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定义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学问点1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状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状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确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密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
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10千克/米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上升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
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上升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固体、液体质量削减或增加时他们的密度也发生改变吗?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学问点21.质量定义: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同m表示。
单位:千克(kg),常用的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t=1010kg1kg=1010g1g=1010mg理解:质量的大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无关。
留意:宇航员到月球上质量是不变的,因为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
2.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是试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说明:⑴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范围;⑵要用镊子向天平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⑶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干脆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方法:放平、调平、称平;左物右码。
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⑵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这时横梁平衡。
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整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复原平衡。
3、密度

1 . 8厘米 答:金属的密度为8.9克/厘米3,可能是铜。
m 解:根据密度公式得: ρ = —— V 1.61 克 3 = ———— = 8 .9克/厘米 3
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
例:用天平称得一捆细铜丝的质量是445克, 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捆细铜丝 的体积是多少?
1.0×103kg/m3
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 常可以用来鉴别一些物质。但会受 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 强、状态等)。在温度变化不大时 由于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大, 我们可以认为密度不变。
不变 • 1:一块铁皮做成铁盒子后密度_____。
• 2:一块砖头断了一部分则剩下的砖 不变 头密度_____。
表示的涵义:
3千克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
• 常见物质的密度:
• 水的密度: 0.9×103kg/m3 • 冰的密度: 2.7×103kg/ m3 • 铝的密度: 8.9×103kg/m3 • 铜的密度: • 银的密度: 10.5×103kg/m3 • 空气的密度: 1.29kg/m3 13.6×103kg/m3 • 水银的密度:
可以计算质量难以测量的物体 (如金字塔、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分为:金牌,银牌, 铜牌,其中金牌是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 金牌总体积约为:23cm3 ,镶嵌玉石的体 积约5.4cm3,纯金的质量约为6g。(已知: ρ 玉=3g/cm3 ρ 金=19.3g/cm3 ρ 银=10.5g /cm3)求: • 1:一枚金牌约需要玉石多少克? • 2:一枚金牌除了玉石和纯金外,还需要 纯银多少克(保留一位小数)?
不 • 3:热空气密度与冷空气密度___相同。 • 4: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部分以后, 变小 其质量_____,密度_____。 变小
密度与质量

密度与质量公式::ρ=m/v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3、单位主单位:千克/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4、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
0×103千克。
5、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 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6、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
(2)可鉴别物质。
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m /ρ求物体的体积。
怎样测量不规则物体?(1):对于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可按照其几何模型的体积公式测出有关量求出其体积。
(2):对于没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可设法把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得出其体积变化,则该体积变化就是该物体的体积.(排水法求体积,指不溶于液体或不发生化学反应,注意处理气泡、物体孔隙、化学反应、溶解等现象的问题)ρ物≥ρ液可完全浸入;ρ物〈ρ液漂浮。
(悬锤法、针压法);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 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m/v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五、密度与社会生活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八年级物理密度

八年级物理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它反映了物质内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体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通过学习密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性。
一、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的质量除以其体积。
在数学表达式中,密度(ρ)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本文 = m / V其中,m代表物质的质量,V代表物质的体积。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要得到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将物质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
