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茶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
慈利县茶叶产业调查与思考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9期摘要:茶叶是该县延续千年的传统产业,早在西晋就有文字记载,唐贞观年间,因成为贡品而名闻遐迩,至明清时期,已成为往来穿梭于澧水之上的重要物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作为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内在品质,茶叶产业逐成规模、茶农收益显著提高,已发展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茶叶产业;调查;思考1 发展现状1.1 生产规模快速扩张据统计,2012年以来该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从1 733.33 hm2扩张到2016年的0.3万 hm2,受益采摘面积2 333.33 hm2。
其中无性系繁殖面积达到0.12万 hm2。
主要分布在三合镇、象市镇、江垭镇等区域,溪口、广福桥、龙潭河、零阳等乡镇亦有小规模种植,种茶行政村达30个,种植农户达8 000多户。
到201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3 706.67 hm2,茶叶总产量2 106 t,茶叶总产值9 549.6万元。
涌现了一批人均收入过万元的茶农和亩产值过万元的优质精品茶园。
1.2 加工能力不断增强该县以加工绿茶、黑茶、红茶三大茶类为主,白茶、花茶为辅。
茶叶加工企业达6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
有茶叶加工机械设备100多台套,全县茶叶企业加工能力可达万吨。
1.3 品牌价值逐步聚集20世纪九十年代,慈利出产的“紫驼银毫”,曾获得“湘茶杯”名优茶评比会金奖;“笔锋春”“武陵云雾”,曾分别获得“湖南省名茶”和“湖南省优质茶”称号;2016年张家界云雾王茶业有限公司和张家界绿豪茶业有限公司的绿茶在第一届“潇湘杯”名优茶评比上被湖南省茶叶促进会评为金奖。
2015年第七届湖南省茶博会上,该县原三合口乡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叶乡之一;2016年第八届湖南省茶博会上,该县古道源茶业公司的姊妹峰毛尖获得绿茶金奖,三合镇牧羊冲村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叶村之一。
乡村振兴视角下慈利县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建议

区域经济乡村振兴视角下慈利县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建议吴婷婷,卓 辉(慈利县农业农村工作局,湖南 慈利 427200)[摘要]慈利县是湖南省农业大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物种资源丰富、土壤天然富硒,是发展生态农业、健康农业、休闲农业的稀有之地,是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理想之地。
深耕现有规模和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柑桔、红薯、杜仲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茶叶、优质粮油、特色养殖、中药材、烤烟6大支撑产业,构建一、二级梯队的产业发展体系,对促进慈利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实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业;支柱产业;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1 发展支柱产业的独特优势1.1 基础深厚1.1.1 柑桔产业。
慈利县是宽皮柑桔的适栽区、湖南省38个柑桔优势基地县之一、农业部认定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柑桔历来是慈利县最大的水果产业,以桔为业是慈利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是苗市、零溪、岩泊渡等乡镇的“一乡一品”特色产业。
慈利县现有柑桔2.05万hm²,分布于零阳镇、岩泊渡等10多个乡镇,年产量近20万t,高端优质品种丑柑已发展到400 hm²以上,爱媛38、金秋砂糖桔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正在大力开展。
目前已发展国家级丘陵山地柑桔标准化果园1个、各类柑桔合作组织53个、4 hm²以上的柑桔种植大户434个,建成柑桔商品化处理线22条,年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达15万t,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相对较为完善。
1.1.2 杜仲产业。
慈利县是杜仲主要原产地之一,1952年全国中药材普查时慈利境内有杜仲1334hm²,1953年建立了国有专业化杜仲林场-江垭林场,并由原苏联3位专家驻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慈利县乃至湖南省全国的杜仲产业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上世纪80、90年代,慈利县大力发展杜仲支柱产业,杜仲总面积最高达到2.7万hm²。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作者:郭立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后,我国的茶叶产业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我国湖南花垣县,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覆盖面较广的种植产业。
茶叶产业不仅给当地种植茶叶的人们带来了额外的收益,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而及时分析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是保证茶叶产业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本文以湖南花垣县的茶产业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探讨了其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在县政府以及种茶户的共同努力下,花垣县的茶产业产茶水平与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并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加强了财力、物力、人力的建设工作。
各乡镇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克服了环境、资源以及农户种植经验不足等问题,相较于以往的发展情况,茶产业各方面指标均有所上升。
一、产业发展现状花垣县位于湖南省,是湖南省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
该地自然条件优越,花垣县茶山地资源十分丰富,茶叶质量极佳。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视地方茶业的发展。
据数据统计显示,花垣县全县共12个乡镇66个村累计配肥达到3000t以上,新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
在散户与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向着2018年总任务的50000亩目标靠拢。
随着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茶叶质量的提升。
当地茶农的经济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改善了当地的经济面貌。
同时也加快了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做法(一)精心组织为了对于茶叶种植进行有力的指导工作,首要任务是确定任务目标。
为此,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茶叶产业专题推进会,确立了茶叶种植的具体任务与计划。
继而将任务下达至各个乡镇,从而实现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中包括双龙镇、长乐乡、补抽乡在内的多个乡镇已经实现了千亩茶叶的种植。
大大推动了茶叶种植的进程,有效激发了周边乡镇的茶农积极劳动。
茶产业 情况汇报

