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
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

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1 书法艺术的渊源中国书法艺术,发源于先秦时代,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书法艺术的精华和丰富性都显而易见,弥足珍贵。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书法艺术的根源是深厚的,把书法当做地位的象征,被赋予了“会通天地,越深入心灵”的艺术特性,开启了书法的浩瀚大宇宙。
2 风行于民间随着中国文明的发展,书法艺术风行于民间,开始在宫殿、寺院以及校园等十分广泛地把书法艺术传播出去,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大师,比如王羲之,李白,柳公权等,他们成就了经典书法作品,为后世们做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引领了书法艺术走向市场散漫的轨迹。
3 借助现代科技在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借助现代科技的助力,使书法的精神和风貌得以慕名洋溢,把书法艺术推向全球,比如照相术、传真术和电脑设备等,也把书法艺术的门槛设置的很容易,让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书法训练,也可以参加研习书法,理论、实践结合起来,能够真正实现从古代到现代,不断融入新的书法风格和新的设计理念,这是书法艺术发展的原因之一。
4 鼓励收藏还有就是,体现在个人身上,政府一直在深度加强书法艺术的宣传教育和收藏的热情,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不断地开发新的创意来支撑,让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吸引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加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助力书法艺术的发展壮大。
5 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一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书法艺术也受到了极大地支持,而且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和历史相关,比如在汉字的统一这一时期,书法犹如古风未央,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书法又演变出多种多样的风格,书法艺术得以传播,尤其是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书法艺术也在以超过人们预料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
归纳而言,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历史、科学技术、文化风格以及社会大众的支持密不可分,是因果相联的过程。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书法艺术早已发展到历史十分深远的程度,而书法艺术在发展的路上有着丰富的历史,而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政府鼓励和民众参与。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汉字书法艺术的了解

汉字书法艺术的了解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体。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汉字书法艺术。
一、历史渊源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那时的文字还很简单,只有几十个字。
到了西周时期,文字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完整的书写系统,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如吕氏春秋中的吕不韦。
到了秦汉时期,隶书逐渐成为主流,而且书法家也越来越多,如张怀瓘、王羲之等。
唐代是中国书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
宋代时期,书法逐渐演变成为了行、楷、草、隶四种书体,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米芾、苏轼、黄庭坚等。
明清时期,书法逐渐走向了繁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如文征明、唐寅、董其昌等。
二、书法艺术的分类汉字书法艺术可以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四种书体。
楷书是最为正式的书体,它的笔画端正、工整,是书法的基础。
行书是楷书的草书形式,笔画流畅、自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草书是最为难写的书体,它的笔画奔放、潇洒,具有很强的个性化。
隶书是最为古老的书体,它的笔画刚劲有力,是书法的起源。
三、书法艺术的特点汉字书法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视觉艺术,通过笔画的形态、结构、布局等来表现艺术效果。
其次,它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汉字的意义、音韵、文化内涵等来表现艺术效果。
再次,它是一种心灵艺术,通过书法家的心灵、情感、气质等来表现艺术效果。
最后,它是一种文化艺术,通过书法的历史、文化、传承等来表现艺术效果。
四、书法艺术的价值汉字书法艺术有着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再次,它是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

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崔利斌中国书法这门艺术,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典型的东方艺术;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尚品质和时代精神的特种艺术”。
“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和艺术价值经久不衰。
她的高雅和精湛、优美和深邃,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必有的修养,也吸引和感染着无数的官员和普通百姓。
她拥有极其广泛的使用领域和众多的“向往者”、“倾心者”。
那么,汉字的书写为什么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奇葩,又是哪些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呢?当我们对汉字的创造与演变过程,对汉字书写中艺术思想的渗透以及对文房工具的特殊功能等进行了一翻分析和研究之后发现:汉字特质的艺术“基因”、书家的意象书写和文房工具的可为性是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汉字的艺术“基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艺术。
从表面形式上看,中国书法就是表现汉字。
所以,汉字的形象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形象。
汉字到底有没有可塑之像,又有哪些美的艺术“基因”,试作如下分析:(一)基于自然物像的天生丽质,使得汉字可塑1、汉字的特质有像在世界上5600种语言中,一半是有文字的。
这些文字大致可以分为表形、表音和表意三种类型。
以音素为主的表音文字,如英文、俄文和德文,形单数少(如英文只有26个字母),无像(相对汉字)可言,也无意义,只可感知其音。
汉字就不同了。
它是“音节·表意文字”(孙钧锡),其特质是以形表音表意,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汉字,可以使人感知其读音,领会其意义和内观其形象三个方面。
2、汉字的形基于自然物像,具有天生丽质“六书”告诉我们,汉字的初创基于自然物像。
我们的祖先利用象形、象事和象意等手段进行造字,巧妙地写生自然,反映物像,把汉字与客观存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汉字具有了大自然一样的天生丽质。
这些天生的美的因素,正是书法艺术的胚芽。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与书法)

