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教案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

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上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上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上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够在活体上触摸到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上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二下肢骨(一)实验内容观察下肢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下肢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和跟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下肢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三躯干骨(一)实验内容观察躯干各骨的位置、形态和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1.掌握躯干各骨的位置和形态。
2.认识椎骨、胸骨、肋骨的主要表面结构特征。
3.能在活体上触摸到躯干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四)实验材料人体全身骨骼标本或模型,分离的躯干骨标本或模型。
实验四上肢骨连结(一)实验内容观察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二)实验目的掌握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三)实验要求1.课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
2.课上,要以学生自己动手观察为主,教师注重启发、示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标本或模型。
3.观察标本或模型要与活体、动作相结合。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
![运动解剖学3-2-2上肢骨连结与上肢肌 [兼容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dee140647d27284b7351b8.png)
上肢骨连结与运动上肢的肌肉一、上肢骨连结二、运动上肢的肌肉上肢带骨的连结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间连结的惟一关节,由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组成。
关节腔内有关节盘。
此关节有三个运动轴,绕矢状轴做上下运动,绕垂直轴可做前后运动,绕冠状轴可做旋转运动。
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
关节囊上下有韧带加强。
关节面扁平,属微动关节。
上肢带关节的特点及其运动特点肩锁关节连结紧密,可将肩胛骨与锁骨视为一个整体,共同以胸锁关节为支点运动通常以肩胛骨的运动来描述上肢带关节的运动肩胛骨的运动可增大肩关节的运动幅度,并有利于控制肱骨在空间的位置和运动运动方式上提、下降:肩关节在冠状面向上、下的移动前伸、后缩:水平面内绕垂直轴向前、后运动上回旋、下回旋: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骨关节盂向上、下角向外上方转动称上回旋,反之为下回旋。
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球窝关节,两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肩关节盂唇使关节窝稍许加深,关节囊薄弱松弛。
肩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10°~140°跑的前后摆臂外展内收矢状轴90°~120°直立飞鸟旋内旋外垂直轴90°~120°铁饼预摆动作环转武术抡臂水平屈伸约180°扩胸(1)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也是人体中最灵活,稳固性较差的关节;(2)面积差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韧带少而弱;(3)肩关节前下方没有肌肉覆盖和韧带加强,成为关节的最薄弱部位,肱骨头易从此处滑出,运动时应注意。
(4)上臂在肩关节处的运动,常伴有上肢带的运动,后者加大了前者的运动幅度。
肩关节的运动特点•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构成复关节。
肘关节肘关节的运动关节运动运动轴运动幅度动作举例屈伸冠状轴135°~140°负重弯举旋前旋后垂直轴140°~180°乒乓球正反手扣球(1)尺骨较深的滑车切迹凹窝与肱骨滑车形成咬合连结,使肘关节的稳定性增大(2)关节囊的前后方薄而松弛,使屈伸运动幅度较大(3)所有的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有利于桡骨绕垂直轴完成旋转运动(4)肘关节运动时,屈伸运动为肱桡关节和肱尺关节所共有,旋转运动为肱桡关节和桡尺关节所共有(5)由于尺骨的存在,限制了肱桡关节的外展、内收运动。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方肩”
肩胛区的主要结构:
肌腱袖 肩Leabharlann 动脉网肌腱袖(肩袖):冈上肌、冈下肌、 小圆肌、肩胛下肌的 肌腱连成腱板,围绕 肩关节的上、后、前 方,并与肩关节囊愈 着,称肌腱袖,对肩 关节起稳定作用。
肩胛动脉网:
位置:肩胛骨背面 组成:肩胛上动脉
旋肩胛动脉 肩胛背动脉 临床意义: 肩部重要侧支循环途 径,当腋动脉受阻时 可维护上肢血供。
Lateral anterachial cutaneous n. & cephelic v.
Medial interracial cutaneous n. & basiic v.
Median cubital v.
