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人教版高二必修5专项7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5专项7古代诗歌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表现出一脉相承的豪情,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令吟诗,体现了些闲中的高雅情趣,也反映了他们在政治上受到冷遇的无奈与愁苦。
D.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其与挚友的深情厚谊。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
②代马:北地所产良马。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生动地刻画了边地的自然景象,意象或浓烈或清淡,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
D.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解析解析

新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宋】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①范成大栖鸟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
烧香曳簟眠清樾③。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
【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
②绛河:天河。
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
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
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烁不定。
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凉的情景。
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
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
“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唐)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①,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②,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2022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百年来,梁山泊英雄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
一部《水浒传》,更使英雄好汉的故事深入人心。
说起《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人们的直观印象是“造反”,而深层印象则是“忠义”。
梁山英雄们的誓词“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更是一语破的。
于是,《水浒传》被冠以《忠义水浒传》,“忠义为立身之本”成为梁山好汉的突出品格,水浒英雄们也被研究者们称为“成也忠义,败也忠义”。
虽或褒或贬,但是有个无可辩驳的事实,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
在我国有文字以来的文明发展史上,“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在儒家的思想里,“忠”指的是尽心竭力为人办事,不分对上对下;“义”则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标准。
为了防止这种“义”的观念越出“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之“轨”,朝廷的谋臣策士们有意在“忠义”二字连缀上下功夫,( )。
这也正是梁山英雄们难以跳出封建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以及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思想的诱导下,最终被朝廷招安的悲剧所在。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但愿共存忠义于心……保境安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B.遇到困难的事就推给别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些好。
C.“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D.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产生的。
B.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象,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忠义”文化造成的。
C.那就是“忠义”思想为水浒文化打上了核心印记,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浒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从“忠义”文化中产生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5周周末培优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1205113

周末培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赠医者汤伯高序[元]揭傒斯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
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
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
终不一语加咎巫。
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
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
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
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
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
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
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
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稍不得专其功矣。
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
来旴江,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
余方忧巫之祸,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夭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
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能久胜矣乎!伯高名尧,自号常静处士。
若虚名棪。
闻庐山有郭氏,号南寄者,亦有名。
(选自《揭傒斯全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屏:摒弃B.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容:容纳C.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恚:怨恨D.其治以脉,不以证.证:症状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引咎痛自责且.试之辄效B.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C.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D.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人之.得终其天年【参考答案】1.B2.A【试题分析】转折,却/而:表因果,因而。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模块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模块综合训练(一)(一)古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河湟①杜牧元载②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③,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
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
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②元载(唐代宗时宰相),对西北边防多方筹措,后因事诏令自杀;③晁错对于削藩提出很多好的建议,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他;④《水经注》:“……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本诗以异族占领的土地——“河湟”为题目,十分醒目,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
B.元载与晁错的主张和遭遇颇为相似,诗人叙其事,表达对他们的推重和惋惜之情。
C.二、四句相承,以黄帝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流露出诗人对其猝然而逝的嘲讽之意。
D.河湟百姓身着异族服装,处境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却没有被征服,永为汉臣。
E.“虽”和“尽”两个虚词用得极妙,一抑一扬,侧面写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
解析:C项,诗歌前四句抒发诗人对于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所以对于主张收复失地的宪宗之死,诗人流露出的是叹惋之情;E项,应该是正面写出了百姓的浩然正气。
答案:CE(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抓住富贵闲人陶醉于从凉州传来的轻歌曼舞这一细节,揭露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与“白发丹心”的河湟百姓对比,让人产生无尽的感慨;②尾联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之语写出,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5每日一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必修2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四)【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百里滩刀客李子胜(1)时令过了立秋,三十出头的爷爷每天都亢奋得失眼,不论白天黑夜,脑子里全是一扎长的大对虾,瓦片似的大海蟹,光屁股娃娃大小的鲈鱼。
