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经典故事之二:梭伦眼中人生最幸福的人

合集下载

梭伦的故事有哪些

梭伦的故事有哪些

梭伦的故事有哪些梭伦是古雅典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改革家和诗人。

梭伦的故事有很多,作为一个早年就游历各国的人,无论是见识还是经历都要比一般人的精彩。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梭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梭伦的故事梭伦是个商人,也是个政治家。

梭伦能够同时做这两个就已经证明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

一般商人走上政治舞台,能够得利的当然是商人大群体。

梭伦在周游列国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正好听到隔壁的城邦抢占了萨拉米斯岛。

而对于商人,匠人等来说,这个海口相当重要,被夺走意味着赚不到钱。

但是懦弱的雅典高层人和元老并不打算夺回来,而是禁止城邦居民讨论这件事情。

梭伦自己就是商人,当然不能允许这件事情。

他查阅了关于海口的各种资料,最后发现这个而海口绝对不能失去。

好在梭伦还是个诗人,所以他就想到了个主意:这一日,梭伦在大街上全身抽搐,疯了一般。

然后开始在人群中大声朗诵着《萨拉米斯》这首诗,指责每一个人都将承担失去他的后果。

而集市上大都是商人,匠人和手工业者。

这一下子就激发了群众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

最后元老们没有办法,指派梭伦为指挥官,带领雅典人民一举夺回萨拉米斯岛。

这也为梭伦以后的政治道路打下了群众基础。

在成功夺回萨拉米斯岛之后,梭伦在大众中很有影响力,甚至被推选成了新的执政官。

而他一上台就进行改革。

他在宣布改革的这一天,所有人都聚集在台下,紧张地听他宣布。

在结束之后,所有人都在欢呼但是最后因为满足不了所有阶层,梭伦还是下台了。

梭伦的简介梭伦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他早年的时候是一面经商一面游历,这样看来他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

同时梭伦也是一个诗人,并且他的灵感都是来自于大众,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直接在大街上吟诵自己的诗词,那份热情总是让人莫名跟着激动起来。

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贵族,早年的游历经历让他更深入地感受到群众的生活。

在早期的希腊,是个财富两级分化,对穷人特别不公平的社会,而这一切都促使梭伦以后的改革。

而他一次在大街上的行为,为他打下了身后的群众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答问的哲理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答问的哲理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答问的哲理故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答复说:“认识你自己。


毕阿斯出生于古希腊普里埃耶城。

一次,当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

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答复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


有人问梭伦:“为什么作恶的人往往富有,而善良的人却往往贫穷?”梭伦答复:“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有人问古希腊的庇塔乌斯:“最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庇塔乌斯答复:“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少必需品。


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身体安康的重要程度,赫拉克利特说:“假如没有安康,智慧就无法表露,文化就无法施展,力量就无法战斗,知识就无法利用。


有人问赫拉克利特:“过去的事情能否更改?”赫拉克利特答复:“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一个满脸愁苦的病人问安提丰:“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所以我要活下去。


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凡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答复:“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
着。


有人问政治家塞涅卡:“道歉有什么好处?”塞涅卡答复:“道歉既不伤害道歉者,也不伤害接受道歉的人。

”。

〔古希腊〕梭伦《两人一样富足》诗词原文及赏析

〔古希腊〕梭伦《两人一样富足》诗词原文及赏析

〔古希腊〕梭伦《两人一样富足》诗词原文及赏析两人一样富足〔古希腊〕梭伦这两人一样富足,一个拥有大量白银和黄金,盛产麦子的田地及骡马,另一个只拥有这样一些东西:健壮的胃口,腰背和脚腿,这些才是世人的财富。

尽管有比这些更多的钱财也带不进冥土,没有任何赎金能让人逃避死亡和重病,逃过那越来越近的老年之苦。

(水建馥译,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赏析】有史以来,贫穷和富有作为一对相反相成的矛盾概念,一直是人类不断探讨、津津乐道的一个哲学命题。

一般来讲,这两个概念界线的划分,是以对物质财富的占有程度来确定的,只在有时,他们也被用来借指精神生活的匮乏或充实。

而读了梭伦的《两人一样富足》一诗,读者可以发现,作者在这里似乎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判断贫穷和富有的标准。

