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台湾歌仔戏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中的奇葩—台湾歌仔戏

中华文化中的奇葩—台湾歌仔戏

中华文化中的奇葩—台湾歌仔戏
蒋雨凤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1(000)006
【摘要】歌仔戏,原是流行于台湾的戏曲剧种,也叫台湾戏。

20世纪初叶传入福建,并在厦门、漳州、龙溪、晋江等闽南方言地区流传,成为福建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

由于歌仔戏盛行于芗江两岸,解放初始改名为芗剧。

歌仔戏是台湾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原是闽南锦歌传入台湾后发展起来的。

它从起源到形成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台湾地方史志记载,明末清初,闽南人民曾
【总页数】1页(P21-21)
【作者】蒋雨凤
【作者单位】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台湾电视歌仔戏艺术特征赏析及其意义研究——以杨丽花电视歌仔戏为例 [J], 张健强
2.台湾电视歌仔戏艺术特征赏析及其意义研究——以杨丽花电视歌仔戏为例 [J], 张健强;
3.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中华文化\" [J], 孙亚男
4.台湾闽南语电影中的"中国题材""中国叙事"与身份认同——以歌仔戏电影为例
[J], 程志;赵传喜
5.近50年台湾传统文化的流变——以台湾歌仔戏为例 [J], 王耀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绍台湾歌仔戏

介绍台湾歌仔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布范围: 歌仔戏,又称 “台湾歌仔戏”,是台湾 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 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 漳州 、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 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野台歌仔戏:野台戏即为外台戏,多于庙口演出。 野台歌仔戏为歌仔戏最普遍之演出形式。 内台歌仔戏:内台歌仔戏是指戏院室内剧场演出的 歌仔戏,采售票方式,属于营利演出。 广播歌仔戏:在广播电台穿插歌仔戏节目,或者是 部分电台自组歌仔戏班,以录音或现场演唱,透过 电台广播方式传送至各地。 电视歌仔戏 电影歌仔戏
歌仔戏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唯一发源于 台湾本土的传统戏曲,根据《台湾省通志》 及《宜兰县志》的记载,皆谓歌仔戏起于宜 兰员山结头份。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 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歌仔戏以掺 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 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 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歌仔戏

歌仔戏

歌仔戏的服饰 精美, 有许 多女性演员, 反串演男性 角色。 —歌仔戏天王杨丽花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旋 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艺术表现 力和乡土情调,其传统曲调有一百多种, 主要曲调有七字调、杂念调、大调、倍思 及其他民歌、时曲等。
请欣赏歌仔戏新生代偶像 陈亚兰的作品 《天龙传奇 片段》
3.伴奏音乐由[串仔]、[吹牌]、[锣鼓经]三部分组成。
END
v id e o
看看你们有没有认真听!! 复习一下。(我们有提示哦!)
1. 歌仔戏的曲调有哪些?2个就好。 2. 歌仔戏的著名演员有哪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包括突出 贡献)2个以上。
2.杨丽花,许秀年,陈亚兰,青蓉,潘丽丽 等。
1.都马调,七字调,数来宝,走路调,乞丐调, 杂念调、大调等。
3.伴奏音乐由哪三部分组成?
艺术特色
歌仔戏初以一男一女的 对唱为主,后发展为有 生、旦、丑三行并兼备 科、曲、白的成熟戏剧。 其生行有小生、老生、 文生、武生,旦行有苦 旦、正旦,丑行有三花、 老婆等角色。众脚色皆 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 旦最具特色。
乐器
•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 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 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 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 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 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 乐器参与伴奏的。按照表演形式和剧场形态的不 同,可分为落地扫歌仔阵、野台歌仔戏、内台歌 仔戏等,随着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兴起, 广播歌仔戏、歌仔戏电影及电视歌仔戏等也相继 涌现出来。其伴奏由[串仔]、[吹牌]、[锣鼓经]三部 分组成。
歌仔戏

最新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戏曲大舞台作文

最新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戏曲大舞台作文

最新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戏曲大舞台作文从懂事起,似乎就有一种乡戏伴随。

每当逢年过节,都会展开一场戏曲之都。

每到这时,庙会都热闹非凡,有各种表演者,在尽情演绎着各种人生。

从闽南语到闽南歌,再从闽南歌到歌仔戏,这一路走来,闽南的风采也越来越有纯朴特色。

就好比来说:“歌仔戏”这似乎所有闽南人都知道,也都喜欢的一种风采。

歌仔戏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

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东渡收复台湾时,将流行于闽南地民间曲种“锦歌”带到台湾,很快在台湾广泛传唱,群众自发组织了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

20世纪初,歌仔戏兴于台湾岛内,不久传及厦门,并迅速流布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的地方。

歌仔戏,又称撎“台湾歌仔戏”,是台湾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

人家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舞台上就好比一只展望蓝天的鸟儿,她是经过多少风雨才能自由翱翔。

