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方法教程(9)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定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 定性研究方法
测量工具相对独立于研究者之外,事实上研究者 不一定亲自从事资料筹集工作。而在定性研究中, 研究者本身就是测量工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
5、理论建构(theorybuilding)。定量研究的目
的在于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最终结果是支持或者反 对假设。定性研究的理论则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 是“资料分析的结果”(datadriven)。
2、应用 访谈的目的: 1)获取其他方法无法获取的资料 2)了解某一社会角色的特定视角 3)引出并了解被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的特定的 表达方式
4)证明或补充从其他研究方法中获得的资料
5)求证应经提出的假设 3、访谈的类型 1)民族志方式 2)知情人访谈 3)问答式访谈 4)叙述式访谈
(三)焦点小组
问题:请分别用两种方法对下列研究问题进行描
述。
1、研究某人对网络依赖程度
2、人们使用QQ进行信息传播的情况研究
三、定性研究的方法来源
定性研究方法的核心是一种以“解释”而不是
“证明”为目的的方法。
1、解释学 2、民俗学方法论 3、符号互动学 4、文化研究理论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类型
一、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
角色的双重性:固定角色和情景角色
情景角色: 1)完全的参与观察 2)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观察 3)完全的观察
4、影响参与观察效果的因素
1)对边缘状态的容忍和适应
2)文化差异
3)观察者的个人素质 4)即时推断的能力
5、观察的优势与劣势
(二)访谈
1、定义:访谈是通过向研究者提出问题二获取
资料的方法,又称“有目的地交谈”。
1)所获取的资料不具有大的代表性
2)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3)有时会出现虚假的“合意” (四)文本分析 1、定义:文本分析法是用一些设定的标准评价传 播的内容和信息的方法 2、应用

(完整版)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完整版)所有定性研究方法整理

第一章概述1.1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一.方法论背景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方法论在经验研究中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探求知识的方法,前者是科学主义的,后者是自然主义的。

量化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则是这两种方法论最集中的体现。

长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在而形成的实证研究范式在社会学研究中占主流地位。

由于受自然科学量化研究范式的影响,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客观的、实证的和量化的研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

社会学的发展也离不开量化的测量和分析。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则受到实证主义思想和统计规律性思想的影响,在其著作《自杀论》中,通过分析犯罪统计学提供的统计资料,最终展示了自杀现象中类似于自然科学的规律性。

然而,由于社会科学不仅研究可观察的现实(客观事件),而且也研究主观现实,因此,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和确质性远远不如自然科学。

正是由于社会研究受到其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制约,再加上实证研究范式本身的缺陷,社会研究者不可能完全依赖这种研究范式来达到对社会的全面理解。

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研究者开始对实证研究范式的缺陷进行批评,并逐步发展出更具人文主义色彩的解释范式。

解释范式就是一种质性研究范式,其发展主要受到西方现象学、诠释学、批判理论、民俗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同时也部分吸取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从本体论上看,质性研究范式假定人类行为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它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和情感作用来完成一切认知.。

同时,人的行动也是社会取向的,“我”毕竟要走向“他人”。

因此,人不仅通过自我来追求意义,同时也必须通过他人来赋予世界意义。

换句话说,主体不是封闭性的自我系统,而是走向社会的“存在”,是以“相互主体性”来构建这个世界。

从认识论上看,它强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只受知识内在理性原则的限制或是纯粹由理性推论而来,它是由主体的意识作用在日常生活世界不断与其他的人或事物的接触中,来建立可供沟通的知识。

