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合集下载

九下诗词曲五首原文

九下诗词曲五首原文

九下诗词曲五首原文摘要:1.诗词曲五首原文概述2.五首诗词曲的内容及作者简介3.五首诗词曲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4.五首诗词曲的文化价值及影响正文:【诗词曲五首原文概述】诗词曲五首原文是指《九下诗词曲》中的五首经典作品,这五首作品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这五首作品分别为《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春夜喜雨》和《长恨歌》,分别出自李白、白居易、王之涣、杜牧和白居易等著名诗人之手。

【五首诗词曲的内容及作者简介】1.《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把酒临风的性格,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

2.《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古原草地上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友情之珍贵。

3.《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4.《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春夜降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5.《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爱情的感慨。

【五首诗词曲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这五首诗词曲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们在形式、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各具特色,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和多样性。

从历史背景来看,这五首作品均诞生于唐代,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首诗词曲的文化价值及影响】诗词曲五首原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

诗词曲原文及翻译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词句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叙事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舍生取义
比喻
追忆抗元经历,表 现忧国之痛和以 对偶 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抒情
名垂青史
继唐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 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 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 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 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 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 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 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散套、小令之别。
意志坚强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臵 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 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引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 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 限悲痛怅惘之意。
诗 歌 赏 析
资料: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 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 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 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 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 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 不平。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言外 之意: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所作为的。)
资料: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 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 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 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 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 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

优美诗词曲五首

优美诗词曲五首

优美诗词曲
优美诗词曲五首
桃花赋
去年昔日汝南来,梨落桃红叶不衰。

今举一壶悬月酒,相思饮尽醉心怀。

从别后,平水韵
可厌南车送别时,天涯散去两分离。

相知虽恨欢多少,邂逅堪忧在见迟。

至此心留千百语,肯将笺赋万行诗。

想来句里音无趣,且教今生为尔痴。

花前饮一一一雁字情所寄
晚秋难遇旧知己,
作别后,
徒留回忆。

应是花色新,
晚雨后,
痴情寄。

料想鸣空雁归泣,
更传恨,
萧萧离去。

一世情所长,
视万物,
且雁矣。

如梦令一一秋梦
瑟瑟秋风细雨,
寞寞空庭独忆。

庭外似足音,
雨后已无踪迹。

心系,心系,
一梦天涯情寄。

相见欢一一相见欢来总相思琴樽冷落思长,
话凄凉。

孤影愁眠自苦,
月西窗。

时常忆,
痴情寄,
影彷徨。

心系天涯两地,
念一方。

城头月一一黄昏月
虹霞落幕当收艳,
对晚黄昏暗。

留影分明,
秋光错落,
恐怕良宵短。

钓舟挂月湖孤冠,
应是星光浅。

落落稀稀,
平平静静,
难教人生厌。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原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原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原文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四、《芙蓉楼送辛渐》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芙蓉楼。

遥望江外寒山寺,天一曙,
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词曲五首

作者:王勃,唐初“四杰”之一, 其余三人为: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内容来看又是一首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诗都抒发一种离情别绪,古语 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所以, 许多送别诗,无论是写朋友之别,还是 亲人之别,都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如: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颔联:“同是宦游”说明二人都不在本乡, 则此别为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感? 本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
颈联:转叙别后思绪。 这二句一洗过去送别诗中那种黯然消魂 的情调,而代之于积极、健康的感情, 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它千百 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尾联:“沾巾”是儿女之态,而在 这里,既非远别,又同为宦 游,虽别而如比邻,那么, 在离别时就不用学那儿女之 态了。
古代诗词曲五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2.《望天门山》----李白(唐)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 5.《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但是,由于所送对象去的地方、时间的 不同,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 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 首联:从“城阙”可“望”“五津”,可见 杜少府 此行并非远行。 这“望五津”写的是 作者的 想象。它 使人 感 到气象开阔——既然五津风烟 在望,则此行并非远行,不必为离别 而悲伤。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词曲古代诗词曲五首诗五首1.《菊花》年代: 唐作者: 元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除夜》年代: 唐作者: 徐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日。

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3.《春望》年代: 唐作者: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4.《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冬日》年代: 唐作者: 方干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寓尚何依。

