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
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邻里和睦是社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可以为社区营造一个互助、和善、安全的环境,提升社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和睦邻里关系,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良好的邻里关系建立在互相了解与沟通的基础上。
社区可以通过建立居民委员会、成立社区微信群等方式,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通过这些渠道,居民可以及时了解社区的动态信息、政策宣传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情况,并且可以随时反映自己的问题和需求,促使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加强邻里间的互助合作邻里之间的互助合作是建立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要保障。
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邻里活动,如邻里篮球赛、居民大会、技能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培养居民之间的互助精神。
此外,社区可以鼓励邻里之间相互帮助,例如邻里间的代收包裹、相互之间的走访慰问等,促使邻里之间形成互助共赢的良好氛围。
三、倡导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建立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可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主题讲座、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正能量的价值观,倡导尊重、宽容、互助的社区文化,使居民在共同品味艺术的过程中增强彼此的情感认同和信任感。
同时,社区可以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无私奉献提升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营造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社区的氛围。
四、创建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安全是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要保障。
社区可以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安全防范制度,增加警力巡逻频率,加强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此外,社区可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鼓励居民密切关注周边安全状况,及时报警和相互提醒,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宁与和谐。
总之,构建和睦邻里关系是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必要举措。
社区应该积极搭建沟通渠道,加强邻里间的互助合作,倡导和谐的社区文化,同时创建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只有在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社区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谐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美好、宜居的社区生活环境。
2024年构建社区邻里和谐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构建社区邻里和谐心得体会模版近年来,我所在的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社区居民之间缺乏交流和信任,邻里关系紧张,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区的整体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领导和居民们逐渐认识到了邻里和谐的重要性,并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社区。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现在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发现了邻里和谐的基础是信任和互助。
在从前,人们往往对陌生人保持着戒备心态,不愿意轻易地信任他人。
然而,通过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如社区聚餐、庆祝节日等,人们开始逐渐熟悉彼此,建立了信任关系。
在社区乐于助人的氛围下,居民们愿意分享资源、相互帮助,增加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其次,我发现邻里和谐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在过去,由于各种原因,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很少,往往只是点头之交。
然而,通过建立社区公告板、社区网站等渠道,社区领导和居民们可以更加迅速地沟通信息,交流意见和建议。
此外,社区组织一些座谈会、讲座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邻里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第三,我发现公正和公平的原则是构建社区邻里和谐的重要基石。
在过去,社区居民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例如某些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和资源分配。
然而,随着社区领导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他们开始采取行动来确保资源和服务的公平分配。
比如,社区建立了一个公平分配资源的机制,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以避免不公正的现象。
这种做法不仅帮助社区建立了一个公平和正义的形象,也增加了居民之间的和谐和满意度。
最后,我发现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对于构建社区邻里和谐不可忽视。
过去,社区居民对于文化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往往只关注经济利益。
然而,随着社区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一些文化活动和教育项目开始在社区内部开展。
这些活动和项目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共同话题和共同利益,从而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和凝聚力。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邻里关系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邻里关系逐渐淡化,人们与邻居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解邻里关系的现状以及探讨改善邻里关系的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对象为某城市的居民,共有500人参与。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包括邻里互动、邻里合作、邻里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调查了居民之间的邻里互动情况。
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表示每周与邻居见面的次数不超过3次,其中有近一半的人表示每周只与邻居见面1次或者根本没有见面。
这说明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较为匮乏,邻里之间的疏离感逐渐增加。
其次,我们调查了邻里合作的情况。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居民表示他们与邻居之间没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
仅有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在小区内的义务活动或者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这种情况说明了人们之间的互助意识较为淡薄,缺乏积极的邻里合作。
然后,我们调查了邻里信任的情况。
结果显示,仅有不到30%的居民表示他们对邻居有较高的信任度。
相反,有超过40%的居民表示他们对邻居的信任程度较低。
这种缺乏信任的现象导致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困难。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邻里关系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人们之间的交流少、合作少、信任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善。
那么,如何改善邻里关系呢?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邻里活动,比如邻里聚餐、邻里运动会等,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工具,建立一个小区居民的交流平台,方便居民之间的沟通。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邻里之间的合作。
可以通过成立居民委员会或者居民自治组织,组织一些小区内的公益活动,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
此外,可以通过共同维护小区环境、共同解决一些小区内的问题等方式,促进邻里之间的合作。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邻里之间的信任。
