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的魅力

书法的魅力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汉字书法为汉字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特点:1、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书法“飘若游浮云,矫若惊龙”的美,他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极富有美的观赏。
2、欧阳询的楷书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楷书的字体偏长,笔画结实有力,规矩中悄然流露出几分飘逸。
3、柳公权的书法铿锵有力,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笔画的菱角很尖利,就好似斩钉截铁的战士,显得特别英气逼人。
4、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着他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雄秀端庄,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既威风凛然又端庄雄伟。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六年级:饶晨霖要谈书法的魅力,难。
唐著名书论家张怀瓘就反复感叹,书法的玄机妙理“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
汗牛充栋的的古代书法典籍,像粱·萧衍评论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类的话,比比皆是,令初学者如坠五里云雾。
即便是今天,能搔到痒处的恐也不多见,能深入浅出,令人拨云见日者,更是凤毛麟角。
但是,中医、戏曲、武术、书画并称为四大国粹,由于我们喜欢,所以还是要去看一看,还是要来谈一谈。
在谈书法魅力之前,我们先对书法进行界定。
书法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书法就指写字,狭义的书法是一门艺术,艺术首先得有形象,书法的形象是什么?是点画、字形、篇章,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那是写字,不是艺术。
点画、字形须按一定的美的法则进行组合,但如果只停留在这一步,那还只是美术字而不是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
一、道法自然从书法的点画、字形里要看出自然形象来,仿佛须具有特异功能。
但古人就是这么做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写道:“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牵(竖),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惊蛇之透水。
传统文化书法解说词

传统文化书法解说词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
书法,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书法,又称“写字”,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情感、思想、文化的传递工具。
在书法中,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神韵和气韵,它们或挺拔秀丽,或矫健有力,或飘逸洒脱,展现出无尽的变化和美感。
书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甲骨文古朴典雅,金文雄浑厚重,小篆圆润秀丽,隶书端庄秀美,楷书刚健有力,行书流畅自如,草书奔放激越。
这些字体在历代书法家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书法不仅仅是写字的技巧,更是一种修行和心性的磨练。
在书写过程中,书法家追求的是心与手的和谐统一,通过笔墨的挥洒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
实践,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和毅力,体验着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现代社会,虽然书写已经逐渐被电脑所替代,但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和精髓,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美妙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书法,通俗的说,确实是富有情感的以艺术的手法表现汉字的魅力。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咱们的生活处处都有书法的身影,不管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仍是咱们天天运用书法的技术去写汉字,都用到了书法。
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讲究执笔,运腕、用笔、使墨、结构、章法(散布)、气韵等等。
其艺术形式往往是通过艺术来表达思想情感,理想,亦即可谓“笔情墨趣”。
固然书法尽管含有抒写情怀的某些因素,但必需依托必然的对象—汉字;中国书法之美是他国文字所不及的,而鉴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包括了解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文字学知识、书写技术、辨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修养等等。
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一起作用与鉴赏能力的提高。
应该说书法诞生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又以书法见长。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恍如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能够参与,能利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
其实不然。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
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遇的书法家并非是很多的。
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抑扬,都受主观的差遣,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宣泄,因此,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因此,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能够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有效性的艺术。
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偏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
因现在常练习书法,能够修身养性。
;能够熏陶情操。
”在上书法鉴赏这门课时,给我感触最多的当属颜真卿了。
颜真卿是进士身世,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
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
