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十二五家电产业研究

合集下载

武汉反抢合肥“白色家电中心”争夺战

武汉反抢合肥“白色家电中心”争夺战
这 是 本 世 纪初 沿 海 产业 向 中西 部地 区
转移的一个突 出案例。合肥市政府提供 给
记 者 的官 方数 据显 示 , 20 年 到 21 年 , 从 06 00
合 肥 市 冰箱 、洗衣 机 、空调 、彩 电 四件 大
家 电产量 由 10 万 台 ( )上升 到 4 2. 30 套 24 2 万 台 ( ) 过 了 青 岛 和 顺 德 ,跃 居 全 套 ,超
告流产。如果时问可以倒流 ,身处武汉的
对 于 武汉 而 言 ,海 尔 、格 力 、美 的也
比海 尔 晚来 两 年 的 美 的 电器 也 面 临着 同样 的 问题 ,在 这个 年产 60万套 空调 的 0 园区 ,有近 7% 的配 套 原 件需 要 到 5 0 0 0公 里 以外 购 买并 运 回武 汉 。
个 白色家 电 中心 ,可 以说 是拱 手 让 人的 。 ”
岁 月 之 后 ,“ 菱 大 道 ” 和 “ 事 达 大 道 ” 美 荣 先 后 复名 为徽 州 大道 和阜 阳路 。 5年 的时 间 ,能改 变 一个 产 业 的生 态 , 也 能改 变 一座 城 市 的地位 。
接 受 记 者采 访 的合 肥 、武 汉 市 官员 均 认 为 ,在产 业 转 移 和新 区 域政 策 的 大 背景 下 ,先 天 的 区位 、产 业 基础 等 优 势 已不 再 是 招 商 引资 的主 要看 点 ,相对 而 言 ,配 套
南 二市 的主 政 经验 ,或 许 能让 南 京 成 为他
在南 京 , 尚德 这样 的案 例 或 许 不会 再
‘‘
武汉反抢合肥 白色家 电中心"争夺战
文 聂 春 林 孙 小 林 郑 升
在 产业 转移 和 新 区域 政 策 的大 背景 下 ,先 天 的 区位 、产业 基础 等优 势 已 不再 是招 商 引资 的主要 看

合肥家电产业SWOT分析及其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合肥家电产业SWOT分析及其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合肥家电产业SWOT分析及其转型升级策略研究作者:任爽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07期一、合肥家电产业的SWOT分析(一)合肥家电产业的优势分析1.合肥区位优势明显,毗邻长三角,辐射中部,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且合肥邻近两淮煤矿,电力供应充足。

2.合肥家电产业品牌集聚高,配套能力强,除本土企业有美菱、荣事达,以及晶弘、帝度、欧力、尊贵等自主品牌外,还引进了格力、海尔、长虹、美的、惠而浦、三洋等知名品牌。

现今,合肥总计有11个国家级品牌,4个国际品牌,诸多国内国际品牌落户合肥,使得合肥成为家电企业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同时合肥家电企业配套率高,据调查显示合肥市家电和配套企业超过280家,本地平均配套率为70%,核心配套率达到75%,这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

3.合肥人才优势明显,具备一定的R&D能力。

合肥市普通高校、中专与技工学校数量有100多所,仅2015年毕业人数就接近20万人,人力资源储备丰富。

在2012年底,合肥便有近十万人的家电从业人员,其中专业人员数量约占20%。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合肥家电产业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众多科研院所为依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因而合肥家电产业拥有较强的R&D能力。

(二)合肥家电产业的劣势分析1.合肥家电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合肥家电业走的是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生产线到消化吸收的路径,缺乏核心技术,例如集成电路、电磁阀等一些核心零部件合肥生产不了,需要外购,因而合肥家电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源于“专业化”而非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

2.存在无序竞争。

合肥家电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这使得一些家电企业只能够通过价格竞争来维持生命,而较少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资金。

