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重难点梳理

诗词曲五首重难点梳理以下是《诗词曲五首》的重难点梳理:一、重点词语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8.卷地朔风沙石走,望天涯、野茫茫、日暮苍山远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文学常识1.《望庐山瀑布》选自《李白诗全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世称“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自《苏轼诗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的文学表现力多样,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李太白全集》。
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4.《浪淘沙(其一)》选自《白居易集》。
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5.《江南春》选自《杜牧集》。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课文理解1.这五首诗词曲都是描绘景色的,其中《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江南春》是写景的绝句,《望庐山瀑布》、《浪淘沙(其一)》是写景的七言古诗。
这些诗词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描绘出了中国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2.这五首诗词曲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炼的语言,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展现出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
诗人们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出豁达、乐观、深沉等不同的情感态度。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

九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
以下是九年级语文诗词曲五首: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诗词曲五首笔记

诗词曲五首笔记
诗词曲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推崇。
其中,一些经典的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首经典的诗词曲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意义及韵意。
一、《将进酒》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写的是他放浪形骸时所抒发的豪迈情怀。
作品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一句表现的是作者无限的豪情,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又一佳作,是他在一个冬夜中酒后独自思索所创作的。
作品开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婉转了表达了诗人在冬夜中感受到的寂寞和孤独之情。
三、《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之作。
作品寓意深刻,充满典故。
作品中唯美的语言,如“东篱乐,乘时兴,吾以谁为隆,云惟松之际”等,使得文章流传至今。
四、《卜算子》
《卜算子》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千古绝唱。
作品中表达了作者
对生命的看法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品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形象表现了作者的胸襟和豪情。
五、《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女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篇长达三百四十多字的诗篇。
作品中体现了作者洞察时事,悲天悯人的情怀,用婉转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综上所述,这些经典的诗词曲作品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这些原本被写作简单的历史记录却代代相传并且激励着人们一代又一代的情感和思维。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

(1)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 的官署。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 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 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 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 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 诗体名称。
诗歌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 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送别地点的转换:
中军——辕门——轮台——天山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 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 二句写雪:“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 飘舞的形象。“即”说明雪来得早,下得大, 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 风狂雪早。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表现了对 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痛恨之情。
(1)作者介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 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 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 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 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 刺史,故世称“岑嘉州”。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连 举三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乐器,渲染悲凉的气氛, 委婉地表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白 雪与红旗相映,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既写出了边 地的奇寒,又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坚贞不屈的 英雄气概。 (2)一个“掣”字,运用拟人,描绘了红旗被冻 住,被风吹着也不翻动的情景,写出了边地的奇寒, 又象征戍边将士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原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原文
一、《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二、《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
四、《芙蓉楼送辛渐》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芙蓉楼。
遥望江外寒山寺,天一曙,
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古代诗词曲五首

作者:王勃,唐初“四杰”之一, 其余三人为: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从内容来看又是一首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诗都抒发一种离情别绪,古语 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所以, 许多送别诗,无论是写朋友之别,还是 亲人之别,都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如: 《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颔联:“同是宦游”说明二人都不在本乡, 则此别为别中之别,又有何伤感? 本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
颈联:转叙别后思绪。 这二句一洗过去送别诗中那种黯然消魂 的情调,而代之于积极、健康的感情, 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它千百 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尾联:“沾巾”是儿女之态,而在 这里,既非远别,又同为宦 游,虽别而如比邻,那么, 在离别时就不用学那儿女之 态了。
古代诗词曲五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2.《望天门山》----李白(唐) 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元) 5.《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但是,由于所送对象去的地方、时间的 不同,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又有所不同。 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 首联:从“城阙”可“望”“五津”,可见 杜少府 此行并非远行。 这“望五津”写的是 作者的 想象。它 使人 感 到气象开阔——既然五津风烟 在望,则此行并非远行,不必为离别 而悲伤。
古代诗词曲五首

