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上册《趣味数学
小学三年级校本教材《趣味数学》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趣味数学QUWEISHUXUE三年级目录前言 (4)第一课蚂蚁爬绳问题 (6)第二课猪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7)第三课小熊开店 (8)第四课唐僧师徒摘桃子 (10)第五课智斗猪八戒 (11)第六课数字之间的故事 (14)第七课老寿星故事 (15)第八课小马虎故事 (16)第九课请示国王 (18)第十课找规律 (20)第十一课高僧下棋 (21)第十二课韩信点兵 (22)第十三课奇怪的数字 (24)第十四课买菜 (25)第十五课井底小虫 (26)目录第十六课几个九 (27)第十七课郑板桥喝酒 (28)第十八课爱因斯坦的数学游戏 (30)第十九课挂钟上的数字 (31)第二十课分酒 (33)第二十一课有这样的分数吗 (34)第二十二课和尚数念珠 (35)第二十三课牛吃草 (36)第二十四课史前期的算题 (37)第二十五课硬币的问题 (38)第二十六课卡片问题 (39)第二十七课何时相遇 (40)第二十八课伽利略的数学题 (41)第二十九课巧称体重 (42)第三十课巧测金字塔高度 (43)第二十九课鸡狗各多少 (45)前言给数字一个生命同学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
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1”,是多么傲慢呀。
他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独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听说过什么是质数吗?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
他们很固执,相互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
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
据说,数字们也时常组织聚会呢。
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
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们就会跟着整数的队伍走。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通用5篇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规划的过程,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并制定职业目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
2、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份"、"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1、建立“倍“的概念。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准备出示算式:2 × 3师问:2 × 3表示什么?你能用简单的符号比如圆圈图、三角图等表示出来吗?请你在答题纸上画出来,看谁表示得最清楚,画得又快又对!1.学生画教师巡视2. 投影展示和订正(要画出3个2和2个3的意思)二、创设情境导入:出示花坛图片:同学们,小动物们今天要召开森林运动会了,小红、小丽和小明打算去那看一看,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跟随小红、小丽和小明去森林运动会玩一玩吧!刚一进运动会的会场,小红、小丽和小明就被会场门口漂亮的花坛吸引住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蓝花:2朵黄花:6朵红花:8朵师说:那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蓝花和黄花好吗?提问:仔细观察蓝花和黄花,请你比较一下这两种花的数量有什么关系?生自由发言。
预设一:1.黄花比蓝花多4朵2.蓝花比黄花少4朵3.蓝花和黄花相差4朵4.蓝花再添4朵就和黄花同样多5.两种花一共有8朵6.黄花是蓝花的3倍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黄花是蓝花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我还知道黄花是蓝花的3倍”进行引导)师: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已经学过可以求这两个数量相差多少,也就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上册《趣味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趣味数学一找规律填数专题简析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要接在一列数后面再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列数中已经出现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找准了规律,就能按规律接下去填数了。
按规律填数不是很容易就填对的,要运用数的顺序和加、减、乘法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根据同组数排列的顺序和前后、上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出数与数间的排列规律。
经典例题按规律填数。
(1)15,5,12,5,9,5,(),()(2)5,9,10,8,15,7,(),()【思路导航】(1)第一个数15减去3是第三个数12,第三个数12减去3是第五个数9,第二、四、六个数不变,根据这一规律,第七个数是9-3 = 6,第八个数还是5。
(2)第一个数5加上5的和是第三个数10,第三个数10加上5的和是第五个数15,第二个数9减去1的差是第四个数8,第四个数8减去1是第六个数7,根据这一规律,第七个数应是15+5 = 20,第八个数应是7-1 = 6,即20和6。
1.找规律填数。
25,4,20,4,15,4,(),() 8,7,10,6,12,5,(),() 2.找规律填数。
(),(),7,34,7,36,7,38 (),(),5,4,9,6,13,8 3.找规律填数。
16,3,8,9,4,(),() 40,16,20,8,10,4,(),()二摸球游戏专题简析小朋友,下面有一些有趣的题目,不要列复杂算式计算,但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可能落入“圈套”。
要想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去想。
解答这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盒子里有红球和黄球各8个,最多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种颜色不同的球?【思路导航】在摸球时,如果不凑巧,连续摸出的8个都是同一种颜色的球,那么再摸一个,也就是第9个,一定是另一种颜色的球。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4篇