合肥市十二五家电产业分析

合肥市十二五家电产业分析

合肥市家用电器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我国家电业基本情况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约9000亿元产业规模的成熟产业,冰箱、冰柜的规模超过6000万台,洗衣机的规模超过5000万台,空调器的规模超过4500万台,彩电的规模超过9500万台,主要产地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产区、长江三角洲产区、环渤海产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产区。

2、我市家电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向合肥聚集,合肥的家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家电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家电生产企业超过120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20%. 全市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0.02亿元,工业增加值193.85亿元,同比增长29.7%。

目前,合肥家电拥有3个国际品牌(海尔、格力、三洋),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格力、美的、长虹、华凌),已经形成了以家电产品制造为核心,集家电科研、商贸和配套件生产等多元化的产业集群,产品覆盖白色和黑色系列家电,主要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大家电产品和抽油烟机、热水器、微波炉、吸尘器、太阳能产品等小家电以及电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平板显示器等配套产品。

合肥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家电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市家电产业还表现以下特点和优势:(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最近几年,合肥家电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据统计,2010年家电产业生产电冰箱1805.73万台,洗衣机1251.98万台,空调器861.3万台,彩电305.17万台,家用冷柜105.21万台,微波炉31.6万台。

活力四射,展现地方家电产业魅力——记第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

活力四射,展现地方家电产业魅力——记第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
( 以下 简 称合 肥家 博 会 )在 安 徽 省 国 际会 年合 肥市 家 电产量将 达 4 0 万 台,产值 超 着 力 打 造 新 型平 板 显 示 、新 能 源 和 家 电 3 50 过 10 0 0亿元 。
个 20 亿 元 级 产 业 ,力 争 到 2 1 ,冰 00 05年
” 承 办 ,展 区 总 面积 达 16 平 方 米 ,设 有 菱 、 事达 、 尔 、 的 、 力 、 虹 、 .万 荣 海 美 格 长 三洋 、 链 将 日臻成熟 。 家 电品 牌 、家 电新 产 品新 技 术 、家 电核 心 京 东 方和 尊 贵 等重 点 家 电企 业 、配 套 企业
本T ̄者 IC J
赵明
文/ 摄
荣 事 达 、美 的 、尊 贵 、华 凌 、美 芝和 宝 兰 格 制冷 等 知 名家 电企业 及 配套 企 业也 有 厂 房 建设 、购买 生 产 线 、技术 改 造 和物 流 等
项 目签约 。
成 喜 耋 萎 薹 辜
展 中心 拉 开 序 幕 。据 组 委 会 负 责 人 介 绍 , 本 届合 肥 家博 会 由安 徽 省人 民政 府 、中 国 国际贸 易 促进 会共 同主 办 ,合肥 市 、滁州
豪 华 冰 箱生 产 线及 先 进配 套 设备 ,建成 后 可 年 产 雅典 娜 冰 箱 2 0 台 ,实 现年 产值 0万 4 .亿 元 。青 岛 海尔 子 公 司合 肥 海尔 电冰 32活力源自四射 , 展现地方家 电产业魅 力
— —
箱有 限 公 司签 约 增资 扩 能项 目 ,计 划 投资 6 亿 元 ,新增 年产 30 台节 能环保 冰箱 . 9 0万 的生产 规模 。格 力 电器子公 司格 力 电器( 合
肥 )有 限公 司 的 中央 空 调生 产基 地项 目占 地 4 5 ,总投 资约 1.亿 元 ,预计 2 1 2亩 6 8 0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电子商务【发文字号】合政[2012]118号【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06.26【实施日期】2012.06.26【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2015年度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合政〔2012〕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合肥市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区域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科学编制合肥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本市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依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合政〔2011〕30号)、《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政〔2011〕113号),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以来,合肥电子商务总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应用的覆盖面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网上零售快速发展,团购、网上竞拍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部分业态已经达到沿海发达城市的水平,在推动合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电子商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城市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网络使用率和网络购物率逐年上升,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11年12月,全市本地光缆纤芯长度达295.7万芯公里,骨干网市际出口带宽达到320G;互联网用户数约为85.6万户,其中市区用户数61.5万户;全市网络经济户口数达4.4万个,其中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法人20245个,在线购物网站27个,网店15392个,综合信息发布网站158个,互联网接入及技术服务网站240个。