即知识的形成是经由“协商”的过程而来。

《定性研究方法》第9章 定性研究中的解释

《定性研究方法》第9章 定性研究中的解释
❖ 将民族志搬上表演的舞台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现象。当时,一 些社会学家与戏剧艺术家合作,将田野工作的笔记改编为剧本,然后搬上舞台加以表演。 表演的过程尤为简单:演员拿着剧本、朗读剧本、不用道具、不用化妆,只有场景和角色 的变换。这种表演的兴起,可能与20世纪的 “实验戏剧”有一定关系。
❖ 民族志解释通常被应用于文化解释,或者是对地方性社会和小群体及组织的理论解释。因 为在这些研究中,只有那种系统的、具有整体性的解释,才能有助于真正认识和理解所要 研究的对象。
二、实验民族志
❖ 实验民族志是传统民族志解释模式,是指研究者把民族志研究当作一种实验过程,并按照 实验法的原理而做的民族志。因为实验民族志的解释属于客观再现研究对象或田野材料的 模式,所以实验民族志又叫 “再现民族志”。
一、民族志的解释
❖ 民族志解释的基本方式是全景素描。便是在社会与文化结构原理基础上,运用认知的理解 性原理来呈现研究对象。民族志对人物、地方性社会、文化或社会单位的全景素描,一般 是把对象的整体形态呈现出来,或者尽可能把田野材料全部组合起来,以全面再现研究对 象和表达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理解。
❖ 民族志解释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二、实验民族志
❖ 实验民族志在对社会与文化的解释中,强调整体性和客观性。
❖ 在整体性方面,实验民族志采取整体论策略,即追求完整地记述或再现一个社会、一种文 化的现实和特征,以真实地反映研究对象。在客观性方面,实验民族志尽量按照实证科学 的研究程序和模式来再现和揭示整个研究过程的真实性。为了提高民族志的信度,研究者 尽可能地在民族志解释中澄清自己的真诚性和真实性,对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和环节都 尽量加以再现和说明。
第九章 定性研究中的解释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套)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试题一套)

第十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一、填空题1.定性研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深入访谈法、等。

2.根据问题是否预设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和封闭式问题两种.3.抽样方法可分为和非概率抽样。

4.社会医学最主要、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6.从调查对象的范围看,调查研究分为全面调查和 .7.概率抽样的方法由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8. DALY是的英文缩写,主要用于进行全球疾病负担的分析。

9.非概率抽样方法包括方便抽样、立意抽样、和定额抽样.10.根据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问卷可分为自填问卷和。

11.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和文献研究。

12.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把调查研究分为和定量调查.13.选择课题应遵循需要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14.研究方案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可归纳为技术路线、、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等三个方面.15.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编码等。

16.效度是指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二、选择题1.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 )A、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B、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C、封面信--问题-—答案-—编码D、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2.下列哪项不属于概率抽样( )A 分层整群抽样B 系统抽样C 偶遇抽样D 单纯随机抽样3.下列哪项属于概率抽样( )A 偶遇抽样B 系统抽样C 立意抽样D 雪球抽样4.社会医学研究工具(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评价不包括 ( )A 表面效度 B质量效度 C 结构效度 D 内容效度5.以下哪种现场调查是最为常用的方式()A 面谈法B 信函调查法C 电话调查法D 集中调查法6。

以下哪项不是定量研究的特点()A 标准化程度较高B 可检验性强C 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探索性好D 精确化较高7。

观察法的缺点或局限性在于它的( ):A 有效性B 可靠性C 说服力D 时间弹性8.用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选择课题时要注意的原则中不包括( )A 需要性原则B 创造性原则C 特异性原则D 可行性原则9. 下列哪项不是定性研究的特点( )A 定性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概率统计分析B 定性研究需要较长时间与研究对象接触C 定性研究注重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D 定性研究结果一般不能外推10。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调查研究的涵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它通过特殊的技术获得人们想法、感受等方面的^应用:探究运用定量研究不容易了解的内容^随着疾病谱由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病和伤害转变、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注重的是获得被研究对象深入细致的解释性理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联系^没有正确的定性分析,就不可能作出科学合理的描述,更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论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三、定性调查研究的方法1、应用范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2、主要技术^了解目标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现状与其背景;3、基本步骤确定评估目的和内容(二)专题小组访谈/焦点小组访谈(二)专题小组访谈(二)专题小组访谈(二)专题小组访谈如何组织专题小组讨论1、完整的专题小组访谈的程序2、访谈前的准备工作3、专题小组访谈提纲的制定4、小组讨论座位的安排4、小组讨论座位的安排5、组成工作组6、参与对象的选择原则7、目标人群分析访谈前:充分了解你的访谈对象群8、访谈程序9、访谈10、主持人的技巧10、主持人的技巧10、主持人的技巧记录员和观察员的任务11、每日回顾12、分析资料和数据13、总结和撰写调研报告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者A•奥斯本提出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专家的潜能,使专家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关于某问题的意见和提案,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一些有价值的新观点和新创意可能在“风暴”中产生。