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去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
书法介绍200字

书法介绍200字(一)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使用毛笔、墨和纸等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而且富有文化内涵。
不同的书体和风格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楷书端正大方,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不羁。
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传达出汉字的优美,还能够展现出作者的个性和修养。
在现代社会,虽然书写已经逐渐被电脑所取代,但书法依然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形式,被广泛地学习、研究和欣赏。
(二)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除了满足日常书写外,它已经上升成为一门特别的高等艺术。
他兴旺于中华大地数千年而不衰。
商业气息浓重的店面装饰一些具有古色古香、文化色彩的书法作品就会平添几分高雅。
书法作品也常常装饰客厅,书房和卧室。
作为一种艺术,书法的书写是很讲究的。
汉字写在吸水性很强的宣纸上,然后再装裱起来挂上墙壁。
书法作品多半是居室主人所喜爱的一首诗词或是一句格言;如果这是他自己所作,那就更能显示他的志趣和才华了。
(三)件书法艺术品首先感染人的是其整体效果,而整体是由无数个局部构成.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
因此,在布置章法时,不应该忽略每个字的细节,诸如字的造型、长短、欹正的变化,轻重的节奏感等,都需要慎重地考虑,严密地设计,并且要坚持不懈地经过较长时期磨练,始能自由地进行章法处理,表现出一种似乎没有设计的设计美,达到书法艺术的较高境界。
学习书法过程中,一般我们写书法时,很容易看得太细,太局部,所以写部份较大书法字时需站立书写较好。
另外,书法讲究经常读帖,看得多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也就容易把握了。
(四)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汉字书法为汉字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特点:1、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书法“飘若游浮云,矫若惊龙”的美,他的书法精致,美轮美奂,极富有美的观赏。
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字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和表达方式,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书法、诗歌、小说等等。
这些形式通过巧妙运用字体、排版、节奏、意象等元素,展现出文字的美感,给读者带来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以下将从书法、诗歌和小说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书法书法是文字艺术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通过运用不同的笔画、布局和字体,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书法作品常常以中文汉字为媒介,通过墨宝、纸张、笔画等因素,表达出文字的美感和情境。
不同的字体和笔画特点能够传递不同的情绪和氛围,例如楷书庄重且端庄,行草则自由且奔放。
通过笔画的不同宽度、力度和形态,书法家能够表达出文字中的韵律和动态,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诗歌诗歌是文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或抒发思想的形式来表达。
通过诗人运用韵律、押韵和形象的描述,诗歌能够使人们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力量。
诗歌常常以短小的形式出现,但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通过精炼的文字和意象,诗人能够刻画出情感的细腻和景物的美丽,让读者在想象力的引导下感受到文字所传递的情感。
同时,诗歌的押韵和韵律能够给读者带来音乐上的享受,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旋律感。
三、小说小说是文字的另一种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叙事的手法来表达情节、塑造人物和抒发思想。
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和对话,通过文字的排列和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和角色的情感内核。
小说常常通过章回体或连续叙事的形式来呈现,给读者带来连贯的阅读体验。
小说中的文字还常常与插图和装饰性元素相结合,使整个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视觉吸引力。
总结起来,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书法的艺术魅力、诗歌的押韵和韵律感,到小说的叙事能力,每一种形式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了文字的美感和表现力。
这些艺术表达形式不仅使文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人们对文字表达的艺术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无论是书法、诗歌还是小说,文字的艺术表达都在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使我们更加热爱、赞美和享受文字的美妙之处。
书法的概念

书法的概念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表现艺术。
从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大篆、小篆,到秦代的李斯小篆,其演变过程已无法考证。
汉代,隶书成为主要书体。
魏晋时期,出现了楷书(真书)。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而其中的小篆是大篆的一种,也是汉朝通行的文字,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大、排列整齐、匀称。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而其中的小篆是大篆的一种,也是汉朝通行的文字,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大、排列整齐、匀称。
后来随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文字,书同文字的现象得到了推广,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人们能够欣赏、品评,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悦。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传说中,仓颉造字前,见树上有一只鸟,其羽毛丰满,非常漂亮,一直跟着他,不肯离去。
这件事给仓颉带来很深的触动,他认识到“鸟”是“鸟”,“兽”是“兽”,二者不能混淆,于是就把“鸟”“兽”两字合二为一,这便是“字”的由来。
“字”虽然是仓颉所创制,但是,对“字”的解释权却应该归大众。
关于书法的介绍

关于书法的介绍
一、书法的概念和起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指用笔墨书写汉字并追求艺术美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古代的刻石、甲骨文,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二、书法的分类