聚焦“十二五”——实现家电强国梦 众人划桨开大船——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

聚焦“十二五”——实现家电强国梦 众人划桨开大船——访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理事长姜风
来 十年 ,中 国家 电行 业 的梦 想是 由家 电 大 国 向家 电强 国转 变 。 中 国家用 电器 协 会 于 具备冲击 “ 金牌” 的能力 2 1 年发 布的《 国家用 电器工业 “ 00 中 十二五 ”
2 6 电器 2 1 / 0 15
得 更顺利 。
从 国 内品 牌 走 向 国 际 品 牌
姜 风 指 出 ,改 革开 放 初期 ,由 于 中国
“ 一 五 ” 时 期 ,中 国 家 电业 取 得 了 十
特别策划 ・ P I P R SE A R OT C LE
WWW in i z iC f da qz h Q n a
势 , ’时期 ,中 国 家 电业 要 在核 心 发展较 好 、 扩张较 快 , 出现供大 于求 的现象 ,
国的 关键 时期 。 为奠 定 家 电强 国的 发展 基 策 方 面 的利 好 消 息 对产 业 发 展起 到 关键 性
经历 了 3 年 的成 长 ,有人 说 ,中 国家 电业 0
用 3 年走完别人 5 O O年 的 发 展道 路 。 那 么 础 , 十二五 ”时 期的 主要任 务是结 构调 整 、 作 用 。在 家 电产业 转 型 升 级 的新 时 期 ,在 “ 产 业转 型升 级 和 实现 发 展 方式 转 变 。实 现 从 家 电 大 国走 向家 电强 国的 过程 中,我 们
强 国的基 础 。 ”
产 业发 展 与 政府 扶 持 息息 相 关 。家 电
行 业 起 步 时 期 ,得 到 了 政 府 的 大 力 扶 持 ,
但 是从 19 到 20 90 05年 ,随着 家 电业 的健 康 发展 ,家 电行 业 经过 充 分 竞 争 ,政 府对 于 行业 的 扶 持 力 度 有 所 减 弱。 姜 风 指 出 ,

“十二五”合肥将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

“十二五”合肥将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

“十二五”合肥将建成全国新能源产业基地据悉,合肥市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针对那些大项目、好项目,还将“量身定做”支持政策。

预计到“十二五”末,市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将达2 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8 000亿元。

“今后,我们将强化科学规划引领作用,立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将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量子通信及语音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将新型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2 000亿元级产业,建成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此外,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抢抓产业转移机遇非常关键,合肥市将进一步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做强龙头、做大规模、做足配套,尽快形成大产业。

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进一步开展战略合作,在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功夫,在拓展市场、领先发展上求突破。

“凡是市场认可的创新成果,以及那些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企业,我们都要加大支持力度。

”该负责人说,合肥市将加强与国元集团、中科招商等机构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方面的合作,推动银行、担保机构、创业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

据悉,“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将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预计到“十二五”末,合肥市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将达2 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8 000亿元,增加值达到2 000亿元,增速超过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 000亿元。

(来源:合肥日报)。

合肥家电产业产能发展趋势

合肥家电产业产能发展趋势

合肥家电产业产能发展趋势合肥作为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的推动,合肥家电产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家电是当前家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可以实现互联网连接和远程控制。

在合肥,智能家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等,这些产品都具有智能识别、智能调节和节能环保等功能。

未来,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合肥的智能家电产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定制化发展趋势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合肥家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定制化设计和功能性。

