧作家曾学文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题材,于是潜心创作了歌仔戏《侨批》。

他说:“华侨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留下了宝
贵的‘侨批’文化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至今还流淌在中国人身上。

这部戏不是单单记录历史,而是着力发现‘侨批’背后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用文艺的形式展现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

歌仔戏艺人邵江海在“曲唱”创腔方面的贡献

歌仔戏艺人邵江海在“曲唱”创腔方面的贡献

歌仔戏艺人邵江海在“曲唱”创腔方面的贡献邵江海,原名邵幼楠,男,广东梅县人,生于1932年,是著名的台湾歌仔戏演员和创作人。

他早年在香港做过铜匠,后来到台湾参加艺术团,开始了他的戏曲生涯。

在戏曲剧种中,邵江海擅长的是台湾地方戏歌仔戏。

在歌仔戏的演唱艺术中,邵江海是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曾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曲唱艺术,受到了戏曲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所谓曲唱,是一种将现有旋律进行改编,加以创新的演唱方式。

这种创新可以是音调上的变化,可以是节奏上的变化,也可以是速度上的变化。

邵江海在曲唱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承和发展传统曲调邵江海不仅善于曲唱创新,而且对传统的曲调也有独到的见解和理解。

他善于将传统曲调进行改编,使之更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感。

例如,他在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将传统的曲调进行加速,加入一些卡农和色彩缤纷的元素,使得整个曲子更富于变化,更加生动活泼。

他在演唱《大酒店》时,则将一些欧美流行曲的节奏融入到曲调中,使得戏曲与流行音乐进行了有机结合,更具有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提高舞台表现力邵江海在曲唱创新上的另一个贡献,是提高了歌仔戏的舞台表现力。

歌仔戏是一种情感表现型的戏曲剧种,曲唱艺术对于歌仔戏的舞台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邵江海善于运用曲唱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更加到位,更加深刻。

例如在《三瓶金》中,他将一些慢板曲调加速,将速度提高,使得歌曲的表现更加紧凑、动感和激情,更加能够打动观众的心灵。

三、推动了歌仔戏的发展邵江海在曲唱创新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也为整个歌仔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的创新不但丰富了歌仔戏的演唱方式,也给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他的创新还使得歌仔戏得到了更多的青年观众的喜欢和支持,推动了歌仔戏的发展。

可以说,邵江海在曲唱创新方面,是歌仔戏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总之,邵江海在歌仔戏曲唱艺术方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的创新精神和艺术天赋,不仅丰富了戏曲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听唱新翻杨柳枝——2006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述评

听唱新翻杨柳枝——2006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述评

炼传统、 戏弄经典、 当代创新 、 城市对
望” 为宗 旨的 “ 指定命题 ” 创作演 出 式 形态 。经一年多 的筹备 ,“0 6华人 20
20 06华人歌仔戏创作艺术节述评 撰 / 翘 文陈
的活水 。” ①
歌仔戏创作艺术节” 终予 9月 7 l 至 a
1 在 台北举行 。 7l a 尤令学界 、 艺术界 注 目的是 : 鉴于 ‘ “ 创作
维普资讯
“ 岛 艺颜 "拦 目 主 赫 语 宝
主 人: 欣 持 蔡 欣
国 蟹露翎稚蠡鼯围锄弱
十年有成 !在 两岸歌 仔戏持续经 由 “ 套餐式” ( 学术 研讨 会 搭配 舞 台演 出观摩 )的活 动形 态 ,在建构 学 术理 论 、开发剧 艺能量 、催化 剧坛生态 以及激发社会 关注等面 向。累积 了相 当丰硕 的成 果后 ,能 否开启更 为本质 的对话 机制 ,让舞 台实践与学术 研讨凝聚成 为一个 整体 。从理论 高度 中提取 歌仔戏艺 术的美学思维 ,从舞 台创 作中 归结歌 仔 戏的剧种特色 ,为歌仔 戏打造 交流的新 页7 为歌仔戏 开 创多元的新路?正是 基于这样 的起心 动念 ,所 以在 白露 为 霜的金秋九月 ,由来 自台北 、厦 门与新加 坡八 个演出团队 , 联袂 在台北城 展开 了长迭十 天的 “ 0 6年华人歌仔 戏创作 20 艺术 节”活动 ,通过 “ 指定命 题”共同作 戏各 自阐述的创 演型 态 ,携手 ‘ 炼 传统 、戏弄经典 、当代创新 、城市对 粹 望” 。本专题 中特邀 两 岸的学者 专 家 ,就 这次参 与活 动 的 所见 所闻 ,抒发对于 两岸三地 歌仔戏剧 艺景观 与创作理念 的观 感与思 索。
问题 。
线之隔的 ‘ 传统 / 创新 ’ 都能反馈作为歌仔戏蓄积深化 ,

