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产生于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笔画均为单线条,瘦挺有力,时露锋芒。
这些最早的汉字遗迹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奠定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产生。
商周时期出现的金文或称“钟鼎文”,整齐且笔画粗壮,起笔、收笔及运转比甲骨文圆润,曲直变化丰富。
成熟的金文外形偏长,每字的大小匀称,各部分讲究呼应与配合,从金文遗迹看,书法的艺术性已逐渐丰富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各诸侯国在不同的艺术追求下,朝着各自的审美趋向发展,形成了书法艺术百花齐放的局面。
如果说甲骨文、金文的主流始终是沿着刀刻、凿铸道路发展,那么,春秋战国时期,毛笔开始在书法上广泛应用。
毛笔表现力丰富,特别是内蕴的笔法技巧,构成了以后中国书法的重要要素──书者的情性、审美趣味、用笔技巧等。
从尚存的这一时期的“石鼓”拓片中看,结字比金文有更大的规律性,笔画遒劲,结构浑厚,对后代的书法风格影响极大。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书同文”,小篆逐渐普及并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从李斯的《泰山石刻》看,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到了汉代,隶书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标准字体,并且进入了定型化时期。
汉代隶书笔画平直,结构简便,顿挫明显,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从用笔到结字所形成的风格,既庄重严整,又变化多姿。
这种字体,上承篆书和古隶,下启楷书,用笔通行、草。
所以隶书在书法艺术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希望文字好认一些,写得简便一些,尤其在事务急迫繁忙之时更是如此。
在由篆到隶的演化中,由于毛笔快写和笔法发展的缘故,草书便产生了。
隶法解体后,写得严谨些的就成了真书(楷书),写得奔放些的就成了草书,介乎真、草之间的就是行书。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汉字之美》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
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
”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
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
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
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③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
2025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二中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
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
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
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
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
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
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
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祆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祆上尚未融化的雪花。
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
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
母亲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2024年广西柳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共21分)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即将拉开帷幕,下面是艺术节部分内容的相关介绍,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戏曲】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戏曲最早可追sù()到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今天的表演形式。
戏曲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
一出出戏,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所谓: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
【书法艺术】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光芒,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备受推崇。
唐代众多书法名家蜂拥而上,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
文房四宝创造出来的线条艺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民族乐器】中国是一个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数千年的音乐文化熏陶了一代代中国人。
民间艺人一生致力于民族乐器的应用、推广与研究,为中国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
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可以称是乐曲中的巅峰之作。
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 读【传统戏曲】,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追sù()(2)演绎()2. 以上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推崇:______(2)文房四宝:______4. 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体现书法之美的对联,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鸟欲高飞先振翅②铜撇金捺似龙飞③曲调幽雅扬白雪④铁画银钩如凤舞⑤雪舞香梅报春早⑥梨园演古今往来上联:______下联:______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有人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所谓:旦生净末且端详,如戏人生路正长。
《书法的来龙去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书法的来龙去脉书法从仓顿造字以来,由书而至书法,上下达几千年。
这期间,无论是商、周的甲骨文、金文(大篆),还是秦、汉的小篆、隶书,基本上是从象形进化到抽象笔画结构的过程。
隶书出现时,字形的演化已经进入完成时期。
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得以发明和使用,使得书写的方便性快速提升,这时“草行楷”应运而生。
魏晋时期,广大士人不再倾心仕途,而是“越明教而任自然”,才出现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王羲之是公认的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影响了后代至今,我们现在的字形、风格就是王羲之那个时候形成的。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人在楷书和草书方面不让古人,直达巅峰。
出现了以颜真卿柳公权与张旭、怀素为代表的法度严谨的大书法家,成为后人追摹的偶像。
宋人传承了唐代文化余韵,在意态上自由发挥,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不刻意讲究法度,而是以深厚的学养与才气入书,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尚意书风。
元明清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像赵盂頫、鲜于枢、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若把中国书法史比作一条历史长河,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相当于这条河流的源头,后世无论哪个朝代都无法绕开这些经典,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了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即所谓“流”,学习“流”永远难以超越“流”,而欲取法乎上,还必须回到“源”中去寻找智慧。
44.“草行楷”应运而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45.选文中书法的“源”与“流”分别指什么?作者认为学好书法应怎样做?46.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他们更多的是学习、继承、综合前人法度,功力深厚,技术娴熟,点画到位,流利美观。