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定制出不同型号和尺寸的家电产品。

这种个性化生产的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家电产业的发展。

三、绿色环保发展趋势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家电企业开始关注产品的绿色环保性能。

合肥家电企业要逐步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通过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研发发展趋势家电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合肥家电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进行突破。

通过加强研发能力,可以推动家电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五、跨界融合发展趋势在当今经济形势下,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合作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合肥家电企业可以积极探索与互联网、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通过跨界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推动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智能化、定制化、绿色环保、创新研发和跨界融合等趋势的推动,合肥家电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电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家用电器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点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我国家电业基本情况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目前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已经成为约9000亿元产业规模的成熟产业,冰箱、冰柜的规模超过6000万台,洗衣机的规模超过5000万台,空调器的规模超过4500万台,彩电的规模超过9500万台,主要产地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产区、长江三角洲产区、环渤海产区和以安徽为代表的中西部产区。

2、我市家电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向合肥聚集,合肥的家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家电产业规模和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据统计,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家电生产企业超过120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20%. 全市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0.02亿元,工业增加值193.85亿元,同比增长29.7%。

目前,合肥家电拥有3个国际品牌<海尔、格力、三洋),8个国家级名牌产品<美菱、荣事达、三洋、海尔、格力、美的、长虹、华凌),已经形成了以家电产品制造为核心,集家电科研、商贸和配套件生产等多元化的产业集群,产品覆盖白色和黑色系列家电,主要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彩电等大家电产品和抽油烟机、热水器、微波炉、吸尘器、太阳能产品等小家电以及电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洗衣机电机、平板显示器等配套产品。

合肥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家电制造基地之一,家电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合肥市工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市家电产业还表现以下特点和优势:<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最近几年,合肥家电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据统计,2018年家电产业生产电冰箱1805.73万台,洗衣机1251.98万台,空调器861.3万台,彩电305.17万台,家用冷柜105.21万台,微波炉31.6万台。

“四大件”产量超过了国内另外两个家电城市顺德和青岛,合肥家电在全行业的龙头地位不断增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授予“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

<2)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合肥除了本土的美菱、荣事达等知名品牌企业外,又聚集了三洋、海尔、长虹、美的、格力、华凌、欧力、尊贵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品牌集中度高,产品品种之多在国内罕见。

随着合肥家电产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为之配套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并向合肥聚集,美芝、宝兰格、凌达等入住合肥,生产空调压缩机、电冰箱压缩机等关键配套件,京东方、鑫昊、彩虹、乐凯工程入驻合肥新站实验区,带动了一大批配套件生产企业入驻合肥,宝钢、马钢也在合肥建设钢材薄板剪裁配送中心和彩色钢板配送中心,为家电产业提供供应服务。

<3)产业研发实力雄厚目前,合肥家电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技术中心6个、市级技术中心7个。

企业从事研发及相关人员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20%,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4%。

合肥家电培育了本土品牌美菱、荣事达。

同时也培育了国家级的冰箱及洗衣机企业技术中心,其中美菱和荣事达都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荣事达还专门成立了家电研究院;并广泛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使合肥在电冰箱及洗衣机的研发与创新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的国家级空调研发、检测中心和中电集团第十六研究所的低温及小家电研发能力都很强,形成了合肥家电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4)自主创新成效显著合肥家电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合肥三洋自主研发了代表了国际最尖端洗衣机技术的智能空气“洗—干”一体机,合肥三洋研制的变频洗衣机,无转盘微波炉创造了国内10多项第一。

美菱不断推出保鲜、节能、纳M材料电冰箱,不断引领电冰箱技术进步,其自主研发的“冷凝器保压节能型制冷系统”获2006年度科学技术发明奖,海尔研制的3A高清流媒体彩电,开创了国内流媒体技术先河。