(三)深入访谈法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三)深入访谈法^深度访谈是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深入访谈法优点与缺点访问者的选择与训练配合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访谈员访问技巧访谈的基本原则对所调查内容应采取中性态度,不带倾向性。

means-end_chain方法教程

means-end_chain方法教程

Means-end chain 适用在哪些研究中?
Means-end chain 适用于这样市场研究:
• 市场分析与细分 • 产品定位 • 新产品开发 • 品牌形象管理 • 广告策略及促销策略制定。
Means-end chain 理论模型
Means-end chain 方法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构建每位消费者对于每项产品的属性结果-价值的连接链,从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及价值内涵。该模型包含三 个要素:
蕴含矩阵(Implication Matrix)和阶层价值图(HVM)
蕴含矩阵为总结所有受访者属性、结果、价值连接关系所绘制而成的矩阵图,为绘制阶
层价值图的基础。 矩阵的行与列代表各属性、结果与价值要素,而矩阵内的数字则代表要素间的连接次数, 整数部分代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直接连接次数,而小数部分则代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间
价值(Values):价值是一种持久的信念,被认定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模式或最终的存在状况, 为个人或社会所偏好。传统上衡量个人价值的理论很多,最为常见的是三种,如下页表 所示:
图: Means-end chain 简单结构模型
Means-end chain 理论模型 续
表: 价值量表
Means-end chain 研究方法
Means-end chain 应用案例
游戏机对顾客价值的研究
研究目的:
• 了解任天堂游戏机消费者的使用行为及价值内涵; • 找出消费者的需求并作为企业设计产品时的重要依据;
研究方法:Means-end chain 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使用过任天堂游戏机的消费者; 样本量:34 研究过程: Step 1 数据采集
软式阶梯
深入访谈模式,直接询问被访者,回答不受 任何约束,限制,开放作答。 优点:适用于较小样本数量的调查; 一对一面对面访问;直接深入的了解到客户心 中的最终需求价值;可以获得较多的资讯; 缺点:不利于大量样本数量的收集,对访谈 研究人员的要求较高。

4、定性研究方法与调查访问法

4、定性研究方法与调查访问法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9
2011-03
适合于调查问题较复杂,调查的对象人数 较少并且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集中的调查。
2011-03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10
访问法- 访问法-个人访问 如何寻找到被访者?
(四)个人访问的形式
入户( 入户(室)访问(Personal in-home interview) 访问( ) 街头)拦截访问( (街头)拦截访问(Intercept personal interview) )
2011-03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4
访问法分类
1)根据询问的方式,分为口头访问与书面访问。 )根据询问的方式 分为口头访问 书面访问。 询问的方式, 口头访问与 对访问意图的透明程度, 2)根据对访问意图的透明程度,分为隐蔽与非 )根据对访问意图的透明程度 分为隐蔽与非 隐蔽调查访问 3)根据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 分为结构式访 3)根据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分为结构式访 对访问过程的控制程度, 问与非结构式访问(调查问卷是主要的控制工具) 问与非结构式访问(调查问卷是主要的控制工具) 4)根据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接触方式,分为人 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 )根据调查人员与被调查 接触方式,分为人 员访问、电话访问、邮寄访问和网上访问等。 员访问、电话访问、邮寄访问和网上访问等。
2011-03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27
(五)(入户)访问技巧
4)询问问题 )
严格按问卷的问词来提问 慢慢地读出每一个问题 按照问卷中的顺序发问( 按照问卷中的顺序发问(或按照事先拟定的访 问提纲逐个进行访问) 问提纲逐个进行访问) 详细询问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 重复被误解的问题