古代诗词曲古代诗词曲五首诗五首1.《菊花》年代: 唐作者: 元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除夜》年代: 唐作者: 徐寒灯耿耿漏迟迟,送故迎新了不欺。
往事并随残日。
春风宁识旧容仪。
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羡小儿。
吟罢明朝赠知己,便须题作去年诗。
3.《春望》年代: 唐作者: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4.《登乐游原》年代: 唐作者: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冬日》年代: 唐作者: 方干烧火掩关坐,穷居客访稀。
冻云愁暮色,寒日淡斜晖。
穿竹风满,绕庭云叶飞。
已嗟周一岁,寓尚何依。
词五首1.《洞仙歌·冰肌玉骨》年代: 宋作者: 苏轼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2.《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年代: 宋作者: 吴文英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沈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3.《淡黄柳·空城晓角》年代: 宋作者: 姜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摧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4.《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年代: 宋作者: 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习要点学习本文,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三、识记每篇文章的出处,作者及所处的年代。
四、背诵诗词曲五首。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从和州返洛阳,途经扬州时,遇到了白居易。
在筵席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赠他,他就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作为答谢。
\'乐天\'是白居易的字。
关于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和柳宗元同中进士,一起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改革。
失败后,一再遭贬。
他与白居易同年(772)生。
两人在长安认识,互相唱和诗达数十篇之多,世称\'刘白\'。
思考:1、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
3、关于本文的主题。
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通意义。
后人用此句,并不和诗人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二、《赤壁》1、关于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诗人。
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旨: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 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 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 的深重灾难。
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兔入 狗窦:
回乡所见:
梁上: 雉飞
十五从军征
近看
中庭:生旅谷
井上:
生旅葵
行动: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兵 役 给 人 民 带 来 的 沉 重 灾 难
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写出封建兵役制度极不合理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家是怎样的?
松柏冢累累
表现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
3.家人死亡让老人深受打击,可让他悲伤的还有什么呢? 家凄凉 从哪里可以看出家的凄凉?
兔从狗窦入
遥望到近看,映入眼帘的是更凄楚景象
4.打击重重,悲上加悲,老人还悲什么? 舂谷持作饭——舂谷做饭,采葵做汤,这些东西吃起 来会是什么滋味儿啊? 无依靠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擎红旗冻不翻。 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 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 让它招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 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 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 脚印。
咏雪——瀚海雪景图
此诗的内容由哪两部
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咏雪;一部分是写 送别。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研读第一层咏雪部 分
思考
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 的哪些特点?
哪个诗句写出写出了他悲伤的心情?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扑簌簌洒落在沾满沙 尘征衣上。 大地啊,苍天啊!亲人啊!我已经不会像年轻时那样嚎啕 大哭,我已经看惯了烽火狼烟,但我心中的痛苦谁能理 解?怎叫我不悲从中来?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 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 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 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 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 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 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 不动。
南 乡登 子
京 口 北 固 亭 辛 有 弃 怀 疾
北固山在镇江市区北面长江边上, 山壁陡峭,形 势险固,南朝梁武帝曾题书“天下第一江山” 盛赞。雄居山巅的甘露寺,有许多有关三国时 代吴国的传说和遗迹 。
北固山图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 美 铁 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 芹 板 悲铜 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黍琶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 , , 屈辱投降的不满。风格 ︰ 豪放 热 冀继 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 南 东 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 宋 坡 莫高 短句》。 随唱 鸿大 雁江 南东 飞去 辛弃疾坟墓 。;
羹:糊状食物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舂: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贻:送,赠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疏通诗意
• • • • • • • • 十五少年参军出征,八十老翁才得还乡。 路遇同乡便把话问:“我的家中还有谁人?” “从远处看那是您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 野兔乱窜出入狗洞,野鸡乱扑飞上房梁。 野生谷子长满庭院,野生葵菜布满井沿。 舂罢谷子拿来煮饭,采摘葵菜拿来做羹。 羹饭全熟端将出来,举目无亲与谁共享? 步出庭院向东张望,悲从中来泪满衣裳。
十 五 从 军 征
《 乐 府 诗 集 》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曹操《短歌行》
古体诗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白居易《琵琶 行》
诗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 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 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 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 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 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 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 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 儿子就好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 主要内容: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 深层情感:的无限惆怅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关于“乐府”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 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 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
《乐府诗集》中。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三、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 北双璧”。 四、后人拟乐府写的寓宴 感饯 慨别
无依 限依 惆惜 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1.
导入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 天,课前,我们 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 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 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 上看有什么不同? 自问自答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问喻答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问无答
明确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时的背景。唐代天宝年间,李 唐王朝与西北边境少数民族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 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描写边塞紧张 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 边塞诗派。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 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 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 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 出塞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 京时所作的。
3、介绍写作背景
•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 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 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 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 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 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 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 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①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 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 江。 ②神州:指中原地区,此处指中原被金人 占领的沦陷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长远悠久。
⑤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 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⑥休:停止。 ⑦坐断:占据、割据。 ⑧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sà n
zhé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pípa qiāng •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chè • • lá n
qiú
qīn
•
•
•zhuó •
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 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咏雪为送别设 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 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 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遍大 地雪 银纷 妆飞
难雪 以天 忍奇 受寒
愁沙 云漠 惨冰 淡封
理解字词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 • 归:回家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阿:语气词,无意义 道逢:在路上遇到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冢:坟墓 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 •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狗窦:狗洞 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旅:野生 葵:葵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朗读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zhǒng •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 zhì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uí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yí
•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里形 容雪花 指西域的天气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 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 的梨花同时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 不觉得暖和,织锦的被子也显得太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