而我们闽南的“歌仔戏”也亦是如此。

从最初简简单单的戏台表演到上电视的惹人喜爱,无一不是在渐渐进步。

每到晚间8:00分—8:30分(周一至周五),19:25分—20:30分(周六、周日)厦门卫视也会倾情播出传统戏曲。

而这时候刚吃过晚饭的闽南人就会迫不及待的守在电视机前,沉醉于浓浓戏曲之中,回味无穷。

而福建各地方一旦有热闹也会展现地方传统戏曲精华,这时最开心的莫过于喜爱戏曲的人们了,便会早早的来到擂台下面观看戏曲。

更具有风情的是那白冰冰主持的厦门卫视歌仔戏十二旦选秀,经过初选、复赛、晋级赛、夺魁赛等多场比赛,演员们的表演也淋漓尽致、妙趣横生,都尽情发挥,争取一举夺冠。

所有喜爱演员表演的人们心中也在默默支持着、鼓励着。

这个栏目办得非常好,还有一些闽南的栏目也都在述说着闽南风采。

我真心的希望闽南戏曲能够走出中国,弘扬海内外,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最终能够成为举世闻名!这就是我的闽南梦!我的心中,闽南已经不是单单的两个字可以表达了,我深深的沉醉戏曲之中。

台湾非遗名录

台湾非遗名录

台湾非遗名录
1.歌仔戏:歌仔戏是台湾的重要戏曲剧种,起源于漳州芗江流域的“歌仔”(锦歌),传入台湾后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吸收民间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2.客家糯米酒圆仔:客家糯米酒圆仔是客家人庆祝新年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客家风味。

3.台湾原住民族丰年祭:丰年祭是台湾原住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4.客家板凳龙:客家板凳龙是客家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一种传统舞蹈,具有浓郁的客家风情。

5.台湾布袋戏:台湾布袋戏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其表演形式和内容都充满了台湾地方特色。

歌仔戏简史

歌仔戏简史

歌仔戲簡史歌仔戲形成於蘭陽帄原,是唯一土生土長發源於台灣的傳統戲曲。

相傳在一百多年前,來自福建漳州的移民將盛行於家鄉的說唱藝術(歌仔)與「車鼓」的動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歌仔戲最初的表演形式:「本地歌仔」。

「本地歌仔」傴是稍具戲劇雛形的歌舞小戲,所以它的表演形式非常簡單,演員皆為男性,服裝道具則是就地取材;演出劇目以「陳三五娘」、「呂蒙正」、「什細記」、「山伯英台」等文戲為主;表演時,在廣場空地或沿街以竹竿架起即可演出,故又稱「落地掃」。

由於演出的內容輕鬆逗趣,所以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

後來「本地歌仔」吸收其他劇種的精華,並穿上戲服粉墨登場,「歌仔戲」於焉誕生。

歌仔戲的發展到了1920年左右,歌仔戲已成為獨立的戲曲形式。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民休閒娛樂的需求,促成歌仔戲往都市中發展;而歌仔戲甫進入都市便旋風式的風靡全島,致使許多戲班紛紛改演歌仔戲,便逐漸取代了其他劇種。

這段時期歌仔戲也傳入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地區,也同樣引起熱烈的迴響。

而自1937年起,日本人厲行「皇民化運動」,全面推行日語、嚴禁迎神賽會並強制解散劇團,台灣各劇種普受壓迫,而當時台灣大多數的歌仔戲班被日人強制解散;或於強權下改演穿著和服手拿武士刀的「皇民劇」,歌仔戲的精神雖然未被扼殺,但「皇民化運動」還是帶給歌仔戲莫大的災難。

1945年日本投降,被壓抑的歌仔戲立刻重整旗鼓,在良性競爭下,新的改良曲調紛紛出現,戲班更不惜重金添購設備以求演出效果的完善;各廣播電台也聘請藝人錄製歌仔戲節目,稱為「廣播歌仔戲」,並受到相當大的歡迎;更有戲班自資拍攝歌仔戲電影。

直至五○年代末期,台灣的歌仔戲班總數已達五百團以上,這是歌仔戲的黃金時期。

1962年台灣第一家電視公司(台視)開播,歌仔戲隨之登上螢光幕,這種表演型態稱為「電視歌仔戲」。

電視歌仔戲由於受到鏡頭、時間等限制,因此改變了以身段、唱腔為主的特色,形成口白多於唱腔、舞台動作粗糙的情況。

而電子傳媒一日千里,將聲音、畫面傳到每個家庭,人們開始選擇留在家中看戲,在這樣的衝擊下,歌仔戲班雖然費盡苦心力求變革,但終究難與時勢抗衡而日漸沒落,電視歌仔戲演員雖然俊美、服裝道具雖然華麗考究,但終是簡化了身段和唱腔,失去了講究意境的基本特質。

民族风情:台湾特色歌仔戏

民族风情:台湾特色歌仔戏

歌仔戏⼜称“台湾歌仔戏”,⼴泛流⾏于台湾各个地区。

明末清初⼤批闽南⼈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带去了锦歌、车⿎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戏演出。

后受正字戏、⾼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接着霓光班、霓进社接踵⽽来,轰动⼀时。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少,格律⾃由,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