重温“侨批”历史 展现中国精神——歌仔戏《侨批》众家谈

重温“侨批”历史  展现中国精神——歌仔戏《侨批》众家谈

重温“侨批”历史展现中国精神——歌仔戏《侨批》众家谈重温“侨批”历史,展现中国精神——歌仔戏《侨批》众家谈近年来,中国传统歌仔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其中一部歌仔戏《侨批》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剧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通过展现侨批人的奋斗精神,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坚韧的精神。

歌仔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熏陶。

《侨批》这部歌仔戏以侨批这一特定群体为背景,讲述了他们在海外的艰苦生活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剧中以歌唱和表演的方式呈现了侨批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他们的故事,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外求生存的艰辛历程。

侨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侨批》这部歌仔戏通过讲述侨批人的故事,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些侨批人的艰辛和付出。

正是在一次次的困境和挫折中,他们坚持信念、顽强拼搏,为中国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歌仔戏的形式,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侨批这一特殊群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困境。

剧中呈现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不仅形象地展现了侨批人的生活状态,还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无私奉献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些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通过观看《侨批》,观众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和独特的精神内涵。

歌仔戏《侨批》之所以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赞赏,也在于它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和精神。

它不仅架构和谱曲恰到好处,更通过歌唱和表演的方式将侨批人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了观众对中国文化的深思。

观众在观看这部歌仔戏时,不仅能够欣赏其优美的歌曲和精湛的表演,还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侨批》这部歌仔戏通过展现侨批人的奋斗精神,激发了观众心中的爱国情怀。

观众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国家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部歌仔戏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载体,通过它,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台湾中小学表演艺术戏剧教学的解析

台湾中小学表演艺术戏剧教学的解析
文” 学 习领域 中展 开 , 从 相关 规 范 观之 , 戏 剧 是其 主 要 的教 学 内涵 。高 中“ 艺 术生 活 ” 科 的表演 艺术 戏剧 教学, 为至少 两学分之必修课 , 已于 2 0 0 8年 展 开 。
笔 者 担任 台湾 九年 一贯 艺术 与人 文领 域表 演艺 术 召集 委 员 , 高 中艺术 生 活 科 与 高 职 艺术 领 域 召集 人 工作 , 就课 程 纲要 相关 研究 工作 , 在 此藉 有关 的重 要 规范 与学 理 , 来 说 明并 厘 清 表 演 艺术 在 台湾 教 育
方式实 施 , 以避 免 表 演 艺 术 成 为 专 业 职 业 的训 练 导 向之 教 学 。在 实 施 方 面 , 建议对 学校排 课 、 师资 、 辅 导 员 职 责 与
奖励 制度 、 课 程 系 统 化 以及 培 养 表 演 艺 术 高级 人 方 面 做 考 虑 。
关键词 : 表演艺术 ; 表演学 ; 创作性戏剧 ; 教育戏剧 ; 教育剧场 ; 儿 童剧场 ; 青 少 年 剧 场
法 令 确 立 了 戏 剧 课 程 为 新 增 的 一 门 通识 艺 术 教 育 。依 表 演 艺 术 教 学 的 法 令 规 章 与 学 理 内 涵 的探 讨 可 知 , 这 种 表 演
艺术 的核心是在“ 表演学” ( Ac t i n g )的 学 习 。其 教 学 以创 作 性 戏 剧 、 教育 戏剧 、 教育 剧场 、 儿童 剧场 、 青 少 年 剧 场 等
要》 、 《 国 民 中小 学 九 年 一 贯 课 程 纲 要 补 充 说 明 》 之
艺 术教 学 的相关 法 令 规 章 与学 理 内涵 的探 讨 可 知 , 这 种戏 剧 的核 心 教 学 是 在 “ 表 演学 ” ( Ac t i n g )的 学

