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货币制度(成品讲义)
第一章-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流通供给量
流通中旳货币符号旳特点:①流通中旳货币都是价 值符号,只能间接代表一定价值量;②货币供给量 取决于发行者旳意志和判断,货币间接代表旳价值 量与货币供给量亲密有关;③货币一旦投放市场, 离开了发行机构旳回笼,不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
由此,形成了信用货币总量与商品价值总量之间旳 市场关系,即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旳关系。
英格兰银行
M1=现金+私人部门持有旳英镑活期存款 M2=现金+英国居民(公共及私人部门)持有旳英镑
存款
M3=M2+英国居民持有旳多种外币存款 日本银行
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企业定时存款 M1+CD=M1+企业可转让存单 M2+CD=M1+定时存款+可转让存单 M3=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合、劳
P Q M
V
基本原理:①互换商品价格总额与货币需要量正方 向变化。单位时间里(年、月)交易旳商品价格总 额(商品数量)越多,货币需要量越大;反之亦然。 ②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要量反方向变化。单位时 间(年、月)里同一货币周转次数越多,相对而言, 货币需要量越少。
注意:①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旳外在体现,价值尺 度与价格原则没有发生分离;②金属货币需要量决 定于商品交易旳数量,即商品交易旳价格总额增减 决定了金属货币需要量旳变化;③金属货币周转次 数加紧能够替代部分货币需要量,周转次数减慢需 增长金属货币需要量。
第一章 货币制度
第一章 目录
第一节 货币形态旳变迁 第二节 货币旳功能与变化 第三节 货币制度旳演进 第四节 中国旳货币制度
重点问题
货币演变旳不同体现形态及其主要原因 货币层次旳划分及其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货币制度中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旳功能 我国货币制度旳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50斤米20尺布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二、金属货币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三、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能力兑换金属货币,就成为不兑换的纸币了.因为其发行、流通均以信用作保证,故又称为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负债.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三、货币的定义1、一般等价物2、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3、货币金属说4、货币名目说5、其他的几种观点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一般表述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他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特点:(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3、派生职能: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又称货币价值,一般指货币对于一切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力.价格标准是指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如过去中国的“两”,现在的“元”、“角”、“分”. 二流通手段职能1、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G——M——G2、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3、作用: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双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间上不一致以及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货币流通规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当买入大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小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三储藏手段1、含义: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后,如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作财富来保存或当作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2、特点: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由此看来,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不损失其价值;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顺利地购买到所需商品.3、在调节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储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这一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才能形成.4、纸币的储藏手段职能: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货币,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和储蓄手段的作用.四支付手段职能1、含义: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2、表现:如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缴纳税赋等.他们都是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相分离.3、特点:1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4、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关系:1联系: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二者的总体.2区别: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同时处于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不在同时出现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发生转移.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D、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货币后,才能购买原材料继续进行生产,其活动余地受到极大限制;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赊购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后再支付欠款.显然,货币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五世界货币职能1、含义:当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2、特点: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自然形状,即金块或银块形状.3、作用:(1)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2)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3)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会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货币量流入国和流出国4、纸币: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的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二、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职能变化与发展三、西方货币银行学货币职能的表述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储藏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建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二是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三是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这种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的现象使当时的货币流通变得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便着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货币制度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要求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其次,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第三,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为了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将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产生了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而言,构成要素有五个:一规定货币材料币材就是指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他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币制度.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交易规模也不大,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已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交易规模扩大了以后,白银因其价值含量较低并且价值不够稳定而不再能适应流通需要了,此时黄金开始进入流通,成为本位币材料.到20世纪初,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黄金存量规模,如果再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材料,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黄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纸币制度.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货币金属多为黄金,落后国家则为白银.二规定货币单位1、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2、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已经成为独立的本位币,由该国货币制度所确定,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格令.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请求政府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这样作可以保证辅币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保证辅币与本位币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坏.2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四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在纸币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一银单本位制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他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优点:银单本位制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社会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时,银单本位制的缺点便显露出来了.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储藏量相对丰富,白银的开采技术提高较快,使得白银的产量较多,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才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2、白银价值相对较低,为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价值含量更高、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货币.