【答案】44.生活应用上的需要;毛笔等书写工具技术的不断改良;纸张的发明和使用。
45.王羲之、颜真卿这些经典书法家及其作品是“源”,后世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书写风格,形成“流”。
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食博主李子柒以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而出名,日前她被《中国新闻周刊》评选为3年度文化传播人物。
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传统而的生活方式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也让世界理解了中国文化。
她的视频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秋千、做竹子家具……位清秀恬静的姑娘,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
正因为视频内容独具风格,使得它不仅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还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
(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用海外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呈现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本质显现安全感蔚为大观B.本真显现归属感包罗万象C.本真呈现归属感包罗万象D.本质呈现安全感蔚为大观2.下面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美丽中国的一扇窗被她打开。
B.美丽中国的一扇窗被她打开,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汉字书法》阅读答案6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字书法》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书法》阅读答案1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
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
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
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
武与字通,自古而然。
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
别的且不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
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时而言。
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
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
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
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
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置疑的。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精编版)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让这门艺术源远流长,开展好书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那么关于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整理的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书法与中国文化》阅读材料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阅读附答案
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
“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
而独有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产生之初便具有某种艺术性。
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
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或动态)有类似之处的形体”(刘纲纪语),所以文字书写成了能够描写现实生活的形象艺术。
这种以为书法一定反映现实生活的观念,显然只是套用了一般的艺术原理。
更多的人认为汉字成为艺术是由于汉字的结构这一事实,并由此认定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
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其成为艺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没有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其单纯的书写成为艺术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从“六书”造字原则看,我们似难以确信汉字产生的过程即是书法艺术产生的过程。
“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为造字方法,转注、假借为用字方法。
四种造字方法的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即使如象形,是根据物质形状描绘简化而成,其简化的过程多少含有某些抽象的因素,然其目的仍是致用为上。
由此可见,汉字在一开始并无明显成为书法艺术的迹象。
我们似应再作如下的假设:如果说,作为书法艺术主要表现工具的毛笔至今仍没有发明,今天所说的书法是否能在历史上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呢?也许人们会说,今天见到的许多历代名作并不全由毛笔表现,那些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等,或由刀刻,或以模铸,而它们的艺术水平仿佛不在毛笔书法之下。
但应当指出,这些非毛笔书写类的书法,在它们制作之前已经汲取了毛笔书法的意味(笔意),人们在刻或铸时潜意识地将笔意考虑在文字的运笔中,大多数碑刻则为毛笔书丹后刻石的,这是毛笔使用后给人们在书写时带来某种审美意义上的超越。
比较一下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可以悟得毛笔等书写工具的使用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以断定,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成因,除了先天的汉字特质外,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文字书写发展为艺术的催化剂。
而使毛笔等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的,则是
中国文化思想的渗入。
古代大师们在挥运毛笔时感悟到了某种表达其审美理想的可能,这使文字书写跃过单纯的美而成为一门独立而蕴含极深的艺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的一项是
A.汉字结构的繁简、点画的错落造就了许多美的因素,这是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前提。
B.笔画尖细的甲骨卜辞与血肉丰美的青铜器铭文,或由刀刻,或以模铸,它们的艺术水平也很高。
C.古代的大师们在用毛笔等工具书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能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使文字书写蕴含极深。
D.中国文化思想在书写过程中的渗入,使毛笔等书写工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对文字书写成为艺术起到促进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界上有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部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没有形成书法艺术。
B.“六书”中的“象形”,通过抽象将物质形状简化为线条,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实用。
C.汉字“六书”即汉字的六种造字或用字方法,其目的并非在于审美,而均在于实用。
D.汉字书写成为艺术的起因,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的性质就在于书写与图画是属于同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墓志砖铭、摩崖刻石、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等作品,或由刀刻,或以模铸,但与毛笔书写不无关系。
B.日文、古韩文中也有汉字,由于日本、韩国曾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因而它们也有书法艺术。
C.钢笔书法等硬笔书法汲取了毛笔书法的营养,融入了中国文化,所以硬笔书法在书法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D.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复杂,简体字书法达不到繁体字书法的艺术高度,所以很多书法家喜欢写繁体字。
1、B
2、D
3、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