台湾歌仔戏回唐山——《漳州芗剧史稿》选载之六

台湾歌仔戏回唐山——《漳州芗剧史稿》选载之六

三月 ,台 南 学 甲慈 济 宫 信 士 前 来进 香 ,特
台》 ,可称 为 台北 歌仔 戏 之始 。主使 者 即是
‘ 土仔 ’ ” 红 。
邀 歌 仔 戏 班 “ 乐 轩 ” 在 白礁 宫 前 排 坛 。 三 演 唱 歌仔 戏 。从 此 揭 开 了 台湾 歌仔 戏 在 闽 南 传 播 。并 发 展 成 为 闽 南 芗 剧 的序 幕 ( 引
据 漳 州 芗 剧 团 台 籍 艺 人 王 银 河
( 9 6 17 ) 10 - 9 5 回忆 , 本 家 台 北 ,九 岁 随父 “
来 厦 门 谋 生 ,十二 岁 在 将 军 祠 学 做 米 粉 ,
为 世 界 船航 所 认 同。 明 末 清 初 ,郑 成功 在
厦 门 建立 反 清 复 明 基 地 .千 帆远 征南 京 和
江 出海 1 : 3的孤 岛 .但 于 商 周 时 代 已 受 九龙 江 闽 越 先 民创 建 的 “ 始 渔 贝 文 化 ” 的 幅 原
射 。九 龙 江 蛋 民 “ 渔 文 化 ” 的 沉 积也 甚 舟 深 厚 。元 明 时期 漳 州 “ 港 ” 取 代 泉 州港 月 后 ,厦 门崭 露 头 角 。成 为 月港 对 外 贸 易 的 交 通要 道 ,并成 为外轮 进 出 九龙江 的航 标 ,

同 。古 诗 日 :变 夷 用 夏 到 闽 漳 ,唐代 将 军 “
陈圣 王。 “ 史元 人修 列 传 ,漳江 有庙 祠将 ”唐 军 。 厦 门 的将 军 祠奉 祀 的也 是 “ ” 开漳 圣王 ”
保 生 大 帝 姓 吴 名 卒 。宋 太 平 兴 国 四 年
( 7 )农 历 三 月 十 五 日生 于 白礁 村 。 自小 99
下的台湾人在厦 门享有 治外法权 为号召 , 驱使大批 台民到厦 门旅 居经商 。据前驻厦

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録的初步建構

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録的初步建構

台灣歌仔戲“做活戲”知見劇目目録的初步建構林鶴宜【期刊名称】《《戏曲与俗文学研究》》【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劇目的累積是劇種成長的指標,台灣歌仔戲自二十世紀初出現,流播至今超過一百年,累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劇目。

然而,長久以來,台灣民間歌仔戲主要採取'做活戲'(即'幕表戲')的方式運作其演出,這些劇目絶大部分未經寫定,只透過演員的表演和流動,在各職業歌仔戲劇團間傳递。

内臺時期的劇目在演出當時並未被記録下來,目前已無由得見。

所幸自20世紀60年代末至今,歌仔戲在廟會劇場演出的'活戲'劇目,大多取自内臺劇目的删修改編;當然也有少部分爲當今藝人新創,這使我們得以探索歌仔戲'活戲'劇目的内涵。