在这首诗的前半部分里,作者首先指出富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拥有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盛产麦子的田地/及骡马”,另一个是只具备“健壮的胃口,腰背和脚腿”,而在这种对照之后,他又有倾向性地强调,后一种东西其实“才是世人的财富”。

后半部分紧接着交代作者之所以下这个结论的原因,即在于依他看来,人的生命最终皆归于尘土,因此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也等于零,“没有任何赎金能让人逃避死亡和重病,/逃过那越来越近的老年之苦”。

就这样,后半部分以人生最后的阶段为支点,既揭示出第一种富足的虚妄,又反衬出第二种富足的珍贵,从而深化和升华了诗的主题。

作者梭伦(公元前约635—约560)是雅典官高位显的十执政之一,他鄙薄荣华富贵,推崇健康的体魄,他一生最看重的是自由、正义和人道,故而极为同情从事体力劳动的平民百姓,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

其作品大都失传,此诗也只见于普卢塔克的《梭伦传》。

(任悟)。

梭伦的幸福:幸福就是能够一如自己所期望的死去

梭伦的幸福:幸福就是能够一如自己所期望的死去

梭伦的幸福:幸福就是能够一如自己所期望的死去最近笔者重读希罗多德的《历史》,曾看到了一样一个故事。

在今天安纳托利亚半岛上,曾有一个叫吕底亚的大国。

他们的君主克洛伊索斯,是当时地中海世界最有权势,也是最富有的君主。

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克洛伊索斯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

一天,雅典的智者梭伦访问吕底亚,并受到了克洛伊索斯的热情接待。

克洛伊索斯带着梭伦观看自己宝库,得意洋洋地向哲学家夸耀自己所拥有的至宝。

克洛伊索斯询问博学多才的梭伦:“谁才是你所见过的最幸福的人?”在克洛伊索斯心目中,自己自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想从梭伦口中确认这一点。

然而梭伦并不想迎合这位君主,他回答道:“雅典的泰勒斯是我见过最幸福的人!”克洛伊索斯大惊,并询问梭伦为何这么说。

梭伦回答:“首次,泰勒斯有极其出色的儿子,而他的儿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儿子。

第二,他的城邑很繁荣,一生中享尽了安乐。

最终,他光荣地死在对抗外敌的战场上,雅典人给予了他国葬的待遇!”克洛伊索斯对于自己没能排第一,而感到有些不满,于是没好气地问:“那么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是谁呢?”梭伦朗朗道:“阿尔戈斯的克列欧比斯和比顿是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

阿尔戈斯人为天后赫拉举行祭典,克列欧比斯和比顿本想用牛车载各自的母亲参加。

然而在当时,他们的牛被拴在了田里。

为了不让母亲错过祭典,两位年轻人拉住了牛车的轭,让各自的母亲坐在牛车上。

他俩拉着牛车疾驰十几里,终于让自己的母亲赶上了祭典。

所有阿尔戈斯人都看到了两人的壮举,纷纷向两位年轻人的母亲夸赞:“你们真的生了个好儿子。

”克列欧比斯和比顿向神像献祭,并睡在了神殿,最终再也没起来。

所以,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第二幸福的人!”克洛伊索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他大声斥责梭伦:“你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说我连几个普通人都不如?”梭伦笑着回答:“神明们总是充满了嫉妒,喜欢干扰人间之事。

人一生能活七十年已经够长了,七十年也就有两万多天,但是在此之中,没有哪两天所发生的事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所谓的世事难料。

梭伦与克洛伊索斯关于幸福的辩论中的几个历史问题

梭伦与克洛伊索斯关于幸福的辩论中的几个历史问题

梭伦与克洛伊索斯关于幸福的辩论中的几个历史问题作者:吕诗琼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8年第07期关键词梭伦,克洛伊索斯,希罗多德,辩论,幸福,历史撰述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13-0047-06梭伦(Solon,约前638年—约前558年)是古代雅典执政官,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者。

根据传统史学观点,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梭伦以及梭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必修教材中的“古代希腊文明与民主政治”、选修教材中的“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都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梭伦和他所主持的改革。

但是,关于梭伦改革的时间,历史学界还有一些争议。

这些争议又与另外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密切相关,那就是梭伦与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关于幸福的辩论。

本文从历史学角度,探讨几个一直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力图深入分析相关史料,对这些问题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解答。

