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ppt课件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 法国国旗的图案是红、白、蓝三色条纹,最初设计时,国 旗上的三条色带宽度完全相等,但是,当制成的国旗升到 空中后,人们总觉得这三种颜色在国旗上所占的分量不相 等,似乎白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最小。为此,设计者们 专门招集色彩专家进行分析,才发现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 收缩感有关。当把这三色的真实面积比例调整为红:白: 蓝=35:33:37时,看上去反而相等了。
13、你放下正在读的书,总是: A 用铅笔标记读到什么地方;B 放个书签;C 相信自己的注意 力。
14、你记住你邻居的: A 姓名;B 外貌;C 什么也没有记住。
15、你在摆好的餐桌前:A 赞扬它的精美之处;B 看看人们是 否都到齐了;C 看看所有的椅子是否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9、看亲戚和朋友过去的照片,你: A 激动;B觉得可爱; C 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10、假如友人建议你去参加你不会的赌博,你: A 试图学会玩,并想赢钱;B 借口学过一段时间再玩而给予拒 绝;C 直言说不会玩。
11、在公园里面等人,你: A 仔细观察旁边的人;B星的夜晚,你: A 努力观察星座;B 只是一味地看天空;C 什么也不看。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 书架上放着一套线装古书,(如图),假设两卷书的厚度
都是3厘米,封面和封底都是2毫米,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儿童观察力的训练
• 有两组数字分别是: •9 1 2 3 4 5 6 7 8 •8 9 7 6 5 4 3 2 1 • 能否一眼看出那一组数字的和大?
• 重新组合的方法为:把直角三角形④拼在直角梯形①旁 边。让有共同边8厘米所组成的两个直角相连接。于是便 组成了边长为13厘米和34(13+21)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再 将与①、④同等面积的②、③也组成一个同等面积的直角 三角形;最后将这两个同等面积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 34厘米、宽13厘米的长方形。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最新PPT课件

(辰辰) (游戏,玩具)
TF
四、注意事项:
1、观察需要系列过程 2、观察的结构对观察者的要求 3、观察是连续的 4、观察知识与技巧的获得
TF
第二节 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
TF
第二节 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
一、发展概论 二、心理学家各种观点 三、遗传与后天影响的争论 四、各心理学派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五、主动性或被动性争论 六、观察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再到身体的下半部 ? 身体发育遵循远近发展原则,即从中心到四周向外生长 (胸腔和内部器官-胳膊和腿-手和脚)
TF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关发展的观点
(一)简要阐述一些心理学流派观点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TF
?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取样观察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观察法,它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 取行为样本,确定其操作定义,确定观察的形式,及设计观察记录表 格。
TF
(3)观察评定法
? 观察评定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 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
TF
思考:
1.教师平时在幼儿园主要运用的是哪些观察方法? 2. 下列视频分别运用了哪些观察 方法?
TF
二、为什么观察
(一)讨论: 观察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
(冲突 ,40s 3min )
TF
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目的
? 接手新班级,要了解孩子的现状? ? 最近班级中发生了一些小的事件(如告状),想要了解具体情况? ? 一些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性程度如何? ? 开展主题活动中,想要了解班级孩子的一些经验、想法、水平? ? 在开展个别化的活动中,投放了材料,想了解这些材料的适合性? ? 想了解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 ? ……
TF
四、注意事项:
1、观察需要系列过程 2、观察的结构对观察者的要求 3、观察是连续的 4、观察知识与技巧的获得
TF
第二节 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
TF
第二节 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
一、发展概论 二、心理学家各种观点 三、遗传与后天影响的争论 四、各心理学派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 五、主动性或被动性争论 六、观察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
再到身体的下半部 ? 身体发育遵循远近发展原则,即从中心到四周向外生长 (胸腔和内部器官-胳膊和腿-手和脚)
TF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关发展的观点
(一)简要阐述一些心理学流派观点 ?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 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
TF
?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取样观察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观察法,它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 取行为样本,确定其操作定义,确定观察的形式,及设计观察记录表 格。
TF
(3)观察评定法
? 观察评定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 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
TF
思考:
1.教师平时在幼儿园主要运用的是哪些观察方法? 2. 下列视频分别运用了哪些观察 方法?