本文試圖爲台灣歌仔戲幕表戲劇目遺産整理出一份初步目録。

首先説明筆者對於建構此一劇目目録的理念,材料的獲取和選擇,目録架構的設計和考量等;接着呈現目録内涵。

總計筆者'所知'和'所見'的歌仔戲劇目,有確實來源依據足供登録者,共753筆。

這份目録不僅可以作爲特定劇目流傳和辨識的起點,對於瞭解歌仔戲這個劇種的劇目内涵、題材偏好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总页数】36页(P216-251)【作者】林鶴宜【作者单位】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戲劇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25【相关文献】1.沈起鳳《紅心詞客四種曲》知見鈔本考述——兼論乾嘉以降崑曲全本戲演出 [J], 陳亮亮2.目連戲的成立過程——以宋代佛典《佛説目連救母經》爲起點的考察 [J], 田仲一成3.元代佛典《佛説目連救母經》向《目連寶卷》與閩北目連戲的文學性演變 [J], 田仲一成4.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圖書館的小説戲曲收藏與編目 [J], 凌一鳴5.論清宮目連戲《勸善金科》之政治與宗教功能 [J], 盧柏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 有时帮助剧 中人 回忆往事 , 时则是剧 中人 内心独 白时 有
的另一个声音。如果 人生能够重来 , 会有 怎样 的选择?此 你
歌仔戏坛所罕见, 追求突破的诚意与创意值得喝采。
另外 , 此次前来观赏实验剧场歌仔戏的观众年龄层普遍
较年轻 ,或许这是歌仔戏未来吸收新世代观众的一个新方 向?当然, 我们无法冀望这样的一个活动在短期间能为歌仔 戏的本体带来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 , 这次四个表演团
赫 刺 铺 貅 作节
Cm es1aa s x rea ll i he z0e sa0 omn in e pin ae n isG a Daeil 0 t Tw e E e tPyt n e e i f t , 6 0 l em l " C e ' F v2
撰文/ 谢筱玫
的荒唐始末。 最后, 小生与小旦终成眷属、 丑角落得 “ 卖某做大舅” 采用生、 、 。 旦 丑
三小戏 的表演与架构 , 却对这种模式 有所颠覆 。因为通 常这样的模式 中 , 才子佳 “
人” 是正面角色, 而这出戏的小生与小旦却是薄情寡义之徒。于是我们在看到 “ 一 见钟情” “ 、 小旦主动求亲” 这些常见的歌仔戏表演程序时, 却有不同以往的领会 ,
简 直是对老套才子佳人剧 的嘲讽 。明华园充分 发挥 其嬉 笑怒骂 的风格 , 全剧轻松 讨喜 。
学系专任讲 师, 辅仁大学比较文学
研 究所博 士生 )
责任编辑 / 黄小我
台湾春风歌剧 团的 《 飞蛾洞 》 寻求 的则是传 统歌仔戏 主题 意识上 的突破 。飞
维普资讯
传统 ” 有怎样的理解 ?他们想要 “ 实验” 的东西 又各 是什么?颇值得关注 。
也许就像主宦者们在座谈会 0 上的发言, 认为对于这次艺术节的
艺术 总监蔡欣欣 先前 写给 大家 的 创作提纲 , 可能造成 了各地 的创作
者在阅读上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误读; 诚如耶鲁大学哈洛布鲁姆教
构才子佳人剧的模式, 另一个则试图在说故事的方法上寻求
突破 。另一方 面 , 秀剧 团则展现更 大的野心 , 了主题 寻 新 除
求突破 、 也试着在表现手法上注入新意 。 这种作法挑战性大 ,