定性调查研究方法

定性调查研究方法
在定性研究方法中,扎根理论研究法(Grounded Theory Method) 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 。从应用角 度看,在国际上,扎根理论研究法最初主要应用于社会学研究,之 后再逐步扩散到健康护理、妇女研究、管理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
一、什么是扎根理论?
和别的研究方法不同,扎根理论不仅强调研究的主旨是建构理论, 而且是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现和发展新理论。扎根理论 既反对过于宏大的、脱离现实生活的理论,也反对经验主义的、微 观的操作性假设,而是主张建立介于这两者之的、适用于特定时空 的中观理论。扎根理论认为,研究者不能对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 辑推演,而要直接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由此建构起来的理论 才能“扎根”,才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才能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 的生活实践。
三、扎根理论研究法的基本思路和程序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深人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 以参与观察、非结构式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应用若干 量化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一 种综合性研究方式。扎根理论研究法的核心是资料收集 与分析过程,该过程既包含理论演绎又包含理论归纳。 扎根理论资料收集方法与其他定性研究资料收集法没有 显著区别,也包括访谈、观察、文献分析、实物分析等, 只不过其资料分析要求更加严格。
(3)文献分析:分文献定性分析和定量文献分析两种。
(2)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 1.文献定性分析 文献定性分析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来揭示文献反映
事物的性质、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侧 重对文献的个案研究;注重对文献内容的含义和深层解释; 关注文献作者的动机和影响效果。