浅谈中国汉字文化与书法中国有句古话,字如其人。
书法作为汉字的一种艺术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魅力。
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
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根本存在特征在于其汉字(方块字)、单音节、多声调。
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世界,更是汉语文化的诗性本源。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汉字的诗意命名奥秘隐含着东方文化的多元神秘性和历史象征性。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
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
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
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
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
当中国字被作为文身在欧美流行之时,这些符号,我们在乎的已不仅仅是它的含义。
汉字是最美的。
正因为有艺术的汉字才能有艺术的书法。
春秋战国时苍颉的文字已经被各国变换成了互不相象的异体。
战乱可以滋生一大批忧国忧民,奔走各国的纵横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会、扶助国君的诸子,却无法使文人们琢磨如何改进他的字体。
即使老庄、钟子期余伯牙这类耳根清净者,也未必会放弃通行官方的大纂。
加之此时字都写在竹简或帛上,比起在纸上创作的游刃有余,是颇显困难的,但大纂从字体繁间来讲已经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进步。
汉字从这时候起,已经与绝对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说再见。
这是由书写器具上的革新决定的。
我们必须承认字体和书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字体的出现,都是一定基础的成果,是衍变得到的。
一个朝代的历史条件通过对人的生活思维的影响来影响着字体的衍变速度。
我们可以翻一翻《尔雅》或是《说文解字》来找找汉字衍变的足迹。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 赏析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一、传承中华文明1.1 五千年文明积淀作为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
从古至今,中华文明一直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卓越的文化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这一文明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礼仪习俗、建筑艺术、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更体现在书法艺术的传承上。
传统书法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我国人民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
1.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传承中华文明,是每一个我国人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很多挑战。
弘扬和传承中华文明显得格外重要。
而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更是需要得到重视和传承。
二、弘扬书法艺术2.1 书法的地位和价值我国书法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审美、情感和文化的表达。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
通过书法,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文字的美感,更能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2.2 书法艺术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很多挑战。
面对这种挑战,保护和弘扬书法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书法艺术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弘扬书法艺术,可以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三、赏析3.1 书法作品的赏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行草、楷书、隶书、还是草书,每一种不同的书体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通过赏析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
3.2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书法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需要不断创新,让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让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总结回顾4.1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在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书法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论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论文

论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论文论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论文任何艺术是否具有社会价值和具有何种社会价值,决定着这种艺术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状态与前景。
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由其社会作用与社会价值来体现。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演变过程。
一。
书法的起源总的来讲,中国书法的发展是基于中国文字的发展而言的。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中国书法是中国各种文化艺术发展的先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仅就书画艺术而言,对世界的发展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
具载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碎片,为迄今为止书法史上有书写意识的、初步具备了书法的审美。
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
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从上述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虽然中国文字逐步从复杂走向简捷,从松散走向有序,但总体格局还是以方正为代表框架的严密组合。
之所以我讲到中国书法是中国各种文化艺术发展的先导,主要指中国书法为中国画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

