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鉴赏电子版
《影视鉴赏》第三章教案.doc(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宜宾学院教案《影视鉴赏》课程第页《影视鉴赏》第三章:影视艺术特性第一节课主讲:郭五林副教授2006 年9 月精制第1 版块:结合现场,引入话题。
(1 分钟)第2 版块:总体介绍,把握大概。
(2 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二节声音•一、人声•二、音响•三、音乐•四、声与画•第三节蒙太奇•一、蒙太奇的功能•二、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三、长镜头第3 版块:基础理论,从头说起。
(23 分钟)•第一节画面•一、影视画面的符号性•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三、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第一节画面•一、影视艺术画面•(一)什么是影视艺术画面?•通过电影摄影机和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最后在银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特性1、再现性:影视画面是对现实时空的一种再现。
2、表现性:通过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对现实的重新表现。
第一节画面•二、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一)影视画面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人物形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质状态等构成。
•(二)从形成上看:影视画面则由镜头运用、空间造型所创造。
第一节画面•(三)对影像效果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四个元素:景别、焦距、运动、角度。
•1、景别:镜头与被拍摄物体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
•景别主要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第一节画面•2、焦距:镜头外射入的光通过透镜以后会被聚合成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被称为焦距。
•焦距记录和复制现实的技术手段,也是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参与影像造型、气氛营造、人物刻画、思想和情感表达,成为影视作品风格形成的有机元素。
第一节画面•焦距分类•(1)标准镜头:焦距为40—50 毫米的镜头(接近于人的肉眼感觉和视野)•(2)短焦距镜头:焦距<40 毫米的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拍摄对象被横向夸张,强化横向场面的宏伟性,增强纵向运动的速度感),可以达到180度的视角范围。
《影视鉴赏》PPT课件

情节模式化
人物类型化
强烈的感染力
《美国丽人》
图2-1
《美国丽人》 (美国,1999)(图2-1) 片种:彩色故事片 片长:122分钟 导演:萨姆·门德斯 编剧:阿伦·波尔 摄影:康拉姆·L. 霍尔 主演:凯文·史派西、安妮特·贝宁
故事梗概
42岁的中年男人莱斯特在一家杂志社工作,住在市郊带有花园的 房子里,妻子卡洛琳是个房地产商,女儿正在读高中。莱斯特在家里 无法和妻女沟通,一家人的关系紧张而冷漠。虽说莱斯特在杂志社工 作十几年了,但是至今没有什么建树,于是成为上司首先考虑的裁员 对象。莱斯特对公司内部的黑暗和年轻的上司也非常不满。与此同时, 莱斯特被女儿的同学安吉拉的美貌和激情吸引。
近一百年来,家庭伦理片在格里菲斯铺就的道路上发展,内涵和模 式不断有所更新,但核心要素始终没有变化:引人入胜的情节、变化多 端的动作、打动人心的惩恶扬善。家庭伦理片强调以情动人,但要以 “明了的道德结构叙述基本动人的故事”(罗伯特·B.海尔曼)。具体讲, 家庭伦理片通常具备如下特征:
鲜明的 道德对比
《推手》
《推手 》(中国台湾,1991) 导演/编剧:李安 主演:郎雄、王莱、王伯昭、李涵、黛博拉·史赖德 时长:105分钟 类型:剧情/喜剧片 获奖情况:1991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 主角等。
鉴赏解读
《推手》是李安的成名之作,影片一经推出便获得了极大的轰动。 影片围绕一个移民美国的家庭发生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与美国现 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美国是青年人的天堂,富裕的物质虽能够保障老年人 的生活,然而,儿女的温情却不像传统中国社会那样浓厚。《推手》与李安其 后导演的《喜宴》《饮食男女》并称为“家庭三部曲”,由于影片中都有一个 代表中国传统家庭权威的父亲角色,并且父亲都由演员郎雄扮演,因此,“家 庭三部曲”也被称为“父亲三部曲”。用李安自己的话说,这三部曲讲述的都 是“一个家庭的解构和重新结构的过程”。
(完整版)影视鉴赏课件

声画对位
✓指声音和画面之间在情绪、内容、艺术形象的表述上 是相互独立的对比性关系,它们通过差异来达成和谐, 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小武》中运 用“霸王别姬”的音乐隐喻进退 两难,徘徊不定的情绪。
• 电影是在媒介技术推动下出现和发展的艺术,体现的正是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一部电影的产生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更多 的依赖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合作与支持。
以《英雄》为例,看其剧组阵容:
《英雄》(2002年,中国)剧组阵容 导 演:张艺谋 编 剧:李冯 张艺谋 主 演:李连杰 梁朝伟 张曼玉 陈道明 章子怡 甄子丹 摄 影:杜可风 侯咏 录 音:陶经 武术指导:程小东 服 装:和田惠美 作 曲:谭 盾 特效制作:Animal Logic The Orphanage 制 片:William kong 出 品: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银都机构有限公司、精英娱乐有限公司 发 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发行
第二次大变革 从黑白到彩色
1935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 世界》;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舞台艺术 片《生死恨》
人工为胶片上色 彩色胶片的发明
第三次大变革 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1981年《欢欢笑 电子三维技术 立体电影的出 笑》 现
电影艺术发展的五次重大变革
电影艺术发展 代表作品
第四次大变革 进入电子计算 机时代
色彩的变化:画面中的色彩还可以借助于色彩与人的情 绪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色彩的组合和变化来制造艺术 效果。
影片《重庆森林》用红 色、蓝色的交替变化来表现 现代都市的灯红酒绿。
《影视鉴赏》课件

02
逼真性在影视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逼真性不仅能够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还能够使观众更加深 入地理解和感受影视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03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还体现在对细节的刻画上
通过对人物表情、动作、服饰等细节的精细刻画,影视艺 术能够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 化。
03
影视艺术的审美元 素
画面美
构图
通过巧妙的构图,将人物 、景物、道具等元素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 美感的画面。
色彩
运用色彩对比、调和等手 法,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 情绪,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
光线
利用光线的明暗、方向、 质感等特性,塑造人物形 象、表达情感,营造特定 的环境氛围。
音乐美
旋律
音效
优美的旋律能够深入人心,唤起观众 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影视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影视作品或同一作品不同版本的 比较分析,发现其异同和优劣。
影视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观察细节
注意观察影视作品中的细 节和元素,如服装、道具 、背景等,从中发现其艺 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理解背景
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 和历史背景,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对多种艺术手段的借鉴与融合上
影视艺术不仅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还通过蒙太奇、长镜头、特写等电影语言,形 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视觉性艺术特征
影视艺术以视觉形象为主
影视艺术通过画面和形象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官,具有显著的视觉性特征。
影视艺术的视觉性体现在对现实世界的再现上
的故事。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精神
影视鉴赏课件.

目录
第一章 影视艺术总论 第二章 影视艺术特性 第三章 世界电影 第四章 中国电影
第一章 影视艺术综论
一 、电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电影的诞生:
1895年12月28
日,“世界电影
之父”卢米埃尔
卢
兄弟拍摄的《火
米
车进站》,标志
埃
无声电影的正式
尔
诞生。
兄
弟
第一章 影视艺术综论
中国电影的诞生: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 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定军山》是中国民族电影试图以独立形象出现的开端,拍摄了 京剧传统剧目《定军山》中几个武打和舞蹈动作较强的片段。这种 记录式的方法,成为中国电影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形式。
电 影 《 定 军 山 》
第一章 影视艺术综论
一部电影的产生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更多 的依赖于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合作与支持。
以《英雄》为例,看其剧组阵容:
第三章 世界经典电影鉴赏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杯 奥斯卡金像奖杯
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杯 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杯
第一节 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品鉴赏
金狮奖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
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 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的名城 威尼斯创办。
