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书法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考情定位】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艺术胡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干梳理】汉字与书法1.汉字(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①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①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②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的隶书。

③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书法艺术的发展(1)历史条件⎩⎪⎨⎪⎧①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①魏晋: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 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③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 “有意无法”。

④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 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3)基本特点⎩⎪⎨⎪⎧①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 抒情达意。

②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 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 内容有机融合。

【深化拓展】1.中国汉字主要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总趋势(1)特点①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②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稳定。

③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极高的审美价值。

④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较强的实用价值。

⑤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2)总趋势: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稳定化。

2..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1)秦汉时期的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3)隋唐时期既有张旭、怀素的草书,也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二单元第1节汉字与书法(测试)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三第二单元第1节汉字与书法(测试)

第1课汉字与书法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与材料相符的书法大家是() A。

王羲之 B. 阎立本C. 欧阳修D. 郑板桥2.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其书法结构雄伟而笔法秀丽,抽象之美近乎出神入化。

下图是其只有17字的名帖《妹至帖》,本帖的字体特点是A。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B。

笔画简约,线条流畅C. 法度森严,清峻刚健D。

横平竖直,规矩整齐3.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

《木兰辞》B. 《汉宫秋》C. 《兰亭序》D。

《祭姪文稿》4.书法从自发阶段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是在A。

秦汉时期B. 魏晋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5.书法家沈尹默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据此可知,该书法家A. 称赞王羲之富于创造B。

批判王義之对传统的抛弃C. 强调王羲之贡献巨大D。

指出王義之受推崇的原因6.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书写工具的不同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 经济和文化交流需要D. 书法艺术不断发展7.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下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

它的字体应是A. 甲骨文B. 篆书C。

行书D。

楷书8.图是我国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其作品的字体A。

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 字体方正,规矩严整C。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9.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汉字与书法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而书法艺术则是汉字的高度发展和运用。

汉字与书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

一、汉字的美学价值汉字既是我们表达和传递思想的工具,也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

许多汉字形状婀娜多姿、端庄秀丽,充满诗意和画意。

在书法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笔画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创作和表现。

汉字的美学价值成为书法艺术的灵魂和基础,使其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二、汉字的修养书法艺术需要修养的思想和态度,这和汉字学习和书写息息相关。

在学习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并不断挥洒笔墨去感悟汉字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样的修养也是书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汉字的修养不仅有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有助于我们人格的升华和内心的修炼。

三、汉字的文化传承汉字作为中国的特色文化和民族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汉字最高级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在汉字与汉字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汉字文化,还可以将其推向更高的艺术高峰。

四、汉字的技艺性汉字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汉字的技艺性。

不同的汉字有着不同的结构、取笔和用笔方法。

这些元素成为了书法艺术家进行书法作品创作的技术要素。

通过对汉字笔法的研究和实践,书法艺术家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增加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总之,汉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与作用非常重要,是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汉字和书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该珍惜、传承好这份宝贵的财富。

讲课必修三历史汉字与书法

讲课必修三历史汉字与书法

汉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汉字影响了周边民族的文字,对周边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添加标题
二、书艺历程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③隋唐——新的高峰
表现:
原因:
国家一统、政治稳定、经济繁盛 、书法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草书——张旭、怀素(特点:狂放不羁)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特点:注重规范法度)
名家书法欣赏
怀素《千金帖》 张旭 《肚痛帖 》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柳公权 《玄秘塔碑》 欧阳洵 《九成宫醴泉铭》 “颜筋柳骨” 名家书法欣赏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工具的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法度、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书法课(汉字字体的演变)—1