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信息透明度,让居民们对小区管理有更多了解,从而增加他们的信任度。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2)一、文献回顾 (2)二、研究设计 (3)(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3)(二)资料收集方法 (3)(三)资料分析方法 (4)(四)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三、调查结果分析 (5)(一)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分析 (5)(二)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影响因素的分析 (6)四、结论与思考 (10)致谢 (10)参考文献 (10)附录A 调查问卷 (121)附录 B 访谈提纲 (14)附录 C 访谈资料 (15)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常州市天宁区锦绣东苑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锦绣东苑的居民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描述了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现状,并且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分析研究了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的影响因素。
总体来看,目前城市社区邻里交往情况不佳,邻里之间较为淡漠,居民遇到困难也多数不愿意向邻居寻求帮助。
但是多数居民仍然希望邻里关系能够得到改善。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城市社区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居民心理被动、社区的功能不强、住房结构改变这三个方面。
关键字: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社会交换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dition and Factors of Neighbourhoods inUrban Communities——Taking Jinxiudongyuan in Changzhou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residents and th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t Jinxiudongyuan in Changzhou.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ocial exchange of urban communiti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status quo in communities of urban neighbourhoods, and Study of the city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neighbors. Generally speaking, Communities in urban neighbourhood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neighborhood become distant. Most people find it difficult to seek help from neighbours. but most people still hope that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 will improve.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from the mental and community, the housing structure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analysis.Key words:Urban community; Neighborhood;Social exchange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不断改善,很多家庭购置了商品房,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

邻里关系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调查报告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调查报告院系: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101 姓名:李吉学号:28一、题目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二、目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然而现今的邻里关系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为了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特做一次关于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的问卷调查。
三、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四、调查对象及地点年满16周岁的人为调查对象,地点为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地方(北大街、中心广场、滨江路)。
五、调查结果1、城市居民邻里关系现状现在的城市建房都采用修建单元楼,独门独户。
相比农村建造庭院式住房来说,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串门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生疏。
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同一个单元楼里住了几年还不知道楼上楼下邻居叫什么名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自然减少,这种客观的现象势必会拉远邻里之间的关系。
邻居间关系生疏,人情冷淡这是如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2、城市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的主要类型本次调查问卷给出的几种矛盾中第一、第三和第五个类型是主要导致邻里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分别是生活作息规律和习惯不和、装修问题、个人观念不和。
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势必会产生作息时间上的差异进而产生矛盾,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这导致邻里之间交往减少,邻居之间的关系拉远,了解减少,我们都说误会矛盾就是产生于疏远之中,这就必然会促进矛盾的发生。
3、矛盾产生的原因在本次调查试卷中很多人认为造成邻里之间矛盾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疲于工作,无暇与邻里来往。
这也是因为邻里之间的需求互助越来越少,人们减少了沟通次数。
见个面无非就是互相打个招呼简单的聊几句。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这减少了邻居间的聚会时间,以前经常有每周末邻里之间会带着家人一起聚餐,这次在你家下次在我家。
那个时候的邻里之间关系很是融洽。
邻里关系冷漠的原因还在于社会的活动少,邻里之间的交流就更少。
邻里关系的调查报告

邻里关系的调查报告邻里关系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邻里关系是社区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和谐发展。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邻里关系的看法和体验,以便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建设更好的居住环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了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邻里交流的频率和方式、邻里互助的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1. 邻里关系的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较高。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与邻居之间的关系良好,能够互相帮助和支持。
他们认为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增加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 邻里交流的频率和方式调查发现,居民之间的邻里交流频率较高。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与邻居进行交流,其中以面对面交流居多。
此外,还有一部分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社区活动来与邻居保持联系。
3. 邻里互助的情况邻里互助是邻里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经在需要帮助时得到过邻居的帮助。
常见的邻里互助包括借用物品、照顾宠物、照看孩子等。
这种互助关系不仅能够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还能够增强邻里之间的情感联系。
四、问题与建议尽管大部分居民对邻里关系较为满意,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邻里之间的沟通不畅和互动不够频繁。
一些居民表示他们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活动,以便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
此外,也有一些居民提到了噪音扰民和邻里纠纷等问题,需要社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调解机制。
基于以上问题和建议,我们向社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邻里交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邻里活动,如社区烧烤、户外运动等,以便居民之间更好地交流和互动。