二、密度的性质1、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密度,这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水的密度约为1×10³千克/米³,铁的密度约为7.8×10³千克/米³。
2、密度与物质的体积无关。
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因此,即使物质的体积增大或减小,只要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它的密度就不会改变。
3、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无关。
物质的质量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其密度。
例如,无论是一块还是多块铁,只要它们都是铁,它们的密度就不会改变。
三、密度的计算要计算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它的质量和体积。
质量可以通过使用秤或其他测量设备进行测量,而体积可以使用尺子、量筒或其他工具进行测量。
然后,我们将质量除以体积,得出密度。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块铁块,其质量为1千克,体积为0.001立方米(1立方分米),那么它的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本文 = m / V = 1千克 / 0.001立方米 = 1000千克/立方米 = 1×10³千克/米³因此,这块铁的密度为1×10³千克/米³。
四、密度的应用密度的应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可以使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质量和纯度。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可以使用密度来计算土壤的营养成分和水分含量。
在医学领域,人们可以使用密度来诊断疾病和监测病人的生理状态。
密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密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一个恒定值,不受物质的大小和形状的影响。
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的数值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水的密度约为1000kg/m^3,而空气的密度约为1.2kg/m^3,可见不同物质的密度相差甚远。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密度越大的物质,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其分子排列也更加紧密。
另外,密度也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密度会减小,而随着压力的增大,物质的密度会增大。
但对于液体和气体来说,并非都是这样,比如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二、密度的测量1. 固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测量固体密度的一种简单方法是使用水银密度计。
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量水银的高度,然后将被测物质放入密度计中,再次测量水银高度,通过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就可以得到被测物质的密度。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例如,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物质的质量,使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来测量物质的尺寸,然后通过密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密度。
2. 液体的密度测量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与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类似。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密度计或者天平和尺子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比较常见的是使用密度计来测量液体的密度,通过读取密度计上的刻度值就可以得到液体的密度。
3. 气体的密度测量由于气体是一种非常容易流动的物质,常规的方法很难直接测量气体的密度。
因此,测量气体密度通常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和设备。
例如,可以利用气体的温度、压力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气体的密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气体密度计等仪器来对气体密度进行测量。
密度的讲义

一、密度1、密度定义:.●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1、密度的公式: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v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克/厘米3,(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1×10-6 m3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1×10-3升 1升=10 -3 m3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密度30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B、同种物质,体积越小,密度越大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6.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13.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A.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断减少,密度也减小C.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减小7.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铁块(ρ铜>ρ铁>ρ铝),分别放在三个杯子里,水面升高最多的是(水未满出)()A.放铝块杯子 B.放铜块杯子 C.放铁块杯子 D.无法比较8.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3/4,则剩余气体的密度为()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8千克/米39.平常说“铁比木头重”,其实际含义是指()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小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D.铁的重力比木头大10.甲、乙两个物体均匀的实心的正方体,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2,质量之比是1:2,则它们密度之比是()A.1:2 B.2:1 C.1:4 D.4:111.一个只能装500克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质量为750克,改装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总质量为()A.650克 B.750克 C.850克 D.875克3、测量小石头的密度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A、量筒B、天平C、酒精灯D、细线14.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2)将盐水倒一部分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体积(3)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4)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合理顺序是()A.(1)(2)(3)(4) B.(4)(1)(2)(3) C.(2)(1)(3)(4) D.(3)(1)(2)(4)一、密度公式与单位的灵活运用1、一物体质量为5千克,体积为20立方厘米,求物体的密度?2、一物体质量为500克,密度为2×103千克/立方米,求物体的体积?3、一物体体积为500立方厘米,密度为2×103千克/立方米,求物体的质量?二、密度公式的理解应用1、同种材料制成的甲和乙两球体积之比为3: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