TF
二、为什么观察
(一)讨论: 观察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
(冲突 ,40s 3min )
TF
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目的
? 接手新班级,要了解孩子的现状? ? 最近班级中发生了一些小的事件(如告状),想要了解具体情况? ? 一些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性程度如何? ? 开展主题活动中,想要了解班级孩子的一些经验、想法、水平? ? 在开展个别化的活动中,投放了材料,想了解这些材料的适合性? ? 想了解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 ? ……
幼儿观察与评价 ppt课件

• 这些决定都是对观察进 行了意义评价后作出的, 是作出的最适宜的反应。
行动 观察
决断
9
幼儿观察与评价
• 安全:确保儿童安全 • 身体健康:识别儿童患病和疼痛的信号 • 帮助:告诉我们哪里需要帮助 • 引导:对儿童重提要求,避免一些潜在问题 • 发现兴趣:发现儿童的兴趣所在 • 学习风格和教学策略: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学习风
• 苏晓倩主编,《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
幼儿观察与评价
考勤 课堂参与
作业
40% 60%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6
幼儿观察与评价
7
幼儿观察与评价
• 观察 观看、看……
观察
行动
请思考以下问题:
• 你是否善于观察?你的观察力如何?
8
幼儿观察与评价
• 有人估算过,一位教师 一天要作几千个决定。
斯克里文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 值的判断,或者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 其着重点在判断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所 产生的效益,看其是否具有价值。”
26
幼儿观察与评价
3.以非判断性描述为基点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克 龙巴赫、斯特弗尔比姆。
克龙巴赫认为,“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 决策,收集和使用信息。而需要通过评价提供信息 的决策包括教程的改革、关于个体的决策、行政的 调控。”
幼儿观察与评价
23
幼儿观察与评价
• 评价与价值 • evaluate • 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主体对于客体有
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
24
幼儿观察与评价
• 对教育评价这一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主要有
行动 观察
决断
9
幼儿观察与评价
• 安全:确保儿童安全 • 身体健康:识别儿童患病和疼痛的信号 • 帮助:告诉我们哪里需要帮助 • 引导:对儿童重提要求,避免一些潜在问题 • 发现兴趣:发现儿童的兴趣所在 • 学习风格和教学策略:了解儿童的个性和学习风
• 苏晓倩主编,《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
幼儿观察与评价
考勤 课堂参与
作业
40% 60%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6
幼儿观察与评价
7
幼儿观察与评价
• 观察 观看、看……
观察
行动
请思考以下问题:
• 你是否善于观察?你的观察力如何?