2. 提供沟通平台:社区可以建立一个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平台,方便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分享。
3. 加强纠纷解决机制:社区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纠纷调解小组,帮助居民解决邻里纠纷,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关于如何调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性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调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性的调研报告关于如何调动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性的调研报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切入点。
建设和谐社区,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证,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持、良好的文化条件。
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人们对于物质指向较为明确而一些人们精神指向相对迷离甚至缺位的情况下,构建好社区文化这一平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启迪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显得十分重要。
社区建设的系统性决定了它涉及政府的多个部门,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第一环境与他们息息相关,社区建设的好坏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因此,无论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还是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都必须以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
有了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组织者才能真正了解居民的现实需求,使社区建设中开展的各个具体项不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XX社区位于城中心部位……。
随着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重视,社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比以往也有了明显改进。
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前社区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通过调研本社区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社区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一、居民总体参与意识不强长期形成的由单位管理社会成员的体制和观念,使得社区居民愿意参加社区活动的人数不多,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时,表示不愿意参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XX%”。
其中中青年占的比例更高达XX%,这说明相当多的居民参与意识还不强,社区难以达到整合的状态,居民的凝聚力不足以适应广泛参与的需要。
二、居民参与结构分布不均匀平时在社区中参加活动的居民多为退休人员和少年,特别是老年妇女,而大多数的中、青年人对社区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即便有兴趣,也不一定有时间参加。
浅析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和谐•邻里——浅析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现代城市社会邻里关系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通过探讨当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得出邻里结构的变化、高层住宅的兴起、社会流动和迁徙等因素是弱化邻里关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立合理邻里结构、营造交往空间、改进住宅形态设计、增强人文关怀等对策建议,以改善现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对策邻里是由住处相邻的各个家庭的成员以地域关系为纽带以相互之间的感情为基础结合而成的基本群体。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注重邻里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中国城市中融洽和谐,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曾让许多外国学者称羡。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优良传统似乎被不少城市人渐渐淡忘了。
现代邻里关系出现了很多矛盾的现象,在具有良好设施和环境的现代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特别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感到孤独,他们有的不得不与现代电器设备为伴,有的不得不与猫狗猴为伍。
大家同住一个小区,甚至一幢楼内,相互之间互不了解、互不熟悉,有的甚至与对门做了好几年邻居,也不知道其姓名及工作。
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很怀念过去住胡同、筒子楼的日子,怀念虽然那时居住条件差,但邻里往来密切、和睦相处、生活气息浓厚的氛围。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代邻里关系的淡化呢?一、邻里与城市社区1、邻里和社区:住在毗连的人们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地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即形成邻里。
社区是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实体。
2、邻里的界定及包含的要素:佩里“邻里单元”;从地理上的接近、物质和社会特征、组织的特点到认同感、共同的兴趣以及行为和社会关系。
3、邻里思想八大主题及发展:管理、治疗、福利、交往、秩序、参与、认同和意义;与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相对应的邻里思想的发展。
4、邻里的功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相互支持、社会化、社会控制、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时期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的调查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社区为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陌生化的困境。
因此,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重庆市渝中区的社区邻里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理解新时期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然后分析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不和谐,关系淡化的原因,最后为创建城市社区和谐邻里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陌生化;和谐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to speed up our city,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 appeared strange predicame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ity commun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n analyze the current city neighborhood relations are not harmonious, cause relationship,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urban community harmonious neighborhood relations.key words:City Community;the relationship among neighbors;defamiliarization;harmonious一、引言“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诗人王勃曾这样描述相邻而居的生活。
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口不断增加,人们都逐渐从平房搬进了钢筋丛林的高楼都市,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
楼道里狭路相逢,别说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
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
人情的淡漠,人与人的隔离已成为社会的一种病态。
重庆搜房网曾做过一次关于《你认识你的邻居吗?》的网络大调查。
结果显示:84%的人和邻里的关系一般甚至冷漠。
长期开展社区活动的小区仅占6.56%。
为此,做了一个社区调查,来分析当今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
二、研究背景、目的、方法1.研究背景邻里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群体。