关于密度知识点总结

关于密度知识点总结1. 密度的定义密度的定义是指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质的质量,V表示物质的体积。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可以很容易求得一个物质的密度。
2. 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
通常来说,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
例如,金属的密度通常比较大,而水的密度为1g/cm³。
另外,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其密度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3. 密度的测量密度的测量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的。
通常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物质的质量,用容器来测量物质的体积,然后通过计算公式来求得密度的数值。
在实验室中,还可以利用比重瓶、密度计等仪器来进行密度的测量。
4. 密度与比重的关系密度和比重是密度单位的两种表示方式。
比重是指一个物质与水的密度比值。
比重是无量纲的,即没有单位。
水的密度为1g/cm³,所以水的比重为1。
而其他物质的比重则是以水的密度为基准进行比较的。
5. 密度与压力的关系密度和压力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当物质受到外部压力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密度的大小。
在高压下,物质的密度会增加,而在低压下,物质的密度会减小。
6.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物质的密度会减小,温度降低,物质的密度会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7. 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在材料选择上,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和其他性能来选择更合适的材料;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来设计物体的结构和承载能力等。
另外,在测量、实验、制作、研究等方面也都有密度的应用。
总之,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特点和应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学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小学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比值。
一个物体的密度越大,它就越重。
密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并且在许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密度的定义密度(ρ)可以用下式来表示:ρ = m/V其中,ρ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通常是千克/立方米(kg/m³)或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通常是其性质之一。
例如,金属的密度通常比较大,而气体的密度通常比较小。
这就是为什么金属会沉在水里,而气体会浮在水上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密度也可以用来区分它们。
比如,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而木材的密度通常小于水,所以木头会浮在水上。
相反,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铁会沉在水里。
密度的测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测量一个物体的密度。
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天平来实现。
然后,我们需要测量物体的体积。
这可以通过将物体放入水中,然后测量水的位移量来实现。
最后,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出其密度。
应用密度有很多应用,尤其是在工程和科学领域。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们需要知道不同材料的密度,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建造建筑物。
在天文学中,密度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星球和恒星的性质。
在医学领域,密度可以用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
总结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并且在许多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其密度,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
密度的理解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公尺的由来及1-2质量1.「质量就是物质的量,而物质的量就是一个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寡称为物质的量」2.质量受地心引力产生向下的力称为重力,而质量m的物体在一重力场内受引力大小的值即为其重量。
3.公尺(meter)是由巴黎科学院(Paris Academy of Sciences)于 1791 年所制定的,当时的定义是「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从北极到赤道的长度的千万分之一是一公尺」。
为实现这个定义,一群大地测量家花了六年的时间,测量从敦刻尔克(Dunkirk)到巴塞罗那(Barcelona)之间的距离,并把这个定义做成了长度是一公尺的白金棒。
但由于测量误差,这个公尺原器有 0.2 公厘(mm)的误差。
经过许多年,公尺制度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有 20 个国家于 1875 年签订公约,并成立国际度量衡局负责相关的业务。
1889 年国际度量衡局改良第一代公尺原器的设计,制作了 30 支截面是X形的铂铱合金棒,分赠给各会员国,来统一及推广公尺的定义。
并于 1927 年,把保存在国际度量衡局内的改良型公尺原器,当它在摄氏零度时,原器上两端刻线间的距离,做为国际公尺的定义。
4.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长轴),极半径约6357公里(短轴)。
5.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量质量是使用天平,而重量则是弹簧秤重量:物体内的质量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重量本身是一种力,即重量和力的单位是相同的重量会随地点而改变,主要是因为引力的强度会随地点而改变重量与质量的关系:※物体因有质量而得以和地球以万有引力相吸,这个相吸的力量即为物体的重量,质量以M代表,重量以W代表,则可用一简单的式子将两者连接起来:W=KM K值因万有引力强度而有所改变(1) 在水平面附近 K≒1 => 1kg的物质重量等于1kgw(2) 在高山上K值较小(和平地相比较)(3) 在赤道上K值较小(和南北极相比较)(4) 在月球上K值大约等于1/6一、密度的定义:1、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称为密度。
密度定义(D):物体内含物质的疏密程度2、物体的质量对体积的比值,称为该物体的密度。
