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注释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恰:恰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01《沁园春·长沙》(精选练习)(含答案).doc

1 沁园春·长沙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
橘.子洲()百舸.争流()寥.廓()峥.嵘()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岁月稠.()中.流击水()遒劲..()2.下列句子中空缺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①登上山脊极目远眺,高纬度的天穹显得格外________高远,湛蓝色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
②真正的________,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作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躲避在某个角落。
③在种种无奈的迫使下,他还是来到了这块曾经十分向往,而现在却又非常________的地方。
A.辽阔义气彷徨 B.寥廓意气犹豫C.寥廓义气彷徨 D.辽阔意气犹豫3.下列词语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满)B. 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 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的)D.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为粪土)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B.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解放是不可能的。
C.有些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D.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或袒胸露背,或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哗众取宠,其行为为世人所不齿。
E.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艺术。
沁园春 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本诗以作者所在的长沙这座城市为背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全文描绘了长沙的山川、水悦、人物以及社会现实等多个方面,倾注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歌以“沁园春”开篇,意味着作者置身于长沙的园林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通过描绘长沙的山水景色,如“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展示了长沙的自然风光。
在描写长沙的水乡风情时,作者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表达了长沙的秀丽景色。
之后,描绘了市井繁华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反映了长沙的人口和繁荣。
而接下来,作者不满于长沙的现实,写到了轨道车辆的“渎者甚”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社会风气,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在诗歌末尾,作者以“轻舟已过万重山”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向往。
通过描绘长沙的具体场景和抒发个人情感,作者在诗中追求了个人的理想。
诗歌以家乡长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探索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现实。
《沁园春·长沙》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诗通过对长沙的描绘和表达,生动展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和时代特征,引发读者对家乡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思想深度的
现代诗歌,通过描绘长沙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这首诗歌既展现了长沙的山水人文景观,又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一、小阅读-课内1.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有哪些字锤炼得十分精彩,请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整理成表格。
2.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虽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仍属于现代作品,是现代人按旧体诗词形式创作的。
B.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词的前三句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缓缓流去”。
C.词的上片中,“看”字领起了“湘江秋景图”中的七句,这七句写景顺序井然:由近观到远眺,由仰视到俯瞰,动静结合。
D.全词最后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用问句的形式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革命青年)的豪情壮志。
3.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上下两阕,一今一昔,一独一众,在时空前后对照下,既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发的秋景图,又传达出一种健康昂扬、意气风发的生命状态。
B.《百合花》是一篇将政治主题和人性审美意蕴巧妙结合的作品,表现了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赞美了小战士平凡崇高的品格,表达了对人性真善美的呼唤。
C.《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即景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
4.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中,“击”和“翔”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句的含意进行简要分析。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_长沙_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阅读附答案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窗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导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9.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述,远近相间,消息结合,对比光鲜。
试作扼要分析。
10.面对标致的秋景作者为什么怅?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么的感情?11.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扼要分析。
参考答案:9.从山上选取了林,江面选取了舸,天空选取了鹰,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述。
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
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另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10.(1)诗人面对生意盎然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因而思绪万千、热泪盈眶而生怅。
(2)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程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激情壮志。
11.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恍如人工染成同样的壮丽美景。
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溢了高昂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鉴赏编纂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糊口的回想,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激情壮志。
毛泽东在1925年秋写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正值青年朋友英姿飒爽。
当时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流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流动。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窗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英姿飒爽,热忱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忿大好河山的沉溺。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

《沁园春长沙》诗词阅读附答案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试题及答案1. 《沁园春·长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苏轼B. 李白C. 毛泽东D. 杜甫答案:C2.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下一句是什么?A. 湘江北去B. 橘子洲头C. 看万山红遍D. 层林尽染答案:B3.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用“鹰击长空”形容了什么?A. 秋天的景色B. 冬天的景色C. 春天的景色D. 夏天的景色答案:A4.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出自《沁园春·长沙》的哪个部分?A. 上阕B. 下阕C. 序言D. 后记答案:B5.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橘子洲头B. 万山红遍C. 层林尽染D. 所有选项答案:D6. 《沁园春·长沙》中的“漫江碧透”描绘了怎样的景象?A. 江水清澈见底B. 江水浑浊C. 江水泛黄D. 江水结冰答案:A7. 诗人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豪迈答案:D8. “携来百侣曾游”中的“百侣”指的是什么?A. 一百个伴侣B. 许多朋友C. 一百个敌人D. 一百个陌生人答案:B9.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的“峥嵘”是什么意思?A. 高大B. 险峻C. 艰难D. 辉煌答案:C10.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A. 诗人在长沙的游历B. 诗人在长沙的战斗经历C. 诗人对长沙的思念D. 诗人对长沙的赞美答案:A。
2021沁园春长沙现代文阅读答案

2021沁园春长沙现代文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
下面是整理的沁园春长沙现代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现代文阅读答案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
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阅读理解答案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
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得名。
湘江: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橘子洲: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万山:指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许多山峰。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漫江:满江。
漫:满,遍。
舸(gě):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争流:争着行驶。
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长空:广阔的天空。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
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浅。
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
万类: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
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寥廓:广远空阔。
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广阔。
苍茫:旷远迷茫。
谁主沉浮:主:主宰。
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
由上文的俯看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怅”)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
这句问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
百侣:很多的伴侣。
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岁月稠:不平常的日子是很多的。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稠:多。
恰:恰逢,正赶上。
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青年学生。
意气:意志和气概。
挥斥方遒(qiú):挥斥,奔放。
《庄子·田子方》:“挥斥八极”。
郭象注:“挥斥,犹纵放也。
”遒,强劲。
方:正。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
指点,评论。
江山,指国家。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时的军阀官僚看得同粪土一样。
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万户侯,汉代设置的最高一级**。
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封地内的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纳租税,服劳役。
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击水:作者自注:“击水:游泳。
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
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里引用祖逖的“中流击楫”典故。
(祖逖因为国家政权倾覆,时刻怀着振兴光复的心志。
……(劝说晋元帝后)元帝就让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但不给战衣和兵器,让他自行招募士众。
祖逖仍就率领随自己流亡的部属一百多家,渡过长江,到江心时他扣击船桨发誓说:“我祖逖不能平定中原并再次渡江回来的话,就像长江的水一去不返!”言辞激昂神色悲壮,众人都为他的誓言感慨赞叹。
)这里指(用桨)敲击水面。
遏(è):阻止。
沁园春·长沙押OU(IU)韵。
韵脚为:秋、头、透、流、由、游、稠、遒、侯、否、舟。
沁园春长沙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统领上片的一个动词是“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描写远景。
“漫红碧透,百舸争流”描写近景。
仰视所得的景物是“鹰击长空”。
俯察所得景物“鱼翔浅底”。
2、“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为读者所击节称赏,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答:“万类”由近及远,将秋天中所有生命的景物摄入笔下,彰显出一种宏伟的气魄,“霜天”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象,“竞”突出了勃勃生机,写出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境开阔,为人赞赏。
3、词中起过度作用的句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下片的“书生意气”具体体现的哪?(用文中的话回答):指点江山,激扬文学,粪土当年万户侯。
5、这首诗描写了几幅画面?分别是那几幅?
答:4幅,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