(二)深层结构
1、深筋膜
肱二头肌腱膜, 其弓状游离的上缘 是肘前区重要的肌 性标志,它与肱二 头肌腱交角处,是
(3)桡神经 radial nerve
(4)肌皮神经 musculocrtaneous nerve 前臂外侧皮神经。
4.神经
(1)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2)尺神经 ulmar nerve
(3)桡神经 radial nerve
(4)肌皮神经 musculocrtaneous nerve 前臂外侧皮神经。
(2)腕横纹:腕近侧纹 腕 中纹 腕 远侧纹
(3)腱隆起:掌长肌腱 (中),桡侧腕屈肌腱,尺侧 腕屈肌腱,伸指肌腱。
(4)手掌: 三条掌横纹(鱼 际纹、掌远纹、掌中纹)
分三部分 (小鱼际、鱼际、掌 心)。
(5)解剖学 “鼻烟壶”:拇 长展肌腱和拇短 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近侧 为桡骨茎突,窝 底为手舟骨和大 多角骨,桡动脉 在窝内。
外侧壁:
① 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运动解剖学实验报告书模板

二、观察分离的躯干骨
(一)椎骨:属不规则骨
l、位置:位于脊柱
2、定位:短圆柱形的结构朝向前,称椎体,呈弓形上有突起的结构朝向后,称椎弓,椎体和椎弓的连结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根上方凹陷浅,下方的凹陷深。
3、观察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找一胸椎辩认以下结构。
椎体、椎弓、椎弓根、椎骨上切迹和下切迹、椎间孔、椎弓板、棘突、横突、上关节突、下关节突、椎孔。
(十)胫骨前肌——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十一)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蚜长伸肌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十二)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大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5、实验结果
6、小结或结论
(二)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掌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上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摸到此肌的肌腱。
(三)肱三头肌——在上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看到肱三头肌长头。
(四)肱桡肌——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肘部可见肱桡肌的膨隆肌腹。
(五)掌长肌——当手握拳、屈腕并使腕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下肢肌分下肢带肌(髋肌)和自由下肢肌两部分。其中自由下肢肌又分为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三部分。
二、对照教科书,掌握下肢每块肌肉的位置及主要肌肉的起止点。
运动解剖学上肢局解

三个束先位于腋 动脉第一段的后外侧, 继而位于腋动脉第二 段的内、外侧及后方, 在腋动脉第三段周围 分5大终支
臂丛的位置:
锁骨上部 锁骨下部 (腋窝 内)
臂丛的主要分支:
①胸长神经 ②胸背神经 ③肌皮神经 ④正中神经 ⑤尺神经 ⑥桡神经 ⑦腋神经
臂丛在锁骨上部的分支:
① 胸长神经
为臂丛在 锁骨上部的分 支,与胸外侧 动脉伴行,分 布于前锯肌。
(2)腕横纹:腕近侧纹 腕 中纹 腕 远侧纹
(3)腱隆起:掌长肌腱 (中),桡侧腕屈肌腱,尺侧 腕屈肌腱,伸指肌腱。
(4)手掌: 三条掌横纹(鱼 际纹、掌远纹、掌中纹)
分三部分 (小鱼际、鱼际、展肌腱和拇短 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近侧 为桡骨茎突,窝 底为手舟骨和大 多角骨,桡动脉 在窝内。
臂丛在锁骨下部的分支:
起自外侧束的神经主要有: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外侧头 胸外侧神经
起自内侧束的神经有:
正中神经内侧头 尺神经 胸内侧神经 臂内侧皮神经 前臂内侧皮神经
起自后束的神经主要有:
桡神经 腋神经 胸背神经
腋淋巴结 axillary lymph nodes
位于腋窝内, 腋血管及其分 支的周围。
尺神经 ulnar nerve
发自臂丛内侧束,沿 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在 臂中部转向后下,经肱 骨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在沟中尺神经位置表浅, 又紧贴骨面,肱骨髁上 骨折时易受损伤。
尺神经在 臂上部伴肱动 脉,在臂下部 伴尺侧上副动 脉。
桡神经 radial nerve
发自臂丛后 束,伴肱深动脉向 后进入肱骨肌管入 臂后区。
对比关系
肩峰、肱骨 大结节、喙 突之间形成 一等腰三角 形
• 伸肘时,尺 骨鹰嘴尖端 与肱骨内、 外上髁处于 同一水 平 线上。
运动解剖学教案

简述关节的构造。
南昌大学教案
人数第5次课年月日
主题
第二节 骨各论
一、上肢骨
教学目标
1.上肢带骨:熟悉锁骨和肩胛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自由上肢骨
(1)熟悉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形态特征、主要骨性标志;
(2)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重点难点
上肢骨的名称、形态、数目及特点
4.人体基本轴
(1)矢状轴:前后贯穿身体,垂直通过额状面的轴
(2)额状轴:横贯身体,垂直通过矢状面的轴
(3)垂直轴:纵贯身体,垂直通过水平面的轴
二、骨总论
运动系统的组成
骨 ——杠杆
关节——枢纽
肌肉——动力
1.骨的数量:206 块
2.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中轴骨、四肢骨