希望本文所讨论的问题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希望借此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教材之外的一些历史细节问题。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梭伦为了让雅典民众发誓遵守他所制定的法律10年不得改变,他自己也不再干涉雅典的政治,选择周游列国10年。

在这10年中,他到过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的首府萨尔迪斯拜见当时的国王克洛伊索斯(Croesus)。

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吕底亚是小亚细亚的一个强国,所以希罗多德对吕底亚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着墨颇多。

克洛伊索斯统治时期,征服了小亚细亚地区大部分城邦,使吕底亚的国力强盛到顶峰。

因此,对于梭伦与克洛伊索斯这两位希腊和小亚细亚最著名政治家的见面,希罗多德更是不惜笔墨详细记述。

克洛伊索斯把梭伦当做客人来接待,并让他住在王宫里。

在梭伦抵达后第3、第4天,克洛伊索斯就命令他的仆从带梭伦去参观他的宝库,把宝库里所有贵重而华美的东西都展示给梭伦看。

幸福的名人事例

幸福的名人事例

幸福的名人事例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对于名人来说,他们的幸福更加引人注目。

本文将以几位名人的事例为例,探讨他们是如何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保持幸福的生活。

1. 爱因斯坦:天才与家庭的平衡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忙于科研工作,但他一直坚持将时间留给家人。

他与妻子、儿女之间的亲密关系,让他能够在家庭的温暖中找到心灵的满足,使他的幸福感倍增。

2. 奥普拉·温弗瑞:事业与慈善的双赢作为美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慈善家,奥普拉·温弗瑞以其积极向上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她不仅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事业帝国,更以慈善事业回馈社会。

她通过自己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为贫困儿童提供教育和医疗援助,使她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

3. 马克·扎克伯格:人生多角度的追求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都广为人知。

然而,他并不只满足于事业上的辉煌,在个人生活中也有着丰富的追求。

他致力于慈善事业,捐助大量财力用于医疗研究和社会公益活动。

此外,他也注重家庭生活,与妻子和孩子相处融洽,共同享受幸福的时光。

4. 黛咪·摩尔:事业与家庭的和谐黛咪·摩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和制片人,她在好莱坞影坛崭露头角。

然而,她并没有被事业所迷失,而是将家庭放在第一位。

她与丈夫和孩子的关系亲密,经常抽时间陪伴家人,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

这种平衡的生活方式使她更加幸福,并且能够在职业道路上持续取得成功。

5. 尼尔·阿姆斯特朗:对自我和他人的奉献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他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他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荣耀,而是持续地奉献自己。

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致力于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种奉献精神让他感到无比幸福,并且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功与成果。

10个人生启迪故事

10个人生启迪故事

10个人生启迪故事10个人生启迪故事1:爱左看右当年在挖掘特洛伊古城的时候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面古铜镜,铜镜背后雕刻了一段古怪难懂的铭,他穷尽毕生精力,请教了不少古希腊专家,都无法破译其中的奥妙。

考古学家逝世后,这面镜子就静静地躺在大英博物馆里,直到20年后的一天,博物馆里了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在博物馆馆长的陪同下,他径直走到古镜的面前,在工作人员的协助的下打开玻璃柜,小心翼翼地取出铜镜,翻过放在一块红色天鹅绒上。

古镜背后的铭在红色的背景上反射着冷冷的金色光泽,年轻人从背囊里拿了一面普通的镜子出,照着古铜镜上的铭,转过头去,微笑着对博物馆馆长说:“看,这面古镜背后的铭其实并不难解,只是将普通的古希腊按着镜像后的字图案雕刻上去的。

”博物馆馆长也是一位古希腊专家,他扶着鼻架上的老花镜,将脸凑过去,仔细辨析镜子反照后的字,缓缓地,一字一字读道:“致我最亲爱的人:当所有的人认为你向左时,我知道你一直向右。

”年轻人抬起头,叹了口气说:“真可惜!我祖父花了毕生的精力,也没能破解字中的奥妙,却不知道他一直在浪费着时间,结果竟然是这么简单!”博物馆馆长沉默了一会儿,淡淡地说:“或许你以为他一直向左,其实他一直在向右。

”年轻人神色一动,陷入了沉思。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这段字是否就是当年美丽的海伦写给她那苦命情人的,但铭中包含着的那种对爱人无限支持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令人动情不已。