8
幼儿观察与评价
• 有人估算过,一位教师 一天要作几千个决定。
斯克里文认为,“教育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或价 值的判断,或者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 其着重点在判断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所 产生的效益,看其是否具有价值。”
26
幼儿观察与评价
3.以非判断性描述为基点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其代表人物是克 龙巴赫、斯特弗尔比姆。
克龙巴赫认为,“评价是为做出关于教育方案的 决策,收集和使用信息。而需要通过评价提供信息 的决策包括教程的改革、关于个体的决策、行政的 调控。”
幼儿观察与评价
23
幼儿观察与评价
• 评价与价值 • evaluate • 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主体对于客体有
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所作的判断。
24
幼儿观察与评价
• 对教育评价这一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解主要有
幼儿园主题班会, 换个角度看世界,培养孩子的观察力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创造探索环境
为孩子提供安全、有趣的 探索环境,让他们自由地 探索和发现。
教孩子观察的方法
顺序观察法
教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观 察事物,如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等。
比较观察法
引导孩子比较不同事物之 间的异同点,提高他们的 分辨能力。
特征观察法
教孩子关注事物的特征和 细节,培养他们的细节观 察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观察
幼儿园主题班会, 换个
角度看世界,培养孩子的
观察力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 通过游戏培养观察力 • 通过实践培养观察力 •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换个角度看世界,培养孩子的观 察力
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01
在孩子观察后,老师应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察成果,不
要限制他们的思路。
认真倾听孩子的观察描述
02
当孩子描述自己的观察成果时,老师应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
反馈和鼓励。
尊重孩子的独特视角
03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老师应尊重并鼓励孩子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
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有助于培 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CATALOGUE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01
02
03
鼓励孩子提问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好 奇心时,家长和老师应积 极回应,引导孩子深入思 考和探索。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观察力与场景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分解场景
将复杂的场景分解成若干个简 单的部分,让学生分别观察并 记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运用多种感官
鼓励学生运用视觉、听觉、嗅 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观察,以加
深对场景的记忆。
反复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逐渐 掌握运用观察力提升场景记忆
的方法,形成记忆习惯。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观察力和场景记忆法
案例一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观 察力与场景记忆:培养学生
的记忆能力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观察力训练 • 场景记忆法介绍 • 观察力与场景记忆结合 • 学生记忆能力培养策略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通过专业训练,帮助学生 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提 高记忆效率。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升 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生 活的基础,提升记忆能力 有助于学生在各个方面取 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学生掌握基本的记忆原理 和方法,了解记忆与遗忘 的规律。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记忆方 法,提高记忆效率,减少 遗忘。
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
采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 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引入互动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 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记忆知识。
定期检测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第三章 第二节 幼儿感知觉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5 9
7
3
答案:数字分别是9、5、7、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 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目的 性 无
有 有
意志努 引起原 力 因 不需要 刺激物 特点 人的自 身状态 需要 间接兴 趣 不需要 直接兴 趣
(三)肤觉
幼儿肤觉主要是触觉与痛觉的联合。儿童触觉 的感受性在儿童很小就发展起来了,对软硬、粗细 和轻重等都有辨别。
1、幼儿触觉的发展 口腔探索
手的探索 眼耳手协调探索 •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 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 是触觉的表现。
(三)肤觉
2、幼儿痛觉的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幼儿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从记忆方面说,幼儿对疼痛 的感觉和记忆非常深刻。 痛觉产生条件:伤害刺激 痛觉阈限 痛的情绪
(4)深度知觉 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1960, 1961) “视崖”试验。有助于防止跌倒。
2、时间知觉
(1)含义
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应。 时间比空间更为抽象,要借助于中介物,如天体的 运行,人体某些器官的节律或专门的计时工具。
(2)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幼儿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 间-----生物钟。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2、颜色视觉发展 在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指导幼儿掌握明确的颜色名称; • 通过近似色的对比指导幼儿辨色; • 使幼儿多接触各种颜色,并经常教育幼儿做精确的辨 认。
《幼儿观察与评价》课件

此阶段幼儿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考,能够 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游戏,并开始用语言描 述事物。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
形式操作阶段(12岁以后)
此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 理解概念和规则,并开始学习读写和计算 等基本技能。
此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进行复杂的抽象思维 ,能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规则,并开始进 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
对策
提高观察技能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观察者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掌握有效的观察技巧。
明确评价标准
建立明确的幼儿发展阶段评价标准,减少主观性和误差。
采用合适的记录工具
使用合适的记录工具,如摄像机、录音笔等,方便记录和分析。
保持客观态度
观察者应尽量保持客观态度,避免个人观念、经验和态度对观察的影响。
CHAPTER
观察与评价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一个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的 创造力,通过对其作品和创作过 程的观察,可以对其创造力进行
评价。
案例二
在语言发展方面,通过观察幼儿的 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可以了解其 语言发展水平。
案例三
在社交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幼儿在 游戏中的表现和与同伴的互动方式 ,可以对其社交能力进行评价。
等。
实施观察
按照计划进行观察,并 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与评价的实践技巧
客观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应客观记录观察到的行为和 表现,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注意细节
关注幼儿的细节表现,这些表现可能隐藏着 重要的信息和线索。
多角度观察
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幼 儿的发展状况。
保持耐心
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专注,不要急于 做出评价和干预。
幼儿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B
C
八 处 不 同 , 您 找 到 了 几 处 ?
