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1) 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二单元第1节汉字与书法(测试)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二单元第1节汉字与书法(测试)

第1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与材料相符的书法大家是() A。

王羲之 B. 阎立本C. 欧阳修D. 郑板桥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

下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A。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C. 法度森严,清峻刚健D。

横平竖直,规矩整齐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

《木兰辞》B. 《汉宫秋》C. 《兰亭序》D。

《祭姪文稿》4.书法从自发阶段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在A。

秦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5.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据此可知,该书法家A. 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B。

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C. 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D。

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6.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7.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下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

它的字体应是A. 甲骨文B. 篆书C。

行书D。

楷书8.图是我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作品的字体A。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 字体方正,规矩严整C。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9.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1)发明:西汉早期(考古发现甘肃天水放马滩)。

西汉,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并存。

(2)改进:东汉蔡伦制成“蔡侯纸”(公元105年)——原料易得、造价低廉、实用方便。

(3)外传:经阿拉伯人于12世纪传入欧洲(4)影响(两最):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战国:司南。

《韩非子》中提到“司南”。

(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

(3)传播: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指南针应用和意义: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航行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促进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时代的到来)。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商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2)应用:唐末宋初开始运用于军事。

武器:火药箭、火炮、火球。

(资料《武经总要》)(3)影响:火药在欧洲的运用,推动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带动采矿冶金业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4.印刷术的进步⑴雕版印刷术: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①发明:北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明代:铜活字;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汉字与书法》同步习题2

《汉字与书法》同步习题2

第7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8小题)1.汉字源远流长,下列字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 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 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解析:C.注意判断各种文字的字体即可,①是甲骨文;②是篆体字;③是隶书;④是楷体。

再根据所学文字的演变规律,不难给出正确答案。

2.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下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B 一个汉字的形状和蕴含的信息不可能反映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④。

3.“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赞美的是()A.王羲之的书法 B.李白的诗C.关汉卿的演技 D.郑板桥的画解析:A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赞美的是王羲之的书法。

4.《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解析:A 由已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排除①④,题中引文体现了②(起于官狱多事)③(苟趋省易)5.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解析:B 搞清楚各种书法的特点即可。

①是隶书,②是草书,③是行书,④是楷书。

6.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A.楷书B.草书C.小篆D.行书解析:C题中奥运会标识体现了小篆的特点(起笔收笔浑圆,转角处成弧形,线条匀称圆转,字形长圆)。

三年级书法1(华文版)

三年级书法1(华文版)
(二)珍贵世界遗产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郭沫若题 荣宝斋牌匾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书法在亚洲的别称:日本称之为“书道”,韩国称之为“书艺”……
每日一得:假 孔 昌
作业设计
练习书写:假 孔 昌
课后反思
我的思考
(一)我国书法的发展
汉字是我国主要的文字,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二)书法的字体分类 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和金文,后不断演变为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楷书的流传最为广泛,其中唐楷的代表人物有六家:欧阳询、虞世南、李邕( 北海)、 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
(三)汉字书法的意义
课前准备
Ppt,书法用具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写清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环节设计有意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二.汉字——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三、书法——璀璨的文化明珠
四、知识扩展
五、练习探底
在生活中我们学过很多的技能,我们称舞蹈是表演的艺术,歌唱是灵魂的艺 术,美术是美的艺术。而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它包含了以上 所有的技能技法,从中感受到艺术的精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艺术——书法。
1、汉字利用字形传达意义。
2、汉字基本上是通过不受来归类的。
3、汉字的形体,蕴含着艺术性。
(一)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到处看到书法艺术发挥的作用:许多著名的地方有 书法家的题字;电脑字库里的“宋体”“仿宋体”等字体.......书法,使充满智 慧的汉字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金台书院小学书法学科教学设计
任课年级三班级上课时间:年月日(上午下午)第节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课程资料:复习第7课  汉字与书法我的定稿
课标内容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1、渊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 刻画符号 ) 2、商代(甲骨文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 3、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 金文 )。
4、春秋战国:对文字做有益尝试,但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A
B
C
D
11.《楹联续话》卷一:“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 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 杯”。下列作品与楹联描述的书法风格—致的是
12(2016年全国2卷).下图为三国曹魏《三 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 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等混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 交流功能 )。 5、秦始皇时:推行“ 书同文字 ”,把(小篆 ) 作为统一的文字,后来更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
推广。
6、魏晋后,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 )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汉字的演变脉络:
古文字阶段---隶楷阶段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大篆(金
1、秦汉以前主要实用性文字。
2、魏晋南北朝成为自觉书法艺术
3、隋唐时,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书 法理论日趋成熟。
(1)代表人物
草书大家:张旭、怀素 楷书名家:欧阳询、“颜筋柳骨” (2)风格:或狂放不羁;或注重 规范法度。 (3)背景:国家统一,政治安定, 经济繁荣,思想开放,民族融合, 对外交流。法度和规范成为普遍的 社会需要。

二年级习字与书法上册教案

二年级习字与书法上册教案

二年级习字与书法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情趣,提高书写能力。

3.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田字格,学习基本笔画。

教学重点:掌握田字格的布局和基本笔画的书写。

2. 第二课:横、竖、撇、捺的书写。

教学重点:掌握横、竖、撇、捺的正确书写方法和顺序。

3. 第三课:钩、点、折的书写。

教学重点:掌握钩、点、折的正确书写方法和顺序。

4. 第四课:偏旁部首的书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偏旁部首的书写和结构。

5. 第五课:简单汉字的书写。

教学重点:书写规范、美观的简单汉字。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书写技巧,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提高书写技能。