邻里群体具有日常生活的守望相助、对儿童进行教导与看护等基本的社会支持功能。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之中,素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说法,即是强调邻里群体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社会支持功能。
对个体而言,邻里是社会成员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对社会而言,邻里组织往往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整合手段。
因而,邻里关系一直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社会流动性增多。
同时,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以沃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在现代社区里,由于人口的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以及对正式组织的依赖,使得在传统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亲密的首属关系削弱了。
家庭关系趋向表面化、肤浅化,甚至最终成为一个“同居的场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同亲属之间的联系和义务,初级社会关系衰弱。
邻里关系——这种在早期社会学思想中被认为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因城市人经常性的搬迁而受到破坏。
因此,对我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城市拆迁和老城区重建的进行,重庆市区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格局和模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这种快速的大规模的社区演变和社会变迁背景下,重庆市区老城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基本特点?其内涵及功能有什么样的变化?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从一个角度透视城市社会变迁,对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和谐社区建设,对于落实重庆城市发展新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该论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加深我们对于邻里关系的认识;可以深入研究出现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的原因,进而从中找出改善邻里关系的对策;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和社区建设的研究,改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于该论题的研究呼吁人们改善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预测。
此次调查以居住在重庆市渝中区的18岁以上的市民,调查的抽样方式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
先从渝中区72个社区中随机选取20个社区,然后再从每个社区随机选取一栋楼,再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栋中抽取10户,然后从每户中随机抽取一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将楼房分为多层单元楼房、高层公寓、平杂房、筒子楼(公用厨卫)四类,如果在第一次抽取到某类楼,在下一次抽取中先排除这类楼,在其他类中抽取,随后的抽样依此类推。
同时,为了使样本不至于过于集中在某个性别上,在抽样中控制了性别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1的比例上。
最后采用统一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调查于2008年11月实施,共发送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三、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1.样本的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男性97人占调查总数的52.7%,女性87人占调查总数的47.3%18-35岁的青年人为64人,36-55岁的中年人为66人,56岁以上的老年人为54人。
渝中区社区居民空闲时间活动最频繁的三项活动是看电视、读书看报,电脑(上网),所占比例分别为70.7%、63.0%、45.1%。
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表现为:小学及以下的占9.2%,初中的占17.9%,高中(中专、职高)的占33.2%,大专的占12.0%,大学本科的占17.4%,研究生以上的占9.2%。
住处附近认识1-5户人家的占25%,6-10户的占27.7%,11-15户的23.7%,16-20户的占15.3%,20户以上的占8.3%(如图Ⅰ)。
由此可以看出,该社区大部分居民对附近邻居不大熟悉。
图Ⅰ 居民认识程度在受访者主观方面,觉得在日常生活中邻居对自己的帮助一般的受访者最多,其比例为34.8%。
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觉得邻里关系为一般,其比例高达55.4%。
由此可以判断,该社区邻里之间的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邻里关系也在渐渐疏远了。
2.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更深层次社会互动的基础。
在调查中设计了“是否知道邻居家共有几个人”、“是否知道邻居的名字”、“是否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是否了解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4个指标,来测量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如表Ⅰ)。
个人;而超过三成(36.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叫什么名字;超过六成(63.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超过八成(82.1%)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
这说明,渝中区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在总体上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 。
3.邻里之间的认同感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愿意与周围的邻居来往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表示邻里交往意愿“一般、无所谓”, 其比例高达44.6%。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表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1.0%和15.2%。
从所研究的城市社区样本来看,认为邻里交往中应该“经常来往、经常串门,有困难时互帮互助”的被访者最多,比例为48.9%;其次为赞同“见面时打打招呼、闲聊几句,有点头之交”的被访者,其比例为37.0%;随后,依次为“好得像一家人、不分彼此”,“自扫门前雪、没事一般不来往”,认同者比例都为7.1%。
这说明,该社区邻里之间的认同感偏低,但也存在不少居民对于理想中的邻里关系还是比较憧憬的。
4.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调查显示,“当您遇到邻居时,是否经常打招呼”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57.4%、30.4%、10.2%、2.0%;在回答“您是否会到隔壁邻居家里串门”的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6.2%、18.8%、15.6%、59.4%;在回答“您是否找过邻居临时帮忙照看自家小孩” 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4.3%、10.3%、40.2%、45.1%;在回答“您是否经常跟邻居聊那些让您非常心烦和失望的事”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3.6%、19.2%、23.9%、53.3%。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社区大多居民在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表现为浅层次上的交往,而在深层次上的交往就相对缺乏。
5.邻里关系现状描述通过上述对渝中区社区邻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有日益淡化的趋势。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 其较强的独立性要求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从而导致对自我空间的关注和对他人事物的冷漠, 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日趋表面化、形式化。
时代的变化使得空间形式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在:(1)城市邻里熟识度偏低。
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从总体上而言,邻里关系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
(2)人与人之间互助意识淡化,表现为社会冷漠。
(3)城市邻里互动频率大幅下降,邻里交往趋于表面化。
邻里友善较多地体现为点头之交式的客气,邻里信赖则是出于对社区规范与公共道德的遵守,邻里间的方便感源于现代城市功能的优化,而非对城市邻里关系的褒扬。
三、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调查资料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导致城市社区邻里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1. 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不断扩大,空间的分异与重组成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