出在下 来上面 吗图六 ?中个 出玩 现偶 过中 ,只 您有 能一 找个
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有 利于全面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爱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学习观察好处多: 增长知识靠观察,学习写作靠观察, 科技发明靠观察。 我们从小爱观察,观察时时要注意: 认认真真又细致。全全面面又概括, 细心观察有顺序。 我们从小爱观察,勤动手来勤动脑, 长大成为科学家。
手在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接触时能传达更丰富的信息,但都 是具体环境中才表现出来: • 用手不停地触碰鼻尖,是因为犹豫不决; • 用手触摸耳朵是对男人的说话内容产生怀疑; • 用手揉眼睛是在拖延时间,是女人对付不大容易回答的 问题的常用手法; • 用手搔头显然是烦躁 • 不安;用手捂嘴是在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 • 用手在面部摩挲则表示她对谈话毫无兴趣,心不在焉。
• 良好预想观察结果的能力 • 精确发现意义细节的能力
• 迅速发现本质特征和重要 细节的能力 • 能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进 行观察的能力 • 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 面观察事物总体的能力
〉————〈
〈————〉
【小秘诀】 观察当中存在着盲点。每个人对于眼前所发 生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加以理解的。
3、观察的概括性、深刻性
• 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 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 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 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例如:有位教师将语文课本 第三册《美丽的公鸡》这课的插图涂上色彩,并且 放大,让学生观察。许多学生只看到公鸡的大红鸡 冠、美丽的羽毛和金黄色的爪子,而偏偏就没有看 到公鸡站在水边欣赏自己的形象、表现出洋洋得意 的骄傲神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如果在家需要找什么东西,你: A 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东西可能放的地方; B 到处寻找; C 请别人帮忙找。
9、看亲戚和朋友过去的照片,你: A 激动; B觉得可爱; C 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10、假如友人建议你去参加你不会的赌博,你: A 试图学会玩,并想赢钱; B 借口学过一段时间再玩而给予拒绝; C 直言说不会玩。
11、在公园里面等人,你: A 仔细观察旁边的人; B 看报纸; C 想某件事情。
12在满天繁星的夜晚,你: A 努力观察星座; B 只是一味地看天空; C 什么也不看。
13、你放下正在读的书,总是: A 用铅笔标记读到什么地方; B 放个书签; C 相信自己的注意力。
14、你记住你邻居的: A 姓名; B 外貌; C 什么也没有记住。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和观察力
1 “观察”等于“看”吗? 2 你如何理解“观察”呢?
您 看 到 了 几 个 人 脸?
答 案: 十 个
7 8 9 10 1
6
5 4
3
2
(一)什么是观察
• 1、概念: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
• 它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智力的组成部分 之一,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 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现象的活动,它 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
C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下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您能看出哪一组里哪一行有一
个“工”字吗?
A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B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工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二)什么是观察力
首先进行观察力的测试
1、进入某个房间的时候,你: A 注意桌椅的摆放; B 注意用具的准确位置; C 观察墙壁上挂着什么。
2、与人相遇的时候,你: A 只看他的脸; B 悄悄从头到脚打量一番; C 只注意他脸上的个别部位。
• 3、你从看过的风景中记忆了: • A 色调; • B 天空; 赞扬它的精美之处; B 看看人们是否都到齐了; C 看看所有的椅子是否放在合适的位
置上。
结论:
分值越高,观察力越强
观察力
概念:是分辨事物细节的能力, 是在长期、系统训练的基础上形成 发展起来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
俄国教育家冈察洛夫说:“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两
张
图
片
是 一
1
2
3
4
模
一
样
的
,
你 找
5
6
7
8
出
来
了
吗
?
