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上海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2013年上海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2012-2013学年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3.知否,知否?。

(《如梦令》)4.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5.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殚其地之出,。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7.辛弃疾,代词人。

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

(2分)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2分)A.东晋诗人B.五柳先生C.《读山海经》D.婉约派代表人物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

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市2013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苏轼白居易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闻公有一册历○1,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上海市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定稿试卷官方版(含答案)A卷试卷

上海市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定稿试卷官方版(含答案)A卷试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草枯鹰眼疾,。

(《观猎》)2.人面不知何处去,。

(《题都城南庄》)3.,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下列与本诗中“空”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地空.余黄鹤楼B.空.山新雨后C.潭影空.人心D.鬓先秋,泪空.流8.全诗表达的情感是。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9.上文作者是朝代的书画家、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上海市闸北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上海市闸北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学科期末练习卷(2013、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2.试问卷帘人,。

(《如梦令》)3.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4. ,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5. ,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6.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钱塘湖即,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春行起点,描绘了从孤山寺远望所见的早春景致。

B.颔联“争”“啄”二字以禽鸟之乐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

C.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及诗人的感受,给人以清新之感。

D.尾联“不足”二字最为直接地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桃花源记(节选)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异之”是渔人最终能发现桃花源的原因之一。

B.“豁然开朗”高度概括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C.“鸡犬相闻”“往来种作”表现人们的生活是宁静而充实的。

D.最后一句以老人、孩子为代表表现桃花源人的幸福安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上海市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定稿试卷官方版(含答案)D卷试卷

上海市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定稿试卷官方版(含答案)D卷试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 (共42分)(一)默写(18分)1.,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2.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3.,阴阳割昏晓。

(《望岳》)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5.少时,一狼径去,。

(《狼》)6.,虽鸡狗不得宁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秋”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诉衷情”是本词的词牌名。

B.“当年”引出了往昔的回忆。

C.“暗”字写出了词人的悔恨。

D.“沧洲”点出词人的隐居地。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伤仲永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永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

B.仲永五岁就以作诗而出名。

C.仲永很能挣钱被乡人称奇。

D.仲永缺少系统学习而平庸。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曾涤生驻军安庆,有戚某自田间来。

行李萧然,农服敝素,对人沉默不能言。

曾颇爱之,将任以事。

一日会食,值饭有稗①粒,某检出之而后食。

曾默然,旋备资遣之行。

某请其故,曾规之曰:“子食而去其稗。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要点
一、文言文
(一)
1潭影空人2道是无晴却有晴3明月松间照
4带月荷锄归5香远益清6鹿然大物也
(二)
7喜爱8 C
(三)
9口技清朝
10全程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11 B
(四)
12 (1)原田、缘故(2)是
13 A
14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15 B(3分)A(1分)
二、现代文
(一)
16 B
17支配、操纵
18马云为做大“阿里巴巴”的规模,觉得淘宝网不收费舍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19要学会舍总分
20第⑤段这段文字写的是华盛顿拒绝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和帕霍姆的贪得无厌形成对比,与该段论述的“舍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的观点一致。

(二)
21厉
22 (1)照应标题(2)引出下文“过招”的内容
23肖像委婉地写出了“我”对老命多次问话的厌烦,又体现了“我”对老妈
的尊重
24 (1)前后矛盾(2)高兴(3)哈哈大笑(4)甘心(5)夸大病情(6)搂、呆想
25 D(4分)C(2分)A(1分)
26要点:语言内容
三、写作
27评分标准
中心与材料语言思路与结构。

【精品】上海市虹口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精品】上海市虹口区2013学年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官方版(含答案)

弯的货车顺势带了进去,于是,我毫无防备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左脚被
车轮碾过。
②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我瘸着脚上班了。像我这种特殊职业,无法麻烦别人长时间代
班,尽管伤势还重,但我还是义无反 gù地前去上班了。在小区门口,我拦到了一辆出租车,
也许是因为司机看到我瘸着脚。我一上车,他就关心地问:
(一)默写( 18 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 2. 3.人生自古谁无死, 4. 5.登斯楼也,则有 6.
一 文言文( 42 分)
。 ,雪尽马蹄轻。
! ,潭影空人心。
,宠辱偕忘 ,, ,明灭可见。
(《卖炭翁》) (《观猎》) (《过零丁洋》 ) (《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岳阳楼记》 ) (《小石潭记》 )
和你一样受过脚伤,如今痊愈了,拐放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我想你大概用得着。只是——”
他顿了一顿, “有种迷信说法,病人用过的东西是不能再还回去的。所以,这拐送你,希望你
别介意。”“怎么会介意呢?你简直是雪中送炭啊。 ”我非常高兴地接过拐,试走了几步,真不
错!司机也非常欣慰: “你喜欢就好,我就怕你有心理负担。不过,老师就是老师,是相信科
定,他不一定要遵守时间,我有耐心等待,但他从不会超过
10 分钟的误差。
④我渐渐习惯了坐他的车,有时我们也会在途中聊些日常生活。他话不多,但开口也会
说出些哲理。有一天,他来接我的时候,问我: “你走路不方便,楼梯怎么上去?”我笑笑: “扶着扶梯上去啊。 ”“有没有想过要一副拐?” “怎么没有想过呢?每天单位的午餐,都是同