但容易流予 “ 超载” 的毛病。例如 , 纳豆剧团试着放入许多
新 的表现语汇 , 但是有些 手法与意象稍 嫌刻意 多余 , 整体呈
《 重逢鲤 , 导致雌雄 同体状态 、 E来变 “l
“ 在一个小时 内专 心地说故事”的策 略 : 在说故事 中解 一个
男夜变女” 而原先不识七情六欲为何物的他, , 霎时情窦初
开、 欲火蔓延 , 最后难 逃飞蛾扑火 、 自我毁灭 的命运 。剧 中大 胆且露骨地演绎 情欲 , 挑战传统戏曲的底线 。这 出戏在视觉 与听觉 上都很有 质感 与创 意 : 宛若 p b 团的组合 、 u乐 男女飞
意。 一时, 我们看到许多作品以 “ 倒叙” 以及 “ 时空交错” 的手法呈现。 台湾推出的
四个小戏 中就有三个用到 “ 时空交错”。 而台北与厦门的大戏 《 金水桥畔 》、 窦娥 《
吗 )应该都有让本地剧场人借鉴 ,
之处。
冤》 也使用了 “ , 倒叙” “ 与 时空交错” 的方法。 其实戏曲写意的表演( 演员走个圈 就是千山万水、 心念一转就回到过去种种 ) 本来就适合处理时空交错的场景。 所以 这些作品的新意, 与其说是表现形式的突破 , 倒不如说是叙事手法上的突破。因为 传统戏曲习惯话说从头、 照着时间顺序演出故事 , 像希腊悲剧 《 伊底帕司王》 那样 逐步探究源头、 最后揭露事实真相的倒叙手法 目 前仍十分罕见。因此 , 多位编剧皆 不约而同地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 也算是有趣的巧合。 这次活动中,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在实验剧场中登场的小戏 了。毕竟 , 虽然台 湾小剧场界借用传统戏曲元素的实践行之有年,然而以歌仔戏表演为出发点 , 援 用小剧场的实验精神, 并以此为号召、 在官办舞台上呈现, 今番算是史上第一遭。 这次台湾方面有四个团体参与实验小戏的创作 , 这些不同背景的团队对于 “ 戏弄
此次华人歌仔 戏创作艺 术节高举 “ 实验” “ 与 古戏 新诠 ” 的旗帜 , 强调新鲜 创
地真正的热门剧种是高甲戏, 而不 是歌仔戏, 但是这次来台的厦门市
歌仔戏剧 团不管 是在精 致大 戏或
实验小戏 ,均有 令人亮 眼之处 , 甚
至谢幕也简洁有力, 不走冗长反复
谢幕的呕心路线 ( 难道本 地剧场 人 听 不 出来 掌 声 的制 式 与 怜 悯
蛾的服装与化妆 、简单大方的舞台设计、手影的点缀使用
… …
皆令人耳 目一新 。
现不够干净流畅。叉如,春风剧团虽有意探讨情欲与性别,
但在有限 的时间 内过于繁复的分 场与情节变化 。 留给观众深
刻思考的空间有限。然而 , 这两部作品的实验尺度乃保 守的
陈美云 / 西田社的《 重逢鲤鱼潭 》 以两个儿时故友重 , 逢为起始 , 乍看像是两位遭逢中年危机的男子对于现状的 质疑。 但是接下来故事抽丝剥茧地揭开多年前的秘密。 鲤鱼 精在此剧有多重作用,有时像是冥冥中左右凡人的命运女
授 曾说 : 所有阅读 , “ 都是误读 。”
我想针对这次的 “ 华人歌仔戏创 作艺术节” 做点拾人牙慧的借套:
“ 所有诠 释 , 都是新的书写 ” 期待 ,
明华园天字团的《 张古董租妻》 从丑角张古董公堂上击鼓申冤 , 回溯 “ 租妻”
歌仔戏另一个百年的新生命。
( 善禄 : 于 台北 艺术大学 戏剧
维普资讯
新加坡方面靠的是业余的热情, 厦 f方面端的是专业的演员训练与 _ 】 种落的舞美效果 , 台湾方面则让我
有背负着沉重的包袱、 施展不开的
景觉 , 蠹 所谓的创新或实验 , I 还在形
式与内容上缘木求鱼, 另有少数蛋
头学者的抱残守缺与学术 霸权 ; 一 个事实是 ,以厦门或福 建而言 , 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