到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实现银单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交易中,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交易,这样就形成了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客观上产生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1、含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2、形态: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他们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2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银法郎.这样作虽然可以避免双本位制带来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并提出的,所有又将这样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例如:当国家规定1金币=15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金币=16银币15金币=240银币按市场价240银币=16金币按法定价16金币-15金币=1金币人们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币越来越少,银币则充斥市场.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规定银币不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形式.三金单本位制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现金单本位制度.19世纪的英国经济力量强大,1816年英国颁布法令,宣布实现金单本位制.1900年,美国也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币金属.至此,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都实现了金单本位制.中国、印度等国仍实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取消了.金单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1、金币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第三,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2利弊分析:利:由于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所以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0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弊:到了20世纪,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也不均衡,大多数国家因黄金短缺而使价值符号无法兑现,这样,实行金本位的黄金基础被削弱了.为了维持金本位的黄金准备要求,许多国家限制黄金输出,并开始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符号,从而使金币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战后只有美国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他国家则开始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变相的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1、含义: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2特点:第一,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第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第三,规定了银行券的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法国1928年规定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兑换的权利.3意义:节省了黄金使用量,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金汇兑本位制1含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2实质: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一般为殖民地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中国、波兰等实行这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实行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其基本特点是: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
1(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导读: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过,古往今来的货币都是某种迷人外观的事物,货币制度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很容易受到迷人外观的迷惑而做出不正确的决策,这些决策一旦形成却会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而难以弥补的不利影响。
第一节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一)商品货币包括:1.实物货币: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如: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2.金属货币:用金银铜等金属充当货币(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是铜铸币,在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布币、刀币、铜贝等铸币在不同地区流通着。
到战国中期圆形方孔的圜钱在秦国广泛流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种形状的铜铸币统一了全国的铸币流通,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金属货币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即其数量的多少受制于金属的贮藏量和开采量,无法伴随商品数量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金属货币的数量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商品交换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信用货币应运而生。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特点:价值比较稳定,能够为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提供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利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二)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
1.纸币:用纸制作的货币。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早在1世纪末的北宋时期,交子——一种纸币,就已经广泛的在市场中流通。
2.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即现钞)作用:弥补金属铸币的不足。
经历了由分散发行到由中央银行集中统一发行的过程。
3.存款货币:在存款货币银行账户上可以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4.电子货币: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以用银行卡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货币。
01、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产生(一)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说;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
(二)商品交换二个原则:1、用来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2、相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三)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这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
(四)商品的价值形式: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出现在原始社会,偶尔有剩余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现。
例如:一只绵羊(相对价值形式)=10斤茶叶(等价形态)(1)等价形态具有三个特征:①使用价值成为他的对立物(一只绵羊)的表现形式②具体劳动成为他的对立物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③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商品上。
例如:一只绵羊=10斤茶叶一只绵羊=15尺布一只绵羊=20斤米一只绵羊=10捆烟叶一只绵羊=或其他商品。
弱点: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仍是不完整的,作为等价物的商品的链条可以无限延伸。
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也不统一。
位于等价物地位的不同商品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3、一般价值形式:一切的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例:10斤茶叶= 1只绵羊15尺布= 1只绵羊20斤米= 1只绵羊10捆烟叶= 1只绵羊其他商品= 1只绵羊这就相当于绵羊是实物货币。
4、货币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的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称为货币形式。
这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贵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四个属性:同一性;可分性;便利性;永恒性。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实际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而产生的,货币实际是从商品中分离)3、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三、货币形式的发展货币形态的发展大体上经过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形态。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2.4 支付手段
所谓支付手段,是指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 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 式进行单方面运动时所执行的职能。
不马上进行支付
过一段时间再进行支付
15元
1. 支付手段职能产生的前提
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赊买赊卖的商品交换中,是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 起的。
流通中的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货币 由于支付手段的职能,可大大节约现金的使用,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 主要由那些在国际上可 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 货币的硬通货来充当世 界货币,以美元为代表。
作为世界货币的条件:
练习题
1.单选题—在下列行为中,( B)属于货币执行流 通手段职能。 A.缴纳房租 B.餐馆就餐付账 C.银行支付利息 D.分期付款购房
2. 单选题—学生学期初交纳学杂费,货币执行( ) 职能C。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货币贮藏
13
1.2 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 展,逐渐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14
1.2.1 价值尺度(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表现其他一 切商品和劳务价值大小的工具。
例如:
=15元
15
1.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货币的支付手段产生了信用工具。
32
1.2.5 世界货币
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 就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般购买手段
国际间财富转移
平衡国际收支
33
世界货币的形式
典型意义上的世界货 币是原始的金银条块, 一国价格标准、铸币 名称、价值符号等民 族服装须脱去。
货币金融学基础-第一章 货币及货币制度-PPT文档资料

货币与收入和财富是有 区别的。
财富= 现金=货币
工资 钞票 存款 债券 金银 珠宝 家电 房产 古董 ……
定义:在商品和劳务支 付或债务偿还时,为大 家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货币的产生
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有4个生产者分别生产了4种物品: 苹果园主 苹果 香蕉种植者 香蕉 小麦生产者 小麦 玉米种植者 玉米 如果苹果园主只喜欢香蕉,香蕉种植者只喜欢小麦,而小麦生产者 只喜欢玉米,玉米种植者只喜欢苹果,这4人之间会进行交换吗? 如何提高他们交换的可能性?