在古代许多国度的习俗中,都有左卑右尊的观念,看史前的特洛伊古城也是这样。

我们从古镜的铭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情人或许正被他人视作不断堕落,即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而在这种困境之下,那甜蜜的人儿,却用这段话表明了对爱人的无比信任,相信他的努力必然会达到一个正确的目标。

这种信任对于一个身陷困境的人说,该是多么宝贵的鼓励啊!那位考古学家没能揭开谜团,不一定是他做错了,只能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运气发现真相,外人或许认为他向左了,但其实他一直在向右。

作为考古学家的继承人,他的孙子需要明白这一点,并尊敬祖父的这种不懈的努力,以告慰他那锲而不舍、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关于责任担当的希腊哲学故事

关于责任担当的希腊哲学故事

关于责任担当的希腊哲学故事话说希腊有一个城邦,叫雅典。

其中有一位非常出名的政治家——梭伦,他执掌国事时处理问题公正合法、深得民心。

然而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遭到了两位嫉贤妒能之徒的陷害,使他们差点丢掉性命。

这件事情被当地的一个哲学家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文章流传于世:《立法者》( DoyouaretheJunction?)。

故事发生在一个月黑风高夜。

“什么!”当年轻气盛的王子看完这段文字后,顿时火冒三丈。

“一群小人!我父亲辛苦操劳、兢兢业业为我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你们怎么可以诬告他!”一边怒骂着,他便大步走进大殿找宰相去兴师问罪。

他和几十个随从呼啦啦冲进屋里,坐定后大声质问道:“请您老给评评理吧!您所说的那些小人到底指谁啊?”这位被称作宰相的男士站起身向四周环顾一圈,笑呵呵地对王子解释道:“您别急嘛!听我慢慢讲来。

”接着他低头俯视着地板说道:“古往今来每逢改朝换代都会把旧皇帝赶下台。

但你可曾见过谁推翻了一个暴君再扶持另外一个暴君上台吗?没有。

”王子沉思片刻,摇摇头说:“难怪我觉得你讲的话有漏洞呢。

”“喔?是哪儿呢?”他笑眯眯地追问道。

“噢!您还忘了,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王朝之中。

那我问您,若我是暴君呢?”就在那天晚上,突然狂风骤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之间似乎整个城市变成了战场,就连墙壁和树木都燃烧起熊熊烈焰。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包括希腊王子在内的所有人居然没有感受到丝毫寒意。

可此时无论他们多么强壮勇敢,却依然拿石块投掷到房顶上,企图驱散暴风雨。

有些忠实的臣民则端来了供品,向神明祈祷,求救赎,甚至跪倒在地乞求上苍让他们安然无恙。

果真如此吗?绝对不是。

那些手捧蜡烛、蜡碗的信众看起来更像是受困在烈火中煎熬。

渐渐地,似乎连空气都要凝固了。

空中开始飘落毛毛细雨,雨滴在灰色的街道上溅起水花,洒满了人们的衣服,冰冷又潮湿。

那本该用于照亮教堂的油灯突然熄灭了。

一瞬间,原本灯火通明的圣堂却充斥着各种凄惨哀嚎声。

最终,谁也无力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困死在如此恐怖的境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经典故事之二:梭伦眼中人生最幸福的人
泾县二中朱轶材
吕底亚曾是希腊城邦中最强大和富有的王国。

有一天,雅典的立法者梭伦漫游天下的时候,来到日益强大的吕底亚王国。

国王克洛伊索斯知道梭伦是天下最富有智慧的人,于是,便隆重地款待他,并且非常得意地向他展示自己拥有的巨大财富。

然后,国王神气地说:“梭伦,我知道你作为哲学家的声名,也知道你游历天下见多识广,能告诉我,你所遇见的最幸福的人是谁吗?”克洛伊索斯以为梭伦一定会回答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的回答却让他始料不及:“雅典的特勒斯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管理得很好的城邦里,膝下有一群既勇敢又善良的儿子;他也看到了健康的孙儿们的诞生,并且在享受了—个人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有的幸福生活之后,为雅典抵御埃勒西斯的侵略而光荣献身,雅典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且心怀感激地纪念他。

”(根据王飚《伟大的梭伦》编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