2.公共管理学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例:技术的主观定义与编码(续)
对技术的主观定义进行编码,包括两种形式的
命题:描述意义上的定义(如:"technology as…"); 对技术的层面或方面进行分类(如: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versus everyday technology").
研究者可以对同一群体内的相似的编码进行总
对一般方法论的贡献
不同于理论编码,该程序的第一步是对
个案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才超越个案对 群体进行比较. 通过从材料中形成主题结构,大大提高 了个案和群体之间的可比较性. 与此同时,该程序保留了对每个单个个 案和群体的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敏感性和 开放性.
该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的运用
理论背景:社会世界的多样性,建构主义角度. 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社会群体关于有关问题
主题编码程序
主题编码的对象是一系列的个案材料.第一步
是对每个个案进行简单的描述.随着分析的深 入,个案描述可以不断修改. 个案描述包括:最能典型概括访谈的一个命题 (个案格言),对受访者相关情况的简短描述 (如:年龄,职业,子女数目等),受访者所 谈到的中心话题.在个案分析结束以后,个案 描述可以成为分析结果的一个部分. 下面的个案描述范例引自一个对不同专业群体 关于技术变迁的日常知识的比较研究(Flick 1996).
范例:对一个个案的简短描述
"对我来说,技术具有使人心境宁静的一面" 该受访者是一个女性,法国信息技术工程师,43岁, 有一个15岁的儿子.她在各种不同的研究机构工作 了20年.目前她在计算机中心的一个大的社会科学 研究机构工作,负责开发软件,培训雇员,接受雇 员的咨询.对她来说,技术具有保障和澄清问题的 作用.如果对技术不信任,将对她的专业自我意识 带来问题.掌握技术对她的自我意识是重要的.她 叙述了很多将休闲,自然,情感和家庭与技术和工 作并重的事例,并不断提到技术,尤其是电视所带 来的文化上的益处. (来源: Flick 1996)
(来源: Flick 1996)
主题编码程序(续)
主题结构有助于对个案和群体进行比较,
细致了解所研究群体之间的相同和差异. 由此可以对同一现象的视野的社会分布 进行分析和评估.
范例:技术的主观定义与编码
一个来自西德的女性信息技术工程师对技术的
定义: Technology is for me a machine, somewhere, existing in everyday life, devices for helping people in order to somehow design life either more pleasantly or less pleasantly. What do I link to it? Yes, sometimes something positive, sometimes something negative, depending on what I have experienced with the machine, in contrast perhaps to nature, so nature and technology are in opposition. 编码:"Technology as device".
分析过程中的基本单位
编码单位 (coding unit):所要分析的文本
材料中的,在某个范畴之下的最小元素 或最小部分. 语境单位 (contextual unit):文本材料中 某个范畴之下的最大的元素或部分. 分析单位 (analytic unit)
用于群体比较研究. 理论前提:对于同一现象或过程,不同的社会
世界或群体具有不同的观点和视野. 主题编码是研究对某个现象或过程的视野社会 分布的分析方法. 预先群体抽样.群体内部抽样:采取理论抽样 的方法. 材料收集方法:确保各个群体的材料之间具有 可比性;运用事件访谈或半结构访谈方法.
通过对一个单个个案做了深入分析(可运用开
范例:主题编码中个案分析的主题结构
1.与技术的第一次遭遇 2.对技术的定义 3.电脑 3.1 定义 3.2 与电脑的第一次遭遇 3.3 专业上对电脑的运用 3.4 电脑带来的沟通上的变化 4.电视 4.1 定义 4.2 与电视的第一次遭遇 4.3 现在的意义 …… 5.技术变迁导致的变化 5.1 日常生活 5.2 家用电器和设备
结和概括.通过对不同群体在主题结构上进行 不断的比较,就可以概括出受访者在每个主题 上的观点差异和差异幅度.
讨论: 不同年龄(或职业)消费者群体对手 机的主观定义,购买与使用及其编码
手机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第一次使用手机的情形与感觉 拥有(或不拥有)手机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希望拥有什么款式和品牌的手机? 手机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主题编码程序(续)
放编码程序),研究者从个案中引出了一系列 的范畴,并借助选择编码程序形成几个主题领 域(而不是核心范畴). 从首个个案分析得出范畴体系和主题领域后, 要对它们进行反复核实,并由此得出一个主题 结构. 该主题结构将不断地运用于其后对其他个案的 分析,以增加个案之间的可比性.在随后的个 案分析中,如果发现有新的或与这个主题结构 矛盾的方面,要对它进行修改. 前面介绍过的"编码范式"可以在个案分析中 得到运用:条件,互动,策略,后果等.
和过程的视野的多样性和分布. 挑选群体样本时,采取预先抽样.在群体内部 选择样本时,采用理论抽样方法. 材料收集采取结构性和开放性的结合(如:事 件访谈,半结构访谈). 概括化是建立在对个案和群体的比较基础上, 其目的是建立理论.
该方法的局限
该方法在于通过群体之间的比较而建立
理论,运用的范围有限.
定性内容分析
定量内容分析与定性内容分析 定性内容分析:对文本材料进行意义分析的方
法,文本材料包括从媒体到访谈材料. 其中一个重要特征:范畴是从外部加给材料的, 而未必是从材料中形成的,尽管这些范畴要不 断根据材料来评估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改. 与其他方法不同,定性内容分析的目标是要削 减材料.
不太相关的段落和具有相同含义的释义 (第一次删减). 对相似的释义进行归拢和概括(第二次 删减).这是在更抽象的水平上对文本 材料的含义进行概括总结.
范例:概括性内容分析
在对与一个失业教师的访谈材料的分析中,命题 "and
actually, quite the reverse, I was well very – very keen on finally teaching for the first time" (Mayring 1983:104) 被 释义为 "quite the reverse, very keen on practice" ,并被 概括为 "rather looking forward to practice" (1983:59). 另一个命题 "Therefore, I have already waited for it, to go to a seminar school, until I finally could teach there for the first time"(1983:104) 的释义是 "waited to teach finally",并概括为 "looking forward to practice".由于 这两个概括的相同,第二个命题就可以略过.同时, 文本中另一句 "practice not experienced as shock but as big fun" (1983:59) 也有相似的含义,也可以略过.通过 这种略去在概括层次上含义相近或交叉的命题,文本 得到删减.
概括性内容分析 (summarizing content
analysis) 阐明性内容分析 (explicative content analysis) 结构化内容分析 (structuring content analysis)
概括性内容分析
对材料进行释义 (paraphrase),省略那些
范例:阐明性内容分析
In an interview, a teacher expresses her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by stating that she – unlike successful colleagues – was no "entertainer type" (Mayring 1983:109). In order to find out what she wishes to express by using this concept, first definitions of "entertainer" are assembled from two dictionaries. Then the features of a teacher who fits this description are sought from statements made by the teacher in the interview. Further passages are consulte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of such colleagues included in these passages, an "explicating paraphrase can be formulated: an entertainer type is somebody who plays the part of an extroverted, spirited, sparkling and self-assured human being" (1983:74). This explication is assessed again by applying it to the direct context in which the concept was us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