出海打鱼,就是抢银春金秋两季,卖足了现洋,好偎冬过年。
(2)凌晨,码头上人影幢幢。
爷爷解开缆绳,和另一个外号叫“狼鱼”的驾长搭讪着。
有个竹竿一样纤瘦的生疏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狼鱼的船边。
让爷爷惊讶的是,竹竿手里拿了把对虾大小的刀子,刀子在晨光里灰白的颜色把爷爷的心刺了一下。
(3)这是个刀客。
爷爷小声咕嚷着。
船老大出海,就怕遇到这种讨钱的刀客。
刀客不是你给个饽饽就能打发的小乞丐,他们要的是钱,少了,就把刀子在额头、胳膊上刺,刺得鲜血淋漓时,你就必需给更多的现洋。
渔民出海,原来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都怕遇到晦气,出海的时候,最怕见到血光。
(4)狼鱼和竹竿对峙了片刻,抖抖地摸出一块现洋,但是,刀客不接,而是把刀子缓缓举过了额头。
狼鱼啐了口唾沫,要饭还嫌馊,爱要不要!爷爷看到灰白色一闪,竹竿额头立即殷出了个红红的“一”字。
而狼鱼扔下那块现洋,已经把船推动了涨满海水的航道。
刀客把脸扭向爷爷,爷爷下意识地把手捂在空荡荡的腰间。
(5)爷爷说,兄弟,我真的没有钱,要不,你跟我出海吧,今日卖的钱都归你。
(6)刀客愣了片刻,向爷爷点点头。
(7)下好拖网,已经晌午,爷爷从船舱里拿出干粮和昨晚煮熟的一盆对虾,招呼刀客吃饭。
(8)刀客狼吞虎咽地吃完,看看爷爷,用浓浓的山东腔调说,大哥,看来你是好人。
(9)该起网了。
刀客抓过网绳,拉网很沉,网底快出水面时,网里的鱼翻动得水花四溅。
刀客娴熟地把鱼虾分拣进鱼篓,又内行地把拉网投到海里。
刀客说,东家,我帮你做两个月店员,工钱你看着给。
(10)在以后的一个月里,爷爷的鱼获让船老大们眼红,夸爷爷视力好,雇了好店员。
当爷爷每次看到刀客赤裸的上身胸前那个菊花般的伤疤时,心头总是惴惴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二)【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以下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①寻思万户侯,中夜突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期间诗人,辅助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拘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代替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期间所作。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形,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景,组成凄清孤寂的境界。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示自己好像那个能够齐物我、一死生,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同样,梦为蝴蝶、忘却自己,就能够挣脱时辰相随的愁思。
C.“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单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裂的叹惋,也有当下不可以为国立功的自嘲。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衬托出诗人悲凉悲伤、虚无烦乱的心里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光阴流逝而诗人却不可以归国辅政效忠的无穷难过之情。
2.本诗和陶渊明的《回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感情有何不一样?请联合有关诗句简要剖析。
【参照答案】1. BE2.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抚琴念书。
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一望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
经过“琴” “书”等意象抒发了没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
②而陶渊明《回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是说抚琴念书能获取快乐而除去忧虑,经过“琴” “书”等意象抒发了挣脱忧虑环绕的政界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
【试题剖析】(一)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以下小题。
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一)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赠刘二十八①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②。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③折太多。
(注)①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因其排行二十八,故称。
②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③二十三年:刘禹锡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旧历九月被贬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再贬朗州司马。
十年后,奉诏入京,又复贬任连州刺史,转夔、和二州刺史。
直至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方得回京,预计回到京城时,已达二十三年之久。
1.下列对诗人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有“诗
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一起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B.本诗是诗人写给友人刘禹锡的赠诗。
诗人对刘禹锡被贬官二十多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的不平和无限的感慨。
C.“为我引杯添酒饮”中的“引”,本义为“拉开弓”。
这里形容白居易用力拿过朋友的酒杯,不容拒绝。
说明诗人的热情、真诚和豪爽。
D.“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这一联是诗人感慨刘禹锡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刘禹锡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始终让人无可奈何,表现了无法对抗命运的悲哀。
E.“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诗人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隐含着赞美,显得十分
委婉。
2.“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在表现手法有什么特点?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两组诗句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四十六)
李白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像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①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②,闭关草《太玄》。
【注】①当涂:当权。
②扬执戟:指扬雄。
汉哀帝时朝政腐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何赫然”三个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
B.“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横三川”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
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景,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赠乐天
刘禹锡
一别旧游尽,相逢俱涕零。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痛饮连宵醉,狂吟满坐听。
终期抛印绶,共占少微星。
【注】少微星:本指中国古代星官名,诗中喻指处士、隐士。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为一首酬赠诗,标题中的“乐天”即白居易,与作者交情深厚,二人均屈遭贬谪,命运多舛。
B.首联写作者和白居易久别重逢,潸然泪下,想一同重游旧地,却发现旧地已不复存在,不禁感慨万千。
C.颔联用比喻手法,“冬青”树因冬月青翠而得名,诗中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生动贴切。
D.颈联“痛饮连宵醉”写二人重逢,连宵痛饮,一醉方休,“狂吟”二字写出了醉酒后的狂放之态。
E.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的理想愿望。
“印绶”运用了借喻手法,喻指仕途功名。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一)
1.C
2.对当权者的讽刺、蔑视,怀才不遇的愤慨;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对大唐帝国前途命运的隐忧。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从题干来看,应重点分析“诗歌后四句”,且应关注全篇。
诗歌最后四句巧妙地运用扬雄的故事表明诗人的鲜明态度。
“当涂”二句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班权贵不会有好结局,得意的日子不会长久。
“翕忽”是飞速之意,形容青云直上。
“独有”
二句诗人以扬雄自比,向权贵们投以轻蔑的目光。
借用这个典故,简约而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清操自守和对权贵们鄙视与决绝态度。
在那繁荣昌盛的背景上,活动着主宰着的竟是一群腐朽的权贵,不禁使人有大好河山、锦绣前程将被活活断送之感,而这也正是诗人悲愤之所在。
(二)
3.B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B项,“重游旧地”错,诗中“旧游尽”是说旧日的至交好友都已不在。
C项,以“人之晚达”来喻“树似冬青”错,本体和喻体反了。
4.①无奈与伤感之情。
昔日至交好友均已不在,屡遭坎坷的作者和友人久别相逢,悲从中来,充满了人生无常、宦海沉浮的无奈与伤感。
②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以“树在冬犹青”来喻“人尚能晚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非同凡人。
③老友重逢的欣喜。
久别重逢,作者与友人“连宵痛饮”,一醉方休。
④对功名的厌弃和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求。
尾联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抛官弃职,同老友一同归隐的愿望,也充满了对好友最真挚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