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背景分析细菌和真菌是生物界中最为微小的生物体,也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实验和探讨,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细菌和真菌的特征和分类;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了解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难点: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并与其他生物进行对比。
2.讲授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征(15分钟)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征,包括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区别和相似之处。
3.实验观察细菌的作用(25分钟)将几块新鲜的水果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水果的变化。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细菌在水果腐烂过程中的作用,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4.实验观察真菌的作用(25分钟)在一个潮湿的环境中培养一些新鲜的食物,如面包、苹果等,观察食物的变化情况。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真菌在食物腐烂过程中的作用,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和分析。
5.总结和讨论(15分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与其他生物的作用进行对比和讨论。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看法。
五、教学延伸1.观察其他生物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如昆虫和动物。
2.设计更多的实验和观察,展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合成维生素等。
3.组织学生开展细菌和真菌的图文展览,加深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细菌、真菌的有关基础知识之后,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不清楚,所以我先从欣赏草原美景开始,引导学生从不易发现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入手,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物质循环的过程,明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从有利、有害两方面认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运用所学的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列举他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辩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两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通过对致病菌的学习了解,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相关知识2、指导学生对图片、生活实例分析,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
(寄生)【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附:板书设计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腐生寄生共生。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2.教学实施: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示例:
-判断题: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填空题: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______。
-选择题: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呼吸者)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相关章节的练习题,巩固对细菌和真菌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及生态作用的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短文,字数不限,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设计一道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应用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解题步骤和答案,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2.实践作业: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沟通、表达、协作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3.针对学生恐惧心理的克服和正确生态观念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①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②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能力方面:首先以视频引出细菌和真菌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进而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重要性,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各组把课前收集归纳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总结出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
最后以图片和视频来讲解真菌和细菌与植物共生的知识,说明真菌和细菌也有有益的一面。
●情感方面:①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②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学情分析:学生已知道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但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是如何促进物质循环的确不清楚。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从典型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事情,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生物学》第五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这节内容是在学习认识细菌和真菌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
它是细菌真菌知识点的拓展和延伸,使科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服务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②细菌和真菌对人和其他生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演示课件:苹果慢慢腐烂,最终消失了。
提出问题:(让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1、苹果为什么消失了?2、谁让苹果消失的?3、消失的苹果变成什么了?学生思考后发言学生:1、被分解者分解了2、细菌和真菌(在学生回答时延伸: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类型是什么?细菌和真菌要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存,所以是异养)3、变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了。
提问:通过以上回答,谁能以二氧化碳为例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生讨论后回答: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然后一部分有机物被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主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2.理解细菌和真菌在循环和分解有机物质方面的重要性。
3.认识细菌和真菌在生物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细菌的作用:a)维持生态平衡:协助植物吸收养分,保持土壤肥沃。
b)分解有机物质:参与分解动植物尸体,有机废料等。
2.真菌的作用:a)分解有机物质:将残破的物质分解为更好吸收的形态。
b)形成共生关系:与树木共生,帮助树木吸收养分。
教学重点:1.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的重要性。
2.理解细菌和真菌能够与其他生物建立共生关系。
3.掌握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细菌和真菌在实验中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1.录制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视频资料。
2.准备细菌培养皿和培养基。
3.收集不同种类的真菌标本。
4.准备显微镜。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和录制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一般特点和形态。
Step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维持生态平衡和分解有机物质。
教师可以用实例向学生解释细菌在分解动植物尸体和有机废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Step 3:实验观察细菌的生长(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学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然后用棉签轻轻取一点来自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轻轻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学生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的情况。
Step 4:真菌的作用和共生关系(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真菌的分解作用和与树木的共生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真菌能帮助树木吸收养分。
Step 5:实验观察真菌的生长(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真菌观察实验。
学生将不同种类的真菌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Step 6: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小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并提醒学生要保护好自然环境,避免对细菌和真菌的损害。
2022年人教生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常见食品腐烂的原因。
2.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描述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实例、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分析和归纳、交流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共生关系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滥用抗生素。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
课前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
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二、引起动植物患病(寄生)三、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通过自学教材分析实例,知道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通过技能训练、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科学实验、启迪科学思维,进一步领悟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实质。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实验的方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课前准备课件、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生物的呼吸,燃料的燃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说出常见食品腐烂的原因。
2.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描述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共生关系。
四、教学难点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共生关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在《乙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指落花,为什么一段时间后落花会消散无形融于春泥中呢?(二)讲授新课探究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阅读教材79——80页的文字资料。
思考: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探究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阅读教材80页文字资料。
总结寄生的概念探究三:与动植物共生阅读教材81页文字资料。
明确共生的概念(三)知识运用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作为__________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__________,如地衣、根瘤等.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B.链球菌(细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C.青霉等应用于疾病防治D.甲烷菌等应用于污水处理(四)归纳小结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细菌和真菌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细菌和真菌三、与动植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五)随堂检测1.细菌与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包括()A.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C.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细菌可用来处理污水2.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B.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C.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D.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引起人体患扁桃体炎和手足癣病的生物的共同点有()A.能形成芽孢B.具有成形的细胞核C.生殖方式属于孢子生殖D.营养方式为异养六、板书设计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细菌和真菌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细菌和真菌三、与动植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七、作业布置请分析回答有关微生物的相关问题(1)酵母菌属于__________菌,请写出酵母菌的一项用途__________.(2)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甲烷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___.(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将落叶“化作春泥”的主要是土壤中营__________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这类微生物对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预习84——87页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和保存细菌、真菌与疾病治疗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观察图片形成观察分析、发散思维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2、设计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意识到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教师设问: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是什么样的景象?学生发言:食品不会腐烂、垃圾也不会腐烂、菜市场的垃圾将堆积成山、我们的生活空间将越来越小……教师:可见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观察与思考”的有关内容,讨论真菌和细菌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学生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
讨论交流后总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教师提问层层推进:谁能说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其中引导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
小组讨论“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讨论后回答:细菌和真菌以水果和面包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和面包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面包生霉。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
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
)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
提问或思考或补充。
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
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
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
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
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
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
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
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
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
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
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指导学生阅读P70“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三)与动植物共生
师: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P68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
指导学生看书。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欢迎其他同学参加兴趣小
组活动。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P69第1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
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阅读P69第一段,提出疑问。
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恶习性贫血,维生素k有凝血功能。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为下节课作铺垫。
教学反馈:提出思考题1: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
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
思考题2:P69第2题: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
病;有些细菌和真菌却能够与动植物共生,那么,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