汉字的演变与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孕育出了独特的书法艺术。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入手,探讨汉字与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与特点。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起源于古代中国先民的刻画和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物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功能逐渐扩展,汉字也经历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不同的演变阶段。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有许多形态的改变。
例如,汉字的结构从最初的图画形式逐渐变得简练,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形状相似但含义不同的字。
汉字的发展还受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例如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的隶书等,都对汉字的形态和书写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书法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形式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书写字体的运笔、布局和装饰等方面来表现情感和个性。
书法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基于汉字的表现:书法艺术以汉字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字体的书写来体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特征。
书法家通过不同的笔触、章法等手法展示汉字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2. 追求与自然融合:书法艺术注重与自然的融合,追求墨、纸、笔和技法与自然力量的和谐统一。
例如,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会模仿山水的意境,借用自然的动态表现字体的动感与生气。
3. 强调形神合一:书法艺术强调字的形态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通过书写的手法和笔触,艺术家试图使字迹既美观流畅,又表现出与字义相符的意境,达到形神合一的艺术效果。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每种字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情感触动。
例如篆书的刚劲有力、楷书的工整庄重以及草书的自由奔放等,都在书法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三、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汉字和书法艺术密不可分,它们互为基础与表现。
汉字是书法的对象和载体,而书法艺术则通过汉字的形态和结构来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
摘要:汉字,作为拥有最为悠久历史的象形文字,在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日益为字母取代时,依旧独立绽放。
这不能不归功于汉字本身的艺术化——书法。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契机及其得以繁荣的原因,从而了解真正意义上书法的产生,并简介历朝历代的主流书体,感悟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的独特视觉艺术之美。
关键词:中国汉字、书法艺术、书体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而汉字则是这门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表现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书法艺术面临着老树新生的发展机遇。
因此,研究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加深对汉字与书法艺术的了解,充分认识两者的地位和价值,对继承和弘扬先进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原因
在崔立斌老师的《中国汉字成为书法的原因剖析》一文中提到,汉字的书写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奇葩,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其一为汉字的艺术“基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其二为书法家的意向书写实现了书法艺术的升华;
最后则是特殊的工具作用增添了书法艺术的光彩。
以我拙见,在三个因素中,若落实到汉字本身的特质,其一为重中之重。
除了中国书法,世界还有西文、阿拉伯文、拉丁文书法,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外的书法的艺术成就能与中国书法相比拟。
原因何在?他们的都是以音素为主的表音文字,表现非常有限。
仅是字母的重复使用与横向排列,而我们中国的书法是以中国文字为载体。
“汉字是“音节﹒表意文字”,其特质是以形表音表意,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
也就是说,汉字,可以使人感知其读音,领会其意义和内观其
形象三个方面。
”更深一层来说,“三位一体”的汉字中的形基于自然物像,我们的祖先利用象形、象事和象意等手段进行造字,如前仰韶、仰韶文化时期的“图画文字”和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把汉字与客观实在紧密相连,从而使汉字具有天生的美的元素与艺术“基因”。
另一方面,“形”的千变万化丰富了汉字的表现。
汉字不仅以其数量众多(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汉语大字典》(1993年版)收字约56000个)“称霸世界”,而且以其严格的字形(不可随意多笔少画,如:“大”字下添一点,变为“太”);简繁的结构(最简单的“一”字只有一笔,而最繁复的字达64画)以及多样的字势为书法艺术天地的“百花齐放”、“群芳争妍”埋下了坚实的基础,真可谓是“天生丽质难自弃”。
总的来说,形体各不一致,字形千变万化,读音各异,表意不一的中国汉字,孕育了辉煌的久经不衰的历久弥新的书法艺术。
二、书法艺术发展的代表性时期
窃以为,先从了解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产生着手,再通过考察书法艺术发展的数个典型时期,从而进一步推敲书法艺术繁荣的原因更为稳妥。
“按书法的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把魏晋以前的书法称为“原书法”或“原艺术性的汉字书法”。
魏晋以来,书法进入“自觉时期”,所以由斯而后的书法才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或书法艺术。
”所以说,历史上的汉魏时期,当是判定书法之义的分水岭。
但这并不是说在汉魏时期以前的朝代的书法就不具备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如秦代书法,秦始皇虽暴虐残忍,但他实行的文字改革却带来了文字的统一和书法的辉煌。
他下令在官方文书中实行统一、规范的小篆书体,同时推行古隶,使秦代在短短十几年内,书法得以整合。
再说秦以后的“两汉书法”,具体可概括为:西汉是简牍书法的灿烂季节,东汉则是碑刻书法的辉煌季节。
其中汉代产生的楷书作为最末产生见形的字体,却是书体复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
这一时期,不仅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得以概念化的完善,而且产生了钟繇和王羲之两位伟大的书法家。
观察西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上层士族还是属隶庶民,都已具备了强烈的书法艺术的自觉意识;艺术上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精神意蕴的涵容,都自然地倾诉笔端。
三、书法艺术走向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者的政策
书法艺术之所以能走向繁荣,首先与统治者的政策及用人制度密不可分。
两汉时期,由于统治者注重书法教育,不仅产生了一大批“善史书”之人(即善书法者),而且大大推动了书法热潮的掀起。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灵帝设置门学,使书法热达到空前的鼎沸。
至于唐代书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也离不开帝王对书法的重视。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开明君主。
大开书法之道,不仅研学书法,收集王羲之遗墨,而且设置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最高学府弘文馆,将书法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
还有隋朝书法走上南北融合的发展,与隋文帝重视书学不无关系。
统治者对书法艺术的重视,使书法的庶民化倾向日趋强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繁荣。
(二)社会形势
社会形势也是影响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因素。
一说魏晋南北朝,这期间,政权割据,朝代繁复,经济衰微,社会秩序混乱且动荡不安。
但是,艺术与物质生产、社会秩序之间并不一定保持平衡,反而,这期间的文化思想非常活跃,为书法的发展酿浓了氛围。
而国家空前规模的大统一的唐朝,国运强盛,经济繁荣,无一不为书法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时代盛行的文化特征
以魏晋时期为例,该时期最突出的文化特征,一是门阀观念,二是玄学兴起。
两者”交相辉映”下,士大夫之间尽是一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机勃勃景象,给书法发展带来生机。
诚然,书法大家的影响作用同样不可低估。
除前文稍有提及的王羲之外,初唐一如欧阳询,盛唐一如颜真卿、怀素,晚唐一如柳公权,都是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的砥柱性人物。
还有《中国书法思想史》中所提及的“书画院”等社会设施的完善,共同构成中国汉字成为书法艺术并繁荣的原因。
参考文献:
[1].秋子.中国书法史略[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2].姜澄清.中国书法思想史[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