小知识
实际上,“文”代表一定重量的铜,“元”代表一定重量的银,“磅” 代表一定重量的金。
10文=1两=1/16斤, 1元=7钱2=0.72两(1钱=1/10两) 1磅=12盎司
在表达商品的价值时,我们一般说XX商品值XX文或XX元或XX磅。一些 货币单位的名称仍然是重量单位,但实际含有的重量已经与名称相脱 离,仅仅成了表达商品价值的量的符号。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特点: 1. 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 凭借信用和政府强制流通。 3. 主要包括银行券和纸币。 4. 贮藏或携带方便。 5. 数量能够进行调节。 6. 满足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需求。
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 年)建交子务,发行最早的 纸币-“交子”。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的特点: 1. 纸币、硬币和现金的电子等价物-虚拟货币 。 2. 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的产物。 3. 铸造成本极低。 4. 具体形态多样化。 5. 交易、贮藏及携带极为方便。 6. 极好的满足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需求。 发行现代货币是廉价掠夺 本国或他国资源的有效手 段,是控制和影响本国或 他国经济的根本途径。
导入:
1.指出下列各种资产在货币的五种职能中具有哪些货币职能和不具有 哪些货币职能? (1)金子; (2)一张一万元的活期存款单; (3)一幢房子; (4)一张50万元3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 (5)2019年发行的国债; (6)杭州市某居民持有的美元。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成品讲义)

2014年农信社辅导讲义金融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计 9 个考点考点1 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演变 ()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⑶一般价值形式⑷货币价值形式(最高价值形式)结论:货币是商品经济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年真题】【单选】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D【判断】没有交换就没有货币 ( )答案:正确考点2 货币形态的发展()1、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现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被认为是一种由于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段,并能够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1)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币➢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量高、易于分割、易于储藏、易于运输、均质性。
如:金银。
(2)代用货币➢特点:市面上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可以按一定比例兑换黄金➢代用货币最早是出现在北宋,交子。
—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特征:一种信用符号(价值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发行基础:国家信用➢发展趋势:电子货币( “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
【历年真题】【判断】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答案:错误【判断】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金融学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ppt课件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或币协商
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起或源圣的人论先证 哲发明的。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内是在基矛于盾对商 (交使换用发价展值的与结价 晶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品析它交的是换。商的而品分商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品发交展换中的产一 生价币形的值表式。形现而商式形已品、式。价扩,这值 大 其 就形的中是式价,货的值货币发形币随展式只着经、不商历一过品了般是生四价一产个值种和阶形高商段式级品,和的交个是即价价换基:简值值的值本具单的表发。前有的货现展提价
15
2024/2/2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五、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一)按货币的形态划分,即按作为货币的币材不同划分
➢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 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 金属货币,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 纸币,是以纸张为币材,印成一定形状、标明一定面 额的货币,它是国家强制发行的、作为法定的流通手 段的货币符号。
货币不仅与社会现实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货 币量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高度相关。人类社会的 实践经验教训表明,货币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
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重大。
5
2024/2/2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二、货币的起源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 000年左
右的历史。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说纷 纭,存在争议,由此产生了种种不同的货币起 源学说。
面的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
13
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2际024化/2/2。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农信社辅导讲义金融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第一模块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计 9 个考点考点1 货币的起源:价值形式的演变 ()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其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⑴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⑶一般价值形式⑷货币价值形式(最高价值形式)结论:货币是商品经济和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历年真题】【单选】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答案:D【判断】没有交换就没有货币 ( )答案:正确考点2 货币形态的发展()1、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现行的经济制度下,货币被认为是一种由于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而作为购买手段,并能够清偿债务的支付手段。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2、货币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1)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实物货币: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币➢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典型的足值货币;普遍可接受性、价值稳定性、价值量高、易于分割、易于储藏、易于运输、均质性。
如:金银。
(2)代用货币➢特点:市面上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可以按一定比例兑换黄金➢代用货币最早是出现在北宋,交子。
—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特征:一种信用符号(价值符号),已与黄金完全脱离;债务货币;强制性;管理货币➢发行基础:国家信用➢发展趋势:电子货币( “储值”,及发行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商业信用货币(商业票据如期票和汇票)、银行信用货币(银行券)、国家信用货币(纸币),还有通货和银行存款。
【历年真题】【判断】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答案:错误【判断】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答案:错误【判断】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答案:错误【单选】货币的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 B.商品交换的媒介C.社会财富的代表 D.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答案:A【单选】下列货币形态中,属于代用货币的是( )。
A .贝壳 B .金币 C .交子 D .人民币 答案:C【单选】与黄金完全脱钩, 仅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货币形态为( )。