书法课(汉字字体的演变)—1

武威汉简
河西简牍遗墨(局部)
居延汉简
居延汉简
敦煌、居延、武威汉简大量草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汉代 草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许慎说“汉兴 有草书”(《说文解字·叙》),汉代的草书是以隶书为基 础发展起来的。草隶的进步发展就出现了带有波磔,笔断意 连的章草。 河西简牍具体表现了由草隶至章草的发展过程。西汉武 帝至元帝年间的居延汉简,有部分简书是解散隶体,急速简 易的草隶,有些则是已带波磔、草意浓郁的章草,到西汉成 帝时期的简书中已出现了成熟的章草,表明章草已形成一种 定型的字体了。 汉代草书,尤其是章草,是中国古代书法的一朵奇葩,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标志着书法开始成为一种能高度自 由地抒发情感、表现书法家个性的艺术。但是在过去很长的 时间里,章草书仅见于摹本与刻帖,见不到汉代章草的原貌, 近代以来汉代简牍的大量出土,才再现其本来面目,被埋没 了二千多年的书法艺术珍品得以重现,为中国古代书法史增 添了光辉的一页。
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册页,纸本(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铎《王屋图诗》(局部)
金农书法欣赏
邓石如(1743-1805)书法欣赏
何绍基书法《西园雅集图记》
南堂禅師墨蹟,紙本墨書(日本)
石鼓文(中权本)(北宋拓)

秦诏版权量铭文(拓片)
小篆是在秦始皇一中国后(前221年),推 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 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 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 字,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 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 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 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 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 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 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导游基础知识》1-3文字与书法教学课件

《导游基础知识》1-3文字与书法教学课件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唐·柳公权《蒙诏帖》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唐·李白《上阳台贴》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宋·苏 轼《黄 州寒食 诗帖》 宋·黄 庭坚 《松风 阁诗序》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宋· 米芾 《蜀 素帖》
苕 溪 诗 帖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宋·蔡襄《自书诗帖》 宋·蔡襄《万安桥记》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象3进1,车八退一 前滚翻 孔雀东南飞 天上飞鸟鸣 湖中侧影
有眼看得准,有口咬 得紧,有金钻劲大,有 火放光明
花半飘零清水流 菁 三丫头 日环食 本来就不聪明。
加减乘除少一点 错上加错 爻 争先恐后 一棒打弯狗腿
既要主动,又要大 方
一家上下同心结 低头不见抬头见 空中云底残月影 七上八下要小心
上头去上头,下头 是下头
近于楷书 而不拘谨, 近于草书 而不放纵 笔画连绵 各字独立, 行云流水 清晰易认
王珣《伯远帖》
王铎行书
汉字与书体演变规律
甲骨文
演变 规律
由繁到简
金文
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籀文
草书 行书
小篆 隶书
楷书
著名书法家与书法作品
张芝:东汉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
波桀,成为“今草”。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对后世 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儒家:代表人字
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淮南子》


鸟 迹 书
南 湖 仓 圣

传说仓颉四目,是黄帝的“右史”,世谓仓颉为中国文字的创造者,称之 “仓圣”。
汉字与书体演变
刻画符号
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 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 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DIERDANYUAN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7课 汉字与书法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

”下列说法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 )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

故选C项。

2.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正确。

3.某人从文物市场购买了一张发黄的宣纸,上边用甲骨文印制了一首词。

对其年代大家有不同的猜测,你认为下列哪个最准确( )A.商代文物B.汉代文物D.当代臆造文物,材料中的“宣纸、甲骨文、词”明显不是同一朝代的,故这一文物最有可能是当代人臆造的。

4.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

秦王说,统一以后要把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文字。

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将各种文字统一成标准文字,这一种标准文字是( )A.小篆B.隶书D.行书5.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D.书法艺术“横、竖、撇、勾、点”等信息可知该艺术形式为书法艺术。

6.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张旭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不同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他的书法体现了张扬的个性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故A项符合题意。