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皆投书即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21.质疑 认可(或夸赞) 思念 (共 6 分)
22.不能删。理由:内容上,交代了大娃身世;揭示了大娃和小娃之间 的命运关联,都是被收养;体现大娃娘善良、有爱心。文章的主旨是要歌颂 普通人工作尽职、善良、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等可贵品质,文末这一句深 化了文章主旨(以上要点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2 分)。结构上,与文章开始 部分交代大娃的长相、姓名、家居等情况首尾呼应,相互补充,使大娃形 象更加全面;与前文呼应,暗中交代了前文大娃暴打壮汉的原因,使情节发 展更加合理。结尾这句话耐人寻味,显示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结构上答出 1 点得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0 分) (一) 默写(第 1-4 句每句 3 分,第 5 句 4 分,共 16 分) 1.清泉石上流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惟吾德馨 4.野芳发而幽香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二) 课内文言文(共 12 分) 6.左传 国别体(2 分) 7.(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皆、以、于三字各 1 分,一字没译出
扣 1 分,扣完为止,同时省略成分要补充出来,后置的状语成分要还原。 共 3 分)
8.C(3 分) 9.爱国 善思 (或机智、深谋远虑等,一空 2 分,共 4 分) (三) 课外文言文(共 12 分) 10.⑴担任、充当⑵假如、如果(4 分) 11.C(2 分)
12.⑴时天下无事 殊是时贫甚(不能出) ⑵晏殊读书专心、晏殊为人谨厚(前两空各 1 分,后两空各 2 分) 二.现代文(38 分) (一) 议论文(18 分) 13.D(2 分) 14.阐释 黄大发带领村民修建水渠 诚信是靠谱的最好注脚(第一空和 第三空各 1 分,第二空 2 分,共 4 分) 15. 做一个靠谱的人 说到做到 追求专业卓越 (第一空 2 分,后两空 各 1 分,共 4 分) 16.D(3 分) 17.第⑤段(1 分),这段文字写的是“中国机长”刘传建凭过硬的专业 技术和丰富的驾驶经验,排除险情(2 分),与第⑤段论述的“追求专业卓 越,是靠谱的题中之义”的观点一致(2 分)。 (二)记叙文(20 分) 18.动作描写(1 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大娃做保安工作时认真负责的 样子(2 分)。 19.C(3 分) 20.⑴深夜擒贼⑵收养流浪病狗(4 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安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初三年级语文试卷(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13.11.注意: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2.,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3.知否,知否?。

(《如梦令》)4.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5.,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殚其地之出,,(《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辛弃疾,代词人。

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

(2分)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 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2分)A.东晋诗人 B.五柳先生 C.《读<山海经>》 D.婉约派代表人物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苏子美饮酒子美豪放,饮酒无算。

在妇翁①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②。

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

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

‛遂满饮一大白③。

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④,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注释】①妇翁,妻父。

②率,标准。

③大白,大酒杯。

④下物,指下酒物。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⑪使.子弟密察之()⑫遽.抚案曰()13.苏子美为什么会令“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请摘录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14.苏子美读书时所说的“惜乎!击之不中。

”和“君臣相遇,其难如此!”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和的心情,从中能看出这是一个读书的人。

(3分)15.对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酒量的信心。

B.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之举的理解。

C.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汉书》魅力的肯定。

D.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此中情趣的赞同。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 题(22分)果皮,还是削掉吧(有删改)史军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

每每在家人威逼下,我们不得不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让味蕾备受折磨。

可是,被牺牲的口感能不能换回足够的营养呢?②除了像金橘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舌头舒服。

对于水果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家伙。

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多少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③查阅诸多文献之后,也无从得知吃果皮这一提法究竟从何而来。

实际上,像苹果、梨这类水果的‚果皮‛和‚果肉‛,在植物解剖学上,同属于果皮结构。

这样看来,所谓的果皮有营养,更像是一个算命先生口中出来的圆滑真理。

④当然,如果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要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

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两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微乎其微。

有一点是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它们所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

不过,要想让这些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需要大量地吞吃果皮才行。

⑤要注意一点,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高20%。

虽然,携带正常..农药残留的水果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可是谁能保证有些被逼着生产漂亮水果的果农不会用更多的农药往水果身上招呼呢?此外,一项研究发现,铅、镉、铜、锡、铊等重金属元素,在果皮当中的浓度都明显高于果肉。

比如说,果肉中的铅含量是0.53mg/kg时,果皮是0.76mg/kg,约高一半。

对于镉元素和铊元素来说,果皮中的浓度是果肉的约4倍,铜是3倍,锡是12倍。

当然,那些有机种植的水果是可以放心大嚼的,不过,即使是有机种植,果皮中的营养也不会增加,用大把的钞票去换取传说中的营养和劣质的口感,可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