1. 隶书:隶书是汉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篆书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笔画稳健,结构严谨,适合用于书写公文和法律文件。
隶书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书法的基础。
2. 楷书:楷书是隶书发展而来的,是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
楷书的特点是笔画平稳流畅,结构工整美观,被广泛应用于书法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3. 行书:行书是楷书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流畅而有节奏感的书写形式。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连续,字形变化较大,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以活泼灵动的感觉。
4. 草书:草书是以行书为基础,经过简化和变形,形成一种潦草而富有艺术感的书写形式。
草书的特点是笔画狂放随意,结构松散,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5. 篆书:篆书是最早的字体形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形式。
它的特点是笔画刚劲有力,结构简洁明快,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
篆书常用于刻石、篆刻和印章。
三、书法的艺术价值
1. 美学价值: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传统的审美标准,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墨迹的流淌和笔画的变化,书法作品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文化价值: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和智慧。
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各种书法的特点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记录,更是一种审美和文化的传达。
书法按照书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每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篆书:篆书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古老书体,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起源于甲骨文和金文,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和尖笔,富有力度和变化。
小篆则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李斯整理出的字体,比大篆更为规范和整齐,笔画圆匀秀美,讲究平衡对称。
2. 隶书:隶书是在汉代流行起来的书体,相比篆书,字形变得扁方,左右伸展,曲折方圆,点画分明。
隶书的特点在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整体扁平、工整、精巧,表现出一种庄重古朴的美感。
3. 楷书: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字形更为方正,笔划平正,结体整齐。
楷书的特点在于横平竖直,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平正而不呆板,齐整而不拘谨。
楷书是现代汉字印刷体的基础。
4. 行书:行书是一种比楷书更加自由流畅的书体,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连笔和简化的笔画,行书的特点是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兼具美感和速度。
5. 草书:草书是一种极为简化和抽象的书体,笔画简省,连绵流畅,行云流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蕴。
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较为规范,今草则更加自由。
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美感,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表现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体现。
书法艺术的练习包括描摹、临写、背临和创作等阶段,通过这些练习,书法家能够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和技巧,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是汉字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发展同汉字的演进相联系。
中国汉字最古老的系统是甲骨文和金文。
书法肇始于汉字的萌芽,结体于汉字的成熟。
至今,先后经历了篆、隶、行、草、楷五体演变,成为多形态的汉字系统。
中国书法始于商代,成熟于东周,秦变大篆为小篆,两汉通行隶书,魏晋出现楷书、草书和行书,唐代臻于高峰,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书艺皆有发展。
陕西被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摇篮。
周秦汉唐时代,书艺灿烂。
青铜文化的重器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铸有的铭文堪称陕西书法瑰宝。
以《石门颂》《石门铭》为代表的汉魏摩崖刻石,哺育了包括于右任、康有为在内的无数书法家。
《九成宫》《玄秘塔》《郭家庙碑》《勤礼碑》等唐代碑刻,更成为中国学书者的范本。
清末甲骨文的出土和1954年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证实从大约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汉字,随之孕育了书法艺术。
西安半坡遗址发现的113个陶器刻画符号,具有明显的文字符号特征,学者们称其为原始刻画符号。
20世纪50年代从宝鸡北首岭史前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绘画符号被考古学家郭沫若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萌芽,此后,临潼姜寨、零口,铜川李家沟,长安五楼,合阳等处均有类似发现,其中以临潼姜寨最为集中。
从1972年到1974年,共发现129个,这些符号弥补了从史书记载的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之间的历史空白。
周原是西周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1975年出土于岐山县京当乡凤雏村的西周早期带字甲骨290多片,卜骨290多片。
其字体结构与殷墟
甲骨文差异不大。
锲刻刀法与殷墟甲骨文不同,刀法凝重,字体较为整饬俊秀。
形体较大,起笔重而收笔轻,用刀如笔,轻松流畅,骨文细若黍米,小至毫米,在指甲大小的甲骨上刻有30多个字,笔画如发丝,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微雕艺术。
两相比较,足见商周文化的承继关系。
周原还出土了众多青铜器以及铸造在上面的铭文,这不仅是周文化的载体,也是西周书法艺术的表征。
史载,西汉时代扶风有“尸臣鼎”出土;东汉章帝时,岐山发现了酒樽;北宋时出土的“师奂父盨”上有铭文“师奂父作旅盨”六个字。