按形态分: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下肢带骨——髋 骨
2.自由下肢骨 大腿骨—股骨
小腿骨—胫骨、腓骨
足 骨—跗骨、跖骨、趾骨
籽 骨—髌骨
1.下肢带骨
髋骨:在幼年时(17岁以前)由髂、坐和耻骨三部分通过软骨连结而成,成
年后骨性结合成一块骨,结合处为宽臼,耻骨与坐骨围成闭孔。
教法
讲授法
教 具
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1.提问:名词解释:突触、神经纤维;
2.复习骨组织、肌组织内容
一、解剖学定位术语
1.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上—靠近头部
下—靠近足部
前—靠近腹之面
后—靠近背之面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
(1)关节运动幅度:是指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该关节处相邻的两环节之间
运动解剖学教案7运动上肢的肌肉(上)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运动上肢的肌肉一、运动肩带的肌群(一)上提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课件-上肢肌

➢ 使前臂在肘关节伸的肌群
➢ 肱三头肌和肘肌
➢ 使前臂在肘关节屈的肌群
➢ 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和旋前圆
➢ 使前臂在肘关节旋内的肌群
➢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和肱桡肌(注:肱桡肌是 在外旋前臂情况下旋内)
➢ 使前臂在肘关节旋外的肌群
➢旋后肌、肱二头肌和肱桡肌 (注:后两块肌肉 是在内旋前臂情况下旋外)
胸大肌
背阔肌
肱骨小结节嵴
7∽12胸椎棘突、 全部腰椎棘突、 骶正中嵴、 骶骨后面、 髂嵴后部
➢使上臂在肩关节屈的肌群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肱二头 肌和喙肱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伸的肌群
➢三角肌后部肌纤维、肱三头肌长头、背 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
➢使上臂在肩关节外展的肌群
➢三角肌和冈上肌
运动手指关节的肌群
➢ 使上臂在肩关节内收的肌群
➢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 大圆肌和喙肱肌
➢ 使上臂在肩关节旋外的肌群 ➢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 肌
➢ 使上臂在肩关节旋内的肌群 ➢三角肌前部、胸
➢胸大肌、三角肌前部肌纤维
➢使上臂在肩关节水平伸的肌群
➢ 使手在腕关节屈的肌群
➢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 和指深屈肌等
使手在腕关节伸的肌群
➢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等
➢ 使手在腕关节内收的肌群
➢ 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
➢ 使手在腕关节外展的肌群
➢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和示指伸肌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时运动上肢的肌肉(上)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上肢肌肉的分类和名称;
2. 掌握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3. 掌握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重点难点:
1. 运动上肢主要环节的肌肉名称;
2. 大块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运动上肢的肌肉
一、运动肩带的肌群
(一)上提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提肩胛肌。
该群肌近固定收缩时,使肩带上提,如做耸肩动作等。
在远固定收缩时,能使头和脊柱侧屈、回旋、伸,如做抬头、转头等动作。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菱形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3、提肩胛肌:起于上位四个颈椎的横突,肌纤维向后外下方,止于肩胛骨内侧角。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和下回旋;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颈(带动头部)向同侧侧屈和转动,双侧收缩使颈部伸直。
向上提拉杠铃并耸肩,可发展该群肌力。
(二)下降肩带的肌群
有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下降,如做沉肩动作等;在远固定收缩时,能提肋助吸气。
1、斜方肌(见后缩肩带的肌群)
2、前锯肌(见前伸肩带的肌群)
3、胸小肌:起于第3—5肋骨的前面,纤维向外后上方行,止于肩胛骨喙突。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内前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和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拉力方向朝外后上方,能提肋助吸气。
(三)使肩带后缩的肌群
有斜方肌,菱形肌等.该群肌在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肩胛骨脊柱缘向脊柱靠拢,如做扩胸和飞鸟展翅等练习;在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和回旋,双侧收缩使脊柱伸,如抬头挺胸等.