第二节 奥斯卡及金像奖作品鉴赏
第四节 戛纳电影节——作品鉴赏
戛纳电影节的诞生与发展
戛纳国际电影节(Festival De Cannes),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对抗当时受意大利 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而创办。
1946年9月20日举办首届,自创办以来,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 原来每年9月举行,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51年 起改在5月举行。
影视鉴赏电子版

影视鉴赏电子版影视鉴赏第一讲:影视鉴赏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影视鉴赏1、影视鉴赏是进行影视评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影视创作的动力。
(实现求真目的)2、影视鉴赏是实现影视社会作用的前提。
(实现至善目的)3、影视鉴赏能使观众得到审美愉悦和知识教益。
(实现唯美目的)二、什么是影视鉴赏1、定义:影视鉴赏就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电视的过程当中,对一部电影电视的体验、感悟、欣赏与评判的精神活动及其审美活动的全部过程。
2、影视鉴赏的特点(讨论电影与电视差异性)(1)、声画传达的瞬间性与影视观赏的一次性(2)、观赏对象的丰富性与内容选择的多元性(3)、观赏目的的求真性与观赏感受的亲和性三、怎样进行影视鉴赏1、以文学和影戏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文学鉴赏)2、以影像和试听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艺术鉴赏)3、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课堂观摩:《百年光影》课后作业:观摩《我的父亲母亲》并作观摩笔记第二讲:影视发展简史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萌芽及初步形成时期(1895~1927)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a. 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主要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主要贡献:开创了纪录片的先河,是纪实性电影的先驱。
b. 乔治.梅里爱:主要作品:《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等。
主要贡献:(1)在电影中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开创了故事片的先河。
(2)在电影中运用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
c. 艾德温.鲍特主要作品:《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等主要贡献:发明了电影剪辑技巧和利用时空制造戏剧效果。
d. 大卫.格里菲斯主要作品:《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主要贡献:在电影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被誉为“蒙太奇”之父。
在电影中运用“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e. 查理.卓别林主要作品:《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等。
影视鉴赏 ppt课件

信 息 文 化 产 业
意 识 形 态 的 工 具
大众传媒发展的基本轨迹:
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
各种传媒形式互动承接,一种新 的传媒形式总是融合了其他传媒形式 的某些特征。
传 播 时 态 的 即 时 性 : 现 场 直 播
节 目 外 围 的 参 与 性 : 人 际 互 动
节 目 运 作 的 系 列 性 : 约 会 意 识
从片名上看:“大红灯笼高高挂” 从影片内容看: (1)红与白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无处不在的灯笼,到处是火红的一片,火红的 灯笼、漫天飞舞的雪花、白茫茫的雪铺天盖地。。。 (2)声声紧扣人心,别样的感受--三太太的唱戏声、紧锣密鼓的京剧声、深宅大 院里的捶脚声。。。
颂莲—倔强的个性、无奈的落寞
• 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 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 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 时,敬事房太监将十余块或数十块绿头牌放在 一个大 银盘中,谓之膳牌。 皇帝晚膳用完,太监举盘跪在皇 帝面前。如果皇帝没有兴致,则说声 “去”。若有所属 意,就拣出一块牌,扣过来,背面向上。太监拿过此 牌, 交给另一位太监,这位太监专门负责把将要求承 幸的妃子用背扛到皇帝的寝 所来。 出于清代皇帝高度 的戒备心理,防止妃子中出现刺客,妃子必须裸体来 到皇帝寝所。
《战舰波将金号》第一次将电影这个娱乐工 具用来表现革命并获得极大成功。片中对蒙太 奇的运用达到近乎完美的境地。尤其是“敖德 萨台阶”成为电影史上运用蒙太奇的典范,影 片在运用隐喻蒙太奇方面创造了极其生动的效 果。电影一公映受到各国人民和电影艺家.电 影理论家的一致好评,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艺术 的经典之作。
镜头相对于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包括镜头和 整个摄影机两种情况)称为运动镜头。
第八章 影视鉴赏

第八章 影视鉴赏