三年级上趣味数学教案4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数学,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常常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和畏惧。
但其实,数学并非只是枯燥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它也有着充满趣味和魅力的一面。
我们的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就是要为大家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展现其有趣的灵魂。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摒弃传统数学教学中那种严肃刻板的模式,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
我们会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入手,让大家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
比如,大家都喜欢逛商场购物,那么在各种促销活动中,如何才能算出最划算的购买方案呢?这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假设一件商品原价 100 元,现在打八折出售,那我们很容易就能算出它的现价是 80 元。
但如果商家给出两种优惠方案,一种是直接打七折,另一种是满 100元减 30 元,这时该怎么选择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知道,购买价格为100 元的商品时,选择直接打七折更划算,因为此时只需支付 70 元;而如果购买价格为 200 元的商品,满 100 元减 30 元的方案就更优惠,因为此时只需支付 140 元,而直接打七折则需要支付 140 元。
再比如,大家都喜欢玩游戏,像扑克牌游戏中的“24 点”,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的方式。
给定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使其最终结果等于24。
例如,给出数字3、4、6、8,我们可以这样计算:3×8×(6 4)= 24 。
这个游戏不仅有趣,还能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除了生活中的数学,课程中还会介绍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智力游戏。
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应该是2×35 = 70 只,而实际有 94 只脚,多出来的 24 只脚就是因为把兔当成鸡来算少算的。
因为每只兔比每只鸡多 2 只脚,所以兔的数量就是24÷2 = 12 只,鸡的数量就是 35 12 = 23 只。
三年级数学精品教案趣味数学精品教案

三年级数学精品教案趣味数学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数学教材第九章《趣味数学》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数学游戏、趣味问题、逻辑思维等,通过实践活动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游戏规则,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游戏的规则理解和应用,趣味问题的解决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猴子分桃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学游戏规则,进行实例演示。
(2)讲解趣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讲解逻辑思维方法,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方法。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数学游戏规则2. 趣味问题解答方法3. 逻辑思维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数学游戏题目。
(2)解答趣味问题。
(3)思考逻辑思维例题的拓展题目。
2. 答案:(1)数学游戏题目答案。
(2)趣味问题解答过程及答案。
(3)逻辑思维例题拓展题目的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数学阅读,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趣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2. 新课讲解中的数学游戏、趣味问题和逻辑思维方法3. 小组讨论的组织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数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

序言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一切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严密的计算和推理,数学也是人文科学和逻辑思维的基础。
趣味数学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立足培养兴趣,旨在提高成绩,通过讲,学,练这一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教学思维。
立足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实际,博采众长,寓理于例,重在思维训练,并加以适合的延伸和拓展,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爱学,乐学,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愿广大学生在汗水中积累知识,在灵感中启迪智慧,在和谐中走向成功!目录第一部分:课程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计划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简介第1讲集合中的趣题—“集合”与“模糊数学………………第2讲函数中的趣题—一份购房合同…………………………第3讲函数中的趣题—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第4讲三角函数的趣题—直角三角形…………………………第5讲三角函数的趣题—月平均气温问题……………………第6讲数列中的趣题—柯克曼女生问题………………………第7讲数列中的趣题—数列的应用……………………………第8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两边夹不等式的推广及趣例……第9讲不等式性质应用趣题―均值不等式的应用………………第10讲立体几何趣题—正多面体拼接构成新多面体面数问题…第11讲立体几何趣题—球在平面上的投影………………………第12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神奇的莫比乌斯圈……………………第13讲解析几何中的趣题―最短途问题……………………………第14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抽屉原理………………………………第15讲排列组合中的趣题―摸球游戏………………………………第16讲概率中的趣题………………………………………………第17讲简易逻辑中的趣题…………………………………………第18讲解数学题的策略……………………………………第四部分:课程评价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2. 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3. 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4. 探索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趣味数学》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