最后,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茶叶品种改良和加工技术提升,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二是加强茶叶产业的结构调整,推动茶园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加快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加强茶叶产业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茶叶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茶叶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五是加强茶叶产业与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结合,推动茶叶产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融合,提高茶农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茶产业 情况汇报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将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汇报。
首先,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广泛,品种丰富,产量居世界前列。茶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其中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茶叶的加工技术不断提升,茶叶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不断提高,茶叶的销售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的贡献。
慈利县茶叶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为武陵山脉 茶叶优势产业带 。20 ,慈利县茶 低 :茶园培管只在春茶前结合施催 芽肥进行浅耕。 05年 叶 面 积 10 .7 m ,其 中, 良 种 茶 园 面 积 坡地茶园在雨季冲刷重 ,导致茶园土层变浅 ;茶园 66 6 h 2 66 6h 2 6 .7 m ,占 总 面 积 的 4 .%。茶 叶 总 产 量 覆盖度小 ,春茶后或夏秋杂草多时 ,很少耕锄 ,争 14
平均售价 10 k 。 0 元/g 2 目前茶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 茶园单产低 ,品种单一 . 在全县 10 h z 园中 ,可 采摘茶 园面积 只 6 Om 茶
有 18 h 2 30 m ,占 8 .%,其 中,中 低 产 茶 园 有 63 8 3.3 r2 占总面积 的 5 .%,每 6 7 2茶 叶 7 3 hn 46 6r n
15 t 总 产值 10 元 ,其 中名优 茶产 量 3 t 10 , 2 0万 5,
肥争水 ,土壤肥力降低 。
收稿 日期 :2 0 一O 一o 06 1 6 作者简介 :彭福元 ,男 (98 ,湖 南衡阳人 。副研究 员,主要从事农业 区域化研 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 16 -)
维普资讯
( 湖 南省农业科 学院科研处 ・ 1 长沙 ・ 1 15 4 02 ;2 湖 南省 慈利县农业局 ・慈利 ・ 2 20 4 70 ) 慈利县产茶历史悠久。据西晋 《 荆州 土地记》 载:“ 武陵七县通 出茶,最好 。 《 ” 直隶澧州 志林》 之 《 云朝山记》有 “ 云朝 山邑 ( 慈利)南九 十里 , 高数千仞 ,高顶种有茶树 ,青香异味,昔人评之 日
,
产量只有 4 .k ,特别是名优茶产量只有 14 k / 77 g .5 g
67 6 m2
片片茶叶香溇澧

42 2021年第7期·产业兴农茶叶是慈利县延续千年的传统产业。
近年来,慈利县茶叶产业已经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三合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杜仲雄花茶”声名鹊起,广福桥镇野生红茶开发渐入佳境,茶叶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慈利县茶园总面积约6653公顷,其中种植茶园3920公顷、野生茶园2733公顷。
茶叶年产量达3500吨,其中绿茶产量2000吨、红茶产量500吨、黑茶产量1000吨,茶叶总产值约3亿元。
全县已发展茶叶企业1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
慈利县已申请茶叶注册商标31个,绿色食品认证17个,其中“云雾王”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在省内外茶叶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奖,“古道红茶”“古道绿茶”在2019—2020年连续两年通过欧盟检测,“杜仲雄花茶”成为促进全县茶叶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产业发展对策1.加大支持力度,送上马,扶一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个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出台扶持政策。
从资金、科技、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着手,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三是提升服务效能。
把服务重点从产前、产中服务转到产后服务,引导茶农走向市场。
四是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强化工作考评,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2.培育行业龙头,打造“独角兽” 一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有实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茶叶企业来慈利县投资置业,激发“鲶鱼效应”。
二是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县域内茶叶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产品档次,做大做活产业链。
三是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科研+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3.创建特色茶叶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是精准定位,集中各方资源,着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茶业现状研究报告范文

茶业现状研究报告范文茶业现状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通过对茶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发现茶业在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推动茶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供应链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力度等措施。
一、引言茶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变化,茶业正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探索茶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研究报告对茶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市场需求茶叶市场的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茶叶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绿茶、红茶、普洱茶等传统茶叶仍然是主要的市场需求,但特色茶叶、有机茶叶和功能性茶叶等新兴品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三、产业发展茶叶产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链条和供应体系。
然而,茶叶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种植和加工工艺的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茶业企业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技术转化茶业的技术转化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可以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加强合作,提高技术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论茶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供应链管理,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力度。
茶业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加强行业间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以适应并引领市场的发展趋势。
茶产业科技调研报告总结

茶产业科技调研报告总结茶产业科技调研报告总结本次茶产业科技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科技应用情况,针对茶产业的需求和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为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发展战略建议。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1. 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
茶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据统计,茶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科技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在茶产业中已经应用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茶叶深加工和加工设备的改进,但科技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茶产业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茶叶质量的稳定性、生产效率的提升等。
3. 茶产业亟需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茶产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加快茶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茶产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4. 茶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是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茶产业也应朝着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比如,引入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应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高茶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广绿色包装和环保包装材料,降低茶产业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茶产业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境变化的挑战。
通过推动茶产业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茶产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为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利县茶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探讨
慈利县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张家界市东大门。
慈利物华天宝,富饶美丽,素有“银澧金慈”之称,慈利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所产的“武陵云雾”已成为朝廷贡茶,茶叶历来是慈利北部山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和收入来源。
自2013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茶叶产业被列为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慈利县自古产茶,茶历史悠远、品牌辈出、茶文化浓重、茶产业发达,茶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慈利县茶产业的深厚背景和现代生活需求,对慈利县茶产业近6年来的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对慈利县产业发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系统化研究,查找慈利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慈利县茶业市场潜力与发展前景,提出慈利县茶产业的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引进绿色生态有机富硒茶新的发展理念、市场化运作战略、科技兴茶战略、品牌经营战略以及茶文化宣传和旅游拉动战略,为未来慈利县茶产业发展提出正确定位和发展途径;慈利县茶产业通过规范化建园、科学化布局、品牌化营销、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措施,为新形势下慈利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定位提出新思路、新方案,以期为慈利县发展茶叶产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使茶叶产业在慈利县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产业带动作用,实现慈利县茶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