题意蕴,观众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评价标准、审美观念等做出不同的理解和阐释。陈凯歌说,《霸王别姬》“并非表现 同性恋的电影”,与“我以前的几部作品一样,《霸王别姬》所要阐述的,仍然是关于人性的主题。影片写的是两个京剧男演 员和一个妓女的爱情故事,在爱情展开的 50 年间,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剧烈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分化着三人之间的感情关 系,也改变着他们的命运”;“但是,影片并不是要表现中国 50 年的历史的演进, 而是以此做背景, 表现人性的两个主 题—— 迷恋与背叛”。从陈凯歌的阐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影片要着力表现和挖掘的主题意蕴和文化内涵。
第八章 影视鉴赏
2.科教片 科教片全称为科学教育片,是以传播科学知识和推广新技术经验为基本目的的影片。科教片既要有严格的、精确的科学性, 又要讲究完美的、精湛的艺术性。 科教片的样式很多,根据宣传目的和社会作用的不同,科教片可以分成以下五种样式: (1)科教普及片。 科教普及片指为普及科学知识而摄制的影片。大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种知识都在表现的范围内。它要求 在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时能准确、通俗、形象生动,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2)科学技术推广片。 科学技术推广片指为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而制作的影片。它对各行业中具有推广价值的科学理论、先进技术和经验进 行形象化介绍,使观众能得其要领。 (3)科学研究片。 科学研究片是为协助科学研究工作而制作的影片。它供专业科学人员观察研究。 (4)科学片。 科学片指为配合科学教学制作的影片。它能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以弥补其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对某学 科知识的理解范围讲,电视是一种新的传媒,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整个电视节目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电视艺术作品只是这个大系 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探讨电视艺术类别的时候,首先必须着眼于整体电视节目系统的分类,并以此作为基础和依据, 才能使电视艺术作品的分类更为合理、科学。依据电视节目的内容,大体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别: (1)新闻类。 电视新闻片,指用电视方式对正在或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它可以从不同领域、用不同手段传播世界的各类新闻信息, 以满足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需求。 (2)教育类。 电视教育片,指的是一种知识性的电视教育节目,具有纪录片的特色,声画结合地解说科教知识和信息。 (3)服务类。 电视专题片或电视报道片,其内容主要为民众和社会日常具体的需要,提供生活服务的。还有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纪录和 报道片。 (4)文艺类。 电视文艺片 ( 即电视艺术片 ),指艺术性、娱乐性强的节目,包括电视剧、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电影、绘画等内容。 当然,它们不再是原有的艺术形态,而是经过“电视化” 的电视艺术新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鉴赏第一讲:影视鉴赏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影视鉴赏1、影视鉴赏是进行影视评论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影视创作的动力。
(实现求真目的)2、影视鉴赏是实现影视社会作用的前提。
(实现至善目的)3、影视鉴赏能使观众得到审美愉悦和知识教益。
(实现唯美目的)二、什么是影视鉴赏1、定义:影视鉴赏就是观众在观看电影电视的过程当中,对一部电影电视的体验、感悟、欣赏与评判的精神活动及其审美活动的全部过程。
2、影视鉴赏的特点(讨论电影与电视差异性)(1)、声画传达的瞬间性与影视观赏的一次性(2)、观赏对象的丰富性与内容选择的多元性(3)、观赏目的的求真性与观赏感受的亲和性三、怎样进行影视鉴赏1、以文学和影戏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文学鉴赏)2、以影像和试听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影视艺术鉴赏)3、影视文学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方式鉴赏影视作品课堂观摩:《百年光影》课后作业:观摩《我的父亲母亲》并作观摩笔记第二讲:影视发展简史一、世界电影艺术的萌芽及初步形成时期(1895~1927)电影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a. 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被称为“电影之父”。
主要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主要贡献:开创了纪录片的先河,是纪实性电影的先驱。
b. 乔治.梅里爱:主要作品:《月球旅行记》、《灰姑娘》等等。
主要贡献:(1)在电影中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开创了故事片的先河。
(2)在电影中运用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
c. 艾德温.鲍特主要作品:《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等主要贡献:发明了电影剪辑技巧和利用时空制造戏剧效果。