合肥华凌在小冰箱产品上也有10多专利。

<5)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产品配套需进一步加强。

合肥家电整机生产能力迅猛增长,部分配套件需外购,加大了物流成本。

一是电源控制系统、集成电路、电磁阀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配套件靠外购。

二是塑料及模具加工研发能力不足。

三是家电原材料市场供给能力较弱,如发泡料、塑料粒子需外购。

一些小的零部件,如吸塑件、金属件也要从外地购进。

产业布局需进一步优化。

各县区、开发区都有一些家电及配套企业,没有形成专业化协作的配套群,造成工业园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争工程、争政策、争资源,不利于家电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展开,专业化的分工不明显,缺少分工协作,园区产业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二)面临形势1、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产业转移目前,全球家电产业已经进入稳步的标准化发展时期,主要产地集中于北美、亚洲和欧洲,这些区域的产量之和超过世界总产量的80%。

随着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世界家用电器工业的生产制造中心早已开始由工业化国家转移到正努力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几轮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家用电器行业的全球生产布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发达国家家用电器主产的地位在下降,而中国、东南亚、东欧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大大上升。

2、国内区域竞争促进产业格局调整中国家电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为顺德、青岛、宁波和合肥。

四地产业各具特色:顺德以民营资本承接海外加工制造为基础,由小家电向大家电发展,创立了国内自主品牌,如美的、TCL;青岛以政府支持大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支撑,创立大家电自主品牌,再向多元化领域发展,如海尔、海信等;宁波则是完全靠民营经济在家电配套领域寻得商机,为降低成本而集聚发展;合肥是在创立大家电自主品牌后,进一步开放、创新,形成品牌集聚效应,迅速扩大产业规模。

3、国家出台的政策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其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持家电产业平衡较快增长,并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家电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我国家电产业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这给以生产大家电整机为主的合肥家电企业带来了极好的机遇,将进一步促进合肥家电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积极落实国家“轻工业<含家电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政策实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契机,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以开拓国际市场为重点,充分发挥自主品牌的优势,全面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向家电配套、小家电产品方向延伸,推动家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家电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把合肥打造成全球家电制造中心。

<二)发展原则1、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顺应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处理好产业发展与有序竞争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自主创新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区域间和国际合作,加快产业发展。

3、重点突破与集聚发展相结合选择有基础条件和技术优势的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重点突破,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加快集聚发展,促进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区域产业增长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

4、突出配套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元器件等配套件,扩大本地配套能力,继续引进核心零部件,提高技术等级和质量水平,使之与整机产能相匹配。

大力培育系统集成和整机的配套能力,促进产业均衡发展。

<三)发展目标1、经济总量到2018年,家电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2、产品规模到2018年,形成大家电总体产量12000万台。

其中:电冰箱产量4000万台,洗衣机产量3500万台,空调器产量2250万台,彩电产量2250万台。

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其中,核心配套件配套率达85%以上。

3、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到2018年,培育形成2家<合肥海尔、合肥美的)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2家<合肥格力、美菱股份)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1家<合肥三洋)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1家<合肥长虹)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大企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培育200家具有“专、精、特、新“的中小家电配套企业。

4、技术创新到2018年,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0%,大中型家电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

技术创新及产业化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新创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省级技术企业中心12-15个,使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配套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名牌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工业投资到2018年,投资600亿元,对家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产品的更新、优化、升级,开发新的更加高效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6、人才培育加快引进和培育家电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积极推进培育创新型拔尖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

三、合肥市家电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一)主要任务1、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集中力量攻克长期困扰家电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推进变频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型电冰箱压缩机、高效节能洗衣机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技术创新,实现高端、高效、节能。

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贯穿信息化,及时解决家电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抢占行业制高点,实现“应用一代、研制一代、储存一代”的产业技术发展目标,保持行业技术的领先地位。

2、积极承接家电产业转移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承接家电行业重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散,逐步由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向我市转移。

合肥市是国内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科技、人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都十分明显,利用此大好机会,积极创造条件,承接家电产业的转移,重点引进家电产业的核心部件和关键配套件,注意引进江浙一带的家电产业的塑料模具,更好发挥家电产业集群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