词五首1.《洞仙歌·冰肌玉骨》年代: 宋作者: 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年代: 宋作者: 吴文英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3.《淡黄柳·空城晓角》年代: 宋作者: 姜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4.《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年代: 宋作者: 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九下语文24课诗词曲五首

九下语文24课诗词曲五首

九下语文24课诗词曲五首一、《游园不值》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梨花一枝春带雨,
独上西楼望眼欲穿。

水面初平云脚低,
波心深处藏鱼虾。

垆边人似月,
酒醒何处寻。

二、《武陵春》
桃花佳人短命配,
荆花流水更年华。

清歌燕脂一片血,
清歌燕脂红妆瘦。

青楼听客南山月,
牡丹盏酒芙蓉池。

海客来从何处来,
将醉春风再绿汀。

三、《终南别业》
终南阴山秋风起,竹石头角寒月深。

秋萤未央灯湿烛,落魄离乡心何绵。

昨日西苑无人到,今宵故人谁复来。

湖上孤叶空自舞,芦花凝处拆旧堆。

四、《初春》
初春玉枝先尽,桃红杏绿似去年。

楼上月似水,
尽日春风入楼开。

满江墨愁浓,
只有杜鹃一声啼。

今夜两岸几人睡,江天夜夜无好贫。

五、《别贤良》
昨日携手到今夜,去时如春未自归。

行行路已远,
同心心却落泪归。

香榭小窗月,
梧桐雨丝纷纷飞。

山外夜雨声,
那人应不知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赤壁之 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是对三国鼎立之 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 孙刘联军击败曹军。诗人经过赤壁时,有感于 历史,借题发挥,写下了这首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
杜牧

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
折戟沉沙铁未销, 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
自将m磨ó洗认前朝。 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东风不与周郎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
雀台中。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为发?
这样写有何作用?
沉沙之折戟。 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 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为下文铺垫。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 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意思是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 出一种逼人的英气。诗人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 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所以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 的机遇。
——谪贬黄州作《临江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贬谪黄州时作《定风波》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和 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 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 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是元代文 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 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 曲”。
在遭遇仕途困顿时,苏轼的自我反省是很深刻的,善 于从自然、宇宙中找到处世哲理。下列词句中你更 欣赏哪一句,并给个理由: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谪贬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远贬岭南时作《定风波》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 逝,江海寄余生。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兄弟情谊深厚,当 时苏轼41岁,任密州 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 和他弟弟子由(苏辙) 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 郁不欢,时值中秋苏轼 作词怀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 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文天祥纪念馆
此诗是文天祥《指南录》 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 一,约作于祥兴二年 (1279年)——被元军 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 洋时。元军都元帅张弘范 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 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 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 这首诗 ,以此诗明志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 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字 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 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政治家,诗人。临安危 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 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逃出 率兵抗元,兵败被俘。经敌 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 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 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 (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 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 沦落人。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 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3、颈联“惶恐”“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 一个惶恐和零丁是写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 对自身处境的哀怨。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节?(怎样理解尾联?)
——人难免一死,但愿意为拯救祖国而死,留 一片丹心垂于史册。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 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 情感。(千古名句)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 (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 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 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 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诗词曲五首
诗 词 曲 五 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唐诗 《过零丁洋》
——宋诗 《水调歌头》
——宋词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
国文学史上三座绮丽的高
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
酬 1、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乐
天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扬 州
怀旧空y吟ín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pàn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zhǎng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 “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 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 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 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长诗文。原籍山东章丘县 相公庄,祖父时迁历城今张公坟村。初为山东 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 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直言敢谏, 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21年) 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3、颈联“惶恐”“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节?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1.一是读经书入仕途,起兵抗元,频繁战 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贬地之荒避,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 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
用典
表达诗人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颈联写的“沉舟”“病树”是什么意思? “千帆过”“万木春”比喻什么?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境界?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 (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 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 叠。
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 立的文体。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 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 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 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 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 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 画派。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流露出词人“出 高处不胜寒。 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 积极的人生态度。飞天探月,除尘之思, 何似在人间! 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本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 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 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 神。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晚唐 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 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 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 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 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 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 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 称“小李杜”。有《樊川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宋词欣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 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 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 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 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还有辛弃疾、岳飞、 陆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