d. 大卫.格里菲斯主要作品:《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等主要贡献:在电影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蒙太奇,被誉为“蒙太奇”之父。
在电影中运用“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法”。
e. 查理.卓别林主要作品:《摩登时代》、《城市之光》《淘金记》等。
主要贡献:天才的表演,卓别林才华出众,多才多艺,集编剧、导演、演员、作曲、制片于一身。
f. 谢尔盖. 爱森斯坦主要作品:《战舰波将金号》主要贡献:蒙太奇理论的创立二. 世界电影艺术发展趋于成熟时期(1927~1962)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1927年由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问世。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1935年问世。
由此电影艺术具备了画面、声音、色彩三大元素,开始步入成熟期。
在这一时期,世界电影艺术的总体趋势是:多头并进,曲折发展。
各国发展并不平衡,大体可分为美、苏、西欧和亚洲四个电影文化区域。
A.美国电影文化区域a 八大影业公司雄踞格局形成;b 好莱坞建立一整套制片厂制度与明星制度,将影片生产规范化,形成了名目繁多的类型电影;c 经典代表作:《一夜风流》、《摩登时代》、《乱世佳人》、《魂断蓝桥》、《卡莎布兰卡》、《罗马假日》、《蝴蝶梦》、《宾虚》等等。
d 二战后,由于政治原因,好莱坞电影遭到了冷落。
B. 前苏联电影a 1945年前,国内较繁荣,电影发展快,著名影片有《夏伯阳》等,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较成功;b 1945年后,由于国内极左政治思潮和无冲突论文艺思潮的干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c 斯大林逝世后,开始走出僵化,再度繁荣,代表作:《静静的顿河》《第四十一》、《士兵之歌》等。
C. 亚洲电影a.日本电影:二战前为一个高潮;二战期间步入歧途;二战后电影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代表作有:《罗生门》、《无愧于我们的青春》等;b.印度电影:30年代开始有较好发展,但电影题材较为狭窄,手法单调陈旧,外表夺目却没有灵魂;50年代后开始走出梦幻世界;c.亚洲其他国家的影片数量少,影响也不是太大。
D. 西欧电影a.20世纪30年代,西欧有价值的电影较少;b.二战期间,毁坏了欧洲的所有电影,导演和演员纷纷到好莱坞;c.二战后,“新现实主义”运动推动了西欧电影的发展。
d.代表作: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英国的《孤星血泪》、《雾都孤儿》;瑞典的《野草莓》、《处女泉》等3.世界电影艺术多元交汇,综合发展时期(1962~ )1962年,法国新浪潮电影退潮,着标志着世界电影艺术的第二个发展时期基本结束。
1966年,“新德国电影”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电影的成熟极其多元交汇、综合发展的正式开始。
四个电影文化区域的历史架构开始趋于模糊,各国民族电影纷纷崛起,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局面。
主要表现:a.“新德国电影运动”兴起,德国电影名声大振;b.美国电影再显雄风,好莱坞称霸世界;c.前苏联电影波澜不惊,先扬后抑;d.西欧电影实力由强转弱,90年代开始反弹;e.亚洲电影发展此起比伏,充满生机三、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脉络1. 艰难跋涉的现代中国电影(1905~1949)a. 中国电影初创起步阶段(1905~1931)畸形发展阶段,大批影片公司纷纷出现,但真正象样的只有三家:“明星影片公司”、“天一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大批粗制滥造的影片纷纷出现。
代表作品:《天涯歌女》、《孤儿救祖记》、《到田间去》等等。
b. 进步电影的曲折发展阶段(1932~1937)进步电影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电影开始从脱离现实向反映现实的转变。
代表作品:《渔光曲》、《马路天使》、《神女》等等。
c. 进步电影新进展和人民电影兴起阶(1938~1949)抗战时期,拍摄了很多宣传抗日的影片,如《塞上风云》、《中华儿女》等等;抗战胜利后,由进步电影工作者组成的“昆仑”、“文华”两大民营电影公司拍摄了大量优秀作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三毛流浪记》、《小城春秋》等。
2.. 潮起潮落的当代中国影坛十七年(1949~1965)此阶段的发展特点:艰难曲折,潮起潮落。
在这17年中,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出现过三次发展高潮,也出现过三次低潮,充满了风雨坎坷。
代表作品:《上甘岭》、《南征北战》、《柳堡的故事》、《五朵金花》、《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等。
3.星光灿烂的新时期电影(1977~ )老中青三代导演精神振奋,各自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电影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中国影片开始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
代表作品:《归心似箭》、《小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城南旧事》、《人到中年》、《黄土地》、《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等。
四、中外电视剧艺术发展轨迹1. 世界电视剧艺术诞生与发展a.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电视剧的诞生和成长期:黑白片,剧情单一,场面变化少,画面呆板,此时英国电视剧创作处在霸主地位。