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

伴奏乐器有壳⼦弦、⼤⼴弦、台湾笛、⽉琴等。

唱词通俗,颇多⽣动的民间语汇,乡⼟⽓息浓厚。

剧⽬除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孟姜⼥》外,还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不少剧⽬,如《薛刚反唐》、《千⾥送京娘》等。

该剧种的传统剧⽬⼤约有五百多个;⾏当由早期只有⽣、旦、丑⼏个⾓⾊逐渐吸收了京剧的分⾏;⾳乐特点是唱多⽩少,曲调⾃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表现⼒和乡⼟情调,其传统曲调有⼀百多种,主要乐器有壳仔弦(⽤椰壳制成)、⼤⼴弦(⽤龙⾆茎作共鸣箱,以梧桐⽊为箱板,紫⽵为琴柱)、台湾笛(⼜名梆⼦箫)、⽉琴、六⾓弦(⼜名⼆胡,共鸣箱为六⾓形,定弦壳仔相同)、三弦、苏笛(即横笛)、鸭母笛(⼜名竖管,簧嘴似鸭嘴巴)、京胡、芦管等。

歌仔戏

歌仔戏
歌仔戏
歌仔戏是唯一发源于台湾本 土的传统戏曲,这是台湾同 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与喜 爱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 台湾省和福建厦门、漳州 、 晋江等闽南语系地区,以及 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歌 仔戏的形成与闽南人民开发 台湾及曲艺锦歌等民间伎艺 的传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十分丰富, 既有悠扬高亢的〔七字调〕、 〔大调〕和〔背思调〕,又 有民谣诉说式的〔台湾杂念 调〕,更有忧郁哀伤的各种 哭调。
1.通俗性:说唱易懂,和精致艺术中的 声乐不同。 2.包容性:吸收力融合力强,包括各剧 种表现、各项古今曲调,还能吊钢索、喷 干冰,京剧就不能改变,所以缺乏生命力。 歌仔戏能做任何尝试,沉淀累积出最好的 东西,吸收的内容若受到观众欢迎,自然 融合成歌仔戏的一部份,若受到排斥,自 然会淘汰,其强韧的生命力,兼容并蓄的 精神,到现在仍未曾褪色。 3.自由性:每个角色由不同剧团、不同 演员演出都不相同,永远都有新的演出、 新的惊奇。
一男一女(主)
生 旦 丑(科曲白) 小生 老生 文生 苦旦 正 旦 三花 老婆
歌仔戏表演艺术最大特色在 其唱腔与音乐,传统戏曲的 戏码、角色、服装、道具及 舞台陈设等大致相同,因此, 声音部分为各种传统戏曲主 要区别之处。歌仔戏故事情 节主要以歌谣及唱腔来陈述, 其发声方法使用“本嗓”, 唱词则为闽南语白话,亲切 自然且通俗易解。台湾其它 传统戏曲大多为“假嗓”美 声唱法 。此外,歌仔戏中 亦经常出现台湾民间之俚语、 谚语,以及句尾押韵的“四 念白”,因此,歌仔戏亦能 展现台湾俗谚之美。
ENDBiblioteka 歌仔戏装扮颇为费时,演 员于演出前先依剧中角色 化妆抹粉,通常极为浓艳, 其用意在于突显五官,夸 大色彩以使远距离之观众 得以看清楚演员的扮相、 表情。以造型而言,旦角 及青衣贴头片,受到京戏 的影响;但歌仔戏与现实 生活较为接近,逐渐改成 不贴头片,不梳大头,而 将头发梳成发髻,小生则 绑水纱,尔后演变成戴头 套,犹如古装之造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仔戏又称“台湾歌仔戏”,广泛流行于台湾各个地区。

明末清初大批闽南人随郑成功移居台湾,同时带去了锦歌、车鼓弄、采茶褒歌等曲艺说唱,至20世纪20年代开始融合为小戏演出。

后受正字戏、高甲戏、潮剧、京剧的影响,逐渐丰富定型,搬上舞台。

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三乐轩以回乡祭祖为名,回闽南、厦门等地演出,接着霓光班、霓进社接踵而来,轰动一时。

歌仔戏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

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

唱词通俗,颇多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

剧目除取材于锦歌唱本如《陈三五娘》、《孟姜女》外,还吸收了其他剧种的不少剧目,如《薛刚反唐》、《千里送京娘》等。

该剧种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行当由早期只有生、旦、丑几个角色逐渐吸收了京剧的分行;音乐特点是唱多白少,曲调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富有较强的表现力和乡土情调,其传统曲调有一百多种,主要乐器有壳仔弦(用椰壳制成)、大广弦(用龙舌茎作共鸣箱,以梧桐木为箱板,紫竹为琴柱)、台湾笛(又名梆子箫)、月琴、六角弦(又名二胡,共鸣箱为六角形,定弦壳仔相同)、三弦、苏笛(即横笛)、鸭母笛(又名竖管,簧嘴似鸭嘴巴)、京胡、芦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