7.关于古代书法,有以下一些说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

据此标准,宋人( )A.尚法B.尚意D.尚理,倡导“有意无法”,故B项正确。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七课汉字与书法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书 法 绘 画 诗 歌 小 说
戏 曲
第七课 汉字与书法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汉字的演变及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 历程,记忆“六书”理论、书家姓名,学会欣赏汉字 独特的特征。 (2).掌握“书同文”“印宗秦汉”的史实依据。 (3).认识时代风貌对书法艺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汉字的基本特 征,书法、篆刻艺术的独特性、时代性,领悟民族文 化的丰富底蕴,认识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汉《曹全碑》(隶书)雄健、给人以疏阔 大度之感的独特字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过渡: 秦小篆、汉隶 (二)自觉的书法艺术: 魏晋南北朝
1、原因(1)(2)(3) 2、代表:
(三)新高峰: 隋唐
1、代表及其特点: 2、书法理论的成熟
(四)各具情态的宋四家:
1、代表及其特点: 2、时代背景:
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
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 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
5.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秦始皇二六年诏铭
图二 柳公权《玄秘塔碑》 图三 王羲之《兰亭序》
请回答:⑴指出上面三副图片所示汉字各是什么书体? ⑵指出上面图片所示那些是实用性文字?那些是自觉的书 法艺术? 答案: ⑴图一是小篆、图二是楷书、图三是行书 ⑵图一是实用性文字;图二、图三是自觉的书法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书上“七色光”呈现的四幅图是不同的造字法,学生对造字法是极为陌生的。因此,先用举例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概念,再用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认知,降低了教学难度。落实教学难点:知道汉字的表意功能。游戏永远是学生的最爱,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汉字的神奇,并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第二课时
活动一、体验——汉字的艺术美
说明: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在本环节设计了学生设想生活中没有文字会怎样,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表述,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文字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入到本课的主题。
活动二、探寻——汉字的产生和演变
1.我们说人类发明了文字,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出示课题:汉字的创造)
2.说起“造字”,我们就会想到“仓颉造字”的传说。传说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名叫仓颉的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东西十分清楚,抬头看见月亮的时圆时弯,低头看见各种鸟兽的脚印,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文字。
活动三、关注——汉字的现状与未来
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汉语最简短,最科学,最富有生命力。汉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创造力。
2.辨析:当前网络文字盛行,你们看,这样简化汉字好吗?(出示:=我回来,和你PK,886。)
3.交流其他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讨论在规范的场合规范使用文字的重要性。
2.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历代字书所收的字数。(出示E连接)
3.小游戏:搭桥
4.我们再来做两个游戏
1)造字游戏,这是一个日字,我们看看,如果在这个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又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字?
一个简单的独体字,加上一笔,就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富有创造力。
2)组句游戏,从这个游戏中,你又体会到了汉字有什么神奇之处?
单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汉字与书法
课 时
2
教学
状态
分析
教材分析:《汉字与书法》是浦东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文明的长河》的第二课。本课共分四个部分:1、文字的功用和汉字的数量。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3、汉字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4、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本教材着重向学生介绍汉字与书法的一些基本知识,加深他们对祖国文字的了解,增强他们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并引导他们为更好地掌握祖国的文字而努力。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前有第一课《皇帝与孔子》,后有第三课《四大发明》、第四课《中华医药》。
说明:
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这里用一个神话的故事去揭示汉字的起源,并让学生猜猜神话故事的真假,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猜测、分析的过程中,了解了汉字的起源。新课程强调课程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文字的演变这一环节,我用“牛”字取代了书上的“为”字。因为用“牛”字举例能更为形象和生动地使学生感受到文字演变的过程,易于学生接受。落实了教学难点: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3)从“牛”字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9.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与汉字同样古老的文字早已消亡。现代汉字由甲骨文发展而来,字形总的变化是由繁到简,每一种新字的出现,都改变了前一种字形难写、难记的特点;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字体、笔画不断变化,字形的表意程度逐渐减弱。现代汉字经过整理,字数精简了,字形统一了,笔画减少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了。
4.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可以使用电脑传递文字等各种信息还要不要写好汉字、练好书法呢?
5.小结: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仅从小要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还应该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推进汉字的合理发展,永葆汉字的魅力。
说明:
根据课标所提出的: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设计了辨析在网络文字盛行的时代,是否可以为追赶文字的速度而如此简化汉字。让学生通过“是”与“非”的辩论,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价值,树立规范用字的意识。