通过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名称、特点,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能准确识别各种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形特征的识别及运用。
重点:掌握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概念。
(2)展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平面几何图形。
(3)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各种图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识别各种图形。
(2)讲解如何运用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绘制各种图形。
(2)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他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及特征2. 内容:(1)常见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图形特点:三角形:三边、三角、三条对称轴。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角相等、四条对称轴。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两条对称轴。
圆形:半径相等、无数条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个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求它的面积。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厘米,宽为6厘米,求它的周长。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求它的面积。
2. 答案:(1)图形略。
(2)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趣味数学
一找规律填数
专题简析
我们经常会看到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如果
要接在一列数后面再写几个数,就要仔细观察这列数中
已经出现的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规律,找准了规律,就能按规律接下去填数了。
按规律填数不是很容易就填对的,要运用数的顺序和加、减、乘法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根据同组数排列的顺序和前后、上下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出数与数间的排列规律。
经典例题
按规律填数。
(1)15,5,12,5,9,5,(),()
(2)5,9,10,8,15,7,(),()
【思路导航】
(1)第一个数15减去3是第三个数12,第三个数12减去3是第五个数9,第二、四、六个数不变,根据这一规律,第七个数是9-3 = 6,第八个数还是5。
(2)第一个数5加上5的和是第三个数10,第三个数10加上5的和是第五个数15,第二个数9减去1的差是第四个数8,第四个数8
减去1是第六个数7,根据这一规律,第七个数应是15+5
= 20,第八个数应是7-1 = 6,即20和6。
1.找规律填数。
25,4,20,4,15,4,(),()8,7,10,6,12,5,(),()
2.找规律填数。
(),(),7,34,7,36,7,38 (),(),5,4,9,6,13,8
3.找规律填数。
16,3,8,9,4,(),()40,16,20,8,10,4,(),()
二摸球游戏
专题简析
小朋友,下面有一些有趣的题目,不要列复杂算式计算,但一不小心在回答时就可能落入“圈套”。
要想正确解答这些题目,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有时还要打破“常规”去想。
解答这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要靠认真读题,领会题目的意思,再经过充分的分析和思考,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
盒子里有红球和黄球各8个,最多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种颜色不同的球?
【思路导航】在摸球时,如果不凑巧,连续摸出的8个都是同一种颜色的球,那么再摸一个,也就是第9个,一定是另一种颜色的球。
最多摸出9个球,才能保证有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
【举一反三】1.小口袋里混合放着红、黄两种玻璃球各4粒。
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如果不用眼睛看,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粒颜色不同的玻璃球,至少必须摸出几粒?
2.布袋里有红、绿两种小木块各6块,形状大小都一样,如果要保证一次能从布袋里取出2块颜色不同的木块,至少必须取出几块小木块?
3.在367个七岁小朋友中,至少有几个小朋友是同月同日生的?
例题2:5点放学,雨还在不停地下,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林对小季说:“已经连续两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0小时太阳会出来吗?”
【思路导航】晚上5点,再过30小时,是第二天晚上11点(30-24+12+5 = 23),而不管阴天、雨天、晴天,夜里太阳都不会出来,因此再过30小时太阳不会出来。
【举一反三】
1.12点放学,雨还在下,大家都盼着晴天,张三问李四:“再过36小时太阳会出来吗?”请你帮李四判断一下。
2.中午小红问小明:“后天有雨吗?”小明说:“今天晴,再过30小时要连续下雨两天两夜。
”请你帮小红推导一下后天是否有雨?
3.今天是15号,早上雨还在不停地下,妈妈对小兰说;“兰兰,我考考你,今天下雨,再过72小时天会晴,那么17号是晴还是雨?”请你帮兰兰回答。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