1、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部的浅层。
起点:枕外隆凸,项韧带、第七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
止点:锁骨外侧端,肩峰和肩胛冈。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上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上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上提、后缩、上回旋;中部纤维的拉力水平向内,使肩胛骨后缩;下部纤维的拉力朝内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三部纤维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和上回旋。
远固定时,单侧收缩使头和脊柱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双侧同时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可以预防和纠正驼背。
2、? 菱形肌: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下两个颈椎和上四个胸椎的棘突,纤维向外下行,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内上方,使肩胛骨后缩、上提、下回旋;远固定收缩时与斜方肌相同。
可以采用负重扩胸,俯立持哑铃做飞鸟展翅练习等发展该肌群的力量;采用冲拳,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四)使肩带前伸的肌群
有前锯肌、胸小肌等。
该肌群在近固定收缩时,使肩胛骨前伸,如做冲拳,掷出器械等动作;在远固定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1、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面
起点:上位8—9肋骨的外侧面,纤维斜向上后内方。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向前外下方,其旋转分力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远固定收缩时,提肋助吸气。
采用实力推、俯卧撑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前伸肌群的力量;扩胸或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可发展该群肌的伸展性。
(五)使肩带上回旋的肌群
有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纤维及前锯肌下部纤维
斜方肌上部和前锯肌下部纤维在近固定收缩时,分别牵拉肩胛骨的外角和下角,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完成游泳划臂的肩部动作;斜方肌上部和下部的纤维近固定收缩时,拉力分别作用于肩胛冈的外侧端和内侧端,同样也形成力偶,使肩胛骨上回旋。
可采用负重侧上举,实力推等练习发展肩胛骨上回旋肌群的力量;分别采用扩胸和单手握肋木向同侧转体等练习来发展该肌群伸展性。
(六)使肩胛骨下回旋的肌群
胸小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
近固定收缩时,胸小肌拉力向下,作用于肩胛骨外侧角;菱形肌和提肩胛肌拉向内上,作用于肩胛骨内缘和内角,形成使肩胛骨下回旋的力偶。
采用拉橡皮筋向后划臂、引体向上、爬绳等练习,可发展肩胛骨下回旋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悬垂等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
二运动肩关节的肌群
(一)屈肩的肌群
有胸大肌、三角肌前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等。
近固定收缩时,使上臂完成前平举动作;两上臂若处于上举位置,远固定收缩,则使躯干向上臂靠拢,完成引体向上、爬绳爬杆等运动。
1、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侧缘和上六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壁,纤维向外后方集中。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机能:近固定收缩时,向内前拉引肱骨,使上臂屈、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收缩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或提肋助吸气。
2、喙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短头内侧深面,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内面中部,近固定收缩使上臂屈和内收。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屈肩肌群的力量;采用单杠背手转肩悬垂、单手握肋木向对侧转体等辅助练习可发展其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