9
10
11
12
您能看出哪一组里哪一行有一 个“下”字吗?
A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B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 的培养
观察中视听通道与大脑的关系
• 视觉是主要的感觉通道,越有80%的信 号的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 脑的。
• 3岁后,观察力发展比较明显,幼儿期是 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方法的发展 2.观察目的性的发展 3.观察时长的发展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5.观察概括性的发展
1、缺少观察方法。
• 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 察。我们都知道小朋友外出时,他总是 东张酉望,左顾右盼,指东向西,恨不 得一下干把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显然, 他的观察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并且不知 道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要 观察的事物。
2、缺乏稳定性,不细致
• 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 行观察,常常受到身边事物的较为突出 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 支配。并且常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任 务,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 随之年龄增长,观察目的性逐渐加强。 •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观察不细致。
3、持续时间较短。
• 实验显示,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 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 分钟,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有所延长,6 岁时大约达到12 分钟。对于他们 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 有的不到一两分钟。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C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八 处 不 同, 您 找 到 了 几 处?
板块1:图片观察
板块1:图片观察
• 感知觉的发展和培养集中体现在儿童观 察力的成长:
• 3岁前的儿童缺乏主动的观察,知觉是被 动的,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反映, 往往和儿童的具体操作联系在一起。
简单举例:
1、《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中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 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 军医; 2、一个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那么他的右手手掌 根部就会有老茧,因为他要时常使用鼠标;
3、在银行工作的人,那在他的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 的老茧比较厚。
观察力是创造力、判断力的根本!
图
中
有
4.缺乏细致性。
• 幼儿初期,观察的细致性不高,只能观 察事物的粗略的轮廓,或者是看到事物 面积的大小,突出的特征等
• 到了中期和晚期,能逐渐从事物的一些 属性来分辨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和 空间等关系,逐渐学会观察的时候抓住 事物的主要部分。
5.缺乏概括性。
• 有关眼动轨迹的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 儿在观察事物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 杂乱的,4~5 岁幼儿的眼动轨迹越来 越符合事物的轮廓,也就是说,幼儿在 观察事物时尚缺乏系统性;同时,幼儿 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 4、你早晨起床后: • A 马上就想应该做什么; • B 想起梦见了什么; • C 思考昨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5、当你坐上公共汽车,你: A 谁也不看; B 看看谁站在旁边; C 与距离你最近的人搭话。
6、在大街上,你: A 观察来往的车辆; B 观察房子的正面; C 观察行人。
7、当你看橱窗的时候,你: A 只关心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B 也看看此时不需要的东西; C 注意观察每样东西。
9、看亲戚和朋友过去的照片,你: A 激动; B觉得可爱; C 尽量了解照片上都是谁。
10、假如友人建议你去参加你不会的赌博,你: A 试图学会玩,并想赢钱; B 借口学过一段时间再玩而给予拒绝; C 直言说不会玩。
11、在公园里面等人,你: A 仔细观察旁边的人; B 看报纸; C 想某件事情。
12在满天繁星的夜晚,你: A 努力观察星座; B 只是一味地看天空; C 什么也不看。
13、你放下正在读的书,总是: A 用铅笔标记读到什么地方; B 放个书签; C 相信自己的注意力。
14、你记住你邻居的: A 姓名; B 外貌; C 什么也没有记住。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观察和观察力
1 “观察”等于“看”吗? 2 你如何理解“观察”呢?
您 看 到 了 几 个 人 脸?
答 案: 十 个
7 8 9 10 1
6
5 4
3
2
(一)什么是观察
• 1、概念: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知觉。
• 它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智力的组成部分 之一,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 感官去认识自然界中各现象的活动,它 是人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法。
C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下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您能看出哪一组里哪一行有一
个“工”字吗?