3.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观摩、交流,共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书写进步。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规范性和美观度。

3. 阶段性测试:定期进行书写测试,评估学生的书写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习字与书法上册》教材。

2. 教具:毛笔、墨汁、宣纸、田字格纸、书写用具等。

3. 辅助材料:书法作品、视频教程、图片等。

六、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书写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巩固所学内容。

4. 互动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展示、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课后练习要求。

七、课后作业1. 按照课堂所学,书写指定的汉字。

2. 观察生活中的书法作品,分析其特点,并与同学交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九、课程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书写基本笔画。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初中语文《汉字与书法》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字体等。

2.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模仿书法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汉字和书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二、教学内容1.汉字的结构和笔画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其结构主要由“横、竖、撇、捺、点、折”六个基本笔画组合而成。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笔画的写法和规范,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

学生需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秦汉、魏晋、唐宋等不同时期的书法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3.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历代书法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和模仿这些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法基本功。

4.书法欣赏和模仿书法欣赏和模仿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书法的内涵和精髓,在模仿中掌握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字和书法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汉字和书法的基本规律。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书法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模仿练习法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手写和临摹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笔迹评分法:评估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技巧水平。

2.书法鉴赏法:评估学生的书法欣赏和分析能力。

3.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案例以下是一节《汉字与书法》教案的实例: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

2.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2)书法名家及其代表作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 极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 兰 亭 序 》
王献之(344-386)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 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 芝,别创新法,自创一格,与父 齐名,人称“二王”。他的书法, 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尤以 行草擅名。由于王献之是魏晋名 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 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 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 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 启下的历史阶段,是篆隶楷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 一代。这时期的书法艺术特色:虚玄灵动。
(1)时代背景 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群体逐步形成,书
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 式。
②造纸术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 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书艺历程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 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 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 形式。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 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步形成。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民族文 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篆刻艺术
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古老的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
思考:“汉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汉 字从何而来?”
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金文 商周
隶书 秦朝
小篆 秦朝
文字混乱 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几个发展阶 段。商代主要用甲骨文,周代主要用金文(钟鼎文), 秦代主要用小篆;汉代主要用隶书,而草书、行书也 已流行;魏晋到现代,主要用楷书,而以行书为辅助 体。字体的演变一般是缓慢的、渐进的。
(1)书法兴起的条件
①材料: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 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 备了很好的材料;
②动力:士人群体的形成,是将汉 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③文具: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文房四宝
秦 李斯 峄山石刻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 样式。从后人的眼光看来,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 的美感,但无论从刻石、简牍,还是从碑刻来看,它 们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秦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汉隶雄放洒脱,浑 厚深沉。秦汉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 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隶书的出现可以说 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 由于小篆的复杂,烦索。 相传是一位当时的狱吏 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 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 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 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 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因当时写公文的小官叫 “徒隶”于是这种字体 就被称为“隶书”。Leabharlann 鼠牛虎兔








在甲骨文之后,出 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 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 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 因为青铜在古代又称为 “吉金”。故又把它称 为金文。这种字体盛行 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 甲骨文相差无几。但与 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 度已大大提高。
西周晚期,一位史官 对汉字进行系统整理,形 成了对金文的标准字体—
……谢逊凝视着石壁上那三行大字,良久良久,没有作 声,终于叹了一口气,说道:“我写不出,是我输了。”
——《倚天屠龙记》第六章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法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汉字起源到“书同文”

秦汉书法

魏晋书法
与 书艺历程 隋唐书法

宋代书法

明代书法
图为半坡、马家窑、姜寨等仰韶文化 遗址中发现的陶文。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现 在被称作“陶文”,虽然当时人们还不能准确识读, 但却与后来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同时也表明人类记事方式的进行。
甲骨文之父--王懿荣(清)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 的文字---甲骨文,是迄今 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仓颉造字
小说中让人目眩神驰的书法:
他左手挥出,银钩在握,倏地一翻,钩住了石壁的缝隙, 支住身子的重量,右手跟着又写了个“林”字。……虽然张 翠山功力尚浅,笔划入石不深,但这两个字龙飞凤舞,笔力 雄健,有如快剑长戟,森然相同。……但见石屑纷纷而下, 或如灵蛇盘腾,或如猛兽屹立,须臾间二十四字一齐写毕。 这一番石壁刻书,当真如李白诗云:“飘风骤雨惊飒飒,落 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 闻鬼神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雷,状同楚汉相 攻战。”
假设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 文字的社会,那么你觉得 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中国古代的一部书《淮南 子·本经训》说:“昔日仓 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大意是,以前仓颉造字的时 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 夜里发出哭声。尽管仓颉造 字的传说还有争议,但文字 的出现确实是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也说明人们认识到文 字产生的重要性。
到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 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书写简便的隶书 也得到推广。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 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随着经济交往、人们的交流活动的增加,在各 国各自为政而没有统一标准的状况下,“书同文字” 的意义是极为深远的。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不同地区 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 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籀(zhòu ,大篆)文。
观看以下两份材料,思考: 秦朝为什么要统 一六国文字呢?具体做法是什么?你认为“书同 文”产生了什么影响?
秦朝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 (以“马” 、“安”两字为例)
汉字的统一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 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行等混 乱状况,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和生产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