⑥当然,果皮也并非一无是处,那里面的色素的确能装点我们的餐桌。

干红葡萄酒的妖艳颜色都要归功于葡萄皮中的色素。

科研人员正试图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杏皮中的橙色,山竹中的紫色等等),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16.⑪根据文意,请将第①段画线句改写为陈述句:(1分)⑫请比较一下改写前后的两句句子,它们的表达效果不同在哪里?(3分)17.阅读第②段,可见水果为了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采取的措施是(用原文回答)(2分)18.第⑤段中作者认为果皮的营养是“传说中的”,根据③、④两段内容,请概括其理由:(4分)⑪⑫19.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正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20.第⑤段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5分)21.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果蜡的存在,任何果皮在嚼食时都会让我们的味蕾受苦。

B.一般情况下,果肉并不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果皮中恰恰有。

C.作者并不提倡食用有机水果,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价格高昂。

D.从营养角度看,果皮的可取之处在于其中的色素可装点餐桌。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6分)感觉天凉(有删改)毛尖①昨天,黄裳先生走了,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正在小区里散步,抬头看到大月亮,感觉到了天凉。

②无数个风雨如晦的日子过来了,坦克教练当过,美军吉普开过,形形色色批判经过,大大小小笔仗干过,黄裳先生晚年的面容已经像菩萨,所以,虽然我认识老人家的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心里却觉得这个身怀绝技的山东老僧早练就了长生术。

③一定是练就了长生术,否则九十岁还能生猛上阵打笔仗?谈到他看不上的人,他直接一句‚粪帚文人‛,事情曲折我不甚了解,但这样有火气不tuǒ xié的老头,让人喜欢。

我想起王元化①先生,有次一个年轻人写文章暗讽王先生日子过得华彩,王先生拍案大怒:这个小混蛋!有火气的老头喜欢有火气的老头吧,王先生一般不出门,却一定要跑去看比自己大一岁的老头黄裳。

《东方早报》上刊登了他们哥俩好的照片,我看了很久。

④照片里,王先生对着我们笑,黄先生对着王先生笑,黄先生当时听力已经不好了,所以王先生看黄先生,真正为着相见欢,他们坐在一张沙发上,一个世纪的风云弹指过,你不算老,我也还年轻。

可是一个蒙太奇②,照片上的兄弟俩一起消失。

⑤一起消失的还有什么呢?如果沙发会说话,它会告诉我们,老头儿们的这种精气神不再有。

这种精气神是什么,具体我也说不上来。

我知道的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小情小调,比如浪漫,比如深情,放在他们面前,就是卡通。

⑥无论是悼念师友还是回忆往事,黄裳文章的温度都不高。

《伤逝》是黄裳纪念巴金的文章,开头就说:‚十月十七日晚饭后,我正在电视机前观看神舟六号飞船胜利返回的新闻。

电话传来了巴老逝世的消息。

我没有吃惊,依旧平静..地看完电视。

‛⑦这个‚平静‛,相信我,只有在鲁迅杂文中能找到同样意思的平静。

这个平静,不是我们使用的平静,甚至,随着黄裳先生的离开,这样的‚平静‛将在现代汉语里消失。

这就像,像他那样什么都干过什么都能干的知识分子将永远消失,而我们这种厕身学院的后辈学人,思想没有他们深,经历没有他们多,文章没有他们好,勇气没有他们大,甚至,连胃口,连胃口都没有他们棒。

⑧去年黄裳先生大寿,大家一起在桃江路的一家餐厅吃饭。

黄先生听力不好,就只管吃,最后上来寿桃,我们是实在吃不动了,老先生却从从容容吃到结束。

欧,旺盛的食欲才养育出旺盛的战斗力,才能在普通人苟延残喘的年纪活出帝王的尊严。

这样想想,在能想能写能睡能吃的九十三岁离开,实在是幸福的事情。

⑨所以,最后,我要跟黄裳先生讲个好笑的事情。

昨天,陈子善老师在网上发布了你辞世的消息,天南地北,无数粉丝哀悼叹息,中间呢,有打酱油的跑进帖子里问,谁是黄裳啊?就有人跟帖说,哇噻,黄裳你都不知道?《九阴真经》的作者!⑩你会笑一下吗?想到再也不能看你欢欢喜喜吃寿桃,我还是难过了。

(选自2012年9月11日《文汇报》)【注释】①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

王元化(1920—2008),著名学者,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王”。

②蒙太奇,连接电影镜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2.请根据第③段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tuǒ xié()()23.⑪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3分)⑫联系前后文,请具体说说它在文中还有什么作用?(2分)24.第⑨段中,作者讲了一件“好笑的事情”,请联系第⑧段和第⑩段的相关内容说说作者要在此处讲笑话的原因是:(3分)25.如果将最后一段改成“他会笑一下吗?想到再也不能看他欢欢喜喜吃寿桃,我还是难过了。

”好不好?为什么?(4分)26.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A.标题“感觉天凉”一语双关,既指自然天气,也指作者心境。

B. 第⑥段加点的“平静”一词体现黄裳先生文章缺乏温度和感情。

C.作者记述桃江路吃饭一事主要是为了表现黄裳先生的好胃口。

D.第⑨段作者觉得好笑是因为有人竟不知黄裳先生写了《九阴真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