b.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电视剧艺术的发展期:磁带录像机问世,彩色电视开始迅速发展;电视剧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c. 60年代后期以来,是电视剧艺术的成熟期和普及期:电视工作者努力发掘电视剧自身的特长,探索其规律,不断丰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力,使电视剧艺术日趋成熟,艺术质量不断提高.2.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轨迹速写a.从1958年到1978年,是我国电视剧的初创时期:采取黑白直播方式制作,无录像设备,时间很短,艺术上很粗糙。
b.从1978年到1983年,是我国电视剧的复苏和发展时期:采取磁带录制彩色播放方式,电视剧的产量和质量开始有所提高。
c.1984年至今,是我国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成熟时期:拍摄了大量的优秀电视剧,如《红楼梦》、《西游记》、《过把瘾》等,电视剧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总结:电影和电视一方面会有矛盾、竞争和相互制约,另一方面又互相促进、协调、互补和共同繁荣。
影视艺术融合,是当代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堂观摩:《同学你好》课后作业:观摩《E.T.外星人》并作观摩笔记第三讲:影视基本语汇一、画面语言1、影视画面的含义和特性含义:影视画面是指借助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记录在感光胶片或磁带上,利用光电技术最后在荧幕或屏幕上还原出来的视觉形象,它是影视艺术最主要的元素。
特性:(1)、客观现实的再现性:它强调和突出的客观现实在空间和时间中具有各种具体的、肯定的、单独的面貌;(2)、主观心智的表现性:影视画面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记录,而是创作者根据自己对人生以及艺术的理解作出的对客观物像的重建,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3)、画面涵义的模糊性:影视画面的涵义并非单个画面涵义之和,而是画面组合后产生的新涵义。
2、影视画面的镜头元素(1) 景别:指由摄影机与被摄对象距离的远近而形成的视野大小的区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2) 运动镜头:同一镜头中镜头和摄影机对于被摄主体的位置变化,它是相对固定镜头来说的,常被用来加强物像之间的空间关系,产生运动感,包括推、拉、摇、移、跟5种形式。
(3) 焦距:焦距的长短直接决定着镜头的视野、景深和透视关系,使影视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根据焦距的差别,可分为标准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和变焦距镜头。
(4) 角度:指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水平之间形成的夹角,一般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三种。
(5) 视点:指镜头所模拟的观察者的视野,主要有主观镜头、客观镜头、正反打镜头和空镜头几种形式。
3.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色彩不只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和还原,而是能在内容和情绪的表达上深刻感染观众的重要画面造型元素。
二、声音语言影视作品的声音主要分为人声、音乐和音响三类,它们交织在一起,一方面记录逼真的声音形态,还原现实世界,另一方面,表现和外化创作者对世界的艺术感知和体验。
因此,影视作品的声音是构成影视审美的基本材料和因素。
1.人声人声能够起到叙事、抒情、议论等作用,还能与演员的动作表情相结合,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是影视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信息储量最大的因素。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和旁白组成。
2.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抒发情感深化主题推进剧情展示环境案例:彭丽媛《江山》3.音响音响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还原和创造逼真的环境效果;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绪;交代过程,推动剧情的展开;产生象征、隐喻等意蕴。
三、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1. 声画合一声画合一:又叫声画同步,是指画面中的影像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即声音时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环境所产生的。
声画合一时,声音加强画面的真实感,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有力地强化了影视作品的逼真性和可信性。
声画合一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一种审美创造手段。
2. 声画分立声画分立:又叫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声音和形象不同步,相互分离,即声音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产生的,声音一般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时的声音和画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共同承担审美创造的任务。
(经典案例:考试悲喜画面)3. 声画对位(经典案例:新闻联播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