A.商品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实物货币 答案: B考点3 货币层次()1、货币层次是指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 划分标准:流行性(金融资产能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2、 货币层次的分类为:M 0=现金(流动性最强)M 1=M 0+活期存款(信用卡,可开活期存款的支票)M 1是狭义货币,代表人们直接购买力M 2=M 1+准货币(各种定期存款、短期可变现工具,代表人们的潜在购买力) M 2是广义货币,不仅包括人们直接购买力,也包括人们潜在购买力【历年真题】【单选】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是()A.盈利性B.流动性C.危机性D.投资性答案:B【单选】根据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既属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又属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是()。
A.活期存款B.定期存款C.储蓄存款D.财政存款答案:A【多选】根据我国目前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属于M2而不属于M1的有()。
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E.股票答案:BD【多选】以下属于人们的直接购买力的()A.银行活期存款B.银行定期存款C.流通中的现金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E.股票答案:AC考点4 货币职能(备考指数:,核心备考点)1、马克思的货币五大职能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最基本的两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2、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即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所发挥的职能。
(W-G-W)➢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3)支付手段: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价值的单方面运动➢实现的是跨期购买➢在已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赊购赊销、清偿债务、支付工资、租金、赋税、捐赠、赔款、财政收支、银行信用等。
(4)贮藏手段:即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财富保存时所发挥的职能。
(5)世界货币:货币跨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历年真题】【判断】税务局向工商企业征收税款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答案:错误【多选】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行为有( )A、税款交纳B、存款或贷款C、工资发放D、赔款支付各种答案:ABCD【单选】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A.企业发工资B.分期付款购房C.缴纳水电费D.吃饭时付账答案:D考点5 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的概念: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内容(构成要素):包括:(1)确定货币材料。
(最基本)(2)规定货币单位。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就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
在当代纸币本位制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其价格标准逐渐融为一体。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主要是规定主币和辅币。
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铸币是足值货币,货币制度一般都规定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融化。
在当代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是由国家垄断发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除中央银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自行印制、变造和故意损毁货币。
无论是金属本位币还是纸币本位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规定。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为不足值货币,有限法偿。
在纸币本位制下,辅币就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零星货币。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5)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指通过银行发行的纸质货币作为价值符号依靠什么来保证其币值稳定的制度。
在当代纸币本位制下,大多数国家不再规定发行保证制度。
少数国家(地区)由于特殊背景和历史原因,用外汇作为货币发行的保证。
【历年真题】【单选】具有有限法偿能力的货币是()。
A.本位币 B.主币 C.辅币 D.人民币答案:C【多选题】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 )。
A.货币材料B.货币名称C.货币单位D.发行保证制度E.等价交换答案:ABCD【单选题】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被作为( )。
A货币单位 B.货币的价格标准C.货币名称 E.货币材料答案:B【单选】( )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
A.规定货币材料B.规定货币名称C.规定发行保证制度D.规定货币单位答案:A考点6 国家货币制度(备考指数:货币制度的演变先后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四个阶段。
1、金银复本位制①概念: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的货币制度。
②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平行本位制:金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的比价,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并存,但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也称为格雷欣法则。
➢跛行本位制:指国家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同为本位货币,并规定其兑换的法定比价,但是政府同时又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的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的过渡阶段2、金本位制①概念: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国家规定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从而保证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从而保证世界市场的统一和汇率的相对稳定。
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银行券可以按一定比例兑换黄金。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
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①概念:以纸币为本位币,且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②特点:➢货币与黄金的联系逐渐削弱并最后取消。
货币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现黄金,发行不受黄金储备限制。
➢货币由国家法律强制发行、流通。
➢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量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非现金流通构成货币流通的主要部分。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它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货币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历年真题【单选】“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发生在( )。
A.金银复本位制B.双本位制C.平行本位制D.跛行本位制答案:B【判断】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答案:错误解析:金币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判断】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换取外汇。
()答案:正确【多选题】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类型有()。
A.金币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金银平行本位制E.金汇兑本位制答案:ACE【单选题】金本位制有多种类型,其中()具有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等特点。
A.金币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生金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D考点7 国际货币制度(备考指数:)1、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汇率制度的确定。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
2、国际货币制度的类型(1)国际金本位制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1880年~1914年),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
其主要特点是:➢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并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由铸币平价(两国货币的含金量之比)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