比重是物体本身密度和水的密度相除,而水的密度是13.比重与密度:所以其实比重和与密度的数值是一样的二、密度的公式:设密度为 D;质量为 M;体积为 V,则:密度=质量/体积D=M/V三、密度的单位:四、密度的性质:1.当温度、压力不变时;同一物质密度都相等,与体积大小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就不同),故常以密度办别物质的种类。
2.物体之密度与沈浮之关系:若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则物体必沈于液下。
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则物体必浮于液面。
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则物体可在液体中任何位置静止。
3.将物体沈入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V物=V排开液体例1:铁密度大于水,故铁在水中下沈;木块密度小于水,故木块在水中上浮。
例2: 3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铁.铜.铝金属块分别放入杯内,水都没有溢出,那么水面上升最多的是装有什么的金属块杯子?五、水密度的性质:1.在温度 4℃以上,水与大部分物质一样,随着温度上升,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在 4℃以下,水的体积反而随着温度下降而膨胀,密度变小。
为什么大家都说4℃的水密度最大?因为密度和体积成反比,4℃时水的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1)空瓶质量14.2公克 , 盛满水时用天平秤得质量为74.2公克,则盛满水银( 密度13.6公克/立方公分 )时用天平秤得为若干公克?(2)空瓶质量13.7公克 , 盛满水后总质量为59.2公克,若改盛以汽油时总质量为41.0公克,求汽油之体积及密度?(3)圆柱形容器底面积20平方公分装水500立方公分,投入900克的金属块水面上升6公分,则金属块的体积及密度各为多少?(4)甲液(密度1.2 g/立方公分) 乙液(密度2.0 g/立方公分)均匀混合时质量共360克混合液密度为1.8 g/立方公分试求:原来甲乙两液体之质量各为若干?(5)将密度10.5 g/立方公分的银126克与密度7.0 g/立方公分的锌56克做成合金假设体积不改变则合金的密度为若干?(6)有500c.c.密度为1.8 g/立方公分之食盐水一瓶用掉200c.c. 后再加入密度1.2 g/立方公分的食盐水回复原体积均匀混合后密度变为若干g/立方公分?一、浓度一定量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亦即溶液的浓稀程度,称为浓度。
1.实例:我们现在就泡一杯糖水来观察吧!(1) 先取一茶匙白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糖水与白糖同样具有甜味。
(2) 如果我们在这杯糖水中再加一茶匙白糖,并且搅拌使其溶解,会形成一杯更甜的糖水。
2.浓度比较:(1) 同质量的水中如果溶解了不同量的糖,我们就说它们具有不同的浓度。
(2) 溶有较多糖的那一杯浓度较大,溶有较少糖的那一杯浓度较小;浓度大的糖水比浓度小的糖水甜。
二、饱和溶液及未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量,都有其最大的限度,已达此限度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1) 溶液中含有过量的未溶解溶质时,该溶液必达到饱和。
(2) 溶液达到饱和时,再加入溶质,溶液的浓度并不会增加。
2.未饱和溶液:在某一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量,都有其最大的限度,若未达此限度之溶液,称为未饱和溶液。
(1) 未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可以逐渐达到饱和。
(2) 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可以逐渐变成未饱和。
例1:100克水可溶解食盐36克,今在100克水中加入10克食盐,此时的食盐水尚未达到饱和。
例2:在100克水中加入40克食盐,虽然不断地搅拌,可是容器底部仍残余约4克的食盐,此时的食盐水已达到饱和。
三、水可以溶解很多物质1.水可以溶解某些固体,如蔗糖、食盐、硫酸铁、硝酸钾等。
2.可以溶解某些液体,如酒精。
3.也可以溶解某些气体,如汽水中的二氧化碳。
【注】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各不相同。
四、温度对固体、气体溶解程度的影响1.固体溶解程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1) 许多固体像硝酸钾、糖一样,在高温的水中,溶解得较多,在低温的水中则溶解得较少。
【注】有某些固体,在低温的水中溶解得较多,在高温的水中反而溶解的较少,如氢氧化钙、硫酸钙等。
(2) 热水较冷水可以溶解较多的糖、咖啡,因此我们以热开水冲咖啡。
2.气体溶解程度随温度上升反而减小。
例1:热水所能溶解的气体较冷水为少,因此加热冷水时,会有少量气泡由水中逸出。
例2: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喝完汽水后,往往会有打嗝的现象,你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说明】此因气体的溶解程度随温度增高而减少,汽水喝后,人体温较高,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即因溶解程度减少而成气泡涌出,故会有打嗝的现象。
例3:因为水中溶解了微量的氧,鱼类才能生活在水中。
但气体不容易溶解在高温的水中,所以煮沸过的开水,即使冷却后,短时间内也不适合养鱼,因为水中溶解的氧气很少,鱼儿无法呼吸。
3.液体溶解程度,不大受温度影响。
五、非水溶剂1.虽然水是很好的溶剂,但是也有不少的物质难溶于水,其中有一些是可以溶解在其他溶剂中。
2.例如,如果手沾到油墨,或衣服沾上油污,用水没有办法清洗掉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他适当的溶剂,例如:酒精、丙酮、去渍油等来试试,看是否可以把油污清洗掉。
这些溶剂都属于非水溶剂。
溶剂、溶质、溶液1.溶剂:用来溶解其他物质的液体,称为溶剂。
例:水、酒精、四氯化碳。
(1) 我们泡茶时,是利用水将茶叶中的一些成分溶解而成茶汁。
(2) 煮汤时,也是利用水将食物中的一些成分溶解而成汤液。
(3) 血液中的水能帮助人体运送养分及废物。
(4) 因为很多物质都很容易溶解在水里,所以说:水是很好的溶剂。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例:食盐、酒精、硝酸、二氧化碳、碘。
3.溶液:溶质溶于溶剂中所形成的均匀混合液,称为溶液。
(1) 若溶剂之种类不同,溶液必须冠上溶剂的名称。
若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则称为4.水溶液;若以酒精为溶剂的溶液,则称为酒精溶液。
(2) 溶剂不限定水。
例:酒精、乙醚、二硫化碳等亦是。
(3) 溶剂也不限定于液态。
例:75公克金和25公克铜作成的合金,以量多的金为溶剂,以量少的铜为溶质,故合金也是一种溶液。
溶质、溶剂的判定1.溶质不限定为固态,而气态及液态物质亦是。
如食盐水中的食盐(固态溶质)、烈酒中的水(液态溶质)、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态溶质)。
2.若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均为液态时,则以量多的成分为溶剂,以量少的成分为溶质。
如20公克水与50公克酒精相混合,则以水为溶质,而以酒精为溶剂。
制备过饱和溶液的方法通常是先将溶液在高温时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慢慢冷却,在冷却的过程中不可碰触容器或搅动溶液,则温度降低时的溶液就是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在受到外界的扰动时,很容易产生凝结核而开始结晶,一旦开始结晶,其结晶的速率非常快,所以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放出较多的冷凝热。
示范中的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在急速结晶的过程中放出的热甚至可使周围的温度升到摄氏50度附近。
故可以做提供热源的工具。
市面上有一种热敷包,即是利用醋酸钠过饱和溶液结晶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来加热物件。
再次使用时只要将它置于沸水中,令所有的晶体完全融化。
使用时只要将热敷包中一个弹簧的金属掣片拨弄发出声响即会发生结晶的现象并放出热来。
胶态溶液体积甚小的粒子若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经甚久的时间,才会缓慢的沉降,有的甚至永不会沉降,此种不会沉降的细小粒子即为胶体,而如果悬浮在液体中,即称为胶态溶液。
构成溶质的粒子,其半径在10-9~10 -7公尺左右,粒子相互结合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