清末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有铭文497字,是商周两代7000多件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件,也是中国现知铭文最长的青铜器。
这件2800多年前的宗庙礼器,铭文内容大意为周宣王整治朝政,国力富强,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内外大事,毛公族人为禁卫军,护卫王室和国都,最后颁厚赐,毛公因之铸鼎记其事,传之子孙。
毛公鼎对研究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尤其是研究西周文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史料,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建国后,在周原地区的岐山、扶风等处不断有西周青铜铭文出土。
据文献资料统计,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铭文的约三四千件之多,其中绝大部分出自周原。
这些青铜器既是精美的工艺品,也再现出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华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铭文因铸造于金属器物之上,故称金文。
金文内容仍以记事为主,体现文字的表意功能。
字形结构、整篇布局已比甲骨文演进了一步,其形式赏心悦目,结构更趋严谨。
金文是大篆书体的代表。
当时
在青铜器上制作铭文的工匠已具备了相当的文字造型水平,可以说,他们就是中国最早的书法家。
唐代初年在岐阳(今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其书体被誉为“篆之祖”,是中国最早的石刻书法艺术。
它是西周末期或先秦时期的遗物,其笔画坚劲如铁,结构天成,神韵超逸,上接大篆,下启小篆,为中国书法瑰宝。
西汉初多用篆书,遗物以瓦当为多,有茂陵出土的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刻字和咸阳出土的木砖墨迹,当时陕西书法家代表有张敞、杜邺、谷永、张世安、陈遵等。
东汉隶书称作汉隶,在陕西遗存的典型刻石作品有《石门颂》《华山碑》《郙阁颂》和《曹全碑》。
东汉时长安人杜度创“章草”。
东汉陕西书法家还有史学家班固、曹喜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光前裕后,繁花似锦,各种书体创制齐备。
陕西书法家代表有章诞、杜畿、杜预等。
西安碑林藏有当时书法名家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作品。
隋代陕西书法家代表有隋炀帝杨广及华阴人杨素。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辉煌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爱好书法,并在国学中立书学,以书取士。
当时陕西书家众多,有颜师古、薛涛(女)、杜牧、韩滉、韩偓、致光、杜如晦、李泌、杨钜、李靖等。
陕西遗存书法名碑,有欧阳询《皇甫诞碑》《九成宫碑》,柳公权《玄秘塔碑》,颜真卿楷书、行书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圣教序碑》,李阳冰篆书《三坟记》,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序帖》,徐浩《不空和尚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白居易《惠王墓志》等数百种。
五代时期陕西华阴杨凝式的《韭花帖》、李建中的《土母帖》影响深远。
宋代延安抗金名将韩世忠及其子韩彦质以及长安薛绍彭、王持、宋湜、
李元直,合阳雷简夫,彬县张舜民均善书。
金时大荔人党怀善的书法名震一时。
元代书法在陕西也有不少遗迹,如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乐志论》等。
明代陕西书家有临潼华爱,长安米万钟、孙一元,旬邑文翔凤,三原来复,华阴郭宗昌、李唐僖、乐肇商,泾阳张恂,华阴许宗鲁,蒲城王进德等,皆有书法遗作。
清代260余年,书法由继承、变革到创新,挽回了宋代以后江河日下的颓势,其成就可与汉唐并驾,各种字体的书写均有一批造诣卓著的大家。
可以说清代是书法的中兴时期,就全国而言代表人物有朱耷、郑板桥、金农、何绍基等。
当时陕西华阴王弘嘉与其弟王弘撰,蒲城张士范、王鼎,韩城王杰,均为一代书法家名流。
辛亥革命元老,三原人于右任,不仅是诗人,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誉。
他的草书既有“二王”的秀劲娟美,又具魏体的苍老古拙。
他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第三位创造家。
他的书法熔篆、隶、北魏、章草、今草多种笔法于一炉,创造了一种字型简括、笔画凝练、法度谨严而又跌宕有致的艺术风格。
与之同期的书家还有寇遐、茹欲之、岳松侪、党晴梵等。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支持下成立了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筹备小组。
在康师尧主持下,先后举办过多次书法展览,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舒同常有作品参展。
1972年5月23日,省博物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
1973年,省群众艺术馆举办全省书法展览。
1976年全省遴选20多名书家作品参加了中国对日本的三个书法展览;同年8月26日,陕西书法研究室成立,专干薛铸。
1977年5月23日,西安西城门楼上举办群众书法展览;5月,省博物馆举办陕西书法作品
观摩展;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主席石鲁,副主席方济众、段绍嘉、宫葆诚、陈执中、刘自椟,专干西丁,研究会由省美协代管。
1981年5月,陕西选出代表方济众、刘自椟、钟明善、薛铸,出席中国文联在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家代表会。
同年11月,陕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改名为中国书协陕西分会,并增选李子青、陈少默、王子武、薛铸为副主席,此间,陕西一些地、市相继成立了书法组织。
1983年,陕西书协代表中国书协举办了黄河流域十省书法联展、陕西书法展览和薛凡珍藏历代碑帖展览。
书协陕西分会还组织部分中青年书家参加在南昌举办的全国中青年书法联展和在广西举办的陕西部分书画展。
省书协先后编辑出版了《陕西书法论文集》(第一册)、《陕西书法选》(第一集)。
书法理论工作者相继撰著的文章有《试论于右任的书法艺术》(钟明善)、《书法和辩证法》(葛韶峰)。
1982年开始开办陕西书协业余书法学校,一年一期,每期学员150名。
1983年,陕西书协会员参加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篆刻评比,有四人获奖,位居全国第四。
至1990年,陕西省加入各级书法协会的会员逾万,其中,中国书协会员逾百,省级书协会员逾千
浅谈陕西民间艺术——皮影戏
【摘要】本文从民间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和美学角度结合民间的社会背景、历史及现状,试析民间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造型观念。
民间艺术的审美强调人文伦理和道德标准以现实生活为底蕴注重人伦性的直观表现形式。
其造型具有社会化规约下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民间、皮影、造型、审美、人伦、寓意
皮影艺术,是发祥于我国的古老而独具魅力的民间美术之一,从皮影造型风格上看,大分北方、西部、中南部三大艺术流派。
陕西皮影是西部皮影艺术的主要代表,生活在八百里秦川上的陕西人,在这片丰沃的黄土地上世代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和民俗,皮影艺术便是开在其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