A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B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工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二)什么是观察力
首先进行观察力的测试
1、进入某个房间的时候,你: A 注意桌椅的摆放; B 注意用具的准确位置; C 观察墙壁上挂着什么。
2、与人相遇的时候,你: A 只看他的脸; B 悄悄从头到脚打量一番; C 只注意他脸上的个别部位。
• 3、你从看过的风景中记忆了: • A 色调; • B 天空; 赞扬它的精美之处; B 看看人们是否都到齐了; C 看看所有的椅子是否放在合适的位
置上。
结论:
分值越高,观察力越强
观察力
概念:是分辨事物细节的能力, 是在长期、系统训练的基础上形成 发展起来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 成部分。
俄国教育家冈察洛夫说:“观察和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两
张
图
片
是 一
1
2
3
4
模
一
样
的
,
你 找
5
6
7
8
出
来
了
吗
?
9
10
11
12
您能看出哪一组里哪一行有一 个“下”字吗?
A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B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 的培养
观察中视听通道与大脑的关系
• 视觉是主要的感觉通道,越有80%的信 号的通过眼睛这个视觉感受器输送给大 脑的。
• 3岁后,观察力发展比较明显,幼儿期是 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方法的发展 2.观察目的性的发展 3.观察时长的发展 4.观察细致性的发展 5.观察概括性的发展
1、缺少观察方法。
• 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如何科学地观 察。我们都知道小朋友外出时,他总是 东张酉望,左顾右盼,指东向西,恨不 得一下干把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显然, 他的观察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并且不知 道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要 观察的事物。
2、缺乏稳定性,不细致
• 幼儿一般很少会自觉地为某一目的而进 行观察,常常受到身边事物的较为突出 的外部特征及当时的情绪、个人兴趣所 支配。并且常常会在过程中忘记观察任 务,或频繁更换观察对象。
• 随之年龄增长,观察目的性逐渐加强。 •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观察不细致。
3、持续时间较短。
• 实验显示,3岁左右的幼儿持续观察 图片的时间大约只有5~6 分钟,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有所延长,6 岁时大约达到12 分钟。对于他们 不感兴趣的对象,观察时间会更短, 有的不到一两分钟。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C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王
八 处 不 同, 您 找 到 了 几 处?
板块1:图片观察
板块1:图片观察
• 感知觉的发展和培养集中体现在儿童观 察力的成长:
• 3岁前的儿童缺乏主动的观察,知觉是被 动的,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反映, 往往和儿童的具体操作联系在一起。
简单举例:
1、《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中福尔摩斯第一次与华 生见面时,就立刻辨别出华生是一名去过阿富汗的 军医; 2、一个经常使用计算机的人,那么他的右手手掌 根部就会有老茧,因为他要时常使用鼠标;
3、在银行工作的人,那在他的手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 的老茧比较厚。
观察力是创造力、判断力的根本!
图
中
有
4.缺乏细致性。
• 幼儿初期,观察的细致性不高,只能观 察事物的粗略的轮廓,或者是看到事物 面积的大小,突出的特征等
• 到了中期和晚期,能逐渐从事物的一些 属性来分辨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和 空间等关系,逐渐学会观察的时候抓住 事物的主要部分。
5.缺乏概括性。
• 有关眼动轨迹的研究结果表明,3岁幼 儿在观察事物时,其眼球运动的轨迹是 杂乱的,4~5 岁幼儿的眼动轨迹越来 越符合事物的轮廓,也就是说,幼儿在 观察事物时尚缺乏系统性;同时,幼儿 观察时往往也发现不了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和本质特征,缺乏概括性。
• 4、你早晨起床后: • A 马上就想应该做什么; • B 想起梦见了什么; • C 思考昨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5、当你坐上公共汽车,你: A 谁也不看; B 看看谁站在旁边; C 与距离你最近的人搭话。
6、在大街上,你: A 观察来往的车辆; B 观察房子的正面; C 观察行人。
7、当你看橱窗的时候,你: A 只关心可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B 也看看此时不需要的东西; C 注意观察每样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