1.(出示书法作品),知道这些统称为什么?知道是由谁书写的吗?
2.着重介绍王羲之,欣赏其著名的作品,说说你的感受。
3.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呢?
4.师:用毛笔书写汉字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毛笔的笔锋能聚能散,用它可以写出刚柔、粗细、动静、顿挫等不同形态的线条或点画,所以书法作品能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汉字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增强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2、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3、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举例说出表意的汉字。
4、知道书法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体验书法的艺术美。
5、懂得在信息时代仍要努力写好汉字。
目标调整:
1、知道书法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体验书法的艺术美。
2、懂得在信息时代仍要努力写好汉字。
教学重点:1、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2、知道书法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信息时代仍要努力写好汉字。
3、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表意功能。
小班化教育“主动-有效”驱动单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让学生在思索的顿悟中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学习、欣赏书法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要“教学策略”
借助图像与材料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想——假如没有汉字
1.(出示图片P5)请同学自己读读上面的文字。
2.(出示留言条)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妈妈留给小明的留言条,谁来读读。上面写了什么呢?
3.同学们,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文字,会怎么样呢?
4.小结:看来,咱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读P5第一节。
5.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
6.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它们是哪些呢?自读书上P6第一节。
7.(出示三种记事方式的图片)这是人们通过一些考古的发现和古籍进行推测的。请推测一下当时人们是怎样用这些方法记事的?
8.你认为这些记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吗?
学生提到画图记事。可引入讲解“牛”字的演变。
1)人、木、羊、册、眉。这些字很像实物。如:“羊”很象羊头。描画实物形状是一种造字方法,称为象形法。在我们的汉字里,最早产生的是“象形字”。
2)从、休、寒、歪、掰。我们祖先还创造了“会意字”。这类字往往是拼合几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字来显示出新造字的意义。请大家分组讨论,用语言与肢体动作来谈一谈、演一演字的意思。
5.(出示奥运京字章)再看看这方中国印,你有什么发现?谁能给我们介绍这枚中国印?
6.你们看,小小的一枚印章,却蕴含着那么丰富的内涵!
7.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艺术造型与文字相结合?
8.学生展示、交流。
9.从这一个个的艺术字中,我们一同感受到了汉字的艺术美。
说明: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以及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美,感受到汉字的艺术美。
活动三、研究——汉字的造字方法
1.每一个汉字都是智慧的结晶。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能够看到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种生活又是怎样变化的,甚至能够“看”到他们是怎样思考的。之前,我请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请大家分小组研究一下,下面这几组字有什么特点?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些字的?(出示:人、木、羊、册、眉、从、休、寒、歪、掰、住、柱、蛀、注)
辨析:当前网络文字盛行,你们看,这样简化汉字好吗?
交流其他不规范书写汉字的现象,讨论在规范的场合规范使用文字的重要性。
讨论: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可以使用电脑传递文字等各种信息还要不要写好汉字、练好书法呢?
教学一得:(反思与重建)
课堂积极性不高,说明教学方法上还存在问题,应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
1)人们最早是画一头整牛的图形,后来生产发展了,交往频繁了,人们没工夫画那么细致的画,便仅画个牛头来代替。再后来,画牛脑袋还嫌麻烦,就将线条进一步简化,终于创造了“牛”字。(边讲解边出示牛字的演变过程)
2)从画整牛到创造牛字,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实际需要,长期创造、改进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文字产生、演变的历史。
(出示图片P5)请同学自己读读上面的文字。
(出示留言条)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妈妈留给小明的留言条,谁来读读。上面写了什么呢?
我们说人类发明了文字,那汉字到底是谁创造的呢?
小组交流
思考问题:那人们为什么要造字呢?
据说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古人有很多帮助记事的方法它们是哪些呢?自读书上P6第一节。
请推测一下当时人们是怎样用这些方法记事的?
羊上山吃小草
山上羊吃小草
小羊上山吃草……
只有汉字才能有这样多灵活多变的组合,这也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5.总结:你们看,这些神奇的汉字,都是我们聪明的祖先从劳动中从大自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味、创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用灵巧的双手刻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符号,把他们的智慧和灵感熔铸在一个又一个的汉字里。
3)住、柱、蛀、注。汉字的一笔一画都有奥秘。因为汉字是我们汉族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的。他们先后造出许多字,但字还是不够用。于是聪明的祖先,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又组成很多新字即“形声字”。还能找出一组组这样的形声字吗?
4)学生举例。
5)就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除了这主要的三种造字方法之外,还有假借、转注、指事三种造字法。我们的祖先就是运用这六种造字法造出了九万多个汉字。
3.同学们,你们认为传说可信吗?小组交流。
4.“仓颉造字”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如果仓颉确有其人,他也只是寻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发挥聪明才智使“文字根”长出了强壮的树干。只有在后人的浇灌下“树”才会渐渐“分枝”,长出“绿叶”……造字的祖先不是一个人,我们的祖先人人都在创造文字,都在参与这个